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修煉下山 第36章 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
顧傾城和陳曉陽這對老友,時隔數載,竟又不約而同地生出了重遊故地的念頭。當列車的汽笛聲漸漸消散在錦州熟悉的空氣裡,兩人並肩站在略顯陳舊卻依舊充滿生活氣息的站前廣場,相視一笑,彷彿昨日才剛剛在此分彆。此行的目的地,正是他們心中都頗為惦唸的岩井寺。
車子沿著蜿蜒的公路駛向城郊,窗外的景緻也從喧囂的市井逐漸過渡到寧靜的鄉野。遠遠地,便能望見那片掩映在蒼鬆翠柏之間的廟宇輪廓,與記憶中的模樣漸漸重合,又似乎多了幾分歲月的沉澱與從容。
踏入山門,一股清幽古樸的氣息便撲麵而來。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檀香和草木的芬芳,耳畔是清脆的鳥鳴和隱約的誦經聲,瞬間將人從塵世的煩擾中抽離出來。顧傾城深吸一口氣,眼中閃過一絲感慨:“還記得嗎?當年我們倆,也是這樣一路吵吵鬨鬨地爬上來,為了爭那幾塊錢的香火錢該誰出,差點在山門口就打起來。”
陳曉陽聞言,也不禁莞爾:“怎麼不記得!最後還是住持師父笑著給我們解了圍,說心誠則靈,香火錢隨心就好。那時候我們可真年輕啊。”
他們沿著熟悉的石階緩緩上行,腳下的青石板被歲月打磨得光滑溫潤,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往昔的回憶碎片上。路邊的古鬆依舊挺拔,枝乾虯勁,彷彿在無聲地訴說著百年的滄桑。偶爾有調皮的鬆鼠從眼前竄過,或是幾隻彩蝶在花叢中翩躚起舞,更添了幾分生機與野趣。
寺內的建築依舊是那般莊嚴而不失精巧。紅牆黛瓦,飛簷翹角,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寧靜祥和。他們細細觀賞著殿宇內的雕梁畫棟,那些精美的壁畫和栩栩如生的佛像,曆經風雨洗禮,更顯古樸厚重。顧傾城駐足在一尊觀音像前,眼神虔誠,低聲呢喃著什麼,許是在為過往祈福,又或是在向未來許願。
陳曉陽則對寺後的那口古井更感興趣。井口被繩索勒出了深深的凹槽,井水清澈見底,倒映著天光雲影,也倒映著他此刻略顯感慨的臉龐。“這井水,當年我們還偷偷喝過呢,覺得甘甜清冽,勝過世間一切瓊漿玉液。”
兩人尋了一處僻靜的石凳坐下,午後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枝葉,在地上灑下斑駁的光影。他們聊著這些年各自的經曆,有歡笑,有淚水,有得意,也有失落。彷彿有說不完的話,要在這熟悉的地方,向對方一吐為快。岩井寺的寧靜,給了他們最好的傾聽與傾訴的氛圍。
山風吹過,鬆濤陣陣,如同自然的梵音,洗滌著心靈。顧傾城望著遠處連綿的山巒,輕聲道:“真好,這裡還是老樣子,能讓人的心一下子就靜下來。”
陳曉陽點點頭,眼中滿是讚同:“是啊,不管外麵的世界如何變化,這裡似乎總能保留著一份初心。或許,我們就是貪戀這份不變的寧靜吧。”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為岩井寺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顧傾城和陳曉陽起身告辭,再次回望這座古樸的寺廟,心中充滿了不捨與眷戀。他們知道,這次重遊,不僅僅是為了找回逝去的青春記憶,更是為了在這喧囂的塵世中,尋得一份內心的慰藉與力量。而岩井寺,就像一位沉默的老友,無論他們走多遠,離開多久,總會在這裡,靜靜地等待著他們的歸來。這一次的相聚與重遊,必將成為他們心中又一段珍貴的記憶,溫暖著未來的歲月。
顧傾城與陳曉陽二人,懷著一份對曆史的虔敬與對石窟藝術的嚮往,再次踏上了遼寧省錦州市這片承載著千年歲月的土地,目的地正是那聞名遐邇的萬佛堂石窟。
車窗外的景緻漸漸從繁華都市的喧囂過渡到遼西大地特有的蒼茫與厚重。當萬佛堂石窟那曆經風霜的輪廓終於出現在視野中時,即便不是初次到訪,顧傾城依舊能感受到內心深處的悸動。石窟開鑿於北魏時期,背倚著赭黃色的醫巫閭山餘脈,麵臨著奔騰不息的大淩河,山水相依間,更顯其古樸與莊嚴。
踏上通往石窟的石階,耳畔似乎還能隱約聽到千年前工匠們叮叮當當的鑿石聲,在曆史的長廊中回響不絕。他們沿著蜿蜒的山路拾級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西區的石窟群。那些風化的石壁上,佛像、菩薩、飛天、供養人等造像雖曆經千年風雨侵蝕,有些已麵容模糊,衣飾斑駁,但那份源自北魏時期特有的犍陀羅藝術風格與中原文化交融的神韻,依然清晰可辨。顧傾城停下腳步,凝視著一尊佛像,儘管其麵部細節已有些漫漶,但那低垂的眼簾,唇邊似有若無的慈悲笑意,依舊能讓人感受到當年造像者的虔誠與高超技藝。她輕聲對身旁的陳曉陽說:“你看這衣紋的線條,流暢而富有張力,雖曆經滄桑,卻依然能想見當年的色彩斑斕與精美絕倫。”
陳曉陽則更關注石窟的整體佈局與曆史背景,他指著一處殘存的題記,仔細辨認著上麵模糊的字跡:“這裡記載了當年開鑿石窟的緣由與捐資者,每一筆每一劃,都是曆史的見證啊。想當年,這裡香火鼎盛,僧侶雲集,該是何等熱鬨的景象。”他們邊走邊看,從形製較大的“大佛洞”到小巧玲瓏的“禪堂洞”,逐一細細品味。大佛洞內,主佛阿彌陀佛端坐中央,雖頭部已失,但那魁梧的身軀,依然散發著威嚴與慈祥並存的氣場。周圍的弟子、菩薩像,或立或坐,神態各異,彷彿在演繹著佛經中的故事。
他們時而駐足沉思,時而低聲交流,指尖輕輕拂過冰涼而粗糙的石壁,感受著時間在其上留下的深刻印記。陽光透過洞口,在佛像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更增添了幾分神秘與肅穆。從西區走到東區,雖然東區的石窟規模較小,且損毀更為嚴重,但那殘存的佛龕、佛像殘軀,依然能讓人窺見其昔日的輝煌。
站在石窟的最高處,俯瞰著腳下奔流的大淩河,遠眺著蒼茫的群山,顧傾城與陳曉陽心中都湧起無限感慨。萬佛堂石窟,不僅僅是石頭的藝術,更是一部鐫刻在岩壁上的立體史書,它見證了朝代的更迭,歲月的流轉,也凝聚了古代工匠們的智慧與信仰。每一次的到來,都像是與千年前的曆史進行一次深度的對話,讓他們對這片土地的文化底蘊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與敬畏。這一次重遊,又為他們心中關於曆史與藝術的畫卷,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顧傾城和陳曉陽這對好友,時隔數年,又一次踏上了遼寧省營口市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或許是冥冥中的約定,或許是對這座渤海之濱城市獨特魅力的深深眷戀,當列車緩緩駛入營口東站,熟悉的濕潤空氣夾雜著一絲海的鹹腥撲麵而來,兩人相視一笑,眼中都充滿了重逢的期待與喜悅。這一次,他們懷揣著新的心情與探索的渴望,準備再次細細品味這座港城的風土人情與時代變遷。
顧傾城和陳曉陽這對老友,時隔數年,再次攜手踏上了遼寧營口的土地。這一次,他們的目的地明確而令人嚮往——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記憶中,這裡曾是一片充滿野趣的灘塗與碧海,而如今,聽說公園經過精心的擴建與升級,早已舊貌換新顏,更添了幾分精緻與魅力,這讓兩人心中充滿了期待與好奇。
當他們驅車抵達公園新的主入口時,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宏偉而富有海洋氣息的遊客服務中心。巨大的玻璃幕牆如同平靜的海麵,反射著藍天白雲,入口處一組栩栩如生的鯨魚躍出水麵的雕塑,彷彿在熱情地迎接每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與記憶中那個簡陋的小門臉相比,如今的氣派與規範,讓兩人不禁感歎時代的發展與變遷。
“哇,變化真大!我都快認不出來了!”陳曉陽一邊驚歎,一邊掏出手機拍照留念。
顧傾城也深有同感,她微微頷首,目光被入口處電子屏上滾動播放的公園導覽圖和特色景點介紹所吸引:“是啊,看來這次擴建,不僅僅是麵積上的增加,內容也豐富了不少。我們可得好好逛逛。”
進入園區,一條寬敞平整的彩色瀝青步道蜿蜒向前,取代了昔日坑窪不平的土路。步道兩旁,是精心設計的綠化帶,各種適應濱海氣候的植物生機勃勃,紫色的鼠尾草、黃色的金雞菊競相綻放,其間點綴著形態各異的海洋主題小品雕塑——擱淺的漁船、巨大的海螺、可愛的螃蟹,無不充滿了趣味。海風拂麵,帶著一絲鹹濕的清新,夾雜著花草的芬芳,令人心曠神怡。
他們沿著主步道首先來到了擴建後的“海蝕地貌科普區”。這裡不僅保留了團山公園最核心、最具特色的海蝕崖、海蝕洞、海蝕台地等地質景觀——那些經過億萬年海浪衝刷形成的嶙峋怪石,在陽光下呈現出奇異的色彩,依舊是那般震撼人心。更重要的是,公園新增了許多圖文並茂的解說牌和互動式科普顯示屏,詳細介紹了這些地貌的形成原理、地質年代以及相關的海洋知識。顧傾城饒有興致地看著一塊介紹“龍宮一條街”海蝕地貌的牌子,對陳曉陽說:“以前隻覺得這些石頭長得奇怪,現在聽了介紹,才知道它們背後還有這麼多學問,真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啊。”
陳曉陽則被一個可以模擬海浪衝擊岩石過程的互動裝置吸引了,他用手觸控式螢幕幕,就能看到不同強度的海浪對岩石的侵蝕效果,“這個太有意思了,要是當年我們學地理的時候有這個,肯定印象深刻!”
繼續前行,他們驚喜地發現,公園新增了一片廣闊的“觀鳥濕地”。通過巧妙的生態修複和引水工程,這裡形成了一片水草豐美的淺灘沼澤,成為了遷徙鳥類的樂園。遠遠望去,一群群白鷺、蒼鷺在水邊悠閒地踱步、覓食,時而有幾隻野鴨掠過水麵,蕩起一圈圈漣漪。公園還貼心地修建了幾處隱蔽的觀鳥屋和木質棧道,讓遊客可以近距離觀察鳥類,而不打擾它們的生活。顧傾城是個攝影愛好者,她立刻架起相機,捕捉著這些靈動的身影。
“沒想到在海洋公園還能看到這麼棒的濕地景觀,生態保護做得真好。”顧傾城一邊調整著相機引數,一邊讚歎道。
離開濕地,他們來到了擴建後的“濱海休閒娛樂區”。這裡與科普區的寧靜形成了鮮明對比,充滿了歡聲笑語。新增的兒童遊樂設施色彩鮮豔,孩子們在家長的看護下儘情嬉戲;幾處設計彆致的親水平台延伸至海中,遊客們可以更近距離地感受大海的呼吸,聽聽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還有一些特色的海洋主題文創小店和提供海鮮簡餐的休息驛站,讓人們在遊玩之餘,可以歇歇腳,買點紀念品,品嘗一下當地的風味小吃。
兩人在一家麵朝大海的咖啡屋坐了下來,點了兩杯飲品。看著窗外無垠的渤海灣,海麵上波光粼粼,遠處的貨輪緩緩駛過,近處的沙灘上,有情侶在漫步,有孩子在堆砌沙堡。
“感覺這次擴建,真的是下了功夫的,”陳曉陽抿了一口咖啡,感慨道,“既保護了原有的自然景觀和地質特色,又增加了這麼多科普、休閒、娛樂的設施,兼顧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真是越來越好了。”
顧傾城望著遠方,輕輕點了點頭:“是啊,這裡不僅是大自然的傑作,也融入了人的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能和老朋友一起,故地重遊,看到這麼多美好的變化,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希望這片海,這份美好,能一直保留下去。”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海麵和兩人的身上,為這次愉快的重遊鍍上了一層溫暖的色彩。顧傾城和陳曉陽相視一笑,心中都覺得,這次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之行,來得太值了。這裡不僅有回憶,更有驚喜,不僅有自然的饋贈,更有人文的關懷,讓人流連忘返,期待著下一次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