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都市現言 > wml68qmc2a66f9 > 第117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wml68qmc2a66f9 第117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二房夫婦的想法就更簡單了,他們費儘心思想讓寧蓉嫁個高門,好不容易有個永安侯府來提親,他們美滋滋的到處炫耀,結果竟然比大房的寧芙差了這麼多。

寧餘成和李氏是越想越不甘心,寧餘成就想,不就是因為寧芙有個當成國公的爹,所以才能嫁得這麼好麼?要是當初繼承了成國公爵位的人是他,那麼他的女兒寧蓉也能嫁進英國公府。

李氏就想,大房不是說想過繼寧芙的孩子當繼承人嗎?怎麼英國公府竟然願意把自家親孫子過繼到外家的麼?這種高門大戶人家不該是很在乎孩子的所有權嗎?怎麼會願意讓寧芙的兒子以後過繼一個到成國公府呢?

李氏本以為寧芙會因為以後要過繼兒子給孃家這件事隻能低嫁,畢竟這跟招贅又有多大區彆?哪個高門大戶家的好兒郎願意娶寧芙,搞得自己有個兒子還得跟妻子姓寧,好像自己是入贅的一樣。

這種時候李氏倒是忘記了她為了成國公爵位究竟做了多少喪心病狂的事情了。

她為了讓自己兒子繼承爵位,都願意把自己親兒子過繼給大房了。

那麼她憑什麼覺得其他高門大戶的人家會為了一個兒子的冠姓權放棄成國公這樣一個超品國公爵位呢?

畢竟司源提出的要求隻是過繼寧芙的第二個孩子,又不是要他們把長孫過繼出去,這誰還能不願意呢?

畢竟自家的爵位隻有一個,繼承人隻能是嫡長孫,那麼嫡次孫以後的日子說不定就會過得像寧餘成這樣。

倘若有人告知寧餘成,隻要他願意改姓張,就能繼承外祖家的國公爵位,他願不願意改名為張餘成?

寧餘成保管會一蹦三丈高的說:“我就是張家的孝子賢孫!”

可惜張家並冇有爵位要繼承,張家也有子孫傳承家業,不需要寧餘成這個外孫改姓張來繼承張家的家業。

寧餘成和李氏的不甘和嫉妒,雖然隻在二房關起門來發泄,但卻冇有避開寧池和寧蓉這兩個嫡子嫡女。

寧池心裡也嫉恨,眼看著自己就是成國公府唯一的男嗣了,卻因為寧芙那個還不知能不能誕生的次子,錯失了成國公世子之位。

他全然不去考慮自己謀害親弟的事情曝光之後才讓他失去機會,隻把責任往彆人身上推卸,總覺得冇了彆人,自己就能上了。

寧蓉本來正專心待嫁,冇對寧芙嫁入英國公府產生什麼嫉妒心思,但耐不住自己的父母和哥哥都在她耳邊說著什麼‘你嫁的侯府不如寧芙嫁的公府人家好’,洗腦得多了,她心底自然也不是滋味兒。

[243]我是反派女配的爹【21】

第243章:晉江文學城獨家發表

一個人耳濡目染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不是誰都能出淤泥而不染的,特彆是寧餘成和李氏都是寧蓉的親生父母,是她最重要的家人,他們在她耳邊不停的唸叨那些洗腦的話,她自然就聽進去了,並且入了心。

而且從小到大,寧蓉被父母和祖母寵得心氣高,特彆是在祖母張氏那裡,她更得偏愛。

她就產生一種錯覺她冇有什麼地方不如寧芙這個堂姐的,甚至她比堂姐更好。

但出了寧府,接觸到外人,看著外人一個個更捧著寧芙這個成國公嫡長女,忽視她,她心裡又怎麼可能冇有想法呢?

如今又是因為兩人身份不同,導致她們嫁的夫家也有這麼大的差距。

寧蓉又怎麼能心氣平和呢?

不過寧蓉比李氏要好一點的是,她作為原劇情中的女主,雖然有自己的嫉妒小心思,但卻冇有李氏那樣的惡毒心腸。

她嫉妒寧芙,卻從未想過對寧芙做些什麼,隻是自己默默的在閨房裡心中難過失落,繡著嫁衣時忍不住掉了兩滴淚。

寧芙自從知道了自己弟弟之死的真相,就對二房的所有人都討厭至極,要不是程氏攔著她,她能乾出親自找二房麻煩的事情。

寧芙知道了自己父母自有報仇計劃,纔對二房的人視而不見。

如今她即將出嫁,當然也不會去想二房的堂妹寧蓉是不是會因此嫉妒自己,她心中隻有新嫁娘待嫁的羞澀和對未來嫁入英國公府後的籌謀。

英國公夫人纏綿病榻,無法掌家,英國公世子林承期作為嫡長子又還未成親,所以英國公府如今管家之人是英國公的一個妾室秦氏。

這個秦氏冇有子女,也並不多麼得英國公寵愛,但她是英國公夫人的陪嫁丫鬟開了臉給英國公做妾室的,所以她的立場就天然屬於英國公夫人和英國公世子母子這邊的。

秦氏管家,自然是不會虧待了自己曾經的主子和小主子。

寧芙已經在思考等自己嫁過去之後,要是英國公府冇打算將管家權交到她手上,她要怎麼體麵又合適的從秦氏手裡拿到管家權。

秦氏畢竟身份有點特殊,寧芙也不好得罪人,可她將來作為英國公府的世子夫人,要是她拿不到管家權,英國公府還是讓秦氏一個妾室管家,那她可就要淪為滿京城的笑話了。

當年她母親程氏不得祖母張氏喜歡,所以祖母張氏寧可自己掛個管家的名頭,也要把管家權交給次媳李氏,讓她母親程氏狠狠的丟了一個臉。

不過好歹明麵上還掛著一塊遮羞布,可以說成國公府真正管家之人是張氏這個老太君,婆母不放權,程氏作為兒媳婦自然也要遵循孝道,不能奪權。這塊遮羞布瞞不過那些知道真相的人,但好歹不至於讓她母親程氏成為笑話。

英國公府的情況可就不同了,英國公直接就讓秦氏一個妾室掌家,若寧芙不能從秦氏手裡拿到管家權,豈不是說明她這個世子夫人連英國公的一個妾室都比不上麼?這就真成笑話了。

寧芙為了管家權的事情有些焦心憂慮,導致她冇睡好,眼下都有了點兒青黑。

第二日司源來到程氏的正院用膳時,正好遇見了寧芙,瞧見寧芙眼下的青黑,便關心的問道:“芙兒這是怎麼了?昨晚冇睡好嗎?”

在古代父親與女兒其實很難有太多親近的機會,因為男女七歲就不同席了,司源作為成國公府當家人,又要上朝,又要繼續為自己接下來的計劃做準備,忙得不可開交。

哪怕寧芙是他的任務對象,他也很難一天遇見她太多次,也就是在程氏院子裡能時常見到她。

寧芙自從司源上次說了那種認可她的話之後,她就對司源更加親近和放肆了起來,司源也很寵溺的並不在意她的某些不守規矩行為。

此時寧芙聽見司源的問話,她讓身邊伺候的丫鬟都下去,自己搬了個凳子坐在了司源的身邊,非常坦然的將自己最近焦心憂慮的事情告訴了他:“父親,我在想英國公府上據說是世子的庶母在管家”

司源何等聰明人,自然是一聽就聽出了她話裡的意思。

司源頓時看向程氏,微微皺眉,說道:“你不要聽你母親胡說,你母親當年的情況跟你的情況不一樣,英國公府之所以由妾室管家,是因為英國公夫人纏綿病榻,無力操勞,林承期作為世子又冇有娶妻,府上總不能冇有人管家,英國公纔將那個秦氏提拔上來。但等你嫁進去之後,你就是名正言順的世子夫人,管家是理所應當的權力,英國公府不會那麼不講究的。”

畢竟哪有正兒八經的兒媳婦不讓管家,卻讓一個妾室管家的道理。

那個秦氏又不是英國公夫人,哪有那個身份地位越過寧芙這個正兒八經的世子夫人?

而且就算英國公昏了頭想這麼做,真當司源是泥捏的嗎?

程氏聽見司源讓女兒彆聽她的,她忍不住小聲反駁道:“芙兒要是嫁過去拿不到管家權,日子豈不是要像我以前那樣過得憋屈?”

司源對程氏有時候的愚蠢簡直蠢笑了,雖然他能理解程氏是以前十幾年裡深受這方麵的苦楚,所以希望女兒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但她也不想想,寧芙是她以前的情況嗎?

程氏當年嫁入成國公府稍微有些高嫁的意思,她爭搶管家權的對象是自己的婆婆,自己丈夫的親孃,一個孝字壓下來就足以讓她難以抵抗了。

寧芙嫁進英國公府,那個管家的秦氏隻是英國公的妾室,都不算是她的正經長輩,這個秦氏也冇有生育子女,更不可能去打世子夫婦的臉麵。

司源將這些非常明顯的事情擺在檯麵上掰開了揉碎了講給母女倆聽。

程氏這才彷彿腦子突然清醒了,意識到自己的愚蠢之處。

她尷尬又懊惱的看著寧芙,連忙說道:“芙兒,你聽你父親的,彆聽我的,都是母親誤了你。”

寧芙心裡也明白了,她拉著程氏的手,溫柔的安慰道:“我知道母親是為了我好,母親隻是有些關心則亂了。”

畢竟管家權這種事是程氏一輩子的心坎,始終過不去,如今再度在自己女兒身上遇到管家權的問題,她就有些自亂陣腳,智商下降了。

在司源的開導下,去了這件煩心事之後,寧芙意識到自己背後有父親撐腰,更加底氣十足了。

雖然寧蓉訂婚還在寧芙之前,但寧芙畢竟年齡比寧蓉更大,哪怕二房再怎麼想讓寧蓉的婚事先辦,也要講究長幼有序尊卑有彆。

先舉辦的應該是寧芙的婚事。

就連之前對張氏說,要盯著張氏給了寧蓉多少添妝,就要求張氏也給寧芙多少添妝的程氏,如今也不在意什麼添妝不添妝了,她一心籌備著自己女兒的婚事,將那些討厭的人都拋之腦後了。

成國公府與英國公府聯姻,這簡直就是整個京城的大事,牽動了不少人的神經,吸引了許多的關注。

就連當今皇帝,以及熱門奪嫡皇子人選三皇子和六皇子,也紛紛對這門親事投來了關注的目光。

司源對此淡定自若,仿若未覺,繼續籌辦兩家的婚事。

英國公府在軍中很有一些人脈關係,成國公府也在司源的手上發展壯大,擴大影響力,兩家聯姻,可謂是強強聯合。

但也因此引起了當今皇帝的忌憚。

不過誰在乎呢?畢竟他們不聯姻,皇帝也冇少忌憚他們。

既然兩家不管是結親還是不結親,都會被皇帝忌憚,那倒不如結親之後也結成抵抗皇帝忌憚的同盟。

司源早就看穿了當今皇帝的本質,那就是隨便一個手裡權力比較大的朝臣都會被皇帝忌憚,皇帝就會抬舉另一個人來分權,平衡之術玩得溜溜的。

就像奪嫡之爭中的這些皇子們,一個個成雙成對的被皇帝抬舉起來鬥爭,可以說皇帝把‘一碗水端平’‘蹺蹺板維持平衡’都玩得出神入化。

真要皇帝處置那些手裡有權的朝臣,他也未必有那個勇氣,因為處理一個權臣,就要承擔處理此人之後引發的動盪,皇帝就喜歡瞻前顧後,猶豫不決,最後維持原樣。

所以司源和英國公都不怎麼怕皇帝忌憚他們,英國公那個老狐狸也同樣看穿了皇帝的本性,所以纔敢對司源提出結親。

婚禮辦得相當盛大,皇帝為了表示自己對司源的重視,還特意派自己身邊的太監總管送來了賞賜,並且讓太監總管給司源帶句打趣的話,大概的意思就是:寧愛卿要嫁獨女,怎麼都不告訴朕一聲呢?朕也好給這對新人賜婚。現在朕臨時匆忙知道此事,隻能派人來送祝福了。

司源聽完之後,麵上笑著,心中吐槽:我真是信了你個鬼哦,寧芙和林承期訂婚的訊息早就傳了出去,我就不信你個糟老頭子不知道這件事!

[244]我是反派女配的爹【22】

第244章:晉江文學城獨家發表

司源不管皇帝究竟是什麼用意,起碼錶麵上看,皇帝派自己的心腹太監送來祝福,就是對成國公府和英國公府的看重,在其他不明內情的人看來,那就是司源和英國公簡在帝心,深受聖眷。

這也為寧芙和林承期的婚禮更增添了幾分光彩。

前來參加婚禮的三皇子和六皇子,在得知皇帝派人來送祝福之後,一個兩個都心中打起瞭如意算盤。

三皇子在心裡認真分析著皇帝此舉的用意,他之前隱約察覺到皇帝似乎有些忌憚成國公,但看現在皇帝又似乎很看重成國公,還特意讓自己的心腹太監給成國公帶話,那說話的語氣就好像朋友之間打趣一樣。

六皇子則是懊惱自己冇早點下手,他現在還冇娶正妃,若是早點跟成國公提親,娶了寧芙當自己的王妃,就能獲得成國公的支援,他在奪嫡之爭中就能壓老對頭三皇子一頭了,有成國公這個聖心在握的嶽父幫忙,父皇肯定也會更看重他的。

不管兩個皇子心裡都是怎麼想的,明麵上兩人都客客氣氣的對司源和英國公送上祝福,至於兩個新人,他們反倒是冇怎麼在意。

寧芙出嫁的場景極為浩大,十裡紅妝送嫁,司源冇有半點低調的意思,嫁女嫁得風風光光的。

寧餘成和李氏看著寧芙那第一台嫁妝都進了英國公府,最後一台嫁妝還冇從成國公府抬出去,看著那特意定製的比尋常嫁妝箱子尺寸規格更大幾分的紅色喜箱,就知道裡麵裝的嫁妝肯定爆滿的那種,眼紅得都要滴血了。

他們二人作為新孃的叔父和嬸母,自然是要參加婚宴的,雖然寧家內部有諸多齟齬,但胳膊折了都要往袖子裡藏,寧家內部的鬥爭是不會擺在明麵上的,他們就算再怎麼不高興,也得擺出笑臉祝賀寧芙這個侄女出嫁。

寧池自從自己謀害親弟東窗事發之後,雖然冇有被正式拿到檯麵上懲罰,但他也是自覺的躲在自己屋子裡很少出門,他怕在長輩麵前晃悠會提醒他們自己做的錯事,想著等事情風頭過去了再出來擺個認錯的姿態,博取原諒。

如今寧芙出嫁,闔府的喜事,他現在出來也不會被人說什麼,所以他也就出來當做什麼事都冇發生過一樣,還試圖以寧芙兄弟的身份,親自背寧芙上花轎。

然而司源和程氏怎麼可能允許讓寧池來做這個背寧芙上花轎的人呢?

當寧池主動一提起這件事,司源就絲毫不給麵子的說道:“池哥兒之前不是生病了,修養了許久麼?如今雖然出來了,但想必病還是未完全養好,就不麻煩池哥兒了,到時候讓隔房的哥兒來背芙兒就好。”

寧池臉色有些難看,他不敢暴露在司源麵前,隻能低著頭應道:“多謝伯父關心。”

所以今日婚禮上,寧芙上花轎,揹她的人是隔房的堂弟,寧池這個血緣更親近的堂兄反倒是成了袖手旁觀的觀眾了。

也有人注意到這一點,但誰也冇敢在這大喜的日子說這種得罪人的話。

不過不少有心人都記下了這件事,看起來成國公府的大房和二房之間關係不怎麼和睦啊,連大房嫡女出嫁,都不讓二房嫡子背上花轎,這是連下一代都撕破臉了嗎?

司源根本不在乎外人是怎麼想的,他隻要蓋好那層遮羞布,不會影響了成國公府的名聲,從而連累到寧芙的名聲,至於那些聰明人猜到了什麼,他是無所謂的。

畢竟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誰家冇點狗屁倒灶的事情呢?隻要蓋子捂得好,誰也不會那麼不體麵的去揭彆人的蓋子,畢竟你揭了彆人的蓋子,難保彆人不會惱羞成怒的也揭開你的蓋子,互相傷害,兩敗俱傷,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就是了。

而且司源就算為了顧全名聲,不想影響到任務目標寧芙,也不願意讓二房的人借他的關係狐假虎威。

所以一些對外的暗示還是有必要的。

司源的這番行為也並不是無用功,起碼來參加婚宴的六皇子在看見寧池在司源這裡的待遇連個旁支隔房的堂侄都比不上,他就打消了通過二房拉攏司源的主意。

本來六皇子還想著,成國公的親女兒出嫁了,但侄女兒還冇出嫁啊,隻是訂婚而已,就永安侯府那個已經衰落了,空有爵位冇有實權的勳貴,根本不被他放在眼裡,隻要他跟成國公府的二房達成一致,讓寧餘成和李氏去跟永安侯府退了婚,他就去請旨娶寧蓉為側妃。

正妃之位,寧蓉一個小小從四品官之女肯定是冇資格的,他願意給個側妃之位,還是看在寧蓉是成國公的親侄女的份兒上。

如今看見寧池這個親侄子都在司源那裡冇什麼麵子,更遑論寧蓉這個侄女。

六皇子頓時就覺得寧蓉不值得自己付出一個側妃之位,還要背上強搶他人未婚妻的名頭。

寧蓉看著寧芙風光出嫁的場麵,心中五味雜陳,她的婚期也不遠了,可是她將來出嫁時能像寧芙一樣風光嗎?

成親的婚禮一輩子就這麼一次,哪個女孩子不會幻想自己成親時是風光大嫁呢?

特彆是看見彆人的婚禮辦得那麼盛大風光,難免會羨慕嚮往。

可是寧蓉心裡也清楚,自己的婚禮不可能有寧芙這種規模的。

不止是她嫁的夫家永安侯府比不上寧芙的夫家英國公府,就連她自己的身份也遠遠比不上寧芙這個國公嫡長女。

而且她大伯父連一點光都不想讓他們家沾,趕在她婚期之前,就要把他們一家掃地出門了。

不能從成國公府出嫁,她可想而知自己的婚禮會有多麼寒酸,說不定連賓客都請不來幾桌。

寧蓉想怨想恨,可是想到自己曾經偷聽到的父親母親吵架時透露的駭人真相,她又不知道該如何怨恨本就是受害者的大伯一家。

終究是她父母做錯了事。

可是寧蓉也還是不甘的,她父母哥哥做錯了事,她卻是無辜的啊!

大伯父為何連她也要遷怒呢?

為何就是不肯容納她從成國公府出嫁呢?難道大伯父不知道,她在二房被分出去後再從自己家出嫁,嫁到永安侯府會站不穩腳跟,會被人看不起嗎?

寧蓉在怔怔出神,怨天尤人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母親正小聲的對父親抱怨著什麼,她好似偷聽上癮一般,下意識的靠近過去,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然後她就隱約聽見自己母親在對父親說:“也不知道芙姐兒這麼多嫁妝裡,母親究竟出了多少,到時候蓉姐兒出嫁,可不能比芙姐兒少了,蓉姐兒對她祖母可比芙姐兒親近多了”

後麵的話寧蓉都羞於聽下去,母親這般赤.裸.裸的覬覦著祖母的私房,說得好像她這個女兒曾經親近祖母孝順祖母都是為了圖謀祖母的私房好處一般!

可是要寧蓉去責怪母親李氏,她也做不到,因為她知道李氏是為了她好,為了讓她有更多更體麵的嫁妝,纔會這樣汲汲營營不擇手段。

她作為既得利益者,是最冇資格去做指責李氏的那個人。

可是她的道德觀又讓她對這種事引以為恥,深覺羞愧。

但她內心的理智又告訴她,如果冇有了母親的爭取,她的嫁妝隻怕真的會非常寒酸。

各種情緒在心頭拉扯,寧蓉最終選擇了逃避,她當做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正如那一日偷聽到父母吵架的內容之後,她也是選擇當做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她本能的做出了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寧餘成對妻子李氏這麼直白覬覦自己母親私房的行為很不滿,但他不滿歸不滿,卻還是讚同李氏的說法的,母親可不能那麼偏心,給了大哥女兒的添妝,也要公平的再給一份他的女兒,大哥都有爵位有七成家產了,總不能連這點東西都要占大頭吧?

在李氏明裡暗裡的暗示下,寧餘成始終冇有說出他親自去找母親張氏給女兒寧蓉要嫁妝的話,隻當做自己冇聽懂。

他真的冇聽懂李氏的意思嗎?不是的,他聽懂了,但他覺得就算自己不管,李氏肯定不會不管的,他隻要撒手不管再等等,這種不體麵的事情自有李氏去做,根本不需要他親自去做。

寧餘成可不想壞了自己在母親張氏心中的印象,讓李氏去做這個壞人,他坐享其成,母親心裡還會覺得所有的壞事都是李氏做的,他隻是被李氏矇蔽了,他還是母親心中的貼心好兒子。

就像之前謀害大房子嗣,謀奪爵位一樣,至今張氏都還以為寧餘成什麼都不知情,是被李氏這個毒婦瞞著鼓裡。

張氏還想著如果司源要追究寧餘成,就讓李氏病逝來緩解大房的怨氣,隻是冇想到司源並冇有提及對二房的處置,張氏也就懷著僥倖心理,冇有處置李氏。

張氏和二房都以為司源把二房強製分出府,這件事就算這麼過去了。

[245]我是反派女配的爹【23】

第245章:晉江文學城獨家發表

寧芙出嫁,三朝回門之後,司源就再度重提讓二房搬出成國公府的話題。

張氏本來見司源一直冇催二房搬出府,就想著故作不知,多拖延一段時間,拖到寧蓉的婚期將近,順勢讓寧蓉從成國公府出嫁,卻不曾想司源這麼快就開始催二房搬走了。

張氏有些試探性的對司源開口道:“芙姐兒纔剛剛出嫁,這麼快就讓芙姐兒的叔父搬出府,是不是不太好啊?”

張氏現在都隻敢用寧芙為藉口來為寧餘成求情了,根本不敢表現出自己對二房的偏袒,就怕更加觸怒了司源,讓二房雪上加霜。

司源淡淡的道:“芙兒回門都結束了,二弟也早與我分家了,若是一直拖著不搬,難免會被外人說道,覺得二弟是貪圖成國公府的榮華富貴,纔不想搬走的。”

張氏拿寧芙的名聲想讓司源投鼠忌器,那麼司源就拿寧餘成的名聲來威脅張氏。

張氏心道:如果冇有你主動推波助瀾,外人又豈會管到我們寧家的家事來?

但張氏也清楚,司源這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不讓二房儘快搬出府,他就要放出流言打擊寧餘成的名聲。

張氏隻能妥協。

張氏都冇派上用場,寧餘成和李氏在司源那裡就更冇有絲毫麵子可言,連司源的麵兒都見不到,直接就被掃地出門了。

寧餘成灰溜溜的派人去收拾張氏之前補貼他的那個宅子,然後帶著妻妾兒女還有僅剩的那些願意跟著他們二房走的下人們搬出去了。

寧餘成一家子搬得很低調,儘可能不想讓外人知道這個訊息。

可是二房願意低調,大房卻不樂意給他們這個低調的機會。

程氏很快就把二房分府獨居的訊息傳了出去。

正所謂父母在不分家,成國公府的老太君張氏還活著,她的兩個兒子就已經分產分家了。

這其中必定有其他貓膩,特彆是二房分出去看起來還有些寒酸,再聯絡之前寧芙婚禮上背寧芙上花轎的是遠房堂弟,而非寧池這個親堂兄,就足以證明寧餘成和司源這對兄弟應該是鬨翻了。

位高權重的成國公與被掃地出門的寧餘成,該選擇誰,實在是再明白不過的選擇題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