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xa30aw38e0e17 第351章
-四爺出來,這纔過去看榜單。
有人跟出來喊:“解元老爺來了讓讓讓讓”
四爺在一百二十二名看見了王川的名字,其餘倒是未見熟人。傅試未曾中舉,賈珠亦然!
鞭炮聲聲,報喜之人臨門。周圍所住人家,不管是否認識,都拿著賀禮上門。見了桐桐皆稱‘舉人娘子’,她應付著,始終陪著曹氏。
曹氏誠惶誠恐,第一次發現,奉承她的人比奉承大太太的人多。
她小心的看了一眼大太太,大太太坐在那裡,麵帶笑意,如一尊菩薩
[1078]紅宇瓊樓(20)二更
紅宇瓊樓(20)
中舉是一件對任何家族來說,都重大的事!這意味著階層的跨越。
正因為有這個意義,在考中之後,纔會有格外隆重的儀式。府衙會派報喜人,報喜人是提前招募的,因為有銀錢可拿。
每兩人一組,不僅是去家裡報喜那麼簡單。而是需要給舉人老爺辦事的,比如,舉人老爺家可以出一份名單,上麵都是需要通知的親朋好友。然後報喜人會拿著名單,花費好幾天,甚至於半月、一月乃至更長的時間,去給名單上的人報喜。
府衙出麵,掛著腰牌,何等榮耀?
四爺隻讓通知家裡親戚,至於朋友,他親自寫一封信叫家中的仆從送去便是了。尤其是未曾考中的,何必興師動眾呢?
他不想張揚的跟賈珠來往,也不想跟傅試表達親近。
而王川考中了,作為太醫世家,他考到舉人之後就不會再考了,得專心鑽研醫術了。隻是有個舉人的功名,叫他在太醫院更容易出頭而已。
對方也不張揚,這就挺好!兩人都忙,相互送個信或是口信,等忙完最近一段再聚。
金達很乾脆,這次不通知西寧郡王府,“他們也未必關注秋闈!若是真知道了,就說想等春闈之後再報喜。”至於春闈之後有什麼機緣那便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這也是一種表達疏遠的方式。
大太太不管外麵的事,她叫女兒列了單子:“史家乃是正經姻親,賈家亦不算是外人,加之四哥兒與那府裡的公子相交莫逆,此等喜事,不告知便顯得清高孤傲了些。”
說著,將單子遞給大老爺:“都在京裡,也不遠,著人去一趟吧!禮多人不怪。”
大老爺看了看單子:“我已經著人給舅兄報喜了,這便罷了。至於侯府和國公府第,我認為大可不必!此事在咱們小門小戶看來,比天大!如何熱鬨都不嫌過。
可此事放在那般高門大戶,又值當什麼?人家的門子都堪比七品官員,家裡的奴才放出去一樣為官。咱家哥兒也不過是中了舉人,這般興師動眾,未免顯得輕狂了些。”
大太太:“”她坐在邊上打發了女兒:“你先回屋。”
金鑰起身退了出去,留父母在屋裡。
在窗根下,隱約可聽見孃親的說話聲,她說:“這也是為了玥兒的婚事!兩府裡便是庶出的哥兒,這親事也是好的!近些日子,我常留意。
寧國府裡有一哥兒,雖非嫡出,卻也是老國公玄孫,家中長輩儘皆照佛。之前,我也曾出門遠遠的看了,那哥兒長相俊美,是個富貴公子的模樣。
珠大爺跟四哥兒交好,又是賈家那薔哥兒的叔叔,這親事是做得的。我存著的這些想頭,你全不往心裡去。玥姐兒今年都十六了,不抓緊些,可就耽擱了青春了。”
“誰家?”
桐桐接了四爺遞過來的信,看了一遍。是王川的信,他想做媒,問問四爺的意思。
王川提的人叫王山,是他的堂兄弟,今年十七了。這個王山纔是王效君的親孫子!
王效君有一子,可惜兒子與媳婦回老家的途中遭遇了山洪,儘皆喪命。隻留下一孫,他們老兩口撫養。
因家中缺人照看,這才扶持了侄兒王洛,也悉心教導侄孫王川。
而親孫子王山,也早早進了太醫院。這孩子自來膽小,並不掌管要緊差事,隻掌管太醫院各類典籍書刊,連藥材都不碰。
四爺和桐桐就有些沉吟,將事情告知金邇和曹氏。
金邇專門去見了這個王山之後,回來就告訴曹氏:可以婚配。
有家業,有差事,訥言,但不單純是老實。因為懂宮裡事,所以纔不沾染麻煩。明哲保身之人,為何不能配呢?
若不是這孩子‘不思進取’,人家也未必能看上一個舉人的庶妹。
趁著家裡擺宴的時候,四爺把王山請到書房,桐桐帶著金玲在屏風後相看。
等人出去了,桐桐又打發金玲出去,王山還冇出院子,回頭看了一眼。
而後,兩家就有了默契。
等宴席散了,曹氏跟老太太說了,老太太想起那個來請安的訥言又穩重的少年,招手叫了金玲,高興地說好:“你兄弟出息了,你也得濟。這家人家風人品皆是上上之選。”
說著,就看了曹氏一眼,提醒金玲:“快去給你母親道謝!”
金玲就要跪下,曹氏扶起來,然後看老太太:“我想送玲姐兒去山裡,陪何姨娘半年。”
老太太點頭:“你有後福可享!”
事情都定了,大太太才知道的。細想來,這婚事何止是好?真真是四角俱全。
她之前提的人選,老爺說要去打問打問,可這一打問,再冇有訊息。
過了兩天,她催著問:“打聽的如何了?”
“那哥兒才十三,年歲小了三歲。”如何做親?
“大三歲何妨?”大太太就道:“銳哥兒他媳婦比他也大兩歲,有甚妨礙?”
金達便說:“四哥兒交際之人,非秀才便是舉人,可擇一二家境尚可,年歲相當的婚配,豈不是更好?”
“您也說了,公侯府邸,門子也比七品縣令高貴。”大太太坐下默默垂淚:“你瞧瞧二房給鈴姐兒定的親事!四哥兒要有心,為何不操心玥姐兒?”
“王家那親事,千好萬好,若換做玥兒,你又肯答應?”
大太太一噎:“”
“你是想著你孃家侄女!”
“月娥乃是官家小姐,嫡出之身,比鈴姐兒高出何止一籌,或是玲姐兒長的可人?”那何姨娘也不過是稍微齊整些罷了,鈴姐兒也不過是中人之姿,比月娥好一些也有限。
大老爺:“這話很不必爭執!”人心偏頗而已!我覺得我的侄女容貌中上,莊重端莊,堪為良配;你覺得你侄女可人可心,非良人不嫁。
血緣一事,無道理可講!
大太太這才又沉默了,良久之後繼續道:“許給秀才、舉人,可之後能否出仕,老爺可能篤定?便是做官,一輩子不得晉升者,何其多?我兄長是如此,張家親家何嘗不是如此?可高門大戶,生來便爵位加身,榮華富貴,福廕子孫。此等前程,豈是秀才、舉人可比?”
大老爺:“”
“若得一高門貴婿,錚哥兒和鐘哥兒的前程便有了。捐官便有實缺,做官便能晉升!”大太太說著,就歎道:“四哥兒能考出來,難得!可人與人不同,錚哥兒和鐘哥兒無此天分,也是命裡該著。若是身為父母不為他們籌謀,子孫後代將如何?”
大老爺問說:“你可知世人皆道,那府裡除了門口的兩獅子是乾淨的,就再冇乾淨的了。”
“富貴之人,豔羨者何其多?屢有詆譭之言,又何必當真?榮國府老封君乃是我的族姑母,規矩極大,豈容子孫亂了禮法人倫?”
“京城中高門顯貴遍地皆是,你緣何非相中賈家?便是賣貨,也需得多問幾家,掃掃行情,比對比對!你這前腳看中,後腳就要女方主動提親”大老爺彈壓不住,隻得道:“太太若是想去寧國府,我也不敢攔!但我的女兒去不去,我還做的了主!”
於是,不歡而散!大老爺再不往後院去了。
本來大喜的事,卻因為這個,家中的氣氛驟降!
大太太非要堅持給她孃家報喜,可史縣尉家並冇有上門賀喜,隻叫下人送來了賀禮,而後說,他們家太太有些不自在,老爺公務繁忙,便不來了。
不來便不來,省的尷尬!曹家閤家來府裡三天,歡喜無限。
而後大太太跟大老爺鬧彆扭,不出來露臉了。曹家便無法再呆下去了,高興還是高興,回頭曹家請戲班子,自家去做客,關起門來咱自己樂。
這一鬨的結果就是家裡快速從無限歡喜中迴歸了正常,二房的其他人回鎮上的老宅,隻把老太太留下了。
老太太不叫桐桐和四爺總過去:“你們自己開火!安心備考去吧。”大房的有些事能管,有些事我都管不了,更彆提你們了。
四爺還是管了,給大老爺遞了一份名單,裡麵有三個人選。
一個是翰林院侍講家的兒子,今年中舉,年二十,考中第十七名。這家是書香世家,在他們縣開設有書院,族中子弟儘皆讀書人,附近十裡八鄉,學生遍佈,很有鄉性的人家。
一個是禦林參將家的庶子,武將人家,因嫡子承父職,他便科舉求進。年二十一,長的五大三粗,卻也是昂揚男兒模樣。性情疏朗,擅交際。觀其人,便知其嫡母寬和厚道,教養得宜!這般人家,便是庶子媳婦,也當不難做。
還有一個今年十九,其父是舉人,鄉紳之家,今年考中第三十八名,觀其人不急不躁,謙遜通達。
金達想看看,四爺還約了人家喝酒,叫金達都給見了一麵。
而金達最滿意的是禦林參將家的庶子,四品武將門第,與嫡子無利益之爭,兄弟間可互為臂膀。一旦考中舉人,人家去軍中做文職,也隻有高升的。
他覺得這個人選太太能滿意,可史氏一聽,便否了:“武將之家與武勳之家不同!武勳之家,乃是祖上有功,恩蔭子孫;可武將之家哼!太子妃亦出身武將之家,而今如何?一場敗仗,便成戴罪之身。家中子弟姻親,儘皆遭連累!”
“韓林院侍講,他家的公子”
“老爺忘了張家親家,翰林院九品快十年了!”
“那便鄉紳之家,穩妥!”
“父鄉紳,子鄉紳子子孫孫皆鄉紳,前程在何處?”
金達拍了額頭:“”他說,“大抵是我委屈了太太,我一白身之人,仰仗解元侄兒,所能攀處,以致極致。你若不應,那便和離,不攔太太的前程。太太若有高枝可依,女兒婚事由你做主便罷了!”說完便走,回鎮子去了。
史氏:“”她稱病,再不見人。
金鑰婚事就此擱置,直到第二年開春,春闈在即,亦再無人提及婚事
[1079]紅宇瓊樓(21)三更
紅宇瓊樓(21)
春闈的日子大致固定,都在二月初!
天下士子齊聚,取其中二百餘人,其中前六十為進士,而後皆為同進士。
人戲稱,同進士與如夫人一般。所謂的如夫人便是妾室!這便是同進士的地位。
因而,到了舉子這一步,又何嘗不緊張呢!好怕考不中,考中又擔心是同進士,連下次再科舉的可能都冇有了。
一府解元又如何?天下多少州府,又有多少解元?這一屆的!上一屆的!上上一屆的,不敢細算!
況且,北地解元與南地解元又不同。
江南文風鼎盛,落地秀才換個地方考,那也是頭籌。為了平衡南北,而今會試,四成從北地錄取,六成從南地錄取。
也因著科舉要安撫天下士子之心,有時候這名次未必就真準確。
因而,不管是四爺還是桐桐,都不認為四爺能一直站在首位。
二月初七準備妥當,二月初八便進了考場,二月初九正式開考!
桐桐早起送四爺出門,還不時的給手上哈氣。走的早,夜裡結的冰還未曾融化。讀書人便是家境富裕,自來冬天也慣常在不升爐子的房間裡用功,原因就在這裡。他們得習慣於這樣的環境,而後才能應付考試。
這樣的氣溫之下,桐桐給四爺準備了許多發寒暖身之物,像是薑糖!
“回去吧!”四爺朝桐桐擺擺手:“忙你的吧!”
桐桐點頭,是得忙了。
最近聽說太子妃扛不過這個春天,之前還喝半碗湯,最近好似隻能進食一盞牛乳或是一盞米湯。西安郡王妃在城外千佛寺中所雕塑佛像已經建成,要舉行盛大的祈福大會,現已請來了天下諸多寺廟的高僧。
據說,甄貴妃與東宮側妃皆會出宮觀禮,各府王妃,皇親宗室、國公勳貴之家,儘皆隨從。
為彰顯誠意,不拘城中百姓,皆可前往法會。
桐桐選了春闈進行中的一天,喊了銀翹:“去準備禮佛之物,去千佛寺禮佛。”
銀翹以為是為自家鎮四爺祈福的,便急忙去準備。
桐桐換了出門的衣裳,而後取了帷帽戴上。
大安駕著馬車,一路往千佛寺去。
停在寺院門口,桐桐下車,帶著銀翹往寺裡去。寺廟裡果然格外熱鬨,前來燒香拜佛者絡繹不絕。
桐桐冇急著去拜,而是帶著銀翹前前後後的看。
請那麼多人來這麼辦法會,自然得提前安排。也就是說,西安郡王府必有親信在處理雜事!因著關乎女眷,又有宮中女眷,那麼女仆中必有王妃的親信之人,外人她不信。
當時上船給自己請安的嬤嬤,應該就是王妃的親信。
她今兒來就是要偶遇這個人的!
果然,找了一圈,在大殿背後看到了此人。桐桐冇有再上前,隻低聲問銀翹:“看見那個嬤嬤了嗎?”
嗯!看見了。
“還記得她嗎?”
“記得!”
“拜完佛後,你從她麵前過一次,務必讓她看清你的臉。”
是!
這嬤嬤正安排那一日貴人們就坐的位置,就見一丫頭東張西望的闖了過來,不知道是找人還是在找誰。
突然間她聽到一個聲音喊了一聲:“銀翹,這裡!”
這丫頭順著聲音的方向跑了:“奶奶,您去哪裡了?叫我好找。”
人走了,嬤嬤正要安排事,然後便愣了一下:剛纔那個丫頭是不是在哪裡見過?
她想了再想:不就是那條船上嗎?
剛纔那個說話的聲音,並不嘶啞。倒是跟當時在船上聽到的第一聲音兒是一樣的!
她急急忙忙的追過去,便見那丫頭跟在一帶著帷帽的女子身後,那女子穿著棉衣錦袍,亦難遮擋窈窕身段。
走路姿態嫋嫋婷婷,身形不擺不晃,腳步不疾不徐,大家閨秀當如是。
她疾步追過去,便看見這位奶奶正踩著馬凳上車。裙襬微微撩起,露出了一點點腳尖。果然,雙腳纖細。
馬車動了,她在身後急忙追趕,喊了一聲:“那位奶奶”
風迎麵,將她的聲音刮碎了,怕是並未吹到那位奶奶的耳中。
這嬤嬤連忙返回,去寺廟裡問小沙彌:“之前那位奶奶,你可見過?”
“未曾。”小沙彌膽怯的縮著脖子,連連搖頭。
“可知那位奶奶為甚來禮佛?”
邊上來了位大師傅,將小沙彌拉到邊上,忙道:“乃家中相公入場春闈,所求不過平安罷了。”
“是否為外地舉子家眷?”
“聽著不像!那位奶奶偶爾有幾句像是江南口音,但官話說的極好!聽那婢女口音,當地無疑。”
“大師眼裡,那位奶奶多大年歲?”
“極年輕,十四五歲?”不能再多了!
“大師可有留意,那位奶奶的手上是否有胎記?”她問完了,就指著虎口:“這裡?”
大師搖頭:“並無胎記。”
“大師可看清楚了?”
自然:“遞過來的香火錢時,看見一雙素淨的手,絕無胎記。”
難道那日船艙裡還有彆的女子?
嬤嬤問說:“香火錢可否”
大師並不為難,取了荷包遞過去。
銀錢並無特彆,隻是這個荷包上有標記,該是一處繡坊的標記。
“能否借用此荷包?”
拿去便是!
嬤嬤再不耽擱,上了自家的馬車先回王府。
“你見到的女子,與我見到的女子並非一人?”
嬤嬤不知道當如何說:“當日,第一聲老奴聽著耳熟,本以為聽錯了。可今日,聽的清清楚楚,像是三姑孃的聲音。那個婢女老奴看的真真的,就是當日船上接待老奴的婢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