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62章
張蒼震驚地望著後世秦皇對“縱比、橫比、同比、環比”的解釋。
他精通算數,
本以為此前的“經濟學”已是“數學”應用於國政的最佳方式。
如今才發現他遠遠低估了數學的作用。
這可以監控“軍屯區”的四比,亦能用於監控各地的賦稅。
甚至不止是賦稅,在任何有關“數字”的國政,
四比皆有大用!
【朱元璋:同班縱比?可軍卒服役期若為五年,又如何縱比?】
朱元璋連忙問道。
他雖不通算數,但秦念解釋得非常清楚。
倘若是如今的軍屯製也就罷了,軍戶終身為軍戶,可進行縱比。
但秦念明顯不認可這種終身軍戶製,說的是五年服役期。
五年即退役,如何能夠縱向對比?
【秦念:初次劃分軍屯耕地時,將可供五人耕作的土地編號為1234567890——編號前段應是所在郡縣鄉的編號方便審閱,班內人員的變動不影響土地編號。五年退役製下,
應保障班內始終為老帶新模式,
比如退兩人補兩人。】
【朱元璋:……秦皇大才。】
朱元璋明白固定編號的好處。
大明的軍屯製隨著軍戶的生老病死,
耕地需要不斷重新劃分。
這就給了軍官豪強吞並土地的機會。
而這土地編號固定、軍卒五年一換的製度,誰敢侵占土地,四比之下無所遁形。
………
老帶新模式?
李世民立即就明白秦念所指:
八個老兵帶兩個新兵,能最大程度維係軍隊的戰鬥力。
【嬴政:既然是以十人計軍功,
為何隻給供五人耕作之地?】
【秦念:這塊地足以供養十人,
精耕細作之下可以產出更多餘糧換取軍功,
減輕國家養軍的壓力。軍隊最重要的是戰鬥力而不是種地,隻給一半的地是為了留出訓練的時間。等到國富之時,就該廢除軍屯製轉向全職訓練。】
【嬴政:五年服役製下,軍隊人數會不斷變化。】
大秦本是耕戰製。
但秦念言“全職訓練”,嬴政知道這是與“提升軍士待遇”相對。
若待遇太高,
軍卒卻將過多時間用於耕作,
這就如同國家雇傭農民種地,
顯然不可取。
既然是等到國富之時,那就不是現在需要考慮的事情。
隻是五年服役製下,軍隊人數若是超出編號,就應增加軍屯地並賦予編號。
可等到人數不夠,這些多出來的編號之地又當如何?
又怎麼確保老帶新?
【秦念:常備軍隊的數量應當相對固定,適時調整。征兵年齡為18-25之間,就是留出調整的空間,優先自願參軍者,其次為年長者。】
【嬴政:善。】
嬴政頷首。
以軍屯製緩解軍糧之缺後,秦念所言的五年兵役製就比原本的戍役更適合統一六國後的大秦。
尤其適用於內地郡縣的駐軍。
屆時不僅無需供給這部分駐軍的糧食,還能將繳納的糧食就近運往邊疆。
【秦念:軍屯製下可免除正卒役,體弱者優先在郡縣內軍屯。渴望建立功勳的軍卒可以申請前往邊疆服役,隻要體魄合格就優先擇取。苦寒之地即使沒有發生戰爭且不能耕作,也應按照服役的年限獲得軍功,且所有待遇一概從優。】
【秦念:戰事若起,可調郡縣兵參戰,五十歲以下的退役兵暫時填補郡縣兵空額,若戰事需要再調取退役兵。】
“陛下,臣認為可行!”
王翦來鹹陽隻是想教導韓信,已不願參與軍政之事。
此次入朝,是因這次天幕定是兩位秦皇之一,故陛下詔令他務必入朝。
他原本隻打算旁觀,不參與議策。
然而軍屯製一出,王翦不得不出言。
他清楚邊軍倘若皆為渴求戰功或體魄強健者,這種軍隊將有著何等可怕的戰鬥力!
郡縣兵、退役兵的調動,更是讓王翦看到五年服役製的最大優點——
大量接受過長期軍事訓練的預備兵源。
【嬴政:可。】
此言一出,嬴政的民心上升十餘名。
正卒役指的是秦人需在郡縣內服役一年,含軍事訓練及本地戍守。
此役免除,所謂的“五年基礎兵役”實則為四年。
服滿兵役之後,除了麵臨戰事,退役兵將不必再擔憂戍役!
軍屯製下,體弱之人可在郡縣內軍屯,靠耕作的糧食獲取軍功,死亡率也將大大降低。
而戍守邊境,即便沒有戰事,也能獲得軍功。
如此算來,對於絕大多數秦人,已是好處多過壞處!
【朱元璋:良將難求,將軍應不隻服役五年?】
【秦念:以軍功獲取爵位者,可憑借爵位主動申請晉升的機會。不同的軍職服役年限不同,如伍長及軍卒五年、班長七年、連長九年等,特殊兵種可適當延長服役年限,應按實際情況決定。】
【朱元璋:軍民不可混住,將士又當如何與家屬團聚?】
朱元璋說得已經很委婉。
事實上,他想問的是秦念若不讓女子隨軍,豈不是會影響子嗣傳承?
【秦念:服役兩年以上,家屬可提前申請探視,應安排臨時住所並給十日探望假;服役五年以上,將士可申請家屬隨軍,允許配偶一人和未成年子女隨軍,於軍屬區分配臨時住房;滿五年後,將士每年有為期一月的假期返鄉探親,探親假最高可積攢為三年休一次。】
【朱元璋:朕將采用秦皇的軍屯製。】
疑慮皆消,朱元璋也決定采用這種新的軍屯製。
原本的衛所製度對軍戶極為不利,短短幾十年就會名存實亡。
即便民心因此下降,朱元璋也必須改製——
軍戶得利,但軍戶數量遠不及原本無需服兵役的民戶,故而民心下降。
【朱棣:秦皇,軍功爵製又當如何改製?】
朱棣也對軍屯製改製極為心動,但他還是對秦朝軍功爵製的弊端有所顧忌。
【秦念:軍政分離。軍隊主武不看文事、科舉主文不看爵位。軍隊以爵位為晉升依據,班長及以上軍職退役後可按爵位轉入地方執法部門就職。】
【嬴政:軍政分離?】
【秦念:這一點稍後詳談,先說軍功爵製,繼承的爵位應降爵後均分給諸子女。繼承的爵位最高隻能晉升至伍長,自己獲取的爵位才能作為晉升依據,班長及以上軍職不能再將爵位用於抵罪。】
秦念原本想把軍功爵製的贖罪、繼承製度全給刪了。
但考慮到古人極為重視傳承,全刪反而會受到百姓的抵製。
隻有穿越者當皇帝,竭儘全力保障軍士及軍屬的權益,才能廢除爵位世襲製。
推恩令疊加最高隻能晉升伍長,限製班長以上軍職用爵位贖罪,已經是對軍功爵製的改良。
………
秦人努力理解後世秦皇所言。
絕大多數的黔首,其繼承的爵位本就隻夠用於晉升伍長,治十人的什長已經很難達到。
襲爵隻能升伍長,對他們影響不大。
班長及以上不能以爵位抵罪……有點影響,但也不大。
對此有點意見的是大秦的高爵們,爵位不能抵罪,這是剝奪他們的權益。
但始皇帝治下,無人敢表示反對。
【嬴政:軍職不得以爵位抵罪,於國有何益?】
【秦念:一爵不能兩用,想留著爵位抵罪,可以不申請晉升,一直當伍長。依法治國最重公平,後世爵位不能用於抵罪,太子犯法尚與庶民同罪,何況有爵者?】
【嬴政:……】
嬴政的沉默,在於他沒想到秦唸的依法治國竟“公平”至此。
太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這話竟能現於天幕,未被視作謊言。
【秦念:庶子役也應儘快免除。戰國時期屬於戰時狀態,需要儘可能激發戰爭潛力,迫使百姓追求軍功。但大秦已然一統,就必須從戰時轉變為常態,否則必生民怨。】
所謂庶子役,指的是無爵者隨時可能被指定為“庶子”,被迫為爵主服役。
若爵主無役事,庶子每月要為其服役六日;若爵主在服徭役,庶子就要隨同爵主服役,且不計入自身的徭役。
比起爵位賦予的各項特權,這庶子役纔是逼迫秦人求取爵位的最大動因。
成年即有可能被抽取為庶子。
當地有爵者越多、爵位越高,被點為庶子的概率就越高。
最低的公士會授予庶子一人,爵位越高人數越多。
想要不白給爵主打工,就得獲取爵位脫離庶子池,這就是在逼迫秦人獲取爵位。
【嬴政:可。】
此字現於天幕的瞬間,嬴政的民心驟升近百位!
大秦黔首對五年服役並不瞭解,難免有些忐忑。
也擔憂服役五年後,始皇帝陛下經常發起戰爭,不斷征發“退役兵”。
但庶子役的免除,讓數量最多的無爵秦人欣喜若狂!
即便是有爵位的秦人,也大多讚同廢除這一政策。
雖然這一爵位特權被廢除,但他們的子嗣也不必再服庶子役。
——有爵者的子嗣如果沒有爵位,也會被抽丁服庶子役。
………
劉季直咬牙。
此前他隻覺秦念有大義,自己得了天大的好處,如今他卻是感受到危機將至。
難怪秦念說聲譽榜排前九的帝王才能救世。
軍功爵製這些改製,全都指向削奪高爵者的特權!
凡高爵者,皆為秦朝位高權重之輩。
始皇帝一言即可定改製,但他的繼任者若是這麼改製,容易死於非命。
“我等現在就回沛縣。”
劉季已經想好出路:他會手書數封任命書交給親信。
待鹹陽前來迎接他的精兵一到,曹參就會接管軍隊,並在軍中安插沛縣之人。
此後曹參將會領軍護送蕭何接管泗水郡,再領一郡之兵與自己彙合。
劉季已決定領沛縣兵馳往淮陰找到兵仙韓信,再借天幕之威掌控緊鄰泗水郡的東海郡。
挾兩郡之兵前往鹹陽,於途經郡縣抽調軍隊,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安危。
此事必須要快,慢則生變!
【秦念:按軍爵賜田宅也應視情況逐步減少。吞並六國之後,短時間內無法再獲得這麼多適宜耕作的疆域,隨著人口的繁衍生息,人均耕地隻會減少。】
【嬴政:可。】
劉季隻想求秦念可彆說了。
繼續這麼說下去,他都不知道會有多少秦朝的權貴敵視自己。
但另一方麵,劉季也清楚秦念所言皆為治世正道。
牽扯眾多的軍功爵製,秦念居然當真給出了改革之道,且條條直指核心。
【秦念:隨著人口的增加,比如漢巔峰期約有6千萬、唐8千萬、宋1億、明15億——當適役人口高於常備軍隊時,會有大量人口無需服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