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糕裡的光陰 第87章 應對顛覆性技術的挑戰
好的,這是根據你的要求創作的第六卷第87章。
---
第六卷:青山不墨
第八十七章:應對顛覆性技術的挑戰
金色大廳的宣言餘音未散,“靜心坊”便迎來了一場關於未來的深刻思辨。一場內部高層戰略會議,在程致遠的主持下,氣氛顯得有些凝重。
“各位,我們必須正視一個迫在眉睫的議題。”程致遠將一份行業分析報告投影在螢幕上,麵色嚴肅,“最近,有幾家生物科技初創公司,正在嘗試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人工合成阿膠的主要有效成分。這意味著,未來可能不再需要驢皮,就能在實驗室裡製造出‘阿膠’。”
會議室裡一片寂靜。趙霖率先皺起了眉頭:“這……這簡直是顛覆!如果他們的成本降下來,我們傳承千年的古法工藝,我們精心構建的原料供應鏈,豈不是麵臨著被替代的風險?”
一位負責生產的元老也憂心忡忡地附和:“是啊,林總,程總。如果實驗室裡幾天的產物就能模擬我們曆經九九八十一道工序、數月之功的產品,我們‘堅守古法’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林靜安靜地聽著大家的憂慮,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目光沉靜。她沒有立刻反駁,而是轉向旁邊一位年輕的市場部經理:“小李,你怎麼看?你們年輕人會對這種‘實驗室阿膠’感興趣嗎?”
小李猶豫了一下,坦誠道:“林總,從科技感和新奇度的角度,確實會吸引一部分追求前沿科技的年輕消費者。他們會認為這更‘酷’,更‘未來’。而且,如果它能解決動物保護和資源可持續的問題,在營銷上會很有話題性。”
“看,這就是挑戰的核心。”程致遠接過話,“它挑戰的不僅是技術,更是消費者的認知和價值觀。”
林靜緩緩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樓下園區內鬱鬱蔥蔥的樹木,片刻後轉身,眼神已然變得清晰而堅定。
“這不應被視為一場危機,而是一次讓我們重新審視自身、明確未來方向的契機。”她的聲音清晰而有力,打破了會議室內的焦慮氛圍,“技術的洪流無法阻擋,但我們‘靜心坊’的立身之本,從來就不僅僅是產品中的那些有效成分。”
她走回座位,目光掃過每一位團隊成員。
“我問大家幾個問題。第一,合成技術能複製出東阿水、烏驢皮,以及熬膠師傅數十年經驗所賦予的那份‘火候’與‘靈性’嗎?第二,它能複製出我們每一塊阿膠背後,那份傳承千年的文化底蘊和情感連線嗎?第三,我們的消費者選擇我們,僅僅是為了那幾種有效成分,還是為了那份‘匠心’、‘自然’與‘信任’所帶來的綜合體驗?”
一連串的問題,讓眾人陷入了沉思。趙霖若有所悟:“林總的意思是……我們不應該懼怕技術,而是要重新錨定我們的價值?”
“沒錯。”林靜肯定地點頭,“顛覆性技術就像一把錘子,它能砸碎舊的框架,但也為我們建造新大廈提供了工具。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運用這把錘子。”
她開始部署應對策略,語速不快,卻條理分明:
“致遠,你牽頭成立一個‘未來技術研究室’。”林靜看向程致遠,“我們的任務不是去盲目跟風合成,而是深入研究它。我們要搞清楚,這項技術的邊界在哪裡,它的優劣勢是什麼。同時,我們要探索如何利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來優化我們的古法工藝,比如建立‘數字老師傅’係統,將頂尖熬膠師傅的經驗資料化、模型化,實現品質的極致穩定和可傳承。”
“明白。”程致遠立刻記錄,“知己知彼,甚至借力打力。”
“趙霖,你的研發部門任務更重。”林靜繼續部署,“我們要進一步深化基礎研究。用最嚴謹的科學語言,揭示古法工藝中,那些超越單一有效成分的、複雜的協同作用機製。我們要用資料證明,為什麼‘靜心坊’的阿膠糕、禦炎複元膏、駐顏膏是一個完整的‘生態’,而不僅僅是化學成分的堆砌。同時,基於我們對傳統醫理的深刻理解,結合現代營養學,開發出實驗室技術無法簡單複製的複合型產品,比如針對女性不同生命週期的‘1314愛的陪伴’係列套盒,它的修複、提升、多維養護理念,就是複雜係統的作用,難以被簡單替代。”
趙霖眼中燃起了鬥誌:“我懂了!我們要做的是‘升維’,用更深的科技和文化內涵,建立起無法被輕易跨越的護城河。”
“此外,”林靜最後強調,目光投向市場和品牌負責人,“我們要將‘真實溯源’和‘文化體驗’做到極致。不是所有消費者都隻追求成分表。我們要讓我們的原料基地——美辰天驕的阿膠塊、優質產區的大棗、核桃、枸杞、黑芝麻——以及我們熬製的每一道工序,都成為可觸控、可感知的故事。利用vr技術,讓消費者‘親臨’我們的工廠和田間;開設深度體驗工坊,讓使用者親手參與製作。我們要讓消費者明白,他們購買的不僅是一塊糕、一盒膏方,更是一份傳承、一份匠心、一份與自然對話的誠意。”
會議結束時,之前凝重的氣氛已被一種充滿挑戰的興奮感所取代。程致遠在散會後走到林靜身邊,低聲笑道:“你這一番話,把大家的思路都開啟了。從‘被動防禦’轉向了‘主動進化’。”
林靜微微一笑,望向窗外那片象征著生機與傳承的“空中菜園”方向,意味深長地說:“青山不墨千年畫,流水無弦萬古琴。最頂尖的競爭,從來不是用對方的規則去打敗對方,而是堅守自己的‘道’,同時擁抱時代的‘器’。我們要做的,是讓這座‘青山’在科技時代,煥發出更磅礴、更持久的生命力。”
她知道,前路依然充滿未知,但“靜心坊”已經找到了在變革中錨定自身、甚至引領變革的航向。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正是在於這種與時代同頻共振、不斷自我革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