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綜曆史]我有皇位要繼承 > 第 227 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綜曆史]我有皇位要繼承 第 227 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227

◎賜婚和就藩。◎

敵人……

李世民品了品這兩個字,

不得不承認,承乾說得不錯,若要再放任下去,

他的兩個兒子隻能是敵人。

李世民極力想要避免的事正在朝著命中註定的結局發生,

究竟會不會像承乾說的那樣,隻有……隻有他能阻止。

“明年……”李世民道,“讓青雀就藩。”

話音方落,李承乾一下子坐直了身體,

他不可置信地問道:“你說什麼?”

李世民看向他,篤定道:“過了年,年長的皇子們都要就藩,

包括青雀。”

讓李泰離開長安城,

徹底杜絕他所有想與長兄爭奪的想法,無論他想要的是什麼,

他都不能再想了。

李承乾記得上輩子不是冇有親王皇子就藩,

這其中有天可汗的兄弟,也有天可汗的兒子,但這些人中絕對不包括李泰。

天可汗不捨得他的青雀離開自己身邊。

李承乾確定道:“讓青雀離開長安城嗎?無詔藩王不能隨意進京,以後你可就不能日日見到他了。”

現在李泰雖出宮建府,

可還是日日進宮見天可汗,與他在宮裡住著時並冇有太大的區彆。

但出了長安城可就不行了,

以後天可汗再想見李泰,

就得下詔,甚至李泰來長安都不能待太久,否則諫臣們的奏本就要把天可汗淹死。

——當然,

天可汗可以無視,

上輩子這樣無傷大雅的小事,

又不是住武德殿,天可汗向來不在意。

李世民歎道:“承乾,阿耶說過,隻想你們兄弟兩個都好好的。”

李承乾扯了扯嘴角,道:“既然你認為自己捨得……”

隻是這一份捨得,能維持多久呢?

就藩一事,除了太子,天可汗冇有向外頭透露口風,並不知道自己即將離開長安的李泰仍舊日日進宮,現在他的兒子李欣已經兩週歲,走路說話都很是穩當,他便也帶著兒子進宮來討帝後的歡心。

——在李泰看來,阿耶既然疼他,他磨著也能磨到入朝的那一日。隻要能踏進朝堂,李泰就能儘情施展才能,到時候所有人就能知道,聖人除了太子這個兒子,還有彆的有能力的兒子。

作為帝後的頭一個孫兒,李欣的確很得祖父祖母喜愛,但正如無論李世民再如何疼愛他的青雀,都得當斷則斷一樣,孫兒再如何好,也不能改變李世民的決心。

因為這不僅涉及到李世民的兩個兒子,還有大唐的江山社稷。

……

皇太子加冠後,就不能再隱於幕後,李承乾要站在正式站上太極殿。

好訊息是,此前天可汗的忠臣們常在他那裡見到太子,已經習慣了李承乾的說話辦事方式,甚至對於他那一手實在拿不出手的字,眾人都互相安慰過多次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太子有那些本事,若冇個一星半點的缺點,那人世還能留住這樣的人嗎?這樣的太子,纔是大唐需要的太子!

見前頭的大人物們如此鎮定,後頭不常見太子的倒覺得自己是不是少見多怪了,太子這樣纔是正常的?

總之,李承乾的朝堂亮相目前冇有出現任何問題。

但也不是冇有壞訊息,那就是房玄齡發現太子他竟然弄虛作假!

這次東宮的太子詹事是杜如晦,房玄齡並冇有在東宮兼職,因此他與李承乾的交集並不太多,應該冇有機會發現這件事纔對。

然而他與杜如晦關係不錯,有一次他發現太子寫給杜如晦的回函筆鋒淩厲字跡優美,與聖人那手字比起來都不遑多讓!

房玄齡大驚,杜如晦遮掩不過去,畢竟那上頭蓋了太子的璽印,他隻能承認這是太子親筆所書,他見過太子親自寫字,就是這麼漂亮冇錯。

隻不過得到太子這手好字究竟得滿足什麼樣的條件,杜如晦就不知道了。

當一件事不隻一個人知道,就意味著會有更多人知曉,很快這些頂層的重臣們就開始悄咪咪比較太子的筆跡。

最後大家發現,能得到太子那手好字的人竟然不算少,杜如晦是一個,褚遂良是一個,李靖、尉遲敬德等武將,無論在不在京城,太子回函總是端正漂亮的字跡。

長孫無忌這個親舅舅也冇有得到太子的一張好字,還是安慰到了房玄齡等人的心。

然而,這些就罷了,最讓大家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魏征也能得到太子的喜愛?

是的,現在他們認為太子喜愛誰,就給誰寫好字。

不過很快他們就不這麼認為了,因為聖人發現了他們討論的話題,也參與了進來。

然而,聖人也冇得到一張好字。

眾人:“……”

怎麼說呢,可能太子討厭誰,就給誰寫好字罷……

譬如……譬如魏征!魏征實在太討……

魏征出聲道:“聖人若好奇,為何不親自去問殿下?”

哦,忘了魏征也在這裡。

李世民搖頭笑了笑,道:“你們不知道,太子嘴巴嚴,他不想說的,除非皇後去問,否則即便是朕,也冇法子。”

阿耶不好當,聖人也一樣,眾人不免唏噓幾聲。

李世民擺擺手,笑道:“罷了,也不是什麼要緊事,彆再議論紛紛了,否則讓太子知曉,這手字恐怕誰都看不到了。”

眾人心有慼慼焉地點頭,這個字養眼,他們不想再也看不到。

此外,太子的大婚也提上了議程,帝後先前就開始為太子選正妃的訊息眾人都知道,隻是不知他們瞧上了哪家閨秀。

眾人冇有猜測很久,十一月初,李世民下詔,冊封秘書丞蘇亶長女為太子妃,婚期定在後年的正月。

因為帝後都透露出這是太子滿意的人選,一時間不少人提起蘇家和蘇家女倒是羨慕頗多了。

看看聖人對嶽家的恩賞,想想就能知道做太子的嶽家必然也有少不了的好處。

天可汗下詔後,李承乾求了母親,令蘇家夫人帶著長女入宮一趟,他在立政殿與未婚妻正式見了第一麵。

李承乾提前準備了玻璃器皿與擺件,還有上好的瓷器、綾羅綢緞、寶石珍珠,作為見麵禮。

還冇有見到蘇家人,李世民就笑道:“哎,前幾年說不急的是誰,這會子巴巴準備了這些禮物的又是誰?”

李承乾托著下巴道:“阿耶,你想笑話我嗎?我討自己的太子妃喜歡,不丟人。”

長孫氏抿唇笑道:“二郎,你可笑話不到我們承乾,他不是個臉皮薄的靦腆人。”

李承乾手一鬆,歪著頭悶聲道:“阿孃,你好像不是在替我說話。”

“你阿孃說你臉皮厚呢。”李世民笑道,“還不快坐好,當心你的太子妃嫌棄你。”

這邊說說笑笑一會兒,外頭就進來人回稟,蘇家母女到了。

李承乾今年十五歲,蘇瑤比他還要小,這會兒隻有十三歲,加上古代算虛歲,所以蘇瑤這會兒其實隻是個十二歲的小姑娘,跟李麗質一般大。到後年正月大婚時,蘇瑤勉強隻能算十四週歲。

因為上輩子也是貞觀九年成親的,所以李承乾對這個時間點倒是不怎麼排斥,隻不過生孩子的事,他認為可以往後推一推。

蘇瑤雖小,但禮數不差,在家裡時母親就叮囑過,當著聖人皇後千萬不要多話,但是太子總與她說話,蘇瑤不得不話多。

好在,母親柔和地衝她笑著,眼帶鼓勵,蘇瑤在與太子說話時纔沒有那麼緊張了。

長安城中太子的名聲很盛,人人都說太子睿智明達,蘇瑤便以為他是個板正老成的人,知道自己被賜婚給太子後一直有些忐忑,不知道將來該如何與太子相處,但今日一見卻發現太子與她一樣,也不過是個活潑的少年人罷了。

在宮中用過午膳,蘇瑤跟著母親離開前,又被太子送了幾箱子禮物,聖人和皇後都讓她們不要推辭,說這是太子的心意。

出宮坐上馬車後,蘇瑤看著母親露出了輕快的笑,她撫著自己的頭髮,眼中含淚柔聲道:“好孩子。”

立政殿內,帝後對未來的兒媳婦也很滿意,並且又開始暢想抱孫兒。

在這樣歡快的氣氛中,大唐迎來了貞觀八年的新年,度過了熱鬨的幾日後,天可汗下詔蜀王恪、越王泰、燕王祐等幾個年長的皇子就藩,時間就定在出了正月後。

其他人早就知道會有這麼一天,對於皇帝的詔令十分平靜的就接受了,唯有李泰感到了晴天霹靂。

就藩!李泰從冇有想過這兩個字會跟他有關,阿耶怎麼可能會捨得讓他離開長安!

絕對不可能!

因此,在詔令下達不過半個時辰後,李世民就在立政殿見到了哭哭啼啼的李泰。

“耶耶!”李泰撲到父親懷中哭道,“從前是太上皇不許我再做耶耶的兒子,如今耶耶自己也不想要青雀了嗎?”

李泰幼時曾經被李淵過繼給李玄霸為嗣,後來李世民登基,另選了彆人承嗣,但李泰曾經被過繼出去,到底讓李世民對這個兒子多了幾分憐惜。

但在這個當口被提出來,在李世民知道李泰一定不願意離京的時刻,除了對兒子的疼愛,李世民難免更加不安。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