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大祭師 第131章 等待覲見
朱雀大街的青石板被秋陽曬得暖融融的,車輪碾過其上時,隻發出沉悶而規律的聲響。班哲掀開車簾一角,目光掠過道旁鱗次櫛比的坊市門樓——朱漆大門上的銅環泛著冷光,挑簷下懸掛的燈籠尚未點亮,卻已能想見入夜後萬家燈火的盛景。這便是長安城,大唐的帝都,自洛陽一路西行千裡,他與馬澤、阿彪三人終於在重陽節後的第三日,抵達了這座奉陛下旨意前來的城池。
“三位大人,前麵就是長安驛館了。”車夫勒住韁繩,指著不遠處一座青磚灰瓦的院落。那院落正門上方懸著一塊燙金匾額,“長安驛館”四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門口站著兩名身著綠袍的驛丞,見他們的車馬停下,立刻快步迎了上來。
“可是從洛陽來的班哲祭師、馬澤祭醫與阿彪祭師大人?”為首的驛丞拱手問道,目光在三人身上掃過,語氣裡滿是恭敬,“奉內侍省之令,特在此等候。陛下雖未即刻傳召,但已吩咐先將三位安置在驛館上等房,待吉日再宣覲見。”
馬澤率先翻身下車,他年近四十,麵容溫和,頷下留著短須,舉手投足間帶著沉穩氣度,聞言拱手回禮:“有勞驛丞費心,叨擾了。”說罷回頭看向車內,“阿彪,你扶著師弟下來,他連日趕路勞頓,仔細些。”
阿彪應了聲“是”,隨即探身將班哲扶下車。阿彪比班哲年長三歲,身材魁梧,眉宇間帶著幾分武將的銳利,他拍了拍班哲的肩膀:“師弟,到地方了,先歇腳再合計後續的事。”
班哲點點頭,整理了一下衣袍,對驛丞道:“多謝大人安排,隻是我等奉陛下明詔從洛陽來京覲見,臨行前洛陽府曾遞過文書,說明抵達時日,原以為能儘快麵聖,不知為何要候著?”他雖為師弟,卻因心思縝密,常被兩位師兄托付問詢之事,提及“陛下明詔”時,語氣鄭重,帶著不容置疑的篤定。
那驛丞臉上的笑容未減,語氣卻多了幾分遲疑:“班哲大人莫急,內侍省的公文隻寫著‘安置等候’,未提明詔細節,具體何時傳召,還得聽宮中訊息。驛館已備好三間上等房,熱水和膳食這就送來,三位先安心住下便是。”說罷引著三人往裡走,沿途驛卒見了,都紛紛躬身行禮,口稱“祭師大人”“祭醫大人”。
長安驛館的上等房果然氣派,三間正房相連,屋內鋪著厚厚的波斯地毯,牆上掛著名人字畫,窗邊案幾上還擺著新鮮的石榴與葡萄。驛卒將行李安置妥當後,端來的飯菜更是精緻——水晶膾、胡餅、酪櫻桃,皆是長安城內的名菜。
“沒想到帝都的驛館這麼講究,比洛陽的祭師院偏院還舒服。”阿彪拿起一塊胡餅,咬得脆響,眼中滿是新奇,一會兒撥弄著盤中的水晶膾,一會兒又湊近聞酪櫻桃的香氣。
馬澤坐在案前,仔細擦拭著隨身攜帶的藥箱,聞言抬頭道:“舒服歸舒服,咱們是奉陛下明詔來的,不是來享清福的。住處再好,若見不到陛下,就是誤了聖命。”他看向班哲,“師弟,你明日一早去內侍省問問吧?你性子沉穩,說話周全,比我和阿彪去穩妥,記得把陛下的詔書上的落款日期提一提,讓他們核對。”
班哲點頭應下:“師兄放心,我曉得分寸,明日去探探情況,有訊息立刻回來告知二位。”
阿彪放下胡餅,拍了拍胸脯:“要不我跟師弟一起去?宮裡的人若是刁難,我還能幫著說兩句!”
馬澤搖頭道:“不必,咱們頂著‘祭師’‘祭醫’的身份,行事得謹慎,莫要與人起衝突。你性子急,去了反倒容易出事,讓師弟獨自去更合適。”阿彪雖有些不服氣,卻也知道馬澤說得在理,隻能悻悻地坐下,繼續對付盤中的飯菜。
第二日天剛矇矇亮,班哲便換上乾淨的靛藍長衫,將陛下親賜的覲見文書摺好放進懷中,匆匆趕往內侍省。可他剛到內侍省的朱漆大門前,就被兩名身著黃衣的宦官攔了下來。
“你是何人?敢在此喧嘩?”為首的宦官尖著嗓子問道,目光上下打量著班哲,見他衣著無明顯官階標識,眼神裡多了幾分輕蔑。
班哲忍住不快,拱手道:“在下班哲,是從洛陽來的祭師,隨馬澤祭醫、阿彪祭師一同奉陛下明詔來京覲見,特來詢問傳召時日,還請公公代為通報。”說罷便要取出懷中的覲見文書,“我這裡有陛下的詔書本件,可驗明身份。”
那宦官卻抬手攔住,冷笑一聲:“祭師?什麼地方來的祭師,也敢提‘陛下明詔’?你可知這內侍省是什麼地方?陛下日理萬機,哪有時間見你們這些洛陽來的閒散人?趕緊滾開,再糾纏,休怪咱家不客氣!”說罷揚了揚手中的拂塵,作勢要驅趕。
班哲心中一沉,卻仍耐著性子:“公公息怒,我等確是奉詔而來,絕非閒散人。洛陽府月初已將我等行程遞至門下省,還請公公通融,讓內侍省核對文書,也好複陛下的命。”
“陛下的命?”宦官眼中閃過不屑,“如今朝中管事的是魚朝恩大人與李輔國大人,有沒有你的詔命,咱家說了算!一個地方來的‘祭師’,也敢在這兒擺架子?再不走,咱家就叫禁軍把你拖走,治你個衝撞宮門之罪!”說罷轉身進了門,將班哲晾在深秋的寒風裡。
班哲站在原地,手指攥著懷中的文書,指節泛白,卻無可奈何。他知道這些宦官背靠魚、李二人,在宮中橫行霸道,若真起了衝突,不僅問不到訊息,還會給馬澤、阿彪惹來“抗命不遵”的麻煩。無奈之下,隻能悻悻返回驛館。
“師弟,怎麼樣?有訊息嗎?”馬澤見班哲臉色難看地回來,連忙遞過一杯熱茶。
班哲接過茶,將遭遇一五一十說出,最後歎道:“那宦官根本不讓我出示詔書,還提到了魚朝恩與李輔國,想必是他們從中作梗,故意壓下了傳召的旨意,不想讓咱們見陛下。”
阿彪一聽,頓時拍了桌子:“豈有此理!咱們是奉陛下的明詔來的,他們也敢攔著!明日我跟師弟一起去,倒要看看那些閹人還敢囂張!”
馬澤眉頭皺起:“阿彪,不可衝動。魚、李二人是陛下寵臣,權傾朝野,他們敢壓下旨意,定是有恃無恐。咱們若起衝突,反倒落人口實,說咱們‘恃詔鬨事’,連麵聖的機會都沒了。”
班哲點頭附和:“馬澤師兄說得對,如今隻能先等。我就不信他們能一直瞞下去,再等幾日,若還沒訊息,咱們再想彆的辦法。”
可這一等,便是兩個多月。期間班哲又去了內侍省三次,每次都被宦官以“陛下繁忙”“暫無旨意”擋回。第二次去時,他特意提“門下省有洛陽府遞的行程文書”,卻被冷嘲“門下省的文書多了去了,哪能個個都管”。第三次更過分,他剛走到內侍省街口,就被禁軍攔下,說“奉上麵令,不許洛陽來的祭師靠近內侍省半步”。
長安的秋天早已過去,天氣越來越冷,驛館庭院裡的梧桐樹葉子落得精光,隻剩下光禿禿的枝椏在寒風中搖晃。三人住在驛館裡,每日除了吃飯睡覺,無事可做。起初驛丞還常來問候,送些炭火點心,後來見他們遲遲沒覲見訊息,態度也冷淡下來,連炭火都減了大半,送來的飯菜也漸漸粗糙。
阿彪每日在院子裡練武,大刀劈在樹乾上,震得殘枝亂飛,滿是焦躁。他本是軍中出身,習慣了沙場的痛快,如今困在這小驛館裡,像被關在籠子裡的鷹,渾身不自在。有時練到興起,還會忘了“祭師”身份,對著空氣怒吼:“奉詔來京還被攔著,這叫什麼事!”
馬澤則整日待在屋中整理藥材、翻閱醫書,可眉宇間的憂慮越來越重。他不僅擔心誤了陛下的召見,更怕宮中有人借他們“逾期未覲”做文章,牽連到洛陽的祭師院同僚。
班哲的心情也越發沉重。他坐在窗前,看著窗外飄落的初雪,手中摩挲著陛下明詔的封皮——那明黃的綾緞邊緣已被磨得有些毛糙,卻依舊印著清晰的皇家紋樣。他想起離洛陽時,洛陽府尹曾叮囑:“你們持陛下明詔去長安,若遇阻礙,定要設法見到陛下,莫讓小人鑽了空子。”又想起陛下此前在詔書中“速來長安,有要事垂詢”的囑托,心中滿是焦灼——若因自己見不到陛下,讓奸人得逞,他便是辜負了聖恩。
“兩位師兄,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這日,班哲看著窗外的積雪,沉聲道,“咱們已經等了兩個多月,再等下去,不僅誤了陛下的要事,說不定還會被人反咬一口,說咱們‘故意拖延,藐視聖詔’。”
馬澤放下醫書,歎了口氣:“我也知道不能再等,可咱們在長安無依無靠,除了等,還能怎麼辦?”
阿彪急道:“總不能耗著!要不咱們直接去皇宮門口守著,見到陛下車駕就攔下來,把明詔亮出來,說明咱們是奉令來的!”
“胡鬨!”馬澤厲聲打斷,“皇宮禁地,豈能隨意攔駕?若被當成刺客,咱們都得喪命,反倒讓奸人如願!”
班哲沉默片刻,突然眼前一亮:“對了!我昨日聽驛卒說,郭大將軍近日從河中返回長安了!咱們在相州大戰時曾隨郭大將軍出征,他對咱們有印象,且素來正直,最恨奸人作祟,說不定能幫咱們向陛下稟明實情——咱們是奉詔來的,卻被阻攔,並非故意拖延。”
馬澤眼中也閃過希望:“郭子儀大將軍?他確實是國之柱石,又深得陛下信任,若能見到他,或許真能有轉機。隻是他如今剛回長安,事務繁忙,咱們貿然登門,合適嗎?”
“合適!”班哲連忙道,“咱們曾是他的下屬,又有陛下的明詔為證,隻要說明是奉詔來京被攔,郭大將軍定然不會坐視不管。明日我親自登門拜訪,帶上明詔,把情況說清楚。”
阿彪也附和:“是啊馬澤師兄!這是咱們唯一的機會了,總得試試!”
馬澤沉吟片刻,點頭道:“好,那就讓師弟去試試。你明日去時,記得提相州大戰時的舊事,讓大將軍想起咱們,也彆忘了把明詔帶上,當麵請他驗看,證明咱們的身份和來意。”
次日一早,班哲換上最正式的深灰長衫,領口袖口繡著淡雲紋,將陛下的明詔仔細摺好,放進錦袋中貼身攜帶,按驛卒打聽的地址,去了郭子儀位於平康坊的府邸。郭府不算奢華,卻很氣派,門口侍衛都是身材魁梧的將士,腰間佩刀,眼神銳利。
班哲走到門口,對侍衛拱手道:“在下班哲,曾隨郭大將軍參加相州大戰,如今奉陛下明詔從洛陽來京覲見,卻被阻攔多日,有事求見大將軍,還請通報。”他特意提“相州大戰”,又從懷中取出錦袋,亮出裡麵明詔的一角——明黃的綾緞在晨光下格外顯眼。
侍衛見是皇家詔書本色,又聽他提及過往軍務,不敢怠慢,連忙點頭道:“你在此等候,我去通報。”
不多時,侍衛回來躬身道:“大將軍請您進去,隨我來。”
班哲跟著侍衛走進府中,院內種著幾棵鬆樹,寒冬裡依舊鬱鬱蔥蔥。穿過幾道院門,便見一位身著便服的老者站在正廳廊下等候——正是郭子儀,頭發雖白,卻精神矍鑠,目光溫和而堅定。
“班哲?”郭子儀一眼認出他,笑著上前兩步,拍了拍他的肩膀,“相州大戰時,你在軍中專管斥候排程,老夫還記得你做事穩妥,從不出錯!怎麼從洛陽跑到長安來了,還被人阻攔?”
班哲連忙躬身行禮:“末將班哲,見過郭大將軍!蒙大將軍還記得末將,不勝榮幸。此次是奉陛下明詔,與馬澤師兄、阿彪師兄一同來京覲見,可抵達長安後,被內侍省的人攔在驛館兩個多月,始終得不到傳召,實在沒辦法,才來求大將軍相助。”說罷從錦袋中取出明詔,雙手遞到郭子儀麵前,“這是陛下的明詔原件,還請大將軍驗看。”
郭子儀接過明詔,展開細看——詔書上的字跡工整,蓋著清晰的“皇帝之寶”印璽,落款日期正是三個月前,確是陛下親筆所頒。他眉頭漸漸皺起,怒聲道:“陛下的明詔也敢攔?定是魚朝恩、李輔國那兩個奸賊搞的鬼!他們就是怕有人在陛下麵前說真話,才故意刁難你們這些奉詔而來的人!”他將明詔還給班哲,語氣緩和下來,“你放心,今日老夫正好要上朝,定會將你們奉詔來京、被人阻攔的事稟明陛下,還你們一個公道。”
班哲心中一暖,連忙道謝:“多謝大將軍相助!若不是您,我等不知還要等多久,這份恩情,我等銘記在心!”
“不必謝我,你們是遵陛下之令,老夫隻是做了該做的事。”郭子儀擺了擺手,“你先回驛館等訊息,老夫上朝後,會儘快給你們答複。”
班哲躬身應下,又說了幾句感謝的話,才轉身離開郭府。返回驛館的路上,他腳步都輕快了許多——有郭子儀幫忙,總算有了見到陛下的希望。
回到驛館,他將見郭子儀的經過告訴馬澤和阿彪,兩人聽後都鬆了口氣,連日的焦躁消散了不少。阿彪更是激動得直搓手:“有郭大將軍幫忙,那些奸人肯定不敢再攔著了!咱們總算能見到陛下,完成陛下的囑托了!”
馬澤也笑道:“是啊,郭大將軍為人正直,又受陛下信任,定然能幫咱們成事。”
三人心中有了盼頭,連午飯都多吃了些。接下來的日子,他們雖仍在等待,卻不再像之前那般焦躁,每日會偶爾整理覲見時要奏報的內容,或是回憶陛下在詔書中提及的“要事”,生怕遺漏了重要的細節。
終於,在班哲拜訪郭子儀的第三日午後,驛館外傳來一陣馬蹄聲,隨後便見郭子儀的侍衛走進驛館,對班哲三人拱手道:“三位大人,大將軍請三位即刻去府中一趟,有要事相告。”
三人心中一緊,連忙跟著侍衛趕往郭府。進了正廳,見郭子儀正坐在案前喝茶,臉上帶著笑意,他們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大將軍!”班哲三人上前見禮。
郭子儀笑著擺手:“不必多禮,坐吧。”待三人坐下,他才道,“昨日上朝時,老夫已將你們奉陛下明詔來京、被宦官阻攔兩個多月的事稟明陛下,還把明詔原件呈給陛下看了。陛下聽後又驚又怒,當即召內侍省監官問話,那些人無話可說,隻能承認是魚、李二人暗中授意。”
班哲三人聞言,都激動得站起身:“陛下聖明!”
“你們先坐下,聽老夫把話說完。”郭子儀繼續道,“陛下已斥責了魚朝恩與李輔國,還下了口諭,命內侍省三日後巳時,正式宣你們三人入宮覲見,到時候你們直接向陛下複命便可。”
“真的?”阿彪激動得聲音都有些發顫,“三日後就能見陛下了?”
“自然是真的,老夫還能騙你們不成?”郭子儀笑著點頭,“你們這幾日好好準備,覲見時莫要緊張,把奉詔來京的經過和陛下要問的事說清楚就行。”
班哲心中的一塊大石終於落地,他站起身,對著郭子儀深深一揖:“多謝大將軍相助!若不是您在陛下麵前稟明實情,我等不知還要被攔多久,這份恩情,我等永世不忘!”馬澤和阿彪也跟著起身行禮,眼中滿是感激。
“不必謝我,你們是遵陛下之令,老夫隻是做了分內之事。”郭子儀扶起他們,“時候不早了,你們先回驛館準備吧,三日後好好複命。”
三人辭彆郭子儀,返回驛館的路上,腳步都輕快了許多。冬日的陽光灑在身上,暖洋洋的,連寒風都似乎不那麼刺骨了。
回到驛館,阿彪興奮地在院子裡打了一套拳,動作比往日舒展了不少:“太好了!總算能見到陛下了!這兩個多月的憋屈總算沒白受!”
馬澤也笑著道:“是啊,接下來幾日,咱們得好好準備,把要向陛下奏報的話再梳理一遍,確保萬無一失。”
班哲看著兩人興奮的模樣,心中也輕鬆起來。他走到窗邊,望著驛館外朱雀大街上往來的人群,突然笑道:“兩位師兄,咱們在驛館裡待了兩個多月,都快忘了長安城是什麼樣子了。如今覲見的日子定了,不如咱們今日出去走走,見識一下帝都的繁華,也算是放鬆放鬆,明日再開始準備?”
阿彪立刻點頭:“好啊好啊!我早就想看看長安的西市了,聽說有好多西域來的稀罕玩意兒!”
馬澤也笑著點頭:“也好,出去走走也好,總待在驛館裡,腦子都快僵了。咱們今日就去逛逛,明日再專心準備覲見的事。”
三人簡單收拾了一下,便走出驛館,彙入了朱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街上行人如織,車水馬龍,叫賣聲、歡笑聲不絕於耳,處處透著大唐帝都的繁華氣象——這便是他們要向陛下複命的地方,也是他們此行的終點與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