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7章
仔細考校劉盈劉恒的學識品性後,劉邦已然確定天榜不虛。
他想要更易太子,本就是因為劉盈仁弱。
劉盈要是敢像劉據那般起兵造反,他反倒不會起易儲之心。
隻是之前他想立的是肖似他的劉如意,並未注意到劉恒。
薄姬生劉恒之後,劉邦就很少見她,當然也就不會對劉恒多加關注。
如今有天榜排名為證,他要更易劉恒為太子,不會像更易劉如意那般為百官所阻。
見“聊天群”越聊越偏,劉邦再度發聲。
秦念言劉據之事,能阻止巫蠱之事再興於漢室。
劉邦確信秦念此人雖是始皇之後,對大漢卻並無太多怨恨,反倒比後世其他皇帝更願意助大漢趨利避害。
這才對嘛。
當初他入關,約法三章秋毫無犯。
項羽入關卻屠戮鹹陽,又是他劉邦擊敗項羽為秦皇室複仇。
大漢和大秦哪有什麼仇怨?
【秦念:既然是封狼居胥之日,那李廣還沒自儘吧?】
【劉徹:李廣怎會自儘?】
劉徹眯了下眼。
衛子夫劉據自儘,是因為造反兵敗。
李廣又做了什麼?
他清楚秦念為什麼會關注李廣——
李廣,秦朝名將李信之後。
此時遠在狼居胥山的李敢大驚,此番遠征漠北他在冠軍侯霍去病麾下任大校,他的阿父李廣則隨大將軍衛青西出定襄!
李廣苦笑。
“秦皇”一詞過於特殊,加上“祖龍”的褒讚,秦念為秦始皇之後已是天下皆知。
如今他被秦念提起,卻正是他迷失道路,以至於單於遁走之後才與南歸的衛大將軍會和。
他已有六十餘歲,不想麵對刀筆之吏的侮辱,已有自剄之心。
衛青親自去尋李廣。
【秦念:公孫敖救過衛青,元狩二年出征匈奴,他因失期未能和霍去病會和被判處死刑,交贖金後贖為庶人。】
【劉徹:這與李廣有何關聯?】
劉徹不理解秦念為什麼突然談起公孫敖。
十九年前衛子夫懷有身孕,館陶公主意圖殺害衛青,確實是公孫敖救下衛青。
也正是因此事,公孫敖得到他的重用。
但公孫敖不堪大用,十一年前領一萬騎與匈奴作戰,因陣亡七千人,當斬,贖為庶人。
五年前衛青帶他出征,公孫敖才因戰功受封合騎侯。
結果兩年前又因失期被廢為庶人。
此次北征匈奴,衛青依舊想要提攜公孫敖,於是又帶上了他。
公孫敖和李廣自儘有何關聯?
衛青冷汗涔涔,快馬加鞭往李廣所在處趕去。
【秦念:衛青為了讓公孫敖獲得戰功,刻意把李廣調去右將軍趙食其部,結果因為沒有向導,這次換李廣和趙食其迷路失期。】
【秦念:此番失期或許就是衛青未能活捉單於的原因:單於遁走後,衛青才與他們會合。李廣不想麵對問責,引刀自剄。】
李敢怒火中燒。
阿父已有六十餘歲,本不該出征。
正是迫切想要立下戰功,才會數次請求陛下讓他出征。
結果衛青居然為了讓公孫敖立功,故意調離阿父去趙食其部,致使阿父引刀自剄!
霍去病眉頭緊皺。
舅父此舉並無不妥,李廣既然在他麾下就該聽憑調遣。
失期自儘之事與舅父何乾?
秦念怎能因李廣是因李信之後,就將矛頭指向舅父?
【劉徹:……】
看到這串省略號,秦念又笑了一聲。
李廣實在倒黴,倒黴他還心氣高。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廣為什麼難封?
他戰功顯赫,但攔不住他作死啊。
漢景帝時期李廣參與鎮壓七國之亂立下大功,封侯近在咫尺。
結果他接受梁王劉武的將軍印,被景帝厭棄,沒給他封賞。
好不容易蹉跎到劉徹登基——
李廣雖有個人勇武但治軍不嚴的問題就暴露出來,對匈奴作戰、尤其是非防禦戰時敗多勝少。
………
劉徹的沉默還因“未能全殲匈奴主力”。
原本“匈奴遠遁”就是大喜之事,但在知道原本可以“全殲匈奴主力”,但因右將軍趙食其和李廣迷路,讓“單於遁走”,劉徹就氣得直咬牙。
更氣的是戰況發展到這一步,或許與他自己也有關係。
【秦念:其實衛青在這事上責任很小。是劉某人先抵不住李廣的請求,封其為前將軍。】
【劉徹:……】
劉徹知道秦念話還沒說完。
但他又不好阻止秦念說下去,畢竟很明顯:
他就算阻止了,秦念也不會聽他的。
【秦念:結果暗地裡卻告誡他的大將軍,說李廣年紀大了,命還不好,不能讓他迎戰單於——所以,劉小豬,你能解釋一下為什麼要封他當前將軍嗎?】
“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於,恐不得所欲”。
結果是沒讓李廣對上單於,但同樣沒能抓住單於。
秦念隻能說漢武帝愛衛青是應該的。
李廣死後,李敢把矛頭對準衛青,大概率是因為衛青把漢武帝這波暗箱操作給隱瞞了。
這是替君受過。
【劉徹:……】
李廣呆愣。
這居然是陛下的決定?!
【秦念:李敢替父報仇,打傷衛青。衛青想要隱瞞此事,但霍去病為了替舅報仇,在甘泉宮狩獵時射殺李敢。】
【劉徹:夠了!李廣,朕赦你無罪!勿要自儘!】
一次失期,死了兩個將軍。
還讓他的帝國雙璧因此微瑕,這劉徹怎麼能忍?
劉弗陵和霍光確認了一下時間,得知李廣是在封狼居胥之後自儘。
【劉弗陵:李敢,不要衝動,李廣現在還活著。】
“秦念真正要議的,其實是李陵吧?”
劉弗陵猜到了真相,但不敢多言其他,隻是告知李敢,防止他衝動行事。
封狼居胥並非北征匈奴的終點,劉弗陵擔心霍去病和李敢此時失和。
【秦念:為了袒護霍去病,劉小豬你對外聲稱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秦念想起史書的記載:“上諱雲鹿觸殺之”。
能編出這種理由,她隻能感歎漢武帝可真是個人才。
【劉徹:……】
狼居胥山,霍去病和李敢對視良久,最終同時讓開視線,再望天幕。
【秦念:李廣,你確實不該自儘。你因迷路自儘,雖然隻迷路了這一次,但這件事過於出名,以至於傳到後世傳成了李姓將軍祖傳迷路,上連累先祖下帶累後人。】
秦念經常看到網上說“李家祖傳迷路”。
但說實話,李廣四次出征匈奴,真就隻迷路了一次。
在那個沒有gps的時代,在茫茫草原迷路可太正常了。
鑿空西域的張騫也曾在攻打匈奴時迷路,還連累李廣幾乎全軍覆沒,因此丟了“博望侯”的爵位。
反而是霍去病和衛青這倆不迷路的才奇怪。
………
李廣羞愧難當。
上累先祖,必然是指先祖李信。
秦朝,李信看著天幕,在想秦念是哪位公子的後人。
完全沒有想到這個秦念口中“李廣先祖”正是自己。
【趙匡胤:古有言李廣難封。漢武帝,以李廣的戰功,不應該被封侯嗎?】
同為武將出身,趙匡胤對李廣的境遇甚是惋惜。
看到漢武帝多次因秦念之言改變主意,便也嘗試著為其多言一句。
天幕雲“今日話題:漢武帝劉徹”。
或許很快就會輪到他趙匡胤。
秦念因秦朝李信出言救下李廣,他幫李廣美言,或許以後秦念也會為他指出大宋的隱患。
【劉徹:秦念,你認為朕應該給李廣封侯嗎?】
秦念疑惑。
不是,趙匡胤問的封侯,關她什麼事?
因為李廣的祖先是李信?
她真有“始皇後人”的隱藏人設?
【秦念: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該不該封侯與朕何乾?】
以劉徹的人設,秦念怕她說了句“該”,李廣就該在漢武帝的劇本裡死得奇形怪狀。
秦念對李廣談不上多有好感,但也不至於厭惡。
她也曾因“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對李廣很是敬佩。
後來才知道李廣根本就沒去過龍城,“龍城”指的是奇襲龍城的衛青,飛將纔是指李廣。
但令秦念對他好感儘失的,則是霸陵尉一事。
李廣曾經帶兵從雁門出擊匈奴,結果被匈奴生擒,雖然假死脫逃,但此戰損失慘重,“當斬,贖為庶人“。
成為庶人後,某日李廣返家時被霸陵尉阻攔,因為按規矩不得夜間通過此地,於是李廣在霸陵亭住了一晚。
結果後來匈奴入侵,漢武帝再度啟用李廣,李廣讓霸陵尉一起上任,然後把霸陵尉殺了,再上書謝罪。
漢武帝肯定不能在危難之際處置李廣。
也就是說:李廣借軍情緊急冤殺霸陵尉,還讓漢武帝不能追究此事。
………
一朝天子一朝臣。
李廣的先祖是大秦的將領?
嬴政依舊沒有出言。
【劉徹:以軍功論。】
這話就是明確表示不封。
秦念不覺得奇怪。
要是因為趙匡胤一句話,劉徹就改變主意,他這人設纔是出大問題了。
李廣長歎了一口氣。
此次北征匈奴未建寸功,相反失期致使匈奴主力脫逃,他哪有能夠封侯的軍功?
【秦念:李廣的孫子李陵多大了?】
來了。
劉弗陵端坐。
畢竟這事,就算是他也不能幫阿父開脫。
【劉徹:十五。】
劉徹皺眉。
該不會這個李陵為替叔父報仇,故而對去病不利?
【秦念:天漢二年,也就是二十年後,李陵帶著五千步兵北上以分散匈奴的兵力,卻遭遇匈奴主力。麵對八萬餘騎,轉戰千裡血戰八日,斬匈奴近萬騎。】
以五千步兵,哪怕是“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的步兵,那也是步兵。
對戰八萬匈奴,斬匈奴近萬騎——
《史記》記載是“殺傷匈奴亦萬餘人”,而《漢書》記載四次殺敵數:
“殺數千人”、“斬首三千餘級”、“複殺數千人”、“複傷殺虜二千餘人”。
也就是隻有第四次計入“傷”。
比起“殺傷匈奴萬餘人”,秦念更願意說“斬匈奴近萬騎”。
在這四輪戰績達成之時,李陵“尚三千餘人”。
也就是他頂著1:16的懸殊兵力,還是步兵對騎兵的懸殊兵力。
打出了1:5的戰損比!
這三千多人隻有四百多人逃回漢朝,是因為箭矢已絕,弓箭手隻能斬斷車輪輻條當武器。
哪怕算上這三千人的傷亡,戰損比也是1:2。
李陵頂著“客場作戰”“無援軍”這兩個超級debuff,創造了冷兵器時代,純步兵對抗絕對優勢騎兵的極限戰績!
【秦念:而你,劉彘,勒令他出戰卻忘了要給他安排後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