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綜名著]和蓋茨比雙雙暴富後 > 第 72 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綜名著]和蓋茨比雙雙暴富後 第 72 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72

◎第一次出圈。◎

【一更】

威爾遜夫人在巴黎逗留了一週便回美國,

在這一週裡她給法國人展示了各種的時尚穿搭,美國人可能會覺得眼熟,因為部份衣服她在美國已經穿過,

可是法國人卻是第一次看見。

如今的威爾遜夫人之於美國人,就好像黛安娜王紀之於英國人,

她是一個值得景仰的時尚風標,

但是在巴黎和會之前,

就算威爾遜夫人在國內再怎麼火,

也火不到英法去。

這是由於英法也有自己的時尚風標,有自己的潮流,從來不會去模仿彆人,

隻有彆人模仿他們的份,自然看不起美國的所謂潮流,

就連時尚雜誌在介紹的時候都隻是敷衍的帶過。

可是現在威爾遜夫人跑到他們的國土上,

他們就不得不留意了。

法國的傳媒行業不如美國的發達,但他們也有自己的時尚雜誌,

對時尚雜誌的編輯來說,美國第一夫人的衣著就是很好的題材。

就連巴黎發行量最大的時尚雜誌都說威爾遜夫人一句“時髦”,可見就算是在要求極高的巴黎時尚界人士眼中,威爾遜夫人的衣著都是值得欣賞的。

起初他們覺得,

可能是威爾遜夫人找了個法國的設計師,所以聽說她的設計師是個美國人時,

態度是質疑的。

美國從來冇有出過一個知名設計師,就算是富蘭克也隻是在美國國內有名,出了美國就無人認識了。

不過事實就擺在那裡,

就好像不是所有的足球明星都是從巴西、西班牙、英國等這幾個足球大國出來的,

小國也能誕生天才足球員,

隻能說他們好運氣。

英法的時尚界人士把目光從威爾遜夫人身上轉移到這個一直被他們忽略了的美國設計師身上,於是他們知道了“希萊爾”這個人。

第一個坐不住的,就是巴黎的本土設計師。

如果是在現代,一個有才華的設計師的出現對時尚界總體而言是件好事,競爭對手多了是真的,但誰都會有退休的一天,時尚界就靠後人撐下去了,很少會出現不待見外國新人的情況,畢竟法國品牌的藝術總監可能是個美國人,美國品牌的藝術總監又可能是個法國人,在時尚圈裡國籍反而不是很重要。

但現在世界還冇有進入全球化的步伐,法國人的民族意識很強,國際形勢還很膠著,各國的時尚圈之間的界線分得很清楚,美國人就是美國人,法國人就是法國人,現在美國忽然冒出了一個強勁有力的競爭者,他們心裡自然有些警惕,還有一點的排斥。

這跟美國在戰爭裡崛起的姿態太強勢多少有點關係美國,隱隱有著要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勢頭——不,再過一段時間,美國肯定會成為第一大經濟,而各國都隻能眼巴巴地看著,他們在戰爭裡花了太多錢,雖然打贏了,卻欠著一屁股的債,但美國不僅冇欠債,還成了他們的債主。

硬實力提升就算了,連軟實力也要追上來,有危機感也很正常。

之前《巴黎晚報》說伊莎貝拉的設計帶點可可·香奈兒的影子是因為她們所設計的都是現代女裝,香奈兒是現代女裝的鼻祖,伊莎貝拉更是徹頭徹尾的現代人,兩者的風格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的確有點像。

而且在法國人的眼中,最先玩簡約設計的人是可可·香奈兒,於是法國媒體開始將希萊爾塑造成“美國的香奈兒”,《巴黎每日報》更加大膽,直言:“希萊爾的設計是巴黎玩剩的。”

言下之意就是,彆因為你們美國出了個還不錯的設計師就得意忘形,紐約不會因此而成為時尚之都,巴黎裡比希萊爾出色的設計師一抓一大把呢。

然後美國的時尚界人士就憤怒了。不管他們喜歡不喜歡希萊爾,那些法國人想把希萊爾的成功歸功於自己?門都冇有!

他們把希萊爾的禮服設計圖還有照片都扒出來,懟到法國人的眼前(其實也就是在報道裡嘲諷幾句),質問他們:“巴黎玩剩的”?你睜開你的眼睛看看??

本來不認識希萊爾的人隻要稍微有關注巴黎和會的新聞,就會知道這場美法之間的時尚之爭,順帶認識了希萊爾這個本土設計師。

由於訊息不流通,訊息一來一回是需要時間的,當伊莎貝拉知道這些事情的時候已經是一週之後了。

威爾遜夫人是最好的活廣告,直接助長了希萊爾時裝店的銷量,伊莎貝拉看著這幾天的業績報告,真是做夢都能笑出聲音來,連看見法國報紙說她的設計是“巴黎玩剩的”也不生氣了。

又破天荒地,伊莎貝拉收到第一張來自海外的訂單,一位英國的貴族小姐想要希萊爾為她定製一件禮服。

因為威爾遜夫人的關係,連帶著她這個設計師也出圈了,她的設計圖和時尚照都被流出到海外,繼那位貴族小姐後,又陸陸續續的有國外的名媛貴婦來下單。

伊莎貝拉看現在她勢頭正好,於是一拍大腿,讓時裝店提前推出新品。

這次時裝店要推出的新品正是女西裝,有威爾遜夫人的珍珠白同款女西裝,也有彆的款式,她甚至不需要找報紙寫通稿,隻需要給擺在大玻璃前麵的假模特換上新衣服,路過的人都能看見,於是在上架的第一天就被各方注意到了。

她在國內本來就有一定的名氣,巴黎和會後連國外也開始關注她,順著這股熱度,媒體可是天天都用金睛火眼盯著她的店,有什麼新花樣或者小動作就能第一時間知道。

甚至有媒體讓記者偽裝成客人進去逛,為的就是挖出希萊爾的新新聞。

……如果希萊爾願意接受訪問,他們至於這樣嗎?!

總之,希萊爾時裝店在開幕日後再次熱鬨起來,不消兩天威爾遜夫人的同款西裝就買斷了,連比較大的尺碼都冇剩下來。其他款式也賣的不錯,彆的城市不清楚,但是說她在紐約掀起了一場女式西裝潮也不過份,特彆是在白領女性的群體裡尤其流行。

其實威爾遜夫人能成為美國的時尚風標,有一部份原因是出於她的“普通”。

她的身份當然不普通,但她有著普通人的臉和普通人的身材,而且也不年輕了,在她身上,婦女們能見到自己的影子,威爾遜夫人親身示範了就算冇有優越的硬體也能成為“時髦女郎”,主要是看你有冇有配搭的心思。

所以婦女們才這麼熱衷去仿效威爾遜夫人的衣著,彆的設計師把設計圖畫得再怎麼好看,她們都不可能擁有模特兒般的身材,穿上身也不會像模特兒那樣好看。

然而威爾遜夫人向世人證明瞭希萊爾的衣服無論是穿在漂亮的模特兒身上,還是威爾遜夫人身上都一樣好看。

所以賣得最好的威爾遜夫人的同款這事一點都不出奇。

這時候,會員的優勢便突顯出來了,她們不需要到店裡跟其他人搶,她們一聲之下店員就自動幫她們留貨,去試衣的時候還能享用試衣室,不用排隊。

她們比其他人更早知道時裝店要推出新品是因為她們之前就收到一本商品目錄。

彆家的商品目錄都是畫的,希萊爾的商品目錄是時尚照,彆的不說,光是誠意就已經滿滿的,讓她們認為這一千塊真是冇白花。

商品目錄上麵的模特兒正是梅格。梅格的臉果然很上鏡,隻是不高,但平麵拍攝對身高的要求不嚴格,所以她做平麵模特兒還是很適合的。

就在伊莎貝拉美滋滋的看著業績報告時,瑞秋來找她。

“布朗特小姐,你一定要看看這個!”

看來她又登上報紙了,隻不過這次的是——嗯?《紐約時報》?

她閱讀了第一段,原來是《紐約時報》的記者比利·克拉森找到可可·香奈兒,詢問她對希萊爾被稱為“美國的香奈兒”有什麼看法。

伊莎貝拉也想知道香奈兒對她有什麼想法,可是又有點不敢看下去——上次在巴黎的時候對方還說她“不清楚自己要表達什麼”呢!

要是她這次又說了類似的話,恐怕伊莎貝拉又要陷入自我懷疑之中……

但是看瑞秋的反應又不像是說了她壞話,給自己做了一點心理建設後,伊莎貝拉看向下一段。

“我認為那是我的榮幸。”香奈兒說,“我很高興我們有著相同的理念,能被視為他的前輩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

比利·克拉森原封不動的把香奈兒的說話搬上報紙,至少伊莎貝拉知道對方對她的評價不是負麵的,至於什麼“榮幸”和“振奮”,都是客套說話而已。

她能理解為什麼香奈兒冇有澄清兩人的風格並不相似,希萊爾被稱為“美國的香奈兒”對她而言隻有好處而冇有壞處,首先這是一種對她的肯定,其次既然有人替她免費向美國人宣傳,何樂而不為?

各國的人也漸漸見識到美國人的消費能力是何等的高,商人紛紛把主意打到美國人頭上,香奈兒在歐洲有名,而希萊爾在美國有名,能藉助希萊爾打入美國市場就再好不過。

這時,無論是美國人還是歐洲人都冇有想到希萊爾的第二次出圈會來得這麼快,而且還是以一件絕頂奢華的高定婚紗名震歐洲。

【二更】

黛西和湯姆的婚禮用“世紀婚禮”來形容一點都不過份,伊莎貝拉在現代也冇見過幾次這麼豪華的婚禮。

果然就如湯姆·布坎南所言,他包下了路易斯維爾最好的酒店,摩爾巴赫酒店的一層樓,酒店的裝潢本來就很雅緻了,在湯姆的揮霍下,結婚的場地更是被弄得金碧輝煌,不用懷疑,那些擺設肯定都是真金白銀,乍眼看過去,服務生的人數跟來賓一樣多,這得花多少錢啊……

在婚禮真正開始之前有個雞尾酒會,冷盤她冇吃所以不清楚,但是看精緻的賣相就知道是專門請有名的廚師做的,不是那種讓餐廳做好再送過來的便宜貨;而雞尾酒的質量更是上乘,要不是伊莎貝拉需要在接下來保持清醒,她都要忍不住多喝幾杯了。

連伊莎貝拉這個上輩子在奢侈品牌裡做設計師的人都要說一句“真豪”。

大概是因為她兩輩子都冇有做過真正的有錢人吧,上輩子得參軍才念得起書,這輩子雖然出身中產家庭不愁吃喝,但還未去到隨心所欲的地步。

她不是在抱怨,她對自己的現狀以及未來還是抱著不錯的展望,至少她不需要像這個時代的大部份女性一樣以結婚為人生目標,家裡也不再催她,因為布朗特老夫人知道她就算不用靠丈夫也能過得很好,她的生活不需要由男人來保障,自己就能照顧好自己。

不過伊莎貝拉知道老夫人即使嘴上不說,心裡還是很渴望她能找個好丈夫,畢竟她把自己照顧得再好,也不可能單性繁殖……

即使伊莎貝拉現在冇有結婚的心思,但未來的事情誰說得準呢?就好像現在這些享用著雞尾酒的人,也還不知道禁酒令距離他們隻有不到一年。

伊莎貝拉的身份是來賓冇錯,可她畢竟在名義上還是希萊爾的助理,黛西的婚紗就是她從紐約的工作室帶過來的,她有義務去幫黛西換衣服。

說到婚紗,黛西的這件高……偽高定婚紗是整個工作室的心血,光是打版就花了她和布蘭登太太還有伊凡斯整整三天。

三天,她們一件禮服都能做出來了。

雖然她冇實質統計過,但這次的工時約莫在一百五十個小時左右,也就是大半個月,每一針每一線都是人手縫上去的。

伊莎貝拉還指望這件婚紗向全世界證明她也能做高定,將自己的身價推向另一個層次,因此誓要做到完美為止。

布蘭登太太不是以前那個靠著裁縫小店,在伊莎貝拉身邊工作都有一段時間了,昂貴的麵料冇少碰,但是這麼貴的還倒是第一次摸,為了對得起這麼貴的布,她拚了命也要做好。

而伊凡斯……伊凡斯一向話少,伊莎貝拉也不知道她在想什麼,倒是一直都很敬業。

布坎南不僅租了一層樓,還租了兩個酒店套房作為新郎和新孃的準備室,黛西的房間不斷有人進進出出,髮型師、化妝師、仆人、管家……幸好套房足夠大,不然肯定會擠。

費爾家的女管家懷特太太就是其中一個來幫黛西準備的人,她跟伊莎貝拉以前有點過節,但畢竟都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了,這會再見麵是有點尷尬,卻也能好好相處。

在伊莎貝拉和懷特太太的幫助下,黛西換上了那條價值十萬的婚紗,看著鏡子裡的自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懷特太太用比抱新生嬰兒更加小心翼翼的方法在珠寶盒裡取出那條價值三十五萬美元的珍珠項鍊出來,為新娘戴上。

喬丹看著容光煥發的黛西,表麵上冇什麼表情,內心卻有些陳雜。

她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像黛西一樣找到一個像布坎南那麼富有的老公,像湯姆·布坎南這種富豪除了看外表也看家世,就算她在運動的領域再怎麼出色,她冇有家境就是冇有家境。

她實在想不出比黛西的更美滿的婚禮——十萬的婚紗,三十五萬的項鍊,估計黛西今天醒來下床都感到自己踩在雲朵上。

因為其他人都在忙,加上喬丹的伴娘裙也是伊莎貝拉設計的,她隨喬丹到浴室幫她更衣。

喬丹脫下原本的衣服,口吻平淡:“看來黛西真的愛上布坎南了,我從來冇有見過這麼高興的女生。”

對她和黛西這類人來說,愛情是錦上添花,可是連最基本的物質生活都不能保證的話,又談什麼愛情?

而且所謂的物質生活不是指吃飽穿暖,那就是一般人的想法,她們的物質生活是指禮服、珠寶、彆墅、美酒佳肴、舞會……因為她們就是這樣長大的。

就著黛西的表現看來,她多半是覺得自己同時得到了愛情和麪包。

隻不過,這種感覺能一直持續下去吧?這大概不重要,有冇有愛情也好,黛西的生活已經比世上99的人優勝了。

“是嗎?”伊莎貝拉動作一頓,透過鏡子跟她對視,“可能吧。”

“你不認同?”

“我怎麼想有關係嗎?最重要的是黛西怎麼想。”

也許連黛西自己也不知道,她是愛湯姆·布坎南這個人,還是他給她的富裕生活。

不過,愛一個能為她帶來富足的男人,其實也冇有錯吧?

……

伊莎貝拉不是伴娘,幫黛西準備好之後她就回去坐了。

她的座位被安排在尼克的旁邊,兩人在第二排,第一排是親屬,他們的位置算很不錯了。

趁著婚禮還冇有開始,伊莎貝拉跟尼克閒聊:“找個稱心的約會對象了冇有?”

可能是受到婚禮的喜慶氣氛所影響,尼克甚至有心情揶揄自己:“如果有的話,我今天就不是獨自前來了。”

“你的家人同意你來紐約了冇有?”

“目前還在跟他們周旋,最壞的打算是父親不資助我,那我來紐約之後就靠你關照了。”

伊莎貝拉開玩笑道:“如果你要做我的模特,我肯定關照你。”

尼克的眼睛閃爍著好奇:“對了,我聽說你為黛西定製的婚紗要十萬,這是真的嗎?”

“是真的。”

饒是尼克這個富三代也難免倒抽一口冷氣,布坎南還真是不斷重新整理著他對超級有錢人的認知。

伊莎貝拉的心也不虛,因為這件婚紗真的值十萬。

上次那塊給蓋茨比看的五百塊的布料不過是冷山一角,用來製作一些小裝飾,麵料的總價實為一萬五左右,最貴的是婚紗上的珠寶。

即使她跟黛西是朋友,可是該收的錢她一點都冇少收——友情價?你看布坎南像是缺這點錢的人嗎?

“十萬的婚紗,到底長什麼樣?”尼克咋舌。

“黛西出來你不就知道了嗎?”伊莎貝拉挑眉道。

似乎是為了驗證她的說話,宴會廳的大門被打開,大家都識趣的不再交談,一同望向那個方向。

新娘走出來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為她身上的絕美婚紗而屏息。

作者有話說:

知不知道肉球跟法國有什麼共通之處?我們都欠了一屁股的債【。】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落葉淺嘗、渚、開飛機的蘇噶

10瓶;霽初

6瓶;諸葛孔明我媳婦、愛雅

5瓶;洛旯

1瓶;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