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76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76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趙匡胤:?】

【劉徹:嗤。】

王繼恩驚恐至極,
連聲求饒。

然而趙匡胤偏愛趙光義,捨不得動他的弟弟,卻不會對一個宦官心軟。

下令誅殺王繼恩之後,
趙匡胤看向滿臉驚恐的光義,終究還是不忍。

與其審問弟弟,不若將宮內侍人放出宮,儘數更換。

“多是老趙的死忠”。

趙匡胤也沒忽略這句話的言外之意——

軍隊內部可能有趙光義的人。

宮內的諸班直也得調換。

【秦念:老趙,你死的時候,朝堂那是一片平靜,沒人質疑你的死因。】

【秦念:當然,主要原因在於你沒給趙德昭實權,是個人都看得出他沒資格跟趙光義爭皇位。大臣若真質疑,
隻會讓趙德昭和趙德芳死得更快。】

【趙匡胤:德昭和德芳怎麼了?】

趙匡胤不給皇子實權、也不給他們封王,
也是擔憂趙光義即位後視他們為威脅。

但秦念這句“死得更快”赫然是暗示兩個兒子的結局!

【秦念:趙光義即位第四年,
趙德昭遭斥責後擅自自刎;第六年,趙德芳病逝;第九年,你四弟趙光美謀反,憂悸而死——這是史書記載的死因,
就看你信不信了。】

【趙德昭:……】

趙廷美、也就是趙光美看向地上的屍體,
悲痛驟減。

人不能確定幾年後的自己不會做什麼。

但趙德昭、趙德芳、自己全部死亡,
最終得利者是誰卻可以確定。

趙德昭的沉默,則是那句“擅自自刎”。

趙炅將他和德芳、以及皇叔的兒子都視為皇子,假意推行兄終弟及的時候,趙德昭就知道自己的處境很危險。

自刎以保全子嗣,這是趙德昭早就想過的最壞的結局。

但“擅自”一詞,
實在可笑!

“病死”的趙德芳同樣無言。

他身體算不上好,
病逝並非沒有可能。

但兄長與皇叔皆死,
他的病逝就顯得極為可疑。

【趙匡胤:他為何要殺四弟?】

趙匡胤心中愈沉。

他能理解光義因他欲改立皇子為太子而篡位,甚至明白皇權之爭下,光義為何會殺死他的兩個兒子。

但他無法理解光義為何要殺光美。

秦念之言,分明是暗示謀反之說為構陷!

【秦念:你知道金匱之盟嗎?】

【趙匡胤:不知。】

趙匡胤思考片刻,確定自己沒聽說過這個盟約。

【朱元璋:果真是篡逆之言。】

朱元璋早就認為宋太祖之死很蹊蹺,認為那是宋太宗“不擇手段,急於登台”。

當然也不相信所謂的“金匱之盟”。

如今看來,果然為假。

【秦念:金匱之盟,由趙普於太平興國六年提出,說是杜太後臨終之前,要求你把皇位傳給趙光義,趙光義再傳趙光美。你答應之後,杜太後讓趙普寫成誓書,藏於金匱。】

【趙匡胤:……光義信了這個盟約,故而要殺光美?】

秦念滿頭問號。

不是,大哥,你在乾嘛?

這什麼理解能力?

【李世民:朕以為,秦念所言並非此意。】

李世民都看不下去了。

他此前一直保持沉默,是不想涉及“殺兄篡位”之說。

但此刻看到趙匡胤之言,實在是忍不了了。

【劉徹:趙匡胤,你有疾否?】

【趙匡胤:……】

劉徹眉頭緊皺。

怎麼這種皇帝也能排進聲譽榜前九?

【秦念:這金匱之盟明顯是趙光義為了粉飾即位的合法性,和趙普一同編造!你這個腦子,被趙光義乾掉可太正常了。】

“這個趙匡胤是扮演的是扮演的不是真的……”

秦念隻能如此解釋,才能稍平心中怒火。

這都什麼玩意?

秦念有理由懷疑趙匡胤脫離人設——

但能夠讓她心中冒邪火,正是因為她覺得趙匡胤真有可能這麼想!

【趙匡胤:可你分明說那是光義即位六年之後,才由趙普提出。】

趙匡胤固執己見。

哪怕漢武帝唐太宗都反對他的想法,他也依舊固執——

趙光義是他的弟弟,他纔是最瞭解弟弟本性的人!

【秦念:開寶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距離你死後僅六十一天,距新年僅剩八天時,趙光義突然改元太平興國。】

【秦念:他是華夏史上唯一一個“和平繼位”卻不逾年就改元的君王,這也足以看出他對你真的沒什麼感情。趙匡胤,你能不能清醒一點?】

秦念再看自己發的這段話,竟然幻視在勸朋友分手。

“你能不能清醒一點?對方都做出這種事了,怎麼可能心裡有你?”

這是她勸朋友分手的原話。

——由於堅決勸分這件事,她已經被這位朋友拉黑了。

秦念一時間很是無語。

【趙匡胤:……】

其實早在秦念問出趙德昭所在的時間時,趙匡胤就已經發現不逾年改元這件事。

但他不想在意,刻意忽略。

如今被秦念說出來,他還是不想在意。

畢竟是他先想要更易儲君,光義有怨也實屬正常。

【秦念:你該不會沒處置你所在時期的趙光義吧?】

【趙匡胤:……】

【劉徹:實為有疾。】

【趙匡胤:……法不刑尚未犯罪之人。】

秦念不由得冷笑。

拿她說過的話來堵她?

【秦念:王繼恩還活著嗎?】

秦念提王繼恩,是指明趙光義早就在籠絡王繼恩。

滲透皇宮,這就已經是在謀逆,算什麼“尚未犯罪”?

【趙匡胤:……】

【李世民:趙匡胤,此事還應慎重考慮。】

李世民好似看到了未來那個偏愛青雀太甚、致使兄弟鬩牆的自己。

【秦念:趙光義其實治政勉強及格,就是軍事上一塌糊塗。要不這樣吧,趙匡胤你現在就退位給你弟,你給他當大將軍,說不定還能造就出一個低配版二鳳。】

【秦念:如果趙光義因為猜忌把你全家都殺了,那也是你應得的。】

在躺黑名單這件事上,秦念充分汲取了教訓。

她再也不會勸分。

勸和,以後遇上這種事她統統都勸和!

【趙匡胤:朕先前就已冊立德昭為太子。】

趙匡胤被秦念說得麵紅耳赤。

但還是不願意就尚未發生的事情對弟弟處置過重。

趙光義茫然地望著天幕。

他殺瞭如此袒護他的兄長,殺了曾經總跟在他身後的弟弟,還殺了兄長的子嗣。

這麼做是為了皇位……這是對的嗎?

【秦念:趙德昭,等你爹死了,你就把趙光義殺了給你爹陪葬,成全他們的兄友弟恭。】

【趙德昭:……】

“……”

太子趙德昭也很沉默。

畢竟從天幕看,另一個自己替父報仇,已經手刃趙光義。

就差陪葬這件事了。

【趙德昭:父皇,兒臣是否要將趙炅葬於永昌陵?】

【趙匡胤:……】

那邊弑兄篡位的“趙炅”已經被德昭所殺。

他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秦念:沉默就是預設,就把趙光義跟你爹埋一起,還能省一個墳。】

【趙德昭:嗯!】

【趙匡胤:……】

趙德昭這聲應和多少帶點私人恩怨。

他被忽視多年,最終還要被逼至自刎。

結果父皇在心知趙光義將要弑兄篡位、再殺他與德芳、甚至連王叔都不會放過的情況下,還要袒護於他!

身為太子的自己不好表態,那就他來!

………

“臣願陪葬永昌陵。”

趙光義再度拜倒。

“何須如此!”趙匡胤想都不想就予以否決:“朕年長你十二歲,你怎麼能與朕同葬!朕立德昭為太子,已經處置完這件事。”

見趙光義不肯起身,趙匡胤更是親自去扶他。

“德昭,若你繼位,萬不可傷晉王性命,亦不可廢他王位!”

“兒臣遵旨。”

趙德昭心中不願,麵上卻不露分毫。

不可傷性命,不能廢王位……

沒說不能軟禁。

趙光義被兄長扶起,終是淚流滿麵。

李承乾謀反未遂,愛子如唐太宗都將其廢為庶人。

他的兄長卻連他的王位都不忍廢黜。

若那個自己知道兄長哪怕更易儲君,也還是會設法護他性命與尊榮,是否還會弑兄篡位?

【秦念:開寶九年十二月初七,趙光義將你和趙廷美的兒子都稱為皇子。其實為了偽造宋朝傳位為“兄終弟及”的假象,在你死後的第八天,他就將趙廷美任命為開封尹,封為齊王。】

開封尹加封王,在當時是儲君的標配。

比如後周世宗柴榮就是在廣順三年任開封府尹,進封晉王。

趙匡胤封趙光義為開封尹,又在開寶六年封晉王。

秦念認為至少在開寶六年,趙匡胤依舊屬意趙光義為繼承人。

【趙匡胤:原是如此。】

趙匡胤暗自歎氣。

應是弑兄篡位之後,光義亦心中惶恐,才會作出如此不智的決定。

以至於光美、德昭、德芳都成了皇位繼承人。

也終究……都未能活下去。

趙匡胤已經明白“趙炅”的聲譽為何僅在中等偏上的位置。

何必以“兄終弟及”來欲蓋彌彰?

他本就是以對待儲君的方式對待弟弟,光義既然已經隱藏好他的死因,本就無需強調“兄終弟及”。

不逾年改元、時隔六年再讓趙普編造金匱之盟,則更是不智。

如此一來,就算光美是真的謀反,光義也洗不清謀害兄弟的嫌疑。

【秦念:其實最離譜的是已經編造了金匱之盟,趙光義居然在趙光美死後不久,跟宰相李昉等人說趙光美不是杜太後親生的,他們不是同胞兄弟,他問心無愧。】

【趙匡胤:……】

趙光美:“……”

兩個時期的趙光美都沉默了。

他們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死後還會被親兄弟造謠身世。

三哥還說自己問心無愧?

………

趙匡胤看到了弟弟的心虛。

正是心虛,才會如此編造光美的身世。

其實這樣也好。

如此,光美就與光義劃開界限。

德昭繼位之後,就不會過於忌憚光義。

【劉徹:既然不是親生,金匱之盟又怎麼會有趙光美?】

【秦念:所以說趙光義編造的“兄終弟及”完全就是自相矛盾。】

秦念之所以認為趙光義殺兄篡位的可能性極高,就是因為趙光義的一係列迷惑操作。

金匱之盟更是敗筆中的敗筆——

如果真有這麼個盟約,趙光義為什麼不在趙匡胤死後的第一時間拿出來?

按趙普的說法,就是這個盟約隻有他和趙匡胤知道。

杜太後死於建隆二年,也就是在趙匡胤駕崩的十五年前就已經寫下盟約,趙光義為什麼不知情?

假設金匱之盟真的存在,趙匡胤為什麼要瞞著趙光義?

這麼瞞著,反倒像是他在老母親臨終前敷衍了一下,這個盟約不是趙匡胤的本意。

另外,金匱之盟本身就是趙光美為杜太後親生的證據。

總不能說杜太後過於博愛,搞兄終弟及都要顧及趙光義乳母耿氏的兒子吧?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