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日子 第5章 根據地建設暗流湧動
晨霧還沒散儘,根據地的操場上已經響起了整齊的口號聲。李明遠叼著半個窩頭,蹲在土坡上看著戰士們出操,心裡那點因劉老闆被抓而起的鬱結,被這股蓬勃的朝氣衝散了不少。陳二柱正扛著槍走正步,瞧見他,咧嘴露出個憨笑,步子差點順拐,引得旁邊的戰士們一陣鬨笑。
“笑什麼笑!都給我精神點!”趙剛的吼聲從隊伍前頭傳來,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他今天穿了件洗得發白的舊軍裝,左臂的繃帶已經拆了,隻留下道淺淺的疤痕,陽光下看著倒添了幾分悍氣。
李明遠剛想起身打招呼,就被人拽了拽胳膊。回頭一看,是炊事班的老王,手裡端著個豁口的粗瓷碗,碗裡飄著蔥花蛋的香味——這在缺油少鹽的根據地,可是稀罕物。
“趙隊長讓給你留的。”老王把碗塞給他,黝黑的臉上難得帶了點笑,“說你小子這次進城立了功,得補補。”
李明遠捏著燙手的碗,心裡暖烘烘的。他知道這雞蛋是鄉親們湊的,昨天王大娘還拉著他的手說:“李同誌,多虧你把娃們救回來,這點東西你可不能嫌少。”他扒拉著蛋花,突然聽見操場那邊傳來一陣歡呼,抬頭一看,原來是幾個戰士抬著輛嶄新的自行車走了過來,車把上還綁著紅綢子。
“這是哪兒來的?”李明遠驚訝地問。
“昨天伏擊鬼子運輸隊繳的。”趙剛走了過來,接過他手裡的空碗,隨手往旁邊的石頭上一放,“本來是給鬼子小隊長預備的,現在歸咱們了。往後你去各村聯絡,就騎這個,能省點腳力。”
李明遠摸著自行車鋥亮的車架,心裡直發癢。他在現代騎慣了共享單車,這“二八大杠”雖然老舊,卻比兩條腿強多了。正想試試,就見王政委急匆匆地走過來,臉色有些凝重。
“趙剛,明遠,你們過來一下。”
三人走到指揮部的窯洞前,王政委才壓低聲音說:“剛收到訊息,鬼子在黃村據點增兵了,還來了個新的指揮官,叫龜田,據說以前在東北待過,手段狠得很。”
趙剛眉頭一挑:“增了多少人?帶了重武器嗎?”
“具體人數不清楚,但聽說是個加強小隊,還配了兩挺重機槍。”王政委蹲下身,用樹枝在地上畫了個簡易地圖,“黃村離咱們根據地不到三十裡,這龜田突然增兵,怕是沒安好心。”
李明遠看著地圖上黃村的位置,突然想起之前在縣城聽到的傳聞:“我在城裡的時候,聽偽軍說鬼子在搜剿‘通共’的教書先生,會不會……”
“有可能。”趙剛打斷他,手指在地圖上敲了敲,“龜田這是想先清剿外圍,再一步步蠶食咱們根據地。看來,咱們的建設得加快了。”
所謂的“建設”,其實就是加固防禦。戰士們在山坳裡挖掩體,鄉親們則背著石頭修補被雨水衝垮的寨牆。李明遠本想跟著去扛石頭,卻被趙剛叫住了。
“你彆去了,有個更重要的活兒給你。”趙剛指著不遠處的幾間新蓋的土坯房,“那是咱們的新學校,王老先生帶著孩子們在那兒收拾呢,你去搭把手,順便……給孩子們上堂課。”
李明遠愣了一下:“我上課?我哪會啊。”
“你不是北平來的學生嗎?總比我們這些大老粗強。”趙剛拍了拍他的肩膀,“孩子們剛從城裡逃出來,心裡怕是還怕著呢,你多跟他們說說話,講講外麵的事。”
他這纔想起那些孩子。十二張怯生生的小臉在腦海裡閃過,最小的那個總愛攥著他的衣角,像隻受驚的小鹿。李明遠點點頭,推著那輛“二八大杠”往學校去了。
土坯房的窗戶上糊著新紙,陽光透過紙照進來,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王老先生正帶著幾個大孩子掃地,看見李明遠,渾濁的眼睛亮了亮:“李同誌來啦?快進來坐。”
“老先生,我來看看有啥能幫忙的。”李明遠放下自行車,順手拿起牆角的抹布擦起了桌子。
“不用不用,都快收拾完了。”王老先生歎了口氣,“就是課本不夠,我這兒隻有幾本舊《論語》,怕是不頂用。”
李明遠心裡一動。他想起自己揹包裡有本從現代帶來的《科學啟蒙》,本來是野營時帶的閒書,沒想到現在可能派上用場。他趕緊翻出來,遞過去:“老先生,您看這個行嗎?裡麵有算術、地理,還有些小故事。”
王老先生翻了幾頁,眼睛越睜越大:“這……這書好啊!孩子們就該學這些!李同誌,你真是及時雨啊!”
正說著,外麵傳來一陣喧嘩。李明遠出去一看,好家夥,十幾個戰士抬著塊黑板走了進來,黑板是用鍋底灰刷的,雖然有點斑駁,卻透著股鄭重。為首的陳二柱抹了把汗:“李同誌,趙隊長說學校得有黑板,讓我們從廢棄的祠堂裡拆的,還能用不?”
“能用!太能用了!”李明遠感動得說不出話來。他看著戰士們七手八腳地把黑板掛起來,看著孩子們圍在旁邊好奇地摸來摸去,突然覺得這簡陋的土坯房,比他在現代見過的任何教室都要明亮。
第一堂課講的是算術。李明遠在黑板上寫了“1
1=2”,剛想解釋,最小的那個孩子突然舉手:“李叔叔,為啥1加1等於2呀?我娘說一個窩頭加一個窩頭,能分給兩個人吃,那不是等於1嗎?”
孩子們鬨堂大笑。李明遠也笑了,蹲下來耐心解釋:“因為分給兩個人,每個人得到的是半個呀……”他用樹枝在地上畫了兩個圈,一點點講起了分數,講起了怎麼算收成,怎麼記賬。孩子們聽得入了迷,連王老先生都搬了個小馬紮坐在後麵,聽得津津有味。
下課的時候,一個紮羊角辮的小姑娘遞給他一朵用紅紙折的花:“李叔叔,這個給你。我娘說,好人都該收到花。”
李明遠捏著那朵有點皺的紙花,心裡像被什麼東西填滿了。他突然明白趙剛為什麼讓他來教書——這些孩子眼裡的光,纔是根據地真正的希望。
下午,他騎著自行車去各村通知聯防的事。所謂聯防,就是各村互相照應,一旦發現鬼子動靜,就用敲鑼、放煙的方式報信,這法子是從《地道戰》裡學來的,趙剛說簡單實用。
路過王家峪的時候,王老實正在地裡翻土。看見李明遠騎著自行車,他直起腰喊:“李同誌,你這‘鐵驢子’跑得真快!”
“王大叔,您可得留意著點,最近鬼子可能有動靜。”李明遠跳下車,把聯防的規矩跟他說了一遍,“要是看見陌生人,或者聽到槍聲,就趕緊敲村口那麵破鑼。”
“放心吧!”王老實拍著胸脯,“俺們村也挖了好幾處地窖,真要是來了,保管讓他們抓不著人!”
李明遠看著地裡新插的秧苗,綠油油的一片,心裡踏實了不少。他又去了幾個村子,太陽落山時才往回趕。路過一片樹林,突然聽見裡麵有動靜。他趕緊下車,把自行車藏在灌木叢裡,摸了塊石頭攥在手裡——這是趙剛教他的,遇到危險先藏好自己。
扒開樹葉一看,差點笑出聲。隻見兩個穿著偽軍服裝的人正蹲在地上,一人手裡拿著個窩窩頭,吃得狼吞虎嚥,嘴裡還嘟囔著:“他孃的,鬼子太不是東西了,三天就給兩頓稀的……”
“小聲點!被太君聽見,有你好果子吃!”另一個趕緊捂住他的嘴。
李明遠心裡一動。這兩個偽軍看起來不像窮凶極惡之輩,或許能策反?他正琢磨著,就見其中一個突然指著遠處喊:“快看!那是不是八路的自行車?”
壞了!李明遠趕緊往後縮,卻不小心碰掉了樹枝。
“誰?!”兩個偽軍騰地站起來,手裡的槍栓“嘩啦”一聲拉開了。
李明遠知道躲不過去,乾脆走了出去,舉起雙手:“彆開槍,我是八路軍。”
兩個偽軍嚇得臉都白了,一個哆嗦著扣動扳機,“砰”的一聲,子彈打在旁邊的樹乾上,濺起一串木屑。
“彆打!”李明遠喊道,“你們要是想活命,就跟我走!”
“你……你想乾啥?”瘦高個偽軍顫聲問。
“你們在鬼子那兒能吃飽嗎?能活命嗎?”李明遠往前走了兩步,“跟我回根據地,有飯吃,有衣穿,隻要肯抗日,就是好兄弟!”
矮胖個偽軍猶豫了:“真……真有飯吃?”
“騙你乾啥?”李明遠從揹包裡掏出個窩頭遞過去,“先墊墊。”
矮胖個剛想接,就被瘦高個攔住了:“彆信他!八路的話能信嗎?”
“那你說,跟著鬼子有啥好?”李明遠盯著他,“黃村據點的偽軍,上個月是不是被鬼子當替罪羊槍斃了三個?就因為丟了一批軍火。”
瘦高個臉色一變。這事是他聽小隊長偷偷說的,沒想到這八路也知道。
“我再問你們一句,想不想活命?”李明遠的聲音沉了下來。
兩個偽軍對視一眼,突然“撲通”一聲跪了下來:“我們願意跟您走!我們想抗日!”
李明遠趕緊把他們扶起來:“起來吧,從現在起,你們就是自己人了。”他把自行車推出來,“會騎車不?帶著我,咱們趕緊回根據地。”
瘦高個會騎車,載著李明遠在前頭,矮胖個跟在後麵,三人趁著夜色往根據地趕。快到哨卡時,李明遠讓他們停住:“我先去通報一聲,你們彆害怕。”
哨卡的戰士看見他,剛想打招呼,就見他身後跟著兩個偽軍,頓時警惕起來:“李同誌,這是咋回事?”
“自己人,想加入咱們。”李明遠解釋道。
正說著,趙剛帶著人過來了——原來他見李明遠遲遲沒回,放心不下,帶著戰士們出來找了。
“這是……”趙剛皺起眉。
李明遠把事情原委說了一遍。趙剛打量著兩個偽軍,突然問:“黃村據點的龜田,有啥喜好?”
瘦高個愣了一下,趕緊說:“他……他喜歡聽戲,還愛喝咱們這兒的老燒鍋酒,每天晚上都得喝兩盅才睡覺。”
趙剛眼睛一亮,和王政委對視一眼,嘴角露出了笑意。
回到根據地,李明遠把兩個偽軍交給負責接收的同誌,剛想喘口氣,就被趙剛拉到了指揮部。
“明遠,你立大功了。”趙剛指著地圖,“這龜田喜歡喝酒,咱們正好可以……”他壓低聲音,把自己的計劃說了一遍。
李明遠越聽眼睛越亮,這不就是《鐵道遊擊隊》裡的橋段嗎?用酒肉麻痹敵人,再趁機端掉據點!
“我去!”李明遠主動請纓,“我熟悉縣城的路,能買到好酒好菜。”
“不行,你剛從城裡回來,目標太明顯。”趙剛搖搖頭,“讓老王去,他常去縣城采買,不容易引起懷疑。”
王政委點點頭:“我再寫封信,讓城裡的地下交通員配合一下。爭取三天內動手,趁龜田還沒站穩腳跟。”
窯洞外,夜色漸濃,蛙鳴聲此起彼伏。李明遠看著趙剛和王政委在地圖上比劃,聽著戰士們擦槍的聲音,心裡那股勁兒又上來了。他知道,一場硬仗要來了,但這次,他不再是那個隻會扔鞭炮的學生了。他有戰友,有武器,還有一顆滾燙的抗日心。
第二天一早,老王挑著擔子出發了,筐裡藏著兩壇上好的老燒鍋酒,還有些醬肉和鹵味。李明遠站在哨卡上看著他的背影消失在山路儘頭,心裡默默唸叨:一定要順利啊。
學校裡傳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王老先生正教他們念:“人之初,性本善……”李明遠笑了笑,轉身往操場走去。陳二柱他們正在練習刺殺,喊殺聲震得山響。他也拿起一根木棍,跟著比劃起來。陽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像極了他此刻的心情——充滿了希望,也充滿了力量。
根據地的建設還在繼續,暗流湧動的危機也從未消失,但李明遠知道,隻要大家擰成一股繩,就沒有打不跑的鬼子,沒有建不好的家園。他的抗日之路,才剛剛步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