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日子 第23章 星火燎原織天網,巷戰深處見民心
星火燎原織天網,巷戰深處見民心
(一)
黎明的微光剛爬上石佛鎮的屋脊,周鎮長就帶著藥鋪的夥計,推著獨輪車進了東街。車板上碼著整整齊齊的藥箱,還有兩麻袋剛蒸好的玉米餅,熱氣混著草藥味飄過來,在硝煙未散的巷子裡暈開一片暖意。
“李連長,先讓弟兄們墊墊肚子。”周鎮長摘下斷腿的眼鏡,用衣角擦了擦鏡片上的灰,“石佛鎮周邊的五個村子都捎了信,說今天會派人來支援——南坡村的泥水匠帶了石灰和沙子,說要幫咱修補被炮轟塌的牆;北河村的船工扛了十幾根楠竹,能搭浮橋,也能做擔架;就連最遠的柳溪村,都讓貨郎挑來了二十斤鹽,說是給傷員消炎用。”
李明遠接過玉米餅,餅子還燙手,咬下去滿嘴的穀物香。他往巷口望瞭望,果然見晨光裡影影綽綽來了不少人,有的扛著工具,有的背著糧食,還有幾個半大的孩子,挎著籃子,裡麵裝著自家醃的鹹菜。
“周先生,讓各村的人彆都擠進來。”李明遠嚥下嘴裡的餅子,指了指鎮外的山梁,“讓泥水匠在山梁上修瞭望臺,船工在河裡下暗樁,貨郎帶著孩子們在山道上放哨——鬼子要是再來,咱得先知道他們從哪條路來。”
周鎮長連連點頭,轉身要去傳話,卻被李明遠拉住:“對了,讓柳溪村的貨郎多帶些針線,張嬸說婦女隊要趕製些布條,給弟兄們纏手腕,免得練槍磨破皮。”
(二)
晌午時分,瞭望臺的泥水匠突然敲響了銅鑼——“鐺鐺鐺”的聲音在山穀裡回蕩,是發現鬼子的訊號。李明遠爬上閣樓,用望遠鏡往西北官道一看,心沉了半截:這次來的鬼子足有兩個中隊,還拖著四門迫擊炮,隊伍後麵跟著幾輛卡車,車廂裡黑壓壓的,看不清裝的是啥。
“是正規軍。”李虎湊過來看了一眼,臉色凝重,“看那裝備,比之前的雜牌軍厲害多了。”
王獵戶往槍膛裡壓了顆鐵砂彈,咧嘴一笑:“厲害?再厲害也怕咱的土法子。俺們昨夜在西北山道上挖了十幾個陷阱,裡麵插了竹尖,上麵鋪了草皮,保準讓他們的卡車栽進去。”
正說著,鎮外傳來“轟隆”一聲巨響,緊接著是卡車的急刹車聲和鬼子的慘叫。李明遠知道,是王獵戶的陷阱起作用了。果然,望遠鏡裡,最前麵的一輛卡車前輪陷進了陷阱,車廂裡的鬼子摔了一地,後麵的卡車不得不停下來,隊伍頓時亂了套。
“好機會!”李明遠轉身下樓,“李虎帶機槍隊去西街炮樓,壓住他們的迫擊炮;王獵戶帶獵戶隊往卡車堆裡射火箭,能燒幾輛是幾輛;周村長帶村民們往巷子裡搬石頭,把街口堵死,咱今天打巷戰,耗死他們!”
(三)
鬼子的迫擊炮在卡車被陷後,足足耽誤了半個時辰才架起來。等炮彈落在東街時,聯軍早已躲進了加固過的民房。石頭牆被炮彈炸得掉灰,卻沒塌,窗台上的麻袋擋住了飛濺的碎石,弟兄們趴在射擊孔後,穩穩地瞄準著巷口。
第一個衝進巷口的是個鬼子小隊長,舉著軍刀剛喊出半句口號,就被閣樓裡的王獵戶一箭射穿了喉嚨。箭是特製的,箭頭裹著鐵皮,穿透力比子彈還強。小隊長倒在地上時,軍刀“哐當”落地,後麵的鬼子嚇得趕緊縮回巷口。
但鬼子畢竟人多,很快就組織起第二波進攻。他們學乖了,不再紮堆衝,而是分散著往巷子裡摸,貼著牆根走,想利用盲區靠近民房。
這時候,南坡村的泥水匠派上了用場。他們在修補牆體時,特意在牆根留了些“活板”——看著是實心的石頭,其實能掀開,下麵藏著半截削尖的楠竹。一個鬼子剛靠在牆上喘口氣,牆後的泥水匠猛地抽開活板,楠竹“噗”地戳穿了他的肚子,連哼都沒哼一聲。
“這招叫‘地刺’,俺們修水渠時防野獸用的。”泥水匠老張拍了拍手上的灰,又把活板蓋好,“等會兒再來一個,還能捅。”
(四)
戰鬥打到黃昏,鬼子還是沒衝進東街的核心區,反而在巷口丟下了幾十具屍體。卡車被燒了三輛,迫擊炮也被李虎的機槍打啞了一門。領頭的軍官急紅了眼,開始往巷子裡扔燃燒彈,想把民房全燒了。
火借風勢,很快就舔上了東街的茅草頂。李明遠指揮著弟兄們往房頂上潑水,可水不夠,眼看火勢要蔓延,北河村的船工突然喊:“往房頂上鋪濕稻草!”
他們帶來的楠竹派上了用場——幾個人扛著楠竹,搭成簡易的天橋,把村西頭池塘裡的濕稻草運到房頂上,一層層鋪在茅草上。濕稻草不燃,還能隔熱,火很快就被壓了下去,隻冒黑煙。
“鬼子要是再扔燃燒彈,咱就往煙裡撒辣椒麵。”張寡婦帶著婦女們往布袋裡裝辣椒麵,“嗆死他們這些狗娘養的!”
果然,鬼子見火沒燒起來,又扔了幾顆燃燒彈。這次,聯軍早有準備,等燃燒彈落地,就往煙裡撒辣椒麵。辛辣的煙順著風往巷口飄,鬼子正往前衝,被嗆得涕淚橫流,咳嗽不止,手裡的槍都握不住了。
(五)
夜幕降臨時,鬼子終於退了。他們在鎮外的山坳裡紮營,看樣子是想連夜休整,明天再攻。李明遠沒讓弟兄們休息,而是召集各村的領頭人,在染坊開了個緊急會議。
“鬼子人多,硬拚不是辦法。”李明遠在地上畫著鎮子的地圖,“咱得把他們引出東街,在開闊地打伏擊。”
“引他們出來?咋引?”王獵戶撓了撓頭。
周鎮長推了推眼鏡,突然說:“有了!鬼子不是缺糧嗎?咱把糧倉裡剩下的糧食往鎮外的打穀場運,故意讓他們看見。他們肯定會來搶,到時候……”
“到時候咱就在打穀場四周的麥秸垛裡藏炸藥!”李虎接話,眼睛發亮,“再讓船工在打穀場的地下挖暗道,等鬼子進了場,就從暗道裡往外扔手榴彈!”
眾人越說越興奮,很快就定下了計策:南坡村的泥水匠負責在打穀場地下挖暗道,北河村的船工往麥秸垛裡藏炸藥,柳溪村的貨郎帶著孩子們去鎮外“放風”,假裝害怕鬼子,把“糧倉裡還有大半糧食”的訊息透給他們。
散會時,月亮已經爬上了樹梢。染坊的院子裡,新加入的弟兄們正圍著篝火擦槍,老弟兄們在教他們怎麼用土炸彈,婦女們在縫補撕破的衣服,孩子們則在旁邊聽著戰鬥故事,眼睛裡閃著光。
李明遠靠在門框上,看著眼前的景象,突然想起剛到石佛鎮時,這裡還是座死氣沉沉的鎮子,百姓見了鬼子就躲。而現在,男女老少都成了戰士,手裡的家夥或許簡陋,心卻擰成了一股繩。
“連長,你看。”李虎走過來,往鎮外指了指。月光下,打穀場的方向已經有了動靜——泥水匠和船工們正在連夜忙活,麥秸垛一個個立起來,像沉默的哨兵。
李明遠笑了。他知道,明天的仗肯定不好打,但他不怕。因為他身後,是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密的網,這張網是用民心織成的,比任何城牆都堅固。
夜風從巷口吹進來,帶著麥秸的清香。遠處的山坳裡,鬼子的帳篷還亮著燈,但李明遠知道,用不了多久,這些燈光就會被撲滅,就像被星火燎原的火焰,吞噬掉所有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