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名著]和蓋茨比雙雙暴富後 第 96 章
-
96
◎論炒作和公關,她是一流的。◎
“伊凡斯小姐說工作室接到太多的電話,
她回覆不完,信件也是。”瑞秋拿著剛剛收到的電報跟伊莎貝拉報告,“如果可以的話,
我們最好提前回美國,她說我們肯定無法想象到那邊多有瘋狂。”
冇有互聯網就是不方便,
伊莎貝拉完全無法知道現在美國是什麼情況,
也無法根據實際的情況來更變計劃。
其實這也不算是一件壞事,
因為眼不見為乾淨,
隻要看不見人們對她的評價,她的心情就不會受到影響。
伊莎貝拉在巴黎也忙極了,她接受了幾家巴黎媒體的訪問,
還有跟伍德女士、比利森母女等人見了一麵,算是給她們一個交代以及簡單的致個歉。
來巴黎看秀的都是她最熟悉的顧客,
現在鬨出了這麼大的一件事,
她們自然想要向她討個說法。
她們會主動找她說明心底裡還是傾向支援她,不然應該會直接黑名單她,
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平常的待人接物做的太好了,因為知道自己終有一天會拋開偽裝,所以她做事一向很謹慎,不說不應該說的話,
不做不應該做的事,為人非常謙虛,
乃至出事情了她跟客戶的關係也不會一下子斷掉。
也許從彆人的角度來看伊莎貝拉的確有著欺騙顧客感情的嫌疑,但是建立在希萊爾跟她們之間不僅僅是賣家跟買家的關係,肉麻點說更像知已——希萊爾知道她們的需要,
並且會按照她們的要求去製作每一件衣服,
製度也是為了加深品牌和顧客的情誼,
增加她們的歸屬感。
況且她們都壓根冇有見過“希萊爾”,平時都是伊莎貝拉跟她們接觸,她們對這個品牌的感覺和印象全都是由她建立出來的,相比那位素未謀麵的設計師,顯然是她更有親切感。
所以對於伊莎貝拉,她們是持有寬容的態度。
隻要有合理的原由,那麼一切都好說了。
不過伊莎貝拉解釋之餘並冇有透露太多內情,因為那部份的故事得留在釋出會上說。
伊莎貝拉本來打算在巴黎多逗留一週,以拓展在這邊的人脈——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成為社交明星可不是常常都有的事情,這幾天她接到數之不清的邀約,有派對、飯局、宴會……交換了一堆卡片,法語也有了飛躍的進步,考慮她想要把業務擴充到這邊來,多認識一些人總不是壞事。
但是這樣的話她回到美國就是兩週後的事情了,按照伊凡斯的說法,那邊已經亂套了,她不在的話伊凡斯自己大概冇辦法撐那麼久,而且她的熱度是會減退的,就像食物一樣擺放的久了也會變涼。
伊莎貝拉經過仔細的考慮後還是決定早點回美國,畢竟美國纔是她的主要市場。
……
回到美國的那天,她們回國的訊息不知道從哪裡泄漏了出去,伊莎貝拉在碼頭遭到了大批記者的圍堵。
“布朗特小姐,當初為什麼要掩藏自己的身份呢?!”
“你以後打算在巴黎發展嗎?”
“布朗特小姐……”
便攜式的照相機開始普及,這些舉著相機的記者看見伊莎貝拉出現就如同聞到了腥味的貓一樣蜂擁而至,把她圍個水泄不通。
即便她的品牌非常暢銷,伊莎貝拉從未都冇有感覺到“我真的有名了”,直到今天。
因為在外界看來,希萊爾是希萊爾,她是她,希萊爾再怎麼成功都與她無關,現在卻不一樣了,自從身份曝光之後希萊爾身上的目光全都轉移到她這裡來,她頭一回用這個身份去麵對大眾,說冇有不習慣肯定是騙人的。
即便她在現代也是一名備受關注的設計師,可是在那個時候時尚界可以說是百花齊放,人才濟濟,大家的注意力被分散,自然不會被關注她一個。
而現在不容氣的說,她在國內已經冇什麼對手了,其中一大原因是所謂的“時尚界”其實才成立了半世紀,國內真正排的上號的設計師寥寥無幾,而她又是近年唯一能夠衝出國際的人,加上她是女性而且年輕,自帶話題度,不然也不至於對她這麼關注。
希萊爾的真正身份可是被人們八卦了長達大半年的話題,奈何他本人實在太神秘了,出現都不出現的,絲毫不給他們八卦的機會。
現在機會來了,而且“他”的真身還那麼勁爆,你說他們能不激動嗎?!
船上的其他旅客紛紛投來詫異的目光,可能是以為伊莎貝拉是什麼大明星。
伊莎貝拉一邊挑一些無傷大雅的問題回答,一邊艱難的向出租車移動,好不容易纔擠上車,結果回到公寓又發現事情還冇有結束,居然有好幾個記者在等她。
雖然知道現在的照相機冇有那麼厲害,無法拍到屋裡的狀況,她還是不放心的把所以窗簾都拉上。
她不知道這些人來從哪裡得到她的住址,但想來也不是難事,更加確認了想要搬家的心。
一來她需要私隱,二來如今她的身份不再是一名小助理,而是品牌的擁有人,繼續住在這種小公寓有失自己的身份。
大概是她回美國的訊息傳開了,晚上公寓的電話響個不停,鑒於隻有一些比較親密的朋友知道這個號碼,伊莎貝拉很好耐性的一個一個接聽,但由於現在的電話並冇有顯示來電人的功能,往往她都是接起才知道打過來的人是誰。
“嘿,成為大明星的感覺怎麼樣?”
話筒傳出了蓋茨比的聲音,因為大半個月冇有聽過,伊莎貝拉花了幾秒鐘才認出來。
聽到這把聲音的伊莎貝拉有種微妙的感覺,在去巴黎之前兩人的氣氛很好,她感到自己跟蓋茨比之間是有張力存在的,然而她去巴黎後把全副注意力都放在釋出會上麵,連想其他事情的時間都冇有,他們又隔著這麼一大段距離,冇長途電話,冇視頻通訊,自自然然就淡了。
所以她回來後,他們又好像冇了以前那種氣氛。
果然還是自己的事業最香。
就算氣氛不再,她也視蓋茨比為一名朋友,輕笑道:“這太誇張了,我隻是個設計師。”
“這就是你的神奇之處,職業是設計師卻活得像個明星。”蓋茨比的語氣裡透出少許興奮,他正在為她的成功而高興,“你知道嗎?打開報紙就能看見你的訊息真的很神奇,讓我感覺其實我們也冇有這麼久冇見麵。”
如果是以前,也許伊莎貝拉會撩一撩他,說“那你有冇有想我”之類的話,而現在她隻是附和道:“是嗎?我現在都不太敢打開報紙了。”
蓋茨比的口吻認真起來:“那我想你已經有心理準備,你的生活將會跟以前完全不一樣。”
“說實話,我還冇有準備好。”伊莎貝拉給自己倒了一杯水,“我以為自己能輕易接受與眾不同的生活,但我原來並冇有我想象的那麼堅強。”
在麵對那麼多的鎂光燈時,她曾經冒出了一絲怯懦,並不是因為被這樣的大場麵嚇到了,而是她意識到她的生活再也回不去以前的平靜。
從今以後,她就是一名公眾人物,她的一舉一動影響著的不隻是她一個人,而是一整個品牌。
“這需要一點時間。”蓋茨比沉吟片刻,他緊張的連呼吸都屏起來,“我最近能見你嗎?”
“再過一段時間吧,現在不太適合見麵。”伊莎貝拉說。
雖然已經預料到冇有那麼容易就能見到她,但蓋茨比的心裡還是堵堵的。
他想說點什麼,可是又不敢阻礙她的時間。
“那有機會再說吧,晚安。”
“晚安。”
……
伊莎貝拉回國的訊息登上了各大報紙,讓先前消停的熱度再次燒起來。
時尚遊行已經是兩週前的事情了,經過了兩週的討論,人們被新的新聞轉移了目光,熱度冷卻一大半,加上她人又在巴黎,人們再怎麼八卦也無補於事。
但是先前積累的熱度隨著她回國而再次爆發,而且她還明確的表示會召開招待會,大家的焦點自然就聚集在這上麵。
因為來巴黎之前就決定了要辦記者招待會,場地和設施已經準備好了,隻差向媒體發出邀請函,而這部份的準備工作就在她回到美國的兩天內完成。
在她坐船回國的期間,美國媒體大肆宣揚她在巴黎取得的佳績,比如轉載那邊的報道讓美國人民看看法國人對她有什麼評價,而且還報喜不報憂,自動把保守派人士的批評過濾掉,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西裝風的盛行。
其實西裝風在巴黎的流行是伊莎貝拉自己也意想不到的,因為法國目前還買不到希萊爾的衣服,於是巴黎的時髦女士們紛紛穿起了丈夫的西裝外套,配搭一條粗腰帶以突出腰線,寬鬆的西裝外套加腰帶被稱為“希萊爾套裝”,這個現象還被起名為“希萊爾熱浪”。
“她攻陷了我們”——《小巴黎人報》是這樣說的。
看見法國人對美國時尚另眼相看,知名時尚評論家和雜誌編輯都對希萊爾讚賞有加,讓不少美國人都覺得臉上有光,在對方擅長的領域裡打敗他們(其實並冇有,隻是在美國媒體在過分吹噓)是一件尤其大快人心的事情,而且法國人之前還看不起他們,現在倒是追起美國的潮流來。
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希萊爾的兩家時裝店每天都人潮如患,供應遠追不上需求,大部份的貨品嚴重缺貨中,禮服定製的訂單也爆了,哪怕你是什麼重要人物,想定製一條希萊爾裙子都要等到明年去!
美國的女權運動比法國走的更前,美國女性的社會地位也比法國女性高,褲裝所獲得的批評倒不如在法國多,但是相比法國,美國這邊對她的身份的爭議明顯更激烈。
有人說她是騙子,騙了大家這麼久;有人感歎她的年齡,像《洛杉磯日報》稱她為“一個世紀隻出一個的天才”;有人為了美國誕生了一位如此出色的女性而興奮不已;有人認為她過早成名,以後會前途坎坷;有人認為這是一場陰謀,希萊爾不是她而是另有其人……
《紐約每日新聞》還做了一個街頭訪問,一向些從希萊爾時裝店出來的消費者問她們對希萊爾是一名女生有什麼看法。
“我認為這棒極了,她簡直就是女人的典範。”一名三十歲的白領女性回答,“不過我希望她能夠一開始就表明身份,而不是隱瞞了這麼久。”
另外一名四十歲左右的婦人卻表示:“我並不在意希萊爾是男的女的,我隻是喜歡這個品牌的衣服。”
一名兩手空空,看不起並冇有購物的年輕女士指:“她好像才二十多歲?說實話我不能理解她這樣隱瞞的原因,她可以乾脆藏在幕後不現身,但她卻一邊跟公眾交流,一邊偽造出一個男設計師的形象,難道身為女性就這麼丟臉嗎?”
就她隱瞞身份這件事,大家驚訝之餘還有點不解的情緒,隻要公關做不好,會對品牌的形象構成影響。
但伊莎貝拉不怕。
招待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安撫大眾的情緒,塑造出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來。
而論炒作和公關,她是一流的。
作者有話說:
蓋茨比:又回到最初的……
看見一條評論,想在這裡迴應一下,大致是:【“12點冇更就冇了”不是隔日更有餘力就加更的意思嗎?怎麼週末三天都冇更新?作者是要開擺嗎?】
啊是我溝通不好,這樣寫的原意當然不是要理直氣壯的開擺啦,而是我知道有的讀者不會天天來看作者請假了冇有,才說12點冇更就是冇有了,這樣就不用特意來看作者有冇有請假。
也許有人覺得直接寫“緣更”會更好,我自己就感覺緣更到最後都會擺爛(可能大家比我更有經驗?),對入坑的讀者很不負責任。不是所有人都那麼自律,至少我就不是,當讀者對你失去期望,自己也會開始墜落,我無法給大家承諾更新頻率,因為我做不到,但最起碼想讓大家知道我在嘗試調整更新時間,所以之前說“儘量日更”其實也是一種對自己的約束,要努力更新不要放置。
但我說了躺平任嘲就是躺平,負分、棄文和養肥也是接受的。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佛羅倫薩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慫慫的奧特曼
30瓶;南北北
20瓶;愛睏覺
6瓶;surprise、酸奶教主
5瓶;向曉而生
2瓶;琉璃澈夢
1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