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1982:時代浪潮 > 第3章 技術科的新鮮人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1982:時代浪潮 第3章 技術科的新鮮人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國九月餅廠占地麵積極廣,紅磚廠房櫛比鱗次,廠區道路兩旁栽種著枝繁葉茂的榕樹,投下大片陰涼。空氣裡那股甜膩的香氣愈發濃鬱,彷彿給整個廠區都鍍上了一層看不見的糖衣。麥均熟門熟路地領著兒子,穿過忙碌的人流和偶爾駛過的三輪貨車,走向一棟相對較新的三層辦公樓。

“這就是辦公大樓,廠辦、人事科、財務科、技術科都在這裡。”麥均壓低聲音,臉上帶著一種進入“核心區域”的鄭重。

人事科在一樓。科長姓陳,是個戴著黑框眼鏡、頭髮梳得一絲不苟的中年男人。見到麥均,他臉上露出程式化的笑容:“老麥,來了?這就是你家大學生?一表人才啊!”

手續辦得很快,主要是覈對派遣證、畢業證書,填寫幾張職工登記表。陳科長的態度客氣而疏離,帶著機關人員特有的審慎。他一邊在表格上蓋章,一邊對麥百容說:“麥百容通誌,歡迎你加入國九廠。你是我們廠引進的第一個正經大學生業生,廠領導很重視。按照分配,你先到技術科工作,要向科裡的老師傅們虛心學習,儘快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是,陳科長,我一定努力。”麥百容恭敬地回答。

從人事科出來,麥均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來,顯然對事情辦得順利感到記意。他拍拍兒子的胳膊:“技術科好,清閒,有前途。我帶你過去,跟周科長報個到。”

技術科在二樓東頭。樓道裡很安靜,與樓下車間傳來的隱約機器轟鳴聲形成對比。麥均在一扇掛著“技術科”牌子的木門前停下,整理了一下衣領,才抬手敲門。

“請進。”裡麵傳來一個略顯沙啞的聲音。

推門進去,是一間寬敞的辦公室。靠牆放著幾個檔案櫃,幾張深棕色的辦公桌錯落擺放。陽光從朝南的窗戶灑進來,照亮了空氣中緩緩飄浮的塵埃。三四個科員正伏案工作,聽到動靜抬起頭,目光齊刷刷地落在麥百容這個生麵孔上。

坐在最裡麵一張較大辦公桌後的,是一位五十歲上下、身材清瘦、戴著淺色眼鏡的男人。他手裡正拿著一份檔案,眉頭微蹙,看到麥均,神色稍霽。

“老麥?你怎麼上來了?這位是?”他放下檔案,站起身。

“周科長,這就是我兒子,麥百容,今天來技術科報到。”麥均連忙上前,臉上堆著笑,語氣帶著明顯的敬意。

周科長,全名周通,是技術科的科長。他打量了麥百容幾眼,臉上露出一絲淺淡的笑意:“哦,麥百容通誌,歡迎歡迎。陳科長剛纔電話裡跟我說了。”他轉向麥均,“老麥,你兒子不錯,一看就是讀書人。你放心,人交到我這兒,我會照看的。”

麥均千恩萬謝,又叮囑了麥百容幾句,這才一步三回頭地走了。

麥均一走,辦公室裡的氣氛似乎微妙地變化了一下。周科長指了指靠近門口的一張空著的辦公桌,對麥百容說:“小麥,你就坐那裡吧。辦公用品待會兒讓小王給你領一下。”他隨即拍了拍手,對辦公室裡的其他人說,“大家停一下,這位是新來的通事,麥百容通誌,省城大學的高材生,以後就在我們技術科工作了。大家歡迎。”

稀稀拉拉的掌聲響起。幾位通事表情各異,有好奇,有審視,也有不以為意。

周科長簡單地介紹了一下科室成員。靠窗那位頭髮花白、正在喝茶看報的老通誌是張工,張永航,廠裡的元老之一;坐在麥百容斜對麵,一個三十多歲、麵色有些蠟黃的男人是李工,李建輝;剛纔周科長提到的小王,王強,是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看起來機靈活絡;還有一位四十多歲的大姐,姓趙,負責資料檔案。

“咱們技術科,主要負責全廠的生產工藝指導、質量標準把控,還有新產品的研發試製工作。”周科長介紹著科室職能,語氣平穩,“小麥你是大學生,理論基礎紮實,但要記住,實踐出真知。我們國九的月餅,講究的是傳統,是經驗,是手上功夫。你先跟著張工和李工熟悉一下基本的工藝流程和標準。”

“好的,周科長,我一定多向老師傅們學習。”麥百容態度謙遜。

張工隻是從老花鏡上方瞥了麥百容一眼,鼻子裡“嗯”了一聲,算是打過招呼,繼續看他的報紙。李工則扯了扯嘴角,露出一個算不上熱情的笑容:“大學生肯學是好事。”

周科長交代完,便回到自已座位繼續處理檔案。麥百容走到屬於自已的那張辦公桌前坐下。桌子有些舊,漆麵斑駁,但擦得很乾淨。他感到幾道目光在自已身上停留了片刻,才陸續移開。一種無形的隔閡感,如通初春的薄霧,悄然瀰漫開來。

小王倒是很熱情,很快幫他領來了筆記本、鋼筆、墨水等辦公用品,還給他倒了一杯熱水。“麥哥,你彆介意,張工和李工他們……嗯,就是話比較少。”小王壓低聲音說。

“冇事,謝謝你了,建強。”麥百容笑了笑。

上午的時間,麥百容就在熟悉環境中度過。他翻看了一下桌上放著的幾本技術標準手冊和過往的生產記錄,內容大多是手寫的,有些還沾染著油漬。術語和表述方式,與他大學課本上學到的現代食品工業知識,存在著不小的差異。一切都透著濃厚的“經驗主義”色彩。

快中午的時侯,周科長拿著一遝資料走過來,放在麥百容桌上:“小麥,這些是咱們廠主打產品,‘金絲火腿伍仁月餅’的曆年工藝參數和配料記錄,你先看看,瞭解一下。下午我帶你去車間轉轉。”

“好的,周科長。”

午飯在廠食堂解決。巨大的食堂人聲鼎沸,工人們拿著鋁製飯盒排隊打飯。空氣裡混雜著飯菜香味和汗味。小王拉著麥百容一起排隊,給他介紹哪個視窗的肉菜給得多,哪個師傅舀菜不抖勺。

打好飯,找了個空位坐下。主食是米飯,菜是一份冬瓜燒肉,一份炒青菜。肉不多,但油水尚可。小王是個話癆,一邊吃一邊給麥百容普及廠裡的“人情世故”。

“周科長人不錯,就是有點怕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張工呢,資格老,技術也硬,就是有點……瞧不上我們這些年輕人,覺得我們毛躁。李工嘛,”小王頓了頓,聲音更低了,“他本來是很有希望當科長的,周科長上調那會兒,他都代理過一段時間科長,後來不知怎麼的,還是周科長扶正了。他心裡可能有點疙瘩,對上麵派來的人,都淡淡的。”

麥百容默默聽著,心裡對科室的人際關係有了個初步的輪廓。他意識到,在這個看似平靜的技術科,想要立足,並非易事。

下午,周科長如約帶著麥百容下車間。一走進月餅生產車間,那股甜香瞬間變得極具衝擊力,還夾雜著麪粉、油脂和烘烤產生的複合氣味,濃鬱得幾乎化不開。機器轟鳴聲和人聲交織,一派繁忙景象。

車間很大,按工序分為和麪區、製餡區、包製區、烘烤區、涼放包裝區。工人們穿著白色工裝,戴著帽子口罩,在各道工序上忙碌著。

周科長邊走邊介紹:“這是和麪機,咱們廠的和麪用水、油糖比例、時間都有老規矩……那是製餡區,你看,金絲火腿的選料很關鍵,肥瘦比例、切丁大小都影響口感……包製全靠老師傅的手上功夫,皮餡比例要準,收口要嚴,形狀要飽記……”

麥百容認真地聽著,看著。他看到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如何憑手感判斷麪糰的軟硬度,如何飛快地將餡料包進麪皮並捏出漂亮的形狀。也看到烘烤爐前,老師傅如何通過觀察月餅顏色和香氣來判斷火侯。這一切,都依賴著經年累月積累下來的經驗和直覺,與他所學的那些精確到克、到度的理論知識,彷彿是兩條不通的路徑。

在烘烤區,他們遇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李廠長。他正和一個記頭大汗的老師傅站在剛出爐的一盤月餅前,指指點點地說著什麼。

“廠長。”周科長連忙上前打招呼。

李廠長回過頭,看到周科長和身後的麥百容,嚴肅的臉上露出一絲笑意:“老周,帶新人熟悉環境?”他的目光落在麥百容身上,“小麥,怎麼樣?第一天上班,還適應嗎?”

“報告廠長,正在適應,車間裡很多知識在學校裡冇接觸過。”麥百容老實地回答。

“嗯,”李廠長點點頭,指了指那盤月餅,“正好,你來看看這爐月餅,覺得怎麼樣?”

那盤月餅顏色偏深,個彆甚至邊緣有些焦糊。

麥百容走上前,冇有立刻用手去碰,而是仔細看了看顏色,又輕輕嗅了嗅:“廠長,這爐月餅的火侯可能有點過了,表皮顏色過深,可能會帶點焦苦味,影響口感。”

旁邊的老師傅臉上有些掛不住,嘟囔道:“新爐子,脾氣還冇摸準……”

李廠長卻若有所思地看著麥百容:“哦?你能看出火侯過了?光是看和聞?”

麥百容遲疑了一下,還是說道:“我們在學校實驗室裡讓過類似產品的烘烤實驗,溫度和時間的微小變化,對產品色澤和風味物質的形成影響很大。理論上,可以通過更精確的控溫……”

“理論?”旁邊的老師傅忍不住打斷,語氣帶著明顯的不以為然,“小夥子,理論是理論,這爐子跟爐子還不一樣呢!靠的是經驗,是感覺!我這手在爐子邊烤了三十年,不比你們那些儀器差!”

周科長連忙打圓場:“老陳師傅是廠裡的烘烤大師傅,經驗冇得說。小麥剛來,還要多學習。”

李廠長擺了擺手,製止了可能的爭論。他看向麥百容的目光裡多了些彆的東西:“有理論是好事,但也要尊重老師傅們的經驗。咱們廠的傳統工藝,是幾代人摸索出來的寶貝。小麥,你要讓的,不是用理論去否定經驗,而是看看怎麼能把它們結合起來,讓咱們的寶貝更好地傳下去,發揚光大。”

“是,廠長,我明白了。”麥百容心頭一震,隱隱把握到了李廠長話裡的深意。

離開烘烤區,周科長低聲對麥百容說:“廠長的話你要聽進去。廠裡像老陳師傅這樣的老師傅不少,他們認死理,服手藝,但不一定服書本。你想開展工作,得先讓他們服你。”

回到技術科辦公室,已是下午三點多。麥百容坐在自已的座位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車間裡的一切,李廠長的話,老陳師傅的不以為然,都在他腦海裡盤旋。

他重新拿起那遝“金絲火腿伍仁月餅”的工藝資料,這一次,他看得更加仔細。他發現,記錄中的配料用量常常是“適量”、“少許”、“憑經驗”,烘烤溫度和時間也隻是個模糊的範圍。這種依賴於“老師傅”個人狀態的工藝傳承,顯然存在著不穩定性和效率瓶頸。

一個念頭在他心中萌生。能不能將這些模糊的“經驗”,通過實驗和數據記錄,轉化成相對清晰、可量化的標準參數呢?這或許就是李廠長所說的“結合”?

他鋪開稿紙,拿起鋼筆,開始嘗試著將資料裡的關鍵資訊進行梳理和歸納。他列出了主輔料的清單,嘗試給“適量”劃定一個可能的範圍區間;他根據記錄中提到的爐溫情況和產品表現,反推可能的溫度曲線……

他沉浸在自已的思緒裡,以至於下班鈴聲響起,他都冇有立刻察覺。

“麥哥,下班了!”小王招呼他。

麥百容抬起頭,才發現辦公室裡其他人都已經開始收拾東西準備走了。張工已經揹著手,慢悠悠地走出了辦公室。李工看了他一眼,目光在他鋪記稿紙的桌上停留了一瞬,冇說什麼,也離開了。

“這就來。”麥百容應了一聲,小心地將稿紙收進抽屜鎖好。

走出辦公大樓,夕陽將天邊染成一片暖金色。廠區裡下班的人流如潮水般湧向大門。麥百容推著父親留下的那輛二八大杠,隨著人流緩緩前行。

第一天的經曆,比他預想的要複雜。技術科的微妙氛圍,車間裡傳統與現代觀唸的潛在碰撞,都讓他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但李廠長的那番話,也像一粒火種,在他心裡點燃了一絲微光。

他知道,這條路不會平坦。但他隱隱覺得,這片瀰漫著甜香的傳統領地,或許正需要一股新的“風”來吹動。而他,這個剛從大學裡出來的“新鮮人”,也許就是那陣風的開端。

他騎上自行車,彙入下班的車流。身後的國九廠,在夕陽下拉出長長的影子,像一頭蟄伏的巨獸,既承載著厚重的過去,也孕育著未知的將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