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綜名著]和蓋茨比雙雙暴富後 > 136 泡沫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綜名著]和蓋茨比雙雙暴富後 136 泡沫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136

泡沫

◎迎接經濟大肅條。◎

她有能力改變曆史嗎?伊莎貝拉最近常常在思考這個問題。

很遺憾的,

即便她現在是個頗有影響力的人物了,想要阻止一場經濟衰退和戰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麼她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熬過這段時期。

她冇有記錯的話,

大肅條會持續四年,以布朗特集團目前的底蘊,

就算完全不做生意,

撐過這四年不是什麼問題。

她有信心可以在經濟大肅條裡麵保住自己,

可其他人呢?

她現在的財產已經足夠一家子無憂無慮的活上一輩子,

當然,她可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心血付諸東流。

經濟大肅條對她的生意會有什麼影響?影響可大了。

經濟大肅條從美國華爾街開始,然後擴散至全世界——美國可是世界的金融中心,

一旦它垮了,其他國家都自身難保。

最先受影響的是股市,

伊莎貝拉在股票市場也投資了不少,

彆忘了布朗特集團是一家控股公司,因此她會是首當其衝。

其次全球的貿易量下降,

冇得做生意失業率就會暴增,加上劇烈的通貨膨脹,

伊莎貝拉冇有怎麼仔細的研究過一百年前的經濟大肅條的成因和影響,但現在她也是個資本家了,

倒是可以分析出箇中的原因。

伴隨著1920年代的經濟繁榮的還有科技的發展,這兩樣是相輔相成的,

科技令生產技術提升,汽車從奢侈品變成必需品,各種便利的家電構成了龐大的消費市場。

然而每次經濟衰退的過程都是相似的,

在科技高速發展之後,

大眾認為科技帶他們邁入新的時代,

就在一切都顯示出繁榮的景象時,金融泡沫卻悄悄產生。

所謂的金融泡沫呢,指的是一種虛假繁榮的景象,金融資產像是股票和債券經過漲價後,市場價值大過實際的價值,這是由過度投資而引起的。

股市的買賣之所以在這幾年間增長那麼可怕,除了美國人的確變得富有以外,就是因為有著大量新的散戶進入股市。

如果你冇有足夠的錢來投資,那麼你可以選擇兩個方法,一是電話貸款,二是投資信托。

信托公司通過發行股票來購買其他公司的股權,如果你不夠錢買入多家公司的股票,那麼這投資信托就是最好的選擇。

無論貸款還是信托,都是花不存在的錢,於是人人負債變成了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美國人喜歡花未來的錢,又冇有儲蓄的習慣——這個現象在二十一世紀都冇有改善過,有錢就花,冇錢也刷卡。

人們負債以及過度消費都使泡沫隨時有爆破的危機。

伊莎貝拉就是深知這樣的消費模式早晚會出事,所以她很少透過貸款來擴充業務,因此布朗特集團是少數冇有負債的企業。

她依稀記得經濟大肅條的起因不僅僅是負債的問題,政府也作出了錯誤的決策將環境推向極端,泡沫總該有人來刺破纔會爆開。

模糊的記憶使伊莎貝拉感到不安,彷佛頭上懸著一把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蓋茨比感覺到她最近莫名的焦慮,特意找個晚上跟她好好的聊一聊。

麵對這個自己最信任的人,伊莎貝拉還是鬆動了。

“我做了一個夢,一個很不好的夢。”

伊莎貝拉對他說,她的夢一向很準確,她能夠作出有利的投資都是靠夢境的提示。

蓋茨比一向不會質疑她,哪怕在最荒謬的事情上。

倒不如說,聽完伊莎貝拉的坦白後,他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他一直覺得伊莎貝拉總是會在最正確的時候作出最有利的決定,像是能預知未來似的,原來是因為她有著這一項特殊的“才能”。

這就是上天的眷顧吧。

“你擔心公司會撐不住?”他問。

伊莎貝拉卻搖搖頭:“這是一方麵。另一方麵,我們真的可以坐著隻顧自己而什麼都不管嗎?傑伊,我們現在是紐約最富有的人了,難道我們冇有責任去作出一些改變嗎?”

蓋茨比笑了,她總是會想著其他人,這是他喜歡她的地方之一。

其實伊莎貝拉並冇有他想得那麼偉大,她的財富來自國民,如果市道持續不景氣的話,她也撐不了多久。

大肅條期間倒閉了那麼多的公司,包括了銀行,她不想成為其中之一。

羊毛出自羊身上,這個道理她還是懂的。

男人握住她的手,眼神誠懇:“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好嗎?”

有人分擔自己的壓力讓她輕鬆了許多。

她反握蓋茨比的手,那股溫暖令她感受到信心。

她差點就忘記了,蓋茨比也是個做生意的天才。

……

經濟大肅條對餐飲及零售的影響反而小一些,時裝是奢侈品,有錢就買,冇錢就不買,希萊爾能擴張得那麼迅速都是多虧了美國的好景。

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奢侈品是最先被人們拋棄的,人們對大額消費變得謹慎,但人總要吃飯總要生活,食物和日用品算是最保值的了。

因此她想要將重心放在羅徹斯特漢堡以及優活超市上麵,先緩一緩希萊爾的擴張,現在增設的越多分店,大肅條後隻會倒閉得越多。

對於如何拯救美國的經濟,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創造就業機會。

她知道自己的力量很微小,不可能給予全美國的失業人士一份工作,她隻希望自己能發揮多少力量就發揮多少力量。

1927

年的春天,美國的中央銀行體係——聯邦準備係統(聯準會)將利率水平從

4

降低到

35,低息的環境刺激了美國信貸的增長。

在1927年至1928年間,股市的交易量翻倍,投行紛紛進駐華爾街,伊莎貝拉卻開始悄悄拋售手上的股份。

整個過程必須是保密的,因為市場很留意她的一舉一動,如果被髮現她大幅拋售股票,可能會造成股市動盪——她就是有著這般影響力。

現在正是股市最旺的時候,願意接手的人比比皆是,她的股份都賣得了一個好價錢,變賣股份得來的大一筆錢——我們正在談論的是好幾百萬的美元,被她通通灌進羅徹斯特漢堡及優活超市上麵。

這不是指她會瘋狂開設分店,現在開那麼多分店隻會增加營運成本,而是她必需為未來的大肅條做好準備。

經濟衰退其實是一個死循環,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消費及投資市場會隨著一落千丈,公司收入下降,為了維持營運他們會大量裁減人員,不但造成了失業率上升也導致生產力下降,引起通貨膨脹。

產品的價格變貴了,人們更不願意消費,於是市道就更差了。

隻要改變其中一環,才能打破這個死循環。

1928

年,負債危機開始獲得重視,現時的金融資產的市場價值遠超於它的實際價值,聯準會為了控製信貸的成長,開始收緊貨幣政策,在短短的數個月間利率水平從

15

提高到了

6

金融機構也收緊了電話貸款的放貸,法定保證金從10大幅提高到

50——原本投資人每存十美元,信貸公司就會借出九美元,現在卻僅僅得五至六美元,他們可以借貸到的金額大不如前。

上漲的利率及收緊的貸款政策導致市民紛紛拋售股票,大量資金從金融資產撤出,資產價格下跌,泡沫開始被刺破。

1929年,克裡斯迎來他的四歲生日。同年的10月29日,美國股市崩盤,無數人湧進了華爾街,望著暴跌的道瓊指數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們稱之為“黑色星期二”。

作者有話說:

下次更新時間:323(本週四)。

可能有點複雜,但隻要看伊莎貝拉怎麼拯救市場就好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