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60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60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秦念:好在你雖然晚年也癲,
但還聽得進褚遂良的勸諫,意識到“殺子傳弟”這話不可信。加上李承乾也指控李泰覬覦皇位,於是你同時廢黜李承乾和李泰,
將沒有參與奪嫡的李治立為太子。】

對於這段曆史,秦念隻能感慨唐太宗確實愛子心切。

愛使人盲目。

“承乾恐有廢立,甚忌之,泰亦負其材能,潛懷奪嫡之計。於是各樹朋黨,遂成釁隙”。

這兩兒子各樹朋黨,唐太宗隻要不是瞎了就絕對看得見。

但隻要濾鏡夠厚,太宗就可以自我催眠,假裝他們不是在奪嫡。

直到李承乾控訴李泰繼位,
他和弟弟李治都不能活,
太宗纔不得不直麵這個慘痛的現實。

【李治:……】

李治並不希望這六個點出現在天幕上。

因為這必然會引起秦唸的注意。

他知道秦念是通過史書和“考古”瞭解曆史。

如果他不發言,
秦念或許不會注意到他的疑點。

但現在……

【秦念:李治,你這是在表達你其實也參與了奪嫡之爭,隻是更加隱蔽,沒被你爹發現?】

宋朝修史時有明顯抹黑唐朝的行為,
秦念對《新唐書》《資治通鑒》的記載,
都持保留態度。

關於李治參與奪嫡,
《舊唐書》中並沒有記載。

《資治通鑒》中則記載,李治曾“憂形於色”,唐太宗追問,他回答是因為李泰威脅他。

這段話嚴格意義上來說,也不是參與奪嫡。

如果是真的,
那就是李泰作大死,
李治純撿漏。

如果是假的,
那就是宋史編造。

但李治的扮演者發一串省略號,顯然是表達他的人設就是參與了奪嫡之爭。

是將“李泰威脅李治”視作奪嫡?

還是通過李治登基後的清除異己,反推十六歲的李治不可能不參與奪嫡?

【李治:……】

李治怎麼也不可能承認。

但他不能反駁,就已經是預設。

【李世民:雉奴你……】

【李世民:是朕之昏聵,才致使兄弟鬩牆,非雉奴之過!】

反應過來後,李世民為雉奴辯解。

不被天幕視作謊言,這既是辯解也是真言。

他若有足夠的識人之能,又怎會沒能早日看出雉奴纔是最適合當太子的皇子?

【李治:阿耶不應自責,此事是兒臣不孝!】

【李世民:雉奴……嗚嗚……】

秦念嘴角抽了抽。

知道太宗高宗父子情深,但也不必感情如此充沛。

她果斷轉移話題。

【秦念:李治,你真沒必要隱藏參與奪嫡這件事。藏得太深的結果,就是某朝改史的時候,說二鳳曾覺得你過於仁弱,想要改立其他類己的皇子,這是在公然造謠你爹不愛你。】

秦念覺得這一段絕對是宋朝史官編的。

攻打高句麗時的快馬傳信已經說明李治極受他爹的寵愛,且知道怎麼去鞏固二鳳對他的寵愛。

更彆說凱旋的這段——

“太宗患癰,太子親吮之,扶輦步從數日”。

有這樣的兒子,太宗怎麼可能有易儲之心?

此外李治可能會隱藏奪嫡之舉,但完全沒必要在被立為太子後隱藏治政的天賦,“仁弱”之說純屬搞笑。

房遺愛謀反案中,李泰遺黨、李恪李道宗等宗室牽連其中被殺,其實隻看結果就知道這是李治在借機翦除異己。

宋史為抹黑李唐皇室,就借機編了“李治仁弱”“長孫無忌因太宗欲要易儲記恨李恪”“高陽公主私通辯機”等一係列經不起推敲的謠言。

【李治:趙匡胤!】

隻造謠他仁弱他都能忍,但李治絕不接受“你爹不愛你”這種謠言!

【趙匡胤:朕真不知道後世會這麼做……都是儒家改史之錯,往後我朝修史,當任命非儒家出身的史官!】

無數儒生欲言又止。

他們實在沒辦法解釋篡改史書。

隱史還能解釋為春秋筆法,但改史必然會遭受唾棄。

崔杼弑殺齊後莊公,脅迫史官改寫為病逝,為此連續殺了三位史官,第四位史官仍舊堅持如實記載。

這些寧死不屈的史官一直受到儒家的讚譽,而崔杼背負“弑君”“屠殺史官”雙重罪名,遺臭至今。

如今卻是儒家被天幕揭露改史。

還不是一兩處無關緊要的改史,而是為了謀取私利世代改史!

【秦念:二鳳,說到立太子,朕想起你“自投於床,抽佩刀欲自刺”,以死逼重臣支援李治這個太子,這個行為……就很二鳳。】

秦念一開始是在網路上看到這個故事,當時第一反應是:這怕不是出自《資治通鑒》?

結果等她翻開《舊唐書》,她沉默了。

原來李世民是這樣的唐太宗?

這事對秦唸的衝擊相當大,所以哪怕現在的氣氛應該是繼續罵儒家,但她還是忍不住插敘一下唐太宗這個離譜的行為。

此外這段內容,也算是側麵佐證唐太宗沒有易儲的想法。

【李世民:雉奴,朕真做了這種事?】

麵對皇後突然投來的目光,李世民隻覺如芒在背。

他不認為這是他做出來的事情!

於是李世民決定詢問雉奴——

這一定又是趙匡胤一朝對他的毀謗!

【李治:……】

【李世民:……】

【劉徹:采。】

劉徹本以為李世民和兒子對著哭,已經足夠丟皇帝的臉麵。

卻不想還有“以死相逼”這般無法理解的行徑。

立個太子,還需要這般“威脅”重臣?

【秦念:朕想起另一則極為惡劣的偽史。】

【李世民:請直言。】

能略過此前那個話題,李世民求之不得。

甚至認為秦念是在幫他解圍——哪怕“以死相逼”這件事也是秦念所挑明。

然而讓他始料未及的,是這個謠言的惡劣程度。

【秦念:儒家為誣陷李唐皇室為荒淫無道,還編造了“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私通、太宗將辯機腰斬”、“高陽公主在太宗死時無哀容”的謠言。】

秦念覺得宋朝史官造唐朝公主黃謠的行為極度費解。

就算這是先於民間流傳的野史,但宋史吸納這部分偽史的目的,也一定是為了抹黑唐朝。

——將明顯帶有惡意的偽史載入正史,與編造偽史無異。

房遺愛謀反案的最初,是高陽公主想為駙馬房遺愛謀奪房玄齡的爵位,誣告房遺直對她無禮,可見高陽公主有心機、在乎駙馬或者說在乎權勢。

《新唐書》中卻記載:高陽公主狩獵時巧遇辯機,在草廬中私通,送給辯機的金寶神枕被盜賊竊取,禦史審理盜竊案時發現了這個枕頭。

槽點實在太多。

一位公主,出門狩獵時帶著金寶神枕,對和尚一見鐘情,跟人在草廬睡了,事後還把“金寶神枕”這種極富辨識度的東西送給和尚?

一個和尚,跟公主偷情得來的金寶神枕被偷了,居然敢直言是公主偷情送的?

為什麼不編一個“講經太好,公主所贈”的藉口?

雖然這話也很扯,但禦史去覈查時,高陽公主肯定會幫他遮掩。

這次秦念沒有隱去“高陽公主”“辯機和尚”的名字,因為高陽公主是唐太宗的女兒。

被造黃謠的妃嬪有可能遭受無妄之災,但公主隻會得到太宗更多的疼愛,畢竟和他同病相憐。

而且唐朝的公主也不需要太過在意聲譽。

【李世民:儒家安敢如此!儒家的禮義廉恥何在?!】

李世民現在並沒有將公主封在高陽,以後也不會將任何公主封在高陽。

但無論這是哪位公主,李世民也絕對無法容忍這種謠言!

他甚至寧願秦念說他的窘迫之事,也不願看到自己的女兒被儒家如此造謠。

為了造謠李唐皇室荒淫無道,儒家的改史,竟是遠比他想象中還要無恥!

【李治:高陽公主未行此事,均為後世偽史。儒家所造偽史令朕憎厭!】

李治對高陽的感情並不深厚。

才會任由長孫無忌誣告高陽公主與房遺愛謀反,以借機誅殺異己。

政治上的謀劃,李治可以不擇手段。

但謠諑公主與和尚私通、甚至謠諑高陽不孝、父死無哀容,這就已經跌破底線!

【朱元璋:……這居然也是儒家所編造?此謠流傳甚廣,遠勝李治“仁弱”之說。】

【朱棣:如此毀謗,實在令人不齒。】

朱元璋和朱棣纔是對此最為震驚的皇帝。

他們曾對這個謠言深信不疑。

朱元璋對女子的貶抑,甚至也受到了高陽公主私通之說的影響。

而儒家越是重視女子的貞潔,造謠公主私通就越是令人齒冷。

安能無恥至此?

………

各朝的儒生此刻皆感受到如芒刺背。

誣陷君王娶弟媳、誣其太子仁弱、誣其公主與人私通……

董仲舒隻覺得眼前一黑又一黑。

後世的儒家,怎會無恥到這種地步?

這還不是普通的儒生所為,是能夠修史的史官!

他甚至能夠理解秦念對儒家的厭惡了。

因為就連他這個篡改孔子思想的人,都覺得這種程度的改史,違背了基本的禮義廉恥。

【劉徹:唐朝的皇帝不錯,沒有給我朝編造這樣的偽史。】

關於李世民的謠言實在太多。

以至於劉徹都摒棄“豬鳳”的嫌隙,出言稱讚唐朝。

【秦念:你朝的偽史,多是你朝的皇帝自己編的。】

西漢史的可信度在有皇帝以來的各朝中確實是最高的。

但跟唐朝的關係不大。

首先當時的儒家還沒後世那麼癲。

此外東漢既是西漢的繼承者,又具有相當強的獨立性,所以東漢修西漢的史書時會更客觀:

既不能貶低,也無需過度褒讚。

最後是距離宋那麼癲的儒家有著相當久遠的時間差,還有大唐頂在前麵當擋箭牌。

【劉徹:朕未曾改史!】

【秦念:沒說你,不必對號入座。】

【劉邦:咳咳。】

劉恒亦是不自覺地咳了一下。

好在他不能發言,不會像阿父那般咳兩聲都被天幕收錄。

他現在相當舒心。

天幕出現之後,他就是高祖親口認可的繼承人,他無需擔憂得位不正而事事忍讓。

高祖認可推恩令,各諸侯則不能反對他推行此策,諸侯之危驟減。

太子劉啟是將來的明君,後事亦無憂。

就連皇後,有高祖之言,竇氏不能再乾政,不會再影響啟兒治政。

【秦念:言歸正傳。二鳳,你現在知道該怎麼養小李治了嗎?】

【李世民:已經知曉,謝秦皇賜教。】

李世民再度看向三歲的雉奴,目光極為柔和且堅定:

要養於身側,不能偏愛承乾與青雀甚於雉奴。

不能讓雉奴直麵諫臣的指責。

縱使雉奴做錯了什麼,諫臣也當先告知於他,再由他來教導雉奴。

【秦念:那接下來就談談科舉製。】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