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13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3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劉徹暴怒!

偏偏他又拿秦念毫無辦法。

朝堂上下、尤其是出身儒家的官員儘皆噤若寒蟬。

皆知陛下的怒火終究會落在他們頭上。

【劉弗陵:……】

劉弗陵開始為阿父時期尚未出生的自己感到擔憂。

他還想好好表現,若是大兄繼位,那時阿母就能與自己同去封地,以全此生不得儘孝之痛。

如今秦唸作亂,劉弗陵很是絕望。

………

劉徹冷著臉沒有出言。

若是病重之時,恰好朱安世狀告有人行巫蠱之術,他當然會寧殺錯不放過。

巫蠱之事是否有用……

以後再有論巫蠱事者,劉徹就讓其先去咒殺死囚,做不到就是欺君死罪。

【秦念:巫蠱之禍之初,被誣陷私通的公主是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衛伉也牽連致死。史書卻並未記載諸邑和衛伉是怎麼被牽連的,劉弗陵,解惑一下?】

【劉弗陵:……】

劉弗陵不敢言。

史官都不敢記的東西,他怎麼敢說?

衛子夫閉了閉眼。

原來不止是據兒,陽石和諸邑也沒能逃過一死。

【秦念:那我猜一下。陽石公主、諸邑公主都是劉據同父同母的姐姐,衛伉是劉據的表兄,公孫賀是劉據的姨父……】

【秦念:這場巫蠱之禍,你爹真正懷疑的物件,其實是你哥劉據?】

秦念知道這很像陰謀論,但她認為這一猜測符合人之常情:

漢武帝病重,就算沒人在他麵前詆毀劉據,篤信巫蠱的他也會懷疑到太子頭上。

畢竟他要是被咒死了,受益者毫無疑問就是太子劉據。

【劉弗陵:……】

沉默就是預設。

這應該就是劉徹拿的劇本了。

秦念記下這一點。

史書隱筆之處,就隻能進行猜測。

這是可能性最高的解釋,甲方給劉徹這個劇本很合理。

以司馬遷的性格,大概率會如實記載。

可惜《史記》中的《今上本紀》早就遺失了。

【劉弗陵:後江充奉命查辦巫蠱案,用酷刑和栽贓迫使他人認罪。時人皆以巫蠱相告,牽連全國,死者達數萬人。】

在霍光的建議下,劉弗陵無視秦念所言,繼續回答阿父所問。

【劉弗陵:阿父病情未愈,江充言宮中有蠱氣,藉此掘後宮之地,再至太子宮。衛……皇後助大兄起兵,誅殺江充。】

【秦念:衛長公主喪夫,被劉彘再嫁給騙子方士欒大。後欒大被劉徹腰斬,史書再無衛長公主的記錄。劉弗陵,她沒被巫蠱之禍牽連,是因為在此之前就死了嗎?】

秦唸作出這個判斷,是因為茂陵考古測繪中,曹襄墓東側有封土相連的女性墓,那顯然就是衛長公主的墓葬。

官方在該墓棺室北側發現“鹽”字封泥六件,應屬於封邑當利縣的衛長公主——當利縣是漢代膠東鹽官駐地。

可見衛長公主死前未被奪去封地。

她的兒子曹宗卻被牽連進巫蠱之禍,《史記》和《漢書》對於這段記載有出入。

前者說曹宗“坐太子死,國除”,後者說“有罪,完為城旦”。

不管怎麼說,曹宗必然受到了牽連。

如果這時候衛長公主還活著,她也應會受到牽連。

所以她大概率是死在巫蠱之禍之前。

【劉弗陵:……】

劉弗陵絕望了。

他真不明白為什麼他不想回答,天幕就會替他承認!

衛長公主驚恐地看著天幕。

她的丈夫曹襄如今正出征匈奴,難道是戰死沙場?

曹襄還活著。

如今正駐紮於窴顏山趙信城,正準備隨大將軍衛青得勝歸朝。

曹襄亦是憂愁,既憂自己不知因何早逝,亦憂公主再嫁卻並非良人。

【秦念:所以說,是衛子夫的三個女兒都死了,江充又查到她僅剩的兒子頭上?】

【劉弗陵:……】

劉啟歎了口氣。

王娡同樣麵露不忍。

就算她是徹兒的阿母,也覺得徹兒此舉不近人情。

………

“……其中最冷血的那個。”

陳阿嬌輕聲呢喃。

她早已不再嫉恨衛子夫。

在真正看清劉徹之後,她甚至要感激天意,讓她沒有誕下劉徹的孩子。

三女一子,皆死。

這比無子痛心百倍。

衛子夫深呼吸數次,沒有再次落淚。

【秦念:對於劉據來說,姐姐、表兄、姨父全被殺了,連好友李禹也被蒙冤處死——江充誣陷他勾結匈奴,欲投奔在匈奴的李陵。】

【秦念:劉彘,你的失聯是在逼太子起兵嗎?】

【劉徹:朕如何得知晚年所想?】

李敢:“……”

李禹是他的兒子。

怎麼會成為太子的好友?

這江充究竟是誰?!

他本以為李家與衛家已是水火不容之勢,卻見李家衛家皆因太子而被江充構陷。

劉徹此時作答,是因為他發現沉默就會被天幕回以“……”,從而被視為預設。

十歲的劉據繃著臉。

他很想哭,但他又知道自己不能哭。

【秦念:劉據起兵時的唯一援軍是衛子夫,可見他沒有碰兵權,根本無法對你構成威脅。你想廢太子下道詔書即可,何必如此相逼?】

漢武帝要是真的想換一個太子,以他對軍、政的掌控力度,加上劉據沒有兵權,廢太子就是漢武帝一句話的事。

正如劉啟廢劉榮那樣,何必搞得這麼麻煩?

太子造皇帝的反,難道這名聲就比直接廢太子好聽?

如果說劉徹並不想廢太子,他為什麼殺了劉據的姐姐表弟姨父等各種親戚,甚至連好友都不放過,還允許跟太子有仇的江充去查皇後和太子?

就連隻翦除羽翼但不想廢太子、結果玩崩了的說法也有漏洞——劉徹為什麼失聯?

但凡劉據能聯係上他,也不至於慌亂中以那麼一點兵力造反。

難道真的是太相信巫蠱之說,晚年就是在純粹發癲,被江充這種小人蒙騙至父子相殘?

可這也解釋不了漢武帝為什麼“失聯”。

秦念聽說有人認為巫蠱之禍的本質是酷吏集團認為劉據是仁君,不符合他們的利益,所以聯合起來蒙騙漢武帝,切斷了他與外界的聯係。

但她不認可。

太子上位,充其量不重用他們,最多也就本人下獄或被處死,漢朝還能花錢贖死。

但蒙騙漢武帝,切斷他與外界的聯係,再謀害太子——

那可是實打實的族誅重罪!

從漢武帝迅速鎮壓造反來看,他對軍、政的掌控度依舊極高。

晚年清算那麼多人,也就麵臨一次刺殺,足見他絕對沒被架空。

若是真有人敢聯手切斷漢武帝與外界的聯係,這罪行比劉據造反還要嚴重得多,應當引發一輪更大的清洗才對。

什麼都沒發生,就隻能說明“失聯”是漢武帝主動為之。

【劉徹:……朕,不知。】

劉徹確實不知道。

他現在甚至無法理解他怎麼會處死兩個女兒。

是他過於相信巫蠱之說?

以至於重病之時,認定是有人要以巫蠱事害他性命,故而命江充不惜代價找出行巫蠱事者。

無論是子女還是重臣,都照殺不誤?

【劉徹:劉弗陵,說下去。】

他要知道這場巫蠱之禍,究竟會走到何種地步。

【劉弗陵:長安兵亂,死者數萬。大兄兵敗後逃出長安,牽連被誅被流放者無數。】

【劉弗陵:大兄藏身於泉鳩,行蹤暴露後遭到圍捕,自儘,皇孫二人皆遇害。】

【劉弗陵:次年,查出巫蠱相告者多為不實,大兄起兵是被江充所迫。阿父悔之,族滅江充家,清算參與鎮壓大兄的人,再度牽連甚廣。】

【劉徹:江充是何人。】

劉徹此言冰冷徹骨。

李緒他可以饒恕,但江充必死,他必須死!

【劉弗陵:趙國邯鄲人,本名江齊,字次倩。】

【劉徹:趙王,捕其全族,送來長安。】

趙王劉彭祖連忙派人去抓捕江齊全族。

江齊看到自己的名字時,軟倒在地。

他知道自己必死。

沒人能救他,誰都不能。

【秦念:劉弗陵,巫蠱之禍還沒結束,繼續說。】

秦念繼續迫害劉小豬。

順帶也迫害一下裝兒子裝得特彆像的劉弗陵。

至於劉徹要處置江充,劇本而已。

她給自己立的人設是依法治國,不是要求彆的皇帝依法治國。

【劉弗陵:……內者令狀告劉屈犛妻指使巫師詛咒阿父,以及劉屈犛與李廣利禱告祭祀、欲令李廣利女弟李夫人子為帝。】

女弟,就是妹妹。

李夫人就是那個借“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一曲得到漢武帝寵幸的李夫人。

不過唱《佳人曲》的人不是李夫人,而是她的哥哥李延年。

秦念讀《漢書》時才知道這一點。

李延年陪漢武帝起舞時唱這首曲子,劉徹問“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就說李延年有個妹妹,李夫人因此入宮。

劉屈犛和李廣利是兒女親家,才會共謀讓李夫人之子劉髆當太子。

劉弗陵這個“狀告”一詞用得很妙。

《漢書》記載李廣利出征前,希望丞相劉屈犛早日請漢武帝立劉髆當太子。

又記載內者令郭穣狀告時說的是:劉屈犛與李廣利共同禱告祭祀,希望劉髆當皇帝。

這兩段看似一樣,含義卻並不相同。

不過,這不重要。

總之就是鎮壓太子的官員,都沒有好下場。

【劉弗陵:劉屈犛被腰斬,其妻梟首。李廣利妻子兒女被捕入獄,李廣利投降匈奴後,其宗族被誅殺。】

【秦念:這個劉屈犛是你的第十二任丞相,曾聽從你的命令去鎮壓劉據造反。】

秦念這話可不是牽強附會,故意把劉屈犛之死與巫蠱之禍聯係起來。

《漢書》中記載匈奴單於派人為難漢使,問他漢朝既然是禮儀之邦,太子怎麼會造皇帝的反。

漢使的回答是:“乃丞相私與太子爭鬥,太子發兵欲誅丞相,丞相誣之,故誅丞相。”

也就是說至少在漢朝這位使者看來,丞相之死與他“誣”太子強相關。

當然,這是漢使應對匈奴的回答,並不代表事實。

秦念認為漢使有刻意將江充背後的漢武帝從此事中摘出去的嫌疑。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