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糕裡的光陰 第166章 拒絕資本,堅持初心
第四卷:瀚海揚帆
第一百六十六章:拒絕資本,堅持初心
與幾家投資機構的深入接觸,如同進行了一場高強度的戰略推演。在反複權衡、激烈討論,尤其是經曆了數個不眠夜的深思熟慮後,林靜帶領核心團隊做出了一個在許多人看來不可思議的最終決定——婉拒所有投資機構的注資意向,堅持依靠自身利潤積累和與美思康辰的協同效應,走自主可控的發展道路。
一、
決策依據:無法妥協的核心邊界
在最終決策會議上,林靜係統闡述了拒絕資本的理由,這些理由源於之前深度審視自身的結論,也劃定了靜心坊不可妥協的核心邊界:
1.
發展節奏的掌控權:資本要求的是指數級增長,是快速複製、搶占市場。但我們的根基,是產品力,是團隊文化,是客戶信任。這些都需要時間沉澱,像熬製阿膠糕一樣,火候到了,味道才對。如果我們為了滿足資本的期望,盲目加速開店、擴張團隊,很可能導致服務質量下降,產品品控失守,最終損害的是我們最核心的品牌資產。林靜以
1314愛的陪伴
為例,這款產品的信任狀,來自於嚴謹的科技論證和權威檢測報告,來自於口口相傳的真實口碑。如果為了衝量而過度營銷,甚至降低原料標準,就是在自毀長城。
2.
企業文化的純粹性:‘思利他,積善行’不是貼在牆上的標語,它是我們決策的指南針。資本驅動的模式下,首要目標是股東利益最大化。當麵臨短期利潤和長期客戶價值、團隊福祉或公益投入的抉擇時,資本的壓力可能會讓我們偏離初心。她提到公益社羣專案,如果我們引入資本,他們可能會問,這個專案能帶來多少直接銷售轉化?roi(投資回報率)是多少?屆時,我們還能心無旁騖地、純粹地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嗎?我們團隊引以為豪的使命感和凝聚力,會不會在冰冷的kpi考覈下逐漸消散?
3.
戰略方向的自主性:資本往往希望企業聚焦於最能快速產生回報的‘主航道’。但我們的未來,可能在於基於阿膠塊和植物精粹的更深度的產品研發,可能在於培育需要長期投入的禦炎複元膏這類具有戰略意義的產品,也可能在於看似‘不務正業’的公益模式探索。我們需要保留這種根據自身判斷進行戰略佈局的靈活性,而不是被資本的短期回報要求束縛住手腳。
二、
溝通與反饋:尊重與遺憾並存
做出決定後,林靜親自與幾家投資機構的負責人進行了坦誠的溝通。她沒有泛泛而談,而是具體闡述了靜心坊的獨特模式、文化價值觀以及對於長遠發展的思考。
大部分投資人在表示遺憾的同時,也展現了專業素養,對林靜和團隊的選擇表示理解和尊重。那位最初非常積極的張總在回複中說:林總,你們的思考非常深入,也讓我們對‘好公司’的定義有了新的認識。雖然這次無法合作,但我們依然會長期關注‘靜心坊’。資本市場上不缺快速成長的故事,但缺像你們這樣有定力、有情懷的企業。祝你們成功!
三、
內部統一:凝聚共識,輕裝前行
對外溝通完畢後,林靜在覈心團隊和骨乾成員大會上,正式宣佈並詳細解讀了這一決定。
起初,部分原本期待資本注入後大乾一場的成員流露出些許失落。但隨著林靜將拒絕背後的深層考量和盤托出,一種更強大的共識開始在團隊中凝聚。
一位資深團隊長分享感受:說實話,剛開始有點小失望。但聽完靜姐的分析,我反而更踏實了。我知道我們接下來要走的每一步,都是為了把產品做得更有效,把服務做得更貼心,是為了讓我們這個大家庭更溫暖、更有力量,而不是為了討好哪個投資人。這樣,我心裡更有底了!
陳致遠也徹底釋然:之前是我太聚焦於‘快’了。想通了,慢就是快。夯實基礎,我們的元禦膏和未來的新品,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蘇曼更是感慨:這個決定,讓我們徹底放下了對賭協議、上市時間表的包袱,可以完全按照‘思利他’的宗旨,去創造我們真正認同的價值。這種感覺,無比輕鬆,也無比堅定。
四、
戰略再確認:回歸本質,內力驅動
拒絕資本,意味著靜心坊明確選擇了另一條發展路徑——不依賴外部輸血,依靠自身產品和運營產生的健康現金流,追求有質量、可持續的內生性增長。
這要求團隊必須更加專注於修煉內功:
·
產品上:持續深化與美思康辰的研發合作,確保八大膏方和1314愛的陪伴
等產品的功效領先和市場競爭力。
·
運營上:精耕細作百城千店計劃,提升單店盈利能力和客戶體驗,而非盲目追求開店數量。
·
團隊上:加強靜心坊商學院的投入,係統提升數萬團隊成員的專業素養和服務能力。
·
公益上:穩步推進靜心守護社羣的複製,將商業成功轉化為更廣泛的社會價值。
林靜的筆記新篇:
終拒資本之邀,心下坦然,團隊共識亦空前凝聚。
此決定,非畏難而退,乃明誌而行。誌在掌控自身發展之節奏,誌在守護企業文化之純粹,誌在堅持‘思利他’之戰略自主。
資本如激流,可載舟疾行,亦可覆舟。我輩選擇如溪流,看似迂緩,然能潤澤所經之每一寸土地,彙聚自身之力,終成江河。
卸下資本之枷鎖,宛若輕裝。前路方向更明,步伐更穩。當以此為契機,聚精會神於產品、服務、團隊與公益之深耕。深信以此內力驅動之道,‘靜心坊’之根基將愈發深厚,未來之天地,亦將愈發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