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糕裡的光陰 第165章 接觸投資機構,審視自身
第四卷:瀚海揚帆
第一百六十五章:接觸投資機構,審視自身
公益與商業良性迴圈的齒輪已然順暢轉動,靜心坊穩健的發展態勢、清晰的品牌定位和獨特的思利他文化,不僅贏得了市場和使用者的認可,也開始吸引資本市場的目光。幾家在國內消費和健康領域頗具聲望的投資機構,通過美思康辰集團的引薦或主動調研,向靜心坊拋來了橄欖枝,希望進行深度接觸,探討資本合作的可能性。
一、
資本的青睞:價值與潛力的認可
首先接觸的是一家以賦能中國消費品牌著稱的頂級風投機構。他們的合夥人張總帶領團隊,對靜心坊進行了一次極為詳儘的儘職調查。在交流會議上,張總開門見山:
林總,蘇總,陳總,我們深入研究過你們的模式。你們最打動我們的,不是簡單的增長速度,而是你們構建的獨特壁壘。他條分縷析地指出:
1.
產品層麵的深度:你們的產品線邏輯非常清晰。從基礎的阿膠糕引流,到八大膏方滿足細分需求構建中流砥柱,再到
1314愛的陪伴
這樣的產品,利用貽貝蛋白、重組膠原蛋白等生物科技攻克高階、高利潤市場,形成了完美的產品金字塔。尤其是1314愛的陪伴
所依據的三維修複建黏膜
理論和權威檢測報告,建立了很高的技術信任門檻。
2.
團隊與渠道的強度:數萬人的忠誠團隊,不僅是銷售渠道,更是品牌文化的傳播者和守護者,這種凝聚力是傳統渠道難以比擬的。你們線上線下的融合也做得很到位。
3.
品牌與文化的高度:靜心養內,科技煥外的定位,以及思利他,積善行的宗旨,讓你們擺脫了低階的價格戰,占據了消費者心智的製高點。公益專案的成功運作,更是為品牌注入了靈魂,這種社會價值是未來品牌競爭的核心資產。
張總最後表示,他們看好靜心坊成為中式健康消費品領域的領軍企業,願意以非常優厚的估值,投入巨資,助力品牌實現更快、更大規模的擴張,甚至為未來的上市鋪路。
二、
內部的審視:誘惑下的冷靜思考
資本的青睞和巨額資金的誘惑,無疑在靜心坊核心團隊中激起了波瀾。會議室裡,氣氛變得微妙而凝重。
陳致遠首先表達了興奮:這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如果有充足的資本注入,我們可以快速完成百城千店的計劃,加大在元禦膏這類高階產品上的研發投入,甚至可以加速我們探討過的國際聯名或者自主出海。資本能幫我們把步子邁得更大、更快,實現跨越式發展。
蘇曼則顯得更為審慎:錢固然重要,但我們必須要問,資本想要什麼?他們追求的是高回報、快退出。這會不會打亂我們自己的節奏?比如,他們可能會要求我們犧牲一部分產品利潤去搶占市場,可能會為了資料好看,推動我們過早地開發衍生品,稀釋品牌價值。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團隊文化、我們的公益初心,在資本對效率和規模的極致要求下,還能保持嗎?我們會不會最終變成自己曾經不喜歡的那種純粹逐利的企業?
團隊成員們也分成了兩派,一派嚮往資本加持後的廣闊天地,另一派則擔憂企業文化和既定戰略會因此變形。
三、
林靜的抉擇:以我為主,借力而不依附
在充分聽取了所有人的意見後,林靜沒有立刻做出決定,而是引導團隊進行了一次更深層次的審視自身。
資本的到來,是對我們過去努力的肯定。但我們不能被這份肯定衝昏頭腦。林靜的聲音平和而堅定,我們首先要問自己:我們究竟想要什麼?我們最終要走向哪裡?
她帶著大家重溫了企業宗旨——思利他,積善行,以商業力量成就眾生安康。
資本的邏輯是,是。而我們的宗旨,要求的是,是,是。這兩者並非完全對立,但需要找到平衡點。林靜分析道,我們需要想清楚,引入資本是為了什麼?如果隻是為了圈錢,或者盲目擴張,那我們可能迷失。但如果是為了藉助資本的力量,更好地夯實我們的產品研發根基(比如籌建我們自己的實驗室),更高效地賦能我們的團隊,更廣泛地傳遞我們的健康理念,甚至將我們的公益模式推廣到更多地方,那麼,資本可以成為我們的工具。
她提出了接下來的行動方針:不拒絕接觸,不盲目接受。我們可以更深入地與這些投資機構溝通,不僅要看他們能給多少錢,更要看他們的理念是否與我們同頻,他們是否願意尊重我們的發展節奏和文化底色,是否能帶來除了資金以外的戰略資源(如數字化升級、供應鏈優化、國際化經驗等)。我們必須確保,是我們在駕馭資本,而不是被資本駕馭。
這次會議,沒有做出是否引入資本的決定,但卻完成了一次至關重要的戰略校準。它讓團隊在資本的誘惑麵前,更加清醒地認知自身的核心價值與長遠追求。
林靜的筆記新篇:
資本之橄欖枝,不期而至,令團隊既興奮又彷徨。
此乃試金石,考驗我輩於巨大誘惑前,能否堅守創業之初心與企業之宗旨。細思之,資本乃利器,善用之,可加速我‘成就眾生安康’之願景;濫用之,則可能傷及品牌之根、文化之魂、團隊之本。
當下之要,非急於擁抱或拒絕,乃藉此契機,深度審視自身:我輩優勢何在?短板何處?未來真正所需為何物?資本之於我,是錦上添花,還是飲鴆止渴?
與資本共舞,需以我為主,目光長遠,堅守‘思利他’之核,方能借其力而不被其噬。前路抉擇,關乎企業命運,需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