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24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24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劉徹:……他又做了什麼?】

看到安國少季的名字,
劉徹就想到了南越。

十六年前,閩越國攻打南越國,南越王趙眜向劉徹求助。

劉徹派兵平定閩越之亂,
讓趙眜來長安朝見。

趙眜不敢前來,將太子趙嬰齊送來長安,成為他的侍衛。

三年前趙眜病重,趙嬰齊請求返回南越,劉徹放他回去繼承南越王之位。

趙嬰齊早年在南越有妻並生長子趙建德,到長安給他當侍衛的時候,又娶邯鄲樛氏女子為妻,生下次子趙興。

繼位後趙嬰齊上書立樛氏為王後,趙興為太子。

劉徹準了。

而安國少季……與尚未為齊姬的樛氏有舊情。

所以見到秦念提及安國少季,
劉徹立即就懷疑是南越有變。

【秦念:元鼎四年,
也就是六年後,
趙嬰齊死後趙興繼位。這時的南越王年幼,是樛太後輔政。你想讓南越從藩屬國變成諸侯國,就派安國少季出使南越。】

劉徹不想讓秦念繼續說下去。

但不知為何,又有點想知道後續。

【秦念:趙嬰齊在長安給你當侍衛的時候娶了樛氏,
而樛氏婚前與安國少季有舊情——這是你派安國少季去南越的理由嗎?】

【劉徹:……】

史書並沒有記載漢武帝對於安國少季與樛氏的關係是否知情。

但秦念認為他知道。

因為安國少季死在這次出使過程中,
而《史記》記載“太後自未為嬰齊姬時,
嘗與霸陵人安國少季通”。

那麼大概率在他出使之前,司馬遷就知道他與樛氏的舊情。

史官知道的事,漢武帝沒理由不知道。

比起不知情的情況下恰好選擇安國少季作為使者,顯然漢武帝刻意為之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這串省略號,表明劉徹的扮演者對此有著同樣的看法。

既然如此有默契,
那秦念當然要加點節目效果:

【秦念:所以這事不能算安國少季抽象,
是你故意的?】

“朕如何知道此事!”

劉徹矢口否認,
但此言被天幕認定為“謊言”。

安國少季堅強地看著天幕,假裝感受不到周邊人的目光。

而劉徹治下百姓皆驚。

南越王的王後曾與安國少季有舊情?!

陛下竟然知道此事?

陛下竟然還因此派安國少季出使南越?

令劉徹更加無語的是,他一直在不斷來回波動的民心竟然因此上竄一截。

他治下的漢民是怎麼回事???

………

“阿父應不知此事!”

劉弗陵嘗試為阿父辯解,但純屬雪上加霜。

因為他的話被天幕認定為謊言。

劉弗陵苦著臉,本以為自己的民心會因謊言下跌。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竟是與阿父一樣不跌反升。

劉病已:“……”

他倒是不覺得奇怪,畢竟他算得上長於市井之中。

對黔首有所瞭解。

但以如此直觀的方式看先帝與陛下上漲的民心,劉病已還是對將來多了一分惆悵。

………

劉邦撫掌大笑。

這劉徹,有乃公之風!

………

劉啟則是哭笑不得。

他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教導徹兒。

於禮,太子此舉顯然不合。

但於國……

咳。

【劉徹:這不重要,說後事!】

秦念遲遲不言,劉徹坐立難安。

隻能繃著臉轉移話題。

【秦念:安國少季來到南越後,果然和樛太後舊情複燃。】

安國少季:“……”

他的名聲是徹底沒有了。

【秦念:奉旨偷情,也算是古今頭一遭。】

【劉徹:……】

劉徹不怎麼在乎民心,但非常在乎名聲。

現在卻是民心榜排名不斷上漲,但名聲掃地。

這事他都還沒做,憑什麼將此事算在他頭上?

但劉徹沒有出言反駁。

他怕天幕再判定為謊言,直接將“朕以後不會這麼做”變成“朕就是想這麼做”。

【秦念:大半個南越都知道太後與漢使偷情,南越人大多不願意依附太後。樛太後害怕發生動亂,極力想要歸附漢朝以得到庇護。】

至於為什麼傳得大半個南越都知道?

秦念懷疑是南越丞相呂嘉乾的。

他反對南越歸附,這是動機。

呂嘉輔佐過三代南越王,根基深厚,也有實力讓太後偷情一事傳得大半個南越都知道。

其實換個角度,王弱臣強,樛太後想要歸附漢朝也不一定是因為安國少季,也有可能是想自保。

畢竟趙嬰齊的長子趙建德是南越女子所生,樛太後卻出身邯鄲。

她勢單力薄,自保的最佳方式就是依附大漢。

【劉邦:那南越是否因此歸附?】

【劉徹:……】

劉徹不敢置信地望著天幕。

被秦念笑話,他還能觀察其所言,伺機反擊。

可如今高祖皇帝在做什麼?

【秦念:差一點就兵不血刃地收複南越,可惜這安國少季隻有偷情的膽子,卻沒有殺人的氣魄。】

收複?

劉邦覺得這個詞用得有些奇怪。

始皇帝取嶺南之地,秦亡之後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

不管怎麼說,於秦念而言,都不該認為劉徹欲取南越為“收複”。

秦念將代秦之漢視為正統?

這個解釋實在離譜,劉邦不敢有如此設想。

或許隻是口誤。

從劉弗陵言劉徹被涉何所矇蔽未被天幕視作謊言來看,天幕判斷謊言的方式是“論心”。

口誤大約也不會被視為謊言。

劉邦可不會就此事“糾正”秦唸的用詞。

正相反,有後世秦皇“收複”之言,極利於大漢攻取南越!

於是他果斷繼續延續這個話題。

【劉邦:出了什麼差池?】

劉徹麵無表情。

既然未能功成,且此番天幕在趙嬰齊還沒死的時候提前曝光安國少季與樛氏的私情。

這樛氏恐怕也當不了“樛太後”。

此事還有說的必要?

高祖皇帝分明就是欲要看他的笑話!

羞怒交加之下,劉徹未能注意到“收複”一詞。

不過無妨,有不少大臣注意到此事。

隻是此時無人敢頂著陛下的怒火出列稟告。

【秦念:樛太後設宴邀請不想歸附的丞相呂嘉,想讓安國少季除掉呂嘉,這樣就沒人能阻止南越的內附。】

【秦念:但他不敢動手,反而是樛太後拿起矛想要刺死呂嘉,但被南越王趙興阻止——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安國少季怎麼就能這麼慫呢?】

【劉邦:實在可惜!】

不隻是劉邦,各朝漢民都為此扼腕歎息。

其實也不隻是漢民在歎息。

就連大秦的黔首們,也在感慨安國少季怎能比身為女子的樛太後還要慫!

………

安國少季無地自容。

他不僅自己名聲全無,還帶累陛下的名聲。

更令他絕望的,是他因膽怯未能助陛下收取南越。

等同於什麼都沒做成,還讓陛下聲名受損!

劉徹冷笑了一聲。

若不是他終究記下了秦念那句“法不刑尚未犯罪之人”,這時候安國少季就該被誅殺。

不是危及皇室,就不是非殺不可。

………

趙佗望著天幕,神色有些複雜。

他已經確定,能夠看到天幕的人,多是年長且心懷故裡的秦卒與六國遺民。

“收複”、“可惜”、“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後世秦皇因南越未能歸附漢朝而歎息?

他早就背叛了大秦。

當初陳勝起義之事傳到南海郡,他就聽從任囂的建議,在任囂死後切斷道路,殺秦官吏改任親信,待秦亡就自立為王。

他確實叛秦。

然,他能見到天幕,而他的子嗣不能。

【秦念:二鳳,你還覺得和親的女子不能助漢略地嗎?】

【李世民:是朕輕視了女子。】

李世民無奈道。

此前他確實沒有想到南越之事。

對於南越來說,樛氏是禍國之源。

但樛氏本是漢民,她若能讓南越歸附大漢,無疑是漢之功臣。

【秦念:南越不能和平回歸,劉小豬,你的責任也不小。】

【劉徹:與朕何乾?】

他怎知安國少季如此膽小如鼠?

以車令、涉何的作為,劉徹還以為大漢的使者皆膽大妄為之輩!

反問脫口而出後,劉徹方纔驚愕地看著秦念所言。

“回歸”?

再往上看,又見“收複”一詞。

兩次這般用詞,秦唸的“可惜”竟不是在譏諷他,是真的為南越未能入漢可惜?

【秦念:樛太後與呂嘉陷入僵持時,你認為南越王和樛太後已經歸附,隻是呂嘉作亂,讓莊參帶兩千人去南越。】

【劉徹:……有何不妥?】

雖然清楚秦念這般口吻,必是要言他所為不妥。

但劉徹不服。

他現在看這般僵持,也認為兩千人足矣。

一個安國少季不行,兩千漢卒難道還不能除掉呂嘉?

【秦念:莊參說如果是談判,隻需帶幾個人過去;如果是要攻打南越,兩千人不夠。於是你把莊參罷官了。】

【劉徹:後事如何?】

因“收複”之說怒意儘去,劉徹已經冷靜下來。

以安國少季為漢使“收複”南越已不可行,秦念接下來要說的,或許可行。

【秦念:你改派韓千秋和樛太後的弟弟樛樂帶兩千人進入南越,呂嘉隨即造反。你派出去的這兩千人,連同樛太後、南越王趙興、安國少季一起全部被殺。】

【秦念:最終還是走上了武力攻打的老路。】

【劉徹:……】

劉徹無言以對。

聲名儘毀,結果還是以武力攻打南越。

這兩千人餘人的死,也確實是因為他沒有聽從莊參的勸諫。

【秦念:不過此戰倒是打得很順利,伏波將軍路博德與樓船將軍楊仆很快就平定南越全境。】

說到這裡,秦念也很想笑。

因為路博德和楊仆在此前李陵事件與朝鮮之戰時分彆有著糟糕的表現。

但平南越之戰,這兩人的表現其實非常不錯。

也不知道是為什麼。

………

總算來了個好訊息。

劉徹傲然。

路博德與楊仆就能輕易平定南越,這就是大漢的國威!

………

趙佗閉了閉眼。

路博德,不願為李陵後援。

楊仆,在朝鮮之戰中首戰即潰敗。

然僅以這二人,就能輕易平定南越。

是能使匈奴遠遁的漢朝太強,還是主弱臣強的南越國變得極為孱弱?

【劉徹:你將這些說出來,朕要以什麼藉口去攻打南越?】

雖是抱怨,但劉徹也隻是對秦唸的多番譏諷不滿,並不是覺得為難。

征伐四方、開疆拓土,就是他從小就有的宏願。

大宛可以說是車令之過。

朝鮮本就成患。

而南越再怎麼順從,他也依舊想要。

沒必要再偽裝。

民心因此言再度下跌,劉徹也並不在乎。

所謂出征的藉口,相信有的是辦法找出來,大漢多的是“人才”當漢使。

有藉口就是師出有名,倘若實在找不到藉口——

秦始皇一統六國、三征百越需要藉口嗎?

【秦念:開疆拓土需要藉口?】

嬴政難掩笑意。

開疆拓土,何需藉口!

待看到秦念依舊穩居榜首的民心,笑意愈深。

【劉徹:不錯,何需藉口!】

李世民沒有出言,但心中早有定數。

大唐的疆域,也不是找藉口找出來的。

各朝儒生張口欲言,卻是在看到秦唸的民心時無話可說。

儒家勸諫君王時,最常用的藉口就是“民心”。

可秦念巋然不動的民心儼然已是“秦皇所向,皆為民心”。

山河重整,百廢已興。

這就是秦皇民心的由來。

【秦念:但民心太低,會影響到開疆拓土。】

劉徹不滿。

因讚同秦念開疆拓土無需藉口之說,他的民心又跌到新的低點,與始皇帝嬴政僅有數十名之遙。

秦唸的民心卻依舊穩居第一。

這時候突然說民心,秦念意欲何為?

“如何讓民心讚同開疆拓土?”

即便十分不滿,劉徹還是問道。

他不怎麼在乎民心,但他與秦念都是渴望開疆拓土的君王。

憑什麼秦念卻是民心所向?

這不是他一個人的疑問。

但此問皆為天幕所阻,違反規則二。

正如先前李世民詢問“劉徹應如何治國”一般,此問也被天幕認定為這是在詢問“秦念如何讓民心讚同開疆拓土”。

【秦念:你首先要治理的,就是黃河。】

漢使的話題說完了,秦念相當自覺地開啟下一個話題。

她已經熟練掌握這個群的水群技巧。

………

劉徹時期。

無數受黃河水患之苦的黔首急切地望著天幕。

此刻若是能顯示各朝百姓對其他帝王的民心排名,秦念之名必然會在漢武帝時期盤踞榜首。

元光三年,黃河瓠子口決堤,東南一帶連年受災。

至今已有十三年!

【劉徹:田蚡、望氣者卜算者皆認為江河之決為天事。】

民心再度陡降,彷佛即將與秦始皇會麵。

劉徹冷眼。

民心越降他越不在乎!

【秦念:田蚡說黃河決堤是天事,那是因為他的封地鄃沒有遭受水災。】

劉啟大怒!

王娡連忙為同母弟請罪。

“田蚡沒有才能,請陛下不要讓他擔任職務,他就不會再犯下這樣的錯誤!”

【劉啟:劉徹,罷免田蚡的職務,收回他的封地!黃河決堤你怎麼能因這種理由不去治理?】

【秦念:田蚡早就死了。你兒子不去治黃河,是因為他派汲黯鄭當時去治理卻反複決堤,田蚡給他搭個台階,他就往上踩。】

秦念毫不猶豫就拆了劉徹的台。

她不認為這全是田蚡的過錯。

這不是為田蚡開脫,純粹是認為這種影響社稷的大事,君王就應該負主要責任。

田蚡說決堤是天事,強行堵塞決口未必符合天意,望氣者卜算者再予以附和,劉徹就任由黃河泛濫二十三年。

這是皇帝應該乾出來的事?

【劉徹:反複決堤難道不是天意嗎?】

【秦念:九年後你跑泰山封禪,第二年就旱災。這時候你怎麼就不覺得決堤是天意,下大決心要治河了?】

【劉徹:……】

【秦念:之前已經讓你不要信巫蠱,結果你還信天意?】

【劉徹:天幕不就是天意?】

咦?

秦念還真被劉徹問住了。

天幕這種設定,確實很像天意。

她如果不給出合理的解釋,就會違反規則一“不能被發現異常”。

“看到”天幕,卻不信天意,這是明顯的異常。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