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阿膠糕裡的光陰 > 第163章 第一家純公益社羣的落地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阿膠糕裡的光陰 第163章 第一家純公益社羣的落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第四卷:瀚海揚帆

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家純公益社羣的落地

社會各界的讚譽如同溫暖的春風,但林靜深知,真正的公益不是一時興起的熱鬨,而是細水長流的堅守。在靜心守護·她健康專案成功的基礎上,一個更大膽、更具係統性的構想在她心中逐漸清晰——建立靜心坊第一家純公益社羣,將零散的公益行動升級為可持續的、紮根社羣的長期承諾。

一、

選址與定位:從幫扶到共生

經過多方調研與慎重評估,首個靜心守護社羣選定在城鄉結合部的一個大型保障性住房社羣。這裡居住著大量外來務工人員、低收入家庭和獨居老人,醫療資源和健康意識都相對薄弱。與之前偏遠地區的短期幫扶不同,此次專案旨在與社羣共生共建。

我們不是外來者,不是施捨者,林靜在專案啟動會上強調,我們要成為這個社羣的健康鄰居,通過持續的服務和陪伴,真正融入這裡,幫助他們建立起自我管理健康的意識和能力。

二、

空間打造:溫馨專業的健康港灣

團隊在社羣居委會的支援下,租用了一個臨街的店麵,精心打造了靜心守護驛站。

驛站內部設計溫馨明亮,與專業的醫療機構氛圍截然不同。牆上掛著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識漫畫,展架上陳列著《女性健康守護手冊》等公益資料。空間被劃分為幾個功能區:

1.

健康科普角:配備投影裝置,定期舉辦健康講座,內容涵蓋常見病預防、婦幼保健、中醫養生等,由靜心坊的資深團隊長或外聘醫生主講。

2.

健康自測區:提供免費的血壓、血糖測量服務,並配有經過培訓的誌願者進行基礎解讀和記錄,建立初步的健康檔案。

3.

靜心交流區:設定舒適的桌椅,供社羣居民休息、交流,也是誌願者與居民進行一對一深度溝通的私密空間。

4.

公益產品展示櫃:透明陳列著用於援助的阿膠糕體驗裝、基於植物精粹的養護貼等,明確標注非賣品,符合條件者可申請,杜絕任何商業銷售行為。

三、

運營模式:誌願者輪值與精準援助

驛站的運營核心是經過嚴格培訓的靜心守護大使誌願者團隊。她們采取排班輪值製度,確保驛站每天定時開放,隨時為居民提供服務。

運營模式主要包括:

1.

常態化健康監測與諮詢:誌願者為前來測量的居民記錄基礎資料,發現異常情況會溫和建議其及時就醫,並提供周邊醫療資源資訊。

2.

主題健康日活動:每月設定主題,如關愛媽媽日銀發健康日兒童成長日等,圍繞主題開展集中的科普活動和互動體驗。

3.

精準援助機製:通過與居委會合作,識彆社羣內真正需要幫助的特困家庭或個體,經過評估後,提供包含阿膠糕、禦炎複元膏(用於基礎扶元固本)等產品的靜心守護包,並輔以定期的健康隨訪和關懷。對於1314愛的陪伴

這類特殊產品,則采取極其謹慎的態度,僅在確認有明確需求且經專業評估後,才會在嚴格保護隱私的前提下,作為特殊關懷物資提供,並附上詳儘的使用指導和就醫提醒。

4.

社羣健康誌願者培育:鼓勵並培訓社羣內的熱心居民成為健康聯絡員,讓他們具備基礎的健康知識,能在日常生活中幫助鄰裡,形成社羣內部的互助網路。

四、

初顯成效:信任的建立與溫暖的傳遞

驛站運營數月後,逐漸成為了社羣裡一個充滿溫情的所在。

起初持觀望態度的居民們,看到誌願者們日複一日的真誠付出,開始主動走進驛站。一位常來測量血壓的獨居王奶奶,不僅自己成了驛站的,還主動幫忙宣傳,拉著她的老姐妹們一起來聽健康講座。幾位年輕的媽媽在參加了小兒推拿基礎講座後,建立了自己的社群,互相分享育兒經驗。

最讓誌願者們感動的是,一位曾經接受過守護包援助的單親媽媽,在生活條件稍微改善後,主動來到驛站,希望也能成為一名誌願者,回報這份溫暖。她說:你們讓我知道,再難的時候,也有人願意拉一把。現在我也想成為能拉彆人一把的人。

林靜的筆記新篇:

首家純公益社羣落地,初見成效,心甚慰之。

此非一時之善舉,乃‘積善行’宗旨之具體化、常態化探索。於此驛站之中,無商業之喧囂,唯有健康知識之流淌,鄰裡溫情之傳遞。見居民從疑慮到接納,從獲助到助人,方知‘賦能’與‘共生’之真意。

公益之路,貴在堅持,難在係統。此社羣驛站,如同一顆種子,我們以專業知識與真誠陪伴為陽光雨露,期待其在此土壤中,生根發芽,最終長成由社羣居民共同守護的‘健康之樹’。

此行不易,然每見驛站內那一張張舒展的笑臉,便覺一切付出,皆為值得。公益與商業,如同車之兩輪,唯有並進,方能載我‘靜心坊’抵達更廣闊之境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