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2章
據兒?
劉據。
漢武帝劉徹和衛子夫的長子,七歲就被立為太子。
但在巫蠱之禍中,劉據遭人構陷。而劉徹在甘泉宮養病,不回複皇後和太子的請安。
劉據不知道漢武帝的死活,怕重演扶蘇被胡亥矯詔賜死之事,就決定起兵最終兵敗逃亡。
後來衛子夫自殺,劉據也在遭到圍捕時上吊自儘。
秦念打字準備回複,很快又全部刪除。
她現在無法確定“劉徹”在問什麼。
現在的劉徹是處於立太子前、立太子後、還是巫蠱之禍期間?
時間點不同,劉徹這個問題的答案也不同。
無法確定,隻能靜觀其變。
【劉弗陵:……阿父?】
劉弗陵大驚失色。
他隻是下意識出聲,怎麼天幕上就出現了他的答複?!
【劉徹:你是何人?】
劉弗陵畢竟才十五歲,突然被阿父反問“你是何人”,當時心態就有點穩不住。
事實上,武帝這四字問句一出,劉弗陵的民心排名就開始止升反降。
先帝不認識天子?
天子得位不正?
【劉秀:孝武皇帝,他是孝昭皇帝,史書記載他是你立的第二個太子。】
劉秀非常謹慎地使用“史書記載”這個說辭。
史書畢竟是人所記載,那就可以被修改。
漢武帝是真不認識漢昭帝?
還是處於劉弗陵尚未出生之時?
【劉徹:朕為何要改立他為太子?】
【劉徹:朕就沒有名為劉弗陵的兒子!】
劉徹現在隻有兩個兒子,長子劉據,次子劉閎。
劉弗陵是誰?
為什麼會頂替他的據兒?
劉徹腦中閃過無數陰謀論。
【劉弗陵:阿父,你怎麼能不認兒臣?是兒臣哪裡做錯了?】
劉弗陵一著急,甚至沒有以“朕”自稱。
史書能改,他的記憶不會被改變。
劉徹駕崩時,劉弗陵已經八歲!
【秦念:劉徹,你現在是什麼年號?第幾年?】
看完三人的對話,秦念就知道劉徹處於“廢太子前”、且劉弗陵尚未出生的時間點。
劉弗陵這麼著急,他的“設定”應該是以為劉徹已經死了,事實上他們處於不同的時間線。
既然劉弗陵不知道劉徹“多少歲”,那她秦念問這個問題應該不突兀,不會表現出“異常”。
直接以“劉徹”相稱,是為了符合人設。
………
秦念是誰?
朱元璋臉色相當難看。
一則他試圖詢問朱棣他是如何登基,天幕卻提示“違反規則二”。
二則他不認識秦念。
這就意味著此人必是大明之後的帝王。
大明,亦未能萬世。
秦念民心榜第一,高於唐太宗李世民。
如此可怕的排名,足見其功績。
隻是不知為何,此人竟然不在聲譽榜上。
【劉徹:元狩四年。】
劉徹迅速恢複冷靜。
秦念之問一出,他就隱約猜到了“劉弗陵”是怎麼回事。
【劉弗陵:阿父,兒臣是你還未出世的第六子!】
這話特彆奇怪。
但知道“元狩四年”是哪一年的人,都能理解此言。
即便是不瞭解年號的漢人,也懂得“還未出世”的含義。
劉弗陵的民心開始回升。
【劉徹:那朕的據兒呢?】
原來是還沒有出生的第六子。
劉徹年近三十纔有長子劉據,對太子的感情極為深厚。
相比於這個毫無印象的“劉弗陵”,劉徹自然更關注長子。
當然,劉徹還是對此感到喜悅。
第六子。
原來他不是子嗣艱難,而是時機未到。
………
劉弗陵沒有答話。
他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畢竟子不議父,他總不能當著全天下百姓說阿父的過錯。
………
劉詢欲言又止。
他是過繼給昭帝才繼承皇位,不能直言戾太子是他的大父。
雖然對武帝有所怨恨,但武帝隻是“你是何人”就引發昭帝民心受損。
劉詢不敢在天意麵前表現得“不孝”,就隻能保持沉默。
其餘皇帝也在看到民心榜的波動時變得極為謹慎,輕易不敢發言。
………
聊天群無人答話,秦念就知道她必須得發言了。
“積極參與話題討論”,顯然就是讓她帶節奏,彆讓聊天群冷場。
但她剛打出解釋性的文字,又迅速全部刪除。
“性格囂張霸道”。
如果她隻是對劉據被廢進行解釋,顯然不符合“囂張霸道”這個基礎人設。
囂張,指喧嘩、放肆、跋扈。
霸道,指做事專橫。
秦念又打出一行字,以嘲諷的口吻回答劉徹的問題。
然後再度刪除。
“還是不對。”
這時秦念才發現2000的日薪真不是白給的。
除了基礎人設,還有極為關鍵的“其餘人設請根據聊天群內容自行調整”。
她現在說的每一句話,都關係著自己人設的塑造。
現在群裡所有人都沒有回話,連劉弗陵、劉詢這兩個漢武帝的“直係後代”都保持沉默。
他們為什麼不回答?
如果這是指出漢武帝的過錯,作為後代的漢朝皇帝不能答話。
其他朝代的皇帝怎麼也都不作答?
秦念看向電腦螢幕上的文件,注意到甲方堪稱隱晦的提示:
天幕。
隻有她看不到的“天幕”。
“你的民眾無法看到天幕,民心排名不會因聊天群內容發生變化”。
換句話說,其他皇帝的民眾看得到天幕,民心榜會因為他們的發言實時變化。
邏輯上來說:
民眾看到漢武帝質問“你是何人”時,劉弗陵的民心肯定會往下跌。
如果是這個設定,加上目前群成員裡所有的皇帝都是“聰明人”,也就當然不會有人貿然回話。
“好險,如果我直接對‘漢武帝’開嘲諷,民心榜榜首的位置卻一動不動,那我的人設裡就得加上‘我朝百姓都厭惡漢武帝’。”
“之後如果我表現出對武帝功績的讚揚,民心也不動,這就是很明顯的異常,違反規則一。”
話是這麼說,秦念卻沒有畏手畏腳,反而相當興奮:
有意思!
【秦念:劉弗陵不敢回答,你猜能是什麼原因?】
劉徹將這個問題拋給了他的大臣們。
當他不是在向天幕發問時,他所說的話不會出現在天幕之上。
群臣靜默。
正如這個後世皇帝“秦念”所言,劉弗陵不敢作答,就不可能是因為太子早夭才更易太子。
見眾臣不敢言,劉徹隻能冷眼看向天幕。
【劉徹:劉弗陵,回答朕。】
被“年輕”的阿父指名道姓,劉弗陵隻得苦笑。
他試著為阿父粉飾,但所言隻停留於“聊天群”的下方,天幕提示“違反規則三”。
被天幕視為謊言。
因為他對天意撒謊,他的民心榜排名再度下跌。
今日不是朝會,即便天幕一出他就命人召霍光前來,也不會來得這麼快。
他無人可以商議。
不回答,民心就一直在降。
十五歲的劉弗陵隻能靠自己。
【劉弗陵:阿父患病,胡巫欺君說是巫蠱所致。奸臣江充與大兄有仇隙,於太子宮掘蠱得桐木人。大兄不能自明,被迫起兵。後兵敗逃匿,遭受圍捕時自經。】
衛子夫在看到太子更易時就覺察不對。
此刻看到據兒被迫自經,極其悲痛之下淚流滿麵。
但很快,衛子夫就拭去淚水。
天意正在助她,她何必大悲!
長門宮。
陳阿嬌大笑不止。
她因巫蠱被廢,衛子夫的兒子卻因巫蠱被殺!
狼居胥山。
祭天封禮剛結束,就有天幕現世。
霍去病因陛下能與秦皇爭鋒而喜,也因不見太子之名而深感疑惑。
如今看到劉弗陵所言,怒不可遏。
“我必殺江充!”
十歲的劉據已經趕到了未央宮。
劉徹看到據兒臉上的恐慌,更是憤怒。
身為天子,為胡巫與臣下所欺!
此外——劉據為何起兵?
為何敢起兵?
為何能起兵?
此刻他當然想到了太子最大的依仗。
但劉徹沒有表露分毫,而是連忙前行數步,親自安撫太子:“據兒,朕必不會再受奸臣所欺!”
【劉啟:徹兒!你怎會輕信巫蠱之言,朕是這麼教你的?】
七歲的劉徹一時間不知道阿父是在指責天幕上的“劉徹”,還是在教導他。
劉啟看著尚且年幼的太子,深感責任之重。
他絕不能放任太子“略輸文采”,定是讀書太少,才會作出這等錯事!
………
劉邦沒有出言。
太子起兵?
究竟是江充構陷太子,還是“漢武帝”刻意為之?
【劉徹:……】
劉徹不明白他什麼都沒說,怎麼天幕會以他的名義道出六個點。
但眼見民心榜名次開始下跌,劉徹隻得解釋。
【劉徹:蒼天為鑒,朕必不會再輕信巫蠱之言!】
【劉徹:劉弗陵,江充現今何在?朕要滅其三族!】
劉徹果斷轉移話題。
在他承諾不信巫蠱之事時,民心榜就不再下跌。
“再”之一字,是他已然因巫蠱之事廢黜陳皇後。
………
秦念發現這個劉徹的扮演者非常重視細節。
“輕信”。
也就是不會“再輕易相信”,而不是“不再信”。
【秦念:輕信?你還想信?】
劉弗陵正派人去查江充籍貫,卻見天幕之上那姓秦的皇帝再度發言。
意識到“輕信”背後的含義,他不由得默然。
其實在說出大兄之死的真相時,劉弗陵就在想太子還會不會再更易成自己。
然而說出來之後,他卻依舊是大漢天子。
他的記憶也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劉徹:……】
秦念忍不住笑了一下。
感覺很奇妙,就像是真的在與漢武帝對話一樣。
【秦念:朕給你提個建議——下次你再想信哪個胡巫,你就讓這個胡巫去咒殺匈奴王,再不濟安排個死囚也行。做不到那就隻是裝神弄鬼。】
各朝胡巫儘皆失色。
他們中不乏有真信巫蠱之人,但再怎麼信,也清楚巫蠱之術並不能咒殺他人。
若是以這種方式來評判,哪裡還有他們的容身之所?
【秦念:居然這麼容易被騙,真給皇帝這個身份丟人。】
劉徹臉色很難看。
聲譽榜上無秦念之名,此人卻位居民心榜首,即便口出狂言也未見民心波動。
【劉徹:匈奴王?朕未儘滅匈奴?】
但比起口舌之爭,劉徹更在乎他的功業。
何況秦念所言確實有道理。
胡巫若真有咒殺他人的能力,何不以死囚試之?
【秦念:匈奴哪有那麼好滅。】
【秦念:但你最大的功績就是征伐四方。而其中最顯赫的戰功就是“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秦念:元狩四年,霍去病封狼居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