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修煉下山 第34章 觀音洞山
顧傾城和陳曉陽再次踏上了前往遼寧省錦州市遼西九華山溫泉水城的旅程。或許是上一次的美好體驗讓他們念念不忘,或許是聽聞水城又添了新的樂趣,這一次,他們心中更多了幾分熟稔的期待與重逢的雀躍。
車子駛近九華山,遠遠望去,溫泉水城那充滿現代感又不失雅緻的建築群,在午後的陽光下熠熠生輝,與遠處九華山的蒼茫綠意相映成趣。一下車,清新的空氣夾雜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硫磺氣息撲麵而來,那是獨屬於溫泉的親切味道。
走進水城大廳,依舊是人聲鼎沸,卻不顯嘈雜,反而充滿了歡樂的氛圍。換上舒適的泳衣,披上柔軟的浴巾,兩人相視一笑,彷彿瞬間卸下了所有的疲憊與煩擾。
“上次我們去的那個無邊泳池視角超棒,今天要不要先去那裡放鬆一下?”陳曉陽提議道,眼中閃爍著回憶的光芒。
顧傾城笑著點頭:“好啊,正好我也想再看看那邊的風景。”
兩人並肩走向室外溫泉區。穿過綠植掩映的小徑,視野豁然開朗。無邊泳池如一麵巨大的藍寶石鑲嵌在山間,池水清澈見底,倒映著藍天白雲,遠處的城市輪廓也儘收眼底。他們緩緩走入水中,溫熱的泉水包裹著身體,每一寸肌膚都得到了舒展。顧傾城輕輕撥弄著水麵,感受著那份愜意與寧靜,陳曉陽則靠在池邊,享受著陽光的沐浴,不時與顧傾城聊著天,分享著近來的趣事。
在無邊泳池享受了片刻的寧靜後,他們又轉戰到了更具活力的造浪池。隨著富有節奏的音樂響起,一**人造海浪席捲而來,人群中爆發出陣陣尖叫與歡笑。顧傾城像個孩子般興奮地迎著浪頭跑去,陳曉陽則緊隨其後,在浪花中與她嬉戲追逐,水花四濺,快樂也隨之升騰。
玩累了,他們便尋了一處僻靜的藥浴溫泉。這裡的溫泉池種類繁多,玫瑰池、薰衣草池、當歸池、薄荷池……每個池子都散發著獨特的香氣與藥效。他們選擇了一個溫度適宜的枸杞池,靜靜地泡在裡麵,感受著藥材的精華慢慢滲入肌膚,滋養著身體。氤氳的水汽模糊了彼此的麵容,卻讓心與心的距離更加貼近。他們低聲交談著,或是靜靜地依偎著,享受這份難得的悠閒與溫馨。
期間,他們還體驗了水城新推出的滑道專案。從高高的平台飛馳而下,風在耳邊呼嘯,失重的感覺帶來了極致的刺激。當“撲通”一聲落入水中,濺起巨大的水花時,所有的壓力與煩惱也彷彿隨之煙消雲散。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水城的每一個角落,給一切都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顧傾城和陳曉陽披著浴巾,坐在休息區的躺椅上,品嘗著清甜的西瓜,看著天邊絢爛的晚霞,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每次來這裡都有不一樣的感覺,但一樣的放鬆和開心。”顧傾城輕聲說道。
陳曉陽側過頭看著她,眼中滿是溫柔:“是啊,和你一起來,這裡的溫泉似乎都更加溫暖了。”
這一次的遼西九華山溫泉水城之行,不僅讓他們的身體得到了舒緩,更讓他們的心靈在這片歡樂與寧靜交織的天地中,感受到了彼此陪伴的美好。這裡的每一滴水,每一縷熱氣,每一次歡笑,都成為了他們記憶中又一段珍貴的時光。他們知道,或許不久之後,他們還會再次來到這裡,續寫與這片溫泉水城的不解之緣。
顧傾城和陳曉陽,這對對美食與文化都懷揣著濃厚興趣的好友,再次踏上了尋訪之旅。這一次,他們的目的地,是位於遼寧省錦州市的溝幫子熏雞博物館。
當車子緩緩駛入溝幫子地界,空氣中似乎已隱隱飄散著一絲獨特的、混合著香料與燻烤氣息的誘人味道,勾得人食指大動。顧傾城深吸一口氣,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曉陽,聞到了嗎?感覺這香味兒都在歡迎我們了!”
陳曉陽笑著點頭,方向盤微微一打,博物館古樸而富有特色的建築便映入眼簾。它不像現代博物館那般冰冷,反而帶著一種東北大地特有的質樸與厚重,彷彿一座講述著百年鹵熏傳奇的城堡。
兩人下了車,並肩走向博物館入口。陽光灑在門楣上“溝幫子熏雞博物館”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上,更添了幾分莊重。顧傾城不禁感歎:“記得上次來溝幫子還是好幾年前,匆匆忙忙買了隻熏雞就走了,沒想到還有這麼一座專門的博物館,真是太棒了!”
陳曉陽推了推眼鏡,眼中也滿是好奇:“是啊,能把一道美食做成博物館,足以見得溝幫子熏雞的底蘊了。今天咱們可得好好探尋一番,看看這金黃油亮、香飄百年的熏雞,到底藏著多少秘密。”
說著,兩人相視一笑,邁步走進了這座充滿誘惑與故事的博物館。一進門,迎麵而來的便是更加濃鬱純正的熏雞香氣,配合著眼前陳列的一件件與熏雞製作相關的老物件、圖片資料和栩栩如生的蠟像場景,瞬間將他們帶回了那個熏煙嫋嫋、匠心獨運的年代。他們知道,一場關於味蕾與曆史的深度對話,即將在這裡展開。
午後的陽光帶著一絲慵懶,斜斜地灑在遼寧省錦州市錦州古玩城那古樸的門楣上,給“錦州古玩城”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顧傾城和陳曉陽並肩站在入口處,熟悉的氣息撲麵而來——那是混雜著舊木頭、宣紙、銅鏽以及淡淡塵土的獨特味道,像一本厚重的史書,在靜靜等待著翻閱者。
“還是這地方有感覺,”陳曉陽深吸了一口氣,眼中閃過一絲興奮,他側身對顧傾城笑道,“上次那對兒蛐蛐罐沒拿下,我心裡一直惦記著呢,今天得再去碰碰運氣。”
顧傾城微微頷首,嘴角噙著一抹淺笑,目光掃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兩旁林立的店鋪。青石板鋪就的小徑蜿蜒向前,兩旁的仿古建築飛簷翹角,掛著紅燈籠,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是啊,每次來都覺得能淘到點什麼,就算淘不到,光是看看這些老物件,聽聽攤主們講那些半真半假的故事,也挺有意思的。”她今天穿了一件素雅的棉麻長裙,與這古色古香的氛圍相得益彰。
兩人隨著人流緩步走入。剛進門,右側一家主營古玉的攤位就吸引了顧傾城的注意,她停下腳步,細細端詳著玻璃櫃裡一枚沁色溫潤的玉佩。陳曉陽則被不遠處一個擺滿各式老鐘表的攤子勾住了魂,那些或銅或鐵,造型各異的鐘表,在他眼中彷彿都帶著時光的密碼。
“走,先去裡麵逛逛,上次那家賣老瓷器的好像在最裡頭。”陳曉陽回頭招呼了顧傾城一聲,腳步已經不由自主地朝著市場深處邁去。
顧傾城應了一聲,目光從玉佩上移開,快步跟上。古玩城裡人頭攢動,吆喝聲、討價還價聲、熟人見麵的寒暄聲交織在一起,熱鬨而不失秩序。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奇妙的張力,既有對“撿漏”的期待,也有對打眼的警惕。他們時而在某個攤位前駐足良久,與攤主低聲交談幾句;時而又相視一笑,對某個明顯做舊的“新貨”搖了搖頭。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隨著他們的移動,彷彿也在訴說著這座古城與這些老物件的千年往事。錦州古玩城,對於顧傾城和陳曉陽而言,不僅僅是一個市場,更像是一個可以暫時逃離喧囂,與曆史對話的秘密花園。
顧傾城和陳曉陽再次踏上了前往遼寧省錦州市的旅程,這一次,他們的目的地依舊是那座承載著無數青春記憶與學術氛圍的高等學府——渤海大學,並且徑直走向了位於城市東南部、環境更為開闊現代的鬆山校區。
車子緩緩駛入校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氣派的校門,“渤海大學”四個燙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莊重而不失活力。穿過校門,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向前延伸,路兩旁是修剪整齊的綠化帶,夏日裡綠樹成蔭,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樹葉,在地上灑下斑駁的光影,偶有微風拂過,帶來陣陣清涼和青草的芬芳。
道路兩旁的教學樓群現代化氣息濃厚,紅磚與玻璃幕牆巧妙結合,既有沉穩的學術底蘊,又不失時尚的設計感。樓內窗明幾淨,隱約能聽到從敞開的窗戶裡傳來的朗朗讀書聲和老師們清晰的講課聲,那熟悉的氛圍瞬間將他們拉回到了曾經的校園時光。他們不禁放慢腳步,目光掃過那些曾經留下過他們奮鬥身影的教室,心中湧起無限感慨。
不遠處,圖書館巍然矗立,宛如一座知識的殿堂,吸引著無數學子前來汲取養分。他們記得館內豐富的藏書、安靜的閱讀區,以及為了備考或完成論文而在那裡度過的無數個日夜。此刻,看到三三兩兩抱著書本、行色匆匆的學生,顧傾城和陳曉陽相視一笑,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校園的中心區域是一片開闊的廣場,清晨或傍晚,這裡總是熱鬨非凡。有晨讀的學子,有練習英語口語的小組,還有滑板少年們矯健的身影。廣場周圍點綴著造型彆致的花壇,五顏六色的鮮花競相綻放,為校園增添了勃勃生機。不遠處的運動場上,更是青春飛揚的地方,籃球場上激烈的對抗,跑道上奮力的奔跑,汗水與歡笑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充滿活力的青春畫卷。
他們沿著人工湖畔的小徑慢慢走著,湖水清澈見底,倒映著岸邊的垂柳和藍天白雲。偶爾有調皮的魚兒躍出水麵,蕩起一圈圈漣漪。湖邊的長椅上,坐著幾對低聲交談的情侶,或是獨自沉思的學生,一切都顯得那麼寧靜而美好。遠處的宿舍樓群整齊排列,每一棟樓都有自己獨特的編號,那是他們曾經生活了四年的“家”,承載著無數溫馨的宿舍故事和兄弟姐妹般的情誼。
顧傾城深吸一口氣,感受著校園裡特有的清新空氣和濃鬱的學術氣息,對陳曉陽說:“每次來這裡,都感覺像是回家一樣,這裡的一草一木都那麼熟悉,那麼親切。”陳曉陽也深有同感地點點頭:“是啊,這裡不僅有我們的青春,更有我們成長的足跡。看著這些年輕的麵孔,真羨慕他們還能擁有這樣純粹而美好的校園生活。”
他們繼續在校園裡漫步,走過曾經上課的教學樓,路過經常光顧的食堂,看著那些充滿活力的身影,心中充滿了對過往歲月的懷念和對母校發展的欣慰。渤海大學鬆山校區,不僅是知識的搖籃,更是他們心中一個溫暖而珍貴的港灣,每一次的到來,都能讓他們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秋意漸濃,天高雲淡。顧傾城與陳曉陽再次踏上了遼寧省錦州市觀音洞山的土地。時隔數年,山路似乎比記憶中更加清晰,空氣中彌漫著熟悉的鬆香與泥土混合的清新氣息,夾雜著幾縷若有若無的野花芬芳,深吸一口,沁人心脾。
他們沿著蜿蜒的石階緩緩而上,腳步從容。石階兩旁,鬆柏依舊蒼翠挺拔,隻是多了幾分歲月的遒勁。偶爾有幾片金黃或火紅的秋葉,如同翩躚的蝴蝶,從枝頭輕盈飄落,在青石板路上鋪下一層斑斕的點綴。顧傾城微微側頭,看著身旁的陳曉陽,他眉宇間褪去了些許當年的青澀,多了幾分沉穩,但眼底的笑意依舊溫暖如初,一如這山間的陽光,不熾烈,卻和煦宜人。
“記得上次來,我們還是一群人,吵吵嚷嚷地比賽誰先到山頂,結果你中途被一隻小鬆鼠吸引,落在了最後。”顧傾城率先打破了沉默,聲音帶著笑意,像是拂過林間的微風。
陳曉陽聞言,也笑了起來,眼角泛起細微的紋路:“可不是嘛,你還笑我,結果自己也因為貪戀路邊的野果,被刺紮了手,還是我幫你挑出來的。”
往事如昨,一幕幕在兩人的談笑間清晰浮現。那些年少輕狂的時光,那些簡單純粹的快樂,彷彿就藏在這山間的每一片葉子、每一塊岩石之中,隻需輕輕觸碰,便能喚醒。
山路漸陡,他們放慢了腳步,偶爾駐足遠眺。錦州城的輪廓在遠處若隱若現,秋陽下,城市與遠山相映成趣。近處,怪石嶙峋,形態各異,有的如觀音慈眉善目,俯瞰眾生;有的如猛獸盤踞,蓄勢待發。耳邊傳來清脆的鳥鳴,以及遠處隱約的鐘聲,更添了幾分禪意與寧靜。
“這觀音洞山,雖不比名山大川那般氣勢恢宏,卻自有它的靈秀與安逸。”陳曉陽感慨道,目光掃過層巒疊嶂,“每次來,心境都會不一樣。年輕時覺得是玩樂,現在倒更能體會這份山水中的平和。”
顧傾城點頭深以為然。她望著前方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寺廟飛簷,輕聲道:“是啊,彷彿能洗去一身的疲憊和浮躁。所以,我們才會不約而同地想來這裡吧。”
他們沒有再多言,隻是並肩走著,享受著這份難得的靜謐與默契。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落在他們身上,溫暖而柔和。偶爾的目光交彙,無需言語,便已明瞭彼此心中的那份安然與愜意。觀音洞山,就像一位沉默的老友,見證著他們的成長,也包容著他們的過往,每一次的到來,都是一次心靈的回歸與滋養。這一次,顧傾城和陳曉陽,又在這熟悉的山間,留下了屬於他們此刻的,寧靜而美好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