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修煉下山 第43章 娘娘廟
秋意漸濃,天高雲淡,顧傾城與陳曉陽這對好友,再次踏上了前往遼寧省營口市雪帽山的旅程。與春日的繁花初綻、夏日的濃蔭蔽日不同,此刻的雪帽山,正以一種沉靜而絢爛的姿態,迎接著他們的到來。
車子沿著蜿蜒的山路緩緩上行,窗外的景緻如同一幅流動的油畫。層林儘染,楓葉的紅、黃櫨的橙、銀杏的金、鬆柏的綠,交織在一起,潑灑出大自然最慷慨的色彩。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草木清香和泥土的芬芳,深吸一口,沁人心脾,洗去了一路的風塵與都市的喧囂。
“還記得上次來,咱們在山腳下那個小溪邊捉蝌蚪嗎?”陳曉陽一邊握著方向盤,一邊笑著轉頭問顧傾城,眼中滿是對過往的懷念。
顧傾城微微頷首,嘴角漾起一抹溫柔的笑意:“當然記得,你還差點滑進水裡,幸好我拉了你一把。不過,那時候的雪帽山,滿眼都是生機勃勃的綠,現在這般五彩斑斕,又是另一番風情了。”
兩人說著,車子已抵達山腰的一處觀景台。他們停下車,並肩站在欄杆邊遠眺。雪帽山的主峰在薄霧中若隱若現,宛如一位頭戴白帽的巨人,莊嚴肅穆。山腳下,村莊星羅棋佈,田埂縱橫交錯,成熟的莊稼在陽光下泛著金色的光芒,一派豐收的景象。秋風拂過,帶來陣陣鬆濤,夾雜著遠處幾聲清脆的鳥鳴,更顯山間的寧靜與悠遠。
稍作停留,他們繼續驅車向上,直至接近山頂的徒步道入口。停好車,兩人換上輕便的運動鞋,開始徒步攀登。山路比想象中要陡峭一些,兩旁的樹木愈發高大挺拔,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在地上灑下斑駁的光影。腳下的落葉發出“沙沙”的聲響,與他們的腳步聲交織在一起,譜寫出一曲山間的小調。
顧傾城體力稍遜,走了一會兒便有些氣喘。陳曉陽放慢腳步,不時回頭等她,還細心地提醒她注意腳下的石子。“慢點,不著急,咱們主要是來感受這份寧靜和美景的。”
沿途,他們不時停下腳步,或欣賞一株形態奇特的古樹,或驚歎於一簇在岩石縫隙中頑強綻放的野花,或彎腰拾起一片色彩豔麗的落葉,夾進隨身的筆記本裡,當作此次重遊的紀念。顧傾城拿出手機,捕捉著每一個動人的瞬間,陳曉陽則像個孩子般,對路邊的奇花異草充滿了好奇,時不時向顧傾城請教,兩人時而低聲交談,時而相視而笑,那份輕鬆與愜意,是在都市生活中難以尋覓的。
終於,他們登上了雪帽山的頂峰。視野豁然開朗,“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油然而生。極目遠眺,群山連綿起伏,雲霧繚繞其間,如詩如畫。夕陽的餘暉灑在山尖,給雪帽山披上了一層溫暖的金色薄紗,壯麗而輝煌。
“真美啊!”顧傾城由衷地感歎道,張開雙臂,彷彿想要將這山間的清風與美景一同擁入懷中。
陳曉陽站在她身旁,望著遠方,也輕輕點了點頭:“是啊,每次來雪帽山,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你一起來,感覺這風景更美了。”
顧傾城轉頭看向他,四目相對,彼此眼中都閃爍著真誠與喜悅。他們沒有再多說什麼,隻是靜靜地站在山頂,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與美好,讓心靈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得到徹底的放鬆與洗滌。
這一次雪帽山之行,不僅讓他們領略了秋日山林的絢爛風光,更讓他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喘息,也讓兩人之間的友誼,在這美麗的山水間,愈發深厚綿長。下山時,兩人約定,待到冬雪覆蓋,再來雪帽山,看那銀裝素裹、分外妖嬈的北國風光。
顧傾城和陳曉陽的身影,再次出現在了遼寧省營口市那座熟悉的煙筒山下。車窗外的風景由繁華的市區逐漸過渡到略帶蒼茫的郊野,當那座不算巍峨卻異常醒目的山峰映入眼簾時,兩人不約而同地微微頷首,彷彿與一位久違的老友打了聲招呼。
“又回來了。”陳曉陽輕聲感慨,目光中帶著幾分複雜的情緒,或許是對過往探尋的追憶,或許是對這片土地獨特魅力的再次折服。車輪碾過最後一段蜿蜒的山路,穩穩停在山腳下。推開車門,一股混合著泥土、草木與山間特有的清新空氣撲麵而來,瞬間滌蕩了旅途的疲憊。
顧傾城深吸一口氣,抬眼望去,煙筒山的輪廓在午後的陽光下顯得格外清晰。山上植被蔥鬱,怪石嶙峋,那條曾經留下他們足跡的小徑,如今似乎又被新的落葉和青苔覆蓋,透著幾分神秘與邀請。“感覺這裡和上次來,好像有些不一樣,又好像什麼都沒變。”她輕聲說道,眼神中充滿了對未知的好奇和即將再次深入其中的期待。
兩人相視一笑,默契地整理好行裝,彷彿無需多言,便已明確了此行的目的。是為了重溫舊夢,還是為了揭開新的謎團?煙筒山靜默矗立,彷彿一位見證者,等待著他們再次踏上探索的征程,去發掘它深藏的故事與秘密。周圍的寂靜,似乎也在為他們即將開始的行動,醞釀著一種獨特的氛圍。
顧傾城和陳曉陽懷著對曆史的敬畏之心,再次踏上了遼寧省營口市這片承載著厚重曆史的土地,前往探尋當地與高句麗相關的山城遺跡。
秋日的陽光透過稀疏的樹葉,在古老的山城遺址上投下斑駁的光影。他們沿著蜿蜒的山路拾級而上,腳下的每一塊青石板似乎都在訴說著千年前的故事。顧傾城輕撫著山城殘存的石牆,指尖觸碰到那粗糙而冰涼的質感,彷彿能感受到當年高句麗時期先民們在這裡生活、勞作、防禦的氣息。石牆的縫隙間,幾株頑強的野草在秋風中搖曳,見證著歲月的滄桑變遷。
陳曉陽則拿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和相機,不時停下來記錄著山城的佈局和殘存的建築構件。“你看這裡的城垣走向,依山勢而建,既有防禦的功能,又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形,可見當時的建築技藝已經相當成熟了。”他指著一段儲存相對完好的城牆對顧傾城說,“高句麗山城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它融合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是各民族交流融合的曆史見證。”
站在山城的製高點,極目遠眺,營口市的現代化風貌與古老的山城遺址交相輝映。顧傾城感慨道:“這些曆史遺跡是我們瞭解過去的視窗,它們不僅屬於某個特定的時期,更屬於整個中華民族的曆史文化寶庫。我們有責任保護好這些珍貴的遺產,讓它們能夠長久地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曆史的悠久與燦爛。”
他們一邊行走,一邊交流著對曆史的感悟,在探尋山城遺跡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曆史的多元一體和各民族共同創造中華文明的偉大曆程。這次故地重遊,不僅讓他們對高句麗山城的曆史文化價值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增強了他們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
顧傾城和陳曉陽這對老搭檔,時隔數年,又一次踏上了遼寧省營口市這片熟悉的土地。這一次,他們的目的地依舊是那座承載著太多遠古秘密與地質奇觀的金牛山。
車子沿著蜿蜒的公路駛向山區,窗外的景緻逐漸從城市的喧囂切換為鄉村的寧靜與山林的蒼翠。空氣中似乎都彌漫著一股清新的草木氣息,夾雜著一絲若有若無的泥土芬芳。顧傾城望著窗外飛速掠過的樹木,眼神中帶著幾分期待與感慨:“時間過得真快,還記得上回來,這裡的路好像還沒這麼好走。”
陳曉陽握著方向盤,嘴角也噙著一抹笑意:“是啊,變化不小,但這山的氣勢,好像一點沒變。每次一靠近金牛山,我都感覺像是要去赴一個與遠古先民的約會。”他對金牛山的感情尤為深厚,這裡的一岩一石,在他眼中都充滿了故事。
隨著海拔的逐漸升高,金牛山的輪廓愈發清晰地展現在眼前。它不像南方山脈那般秀麗婉約,卻自有一番北方山巒的雄渾與粗獷。裸露的岩石在陽光下泛著沉穩的色澤,彷彿一頭沉默蹲伏的巨獸,守護著億萬年的滄桑。
當車子最終停在山腳下的研究基地時,幾位早已等候在此的當地考古學家和地質學家熱情地迎了上來。“顧教授,陳老師,歡迎你們再次蒞臨指導!”為首的李教授緊緊握住他們的手,臉上滿是激動。
稍作寒暄,放下行囊,兩人便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到工作中。午後的陽光正好,他們戴上草帽,拿起地質錘和放大鏡,沿著熟悉的山道向金牛山深處走去。腳下的碎石發出“沙沙”的聲響,彷彿是大地的低語。
顧傾城一邊走,一邊仔細觀察著沿途的岩層剖麵,不時停下來,用手指觸控那些帶著明顯地質活動痕跡的岩石,若有所思。“看來這幾年的風化侵蝕,又讓一些新的剖麵暴露出來了,”她對身邊的陳曉陽說,“這對我們研究古地理環境變遷,又是新的線索。”
陳曉陽則更關注於尋找古生物化石的蛛絲馬跡。他的目光銳利如鷹,不放過任何一塊不起眼的石頭。“金牛山的動植物化石群,一直是我們研究第四紀古生物演化的寶庫。希望這次能有新的發現。”他一邊說著,一邊小心翼翼地撥開一塊岩石下的泥土。
山風吹過,帶來陣陣涼意,也吹動了他們額前的發絲。遠處,幾隻不知名的鳥兒在林間清脆地鳴叫,更添了幾分山野的幽靜。顧傾城和陳曉陽相視一笑,他們知道,接下來的日子,將是一場與時間的對話,一場對未知的探索。金牛山,這座沉默的大山,又將向他們展露怎樣的秘密呢?他們的心中充滿了期待。
顧傾城和陳曉陽的身影,再次出現在了遼寧省營口市那座古樸的娘娘廟前。時隔數年,這座掩映在蒼鬆翠柏間的廟宇,於他們而言,不僅僅是一處宗教場所,更像是一位見證了歲月流轉、承載了諸多心緒的老友。
廟宇的山門依舊是記憶中的模樣,斑駁的朱漆訴說著百年的風雨,門楣上“娘娘廟”三個遒勁有力的大字,雖曆經滄桑,卻依舊透著一股莊重與威嚴。空氣中似乎還彌漫著淡淡的檀香,混雜著山間特有的清新草木氣息,一下子就將兩人拉回了往昔的時光。
“還記得嗎?”顧傾城輕聲問道,目光掠過門前那對飽經風霜的石獅子,它們沉默地守護在這裡,彷彿也在凝視著這對故地重遊的年輕人。“上次我們來,還是為了……”
陳曉陽介麵道:“還是為了那次采風,你為了拍一張晨曦中的廟門,差點從旁邊的石階上滑下去。”他嘴角帶著一絲笑意,眼神中卻滿是溫柔的回憶,“幸好我拉了你一把。”
顧傾城臉頰微紅,嗔怪地看了他一眼:“都多久的事了,還提。”心中卻是一片溫暖。那次的驚險,如今想來,竟也成了兩人之間一段難忘的插曲。
他們緩步拾級而上,腳下的石階被無數香客的腳步磨得光滑。兩旁的鬆柏比記憶中更加蔥鬱了,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枝葉,在地上灑下斑駁的光影,隨著微風輕輕晃動,如同跳動的精靈。偶爾有幾聲清脆的鳥鳴從林中傳來,更添了幾分幽靜與禪意。
廟宇似乎比從前修繕過,一些破損的廊柱重新上了漆,簷角的風鈴在風中輕輕搖曳,發出“叮鈴鈴”的悅耳聲響,清脆而悠遠,滌蕩著人的心塵。香火似乎也比以往更旺了些,不時有三三兩兩的香客,或虔誠跪拜,或輕聲祈福,臉上帶著各自的期盼與心事。
顧傾城和陳曉陽沒有急於進去,而是在廟前的平台上駐足。極目遠眺,營口市的輪廓在遠方若隱若現,田疇阡陌,屋舍儼然,一派寧靜祥和的景象。這座娘娘廟,千百年來俯瞰著這片土地,保佑著一方百姓的平安喜樂。
“感覺這裡的一切都沒變,又好像什麼都變了。”陳曉陽感慨道,“不變的是這份古樸與寧靜,變的是我們自己,還有這周遭的歲月。”
顧傾城深有同感地點點頭。是啊,歲月流轉,人事變遷,但當他們再次踏上這片土地,來到這座娘娘廟前,心中那份熟悉的感覺依舊。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載著他們共同的記憶。或許,他們此次前來,不僅僅是為了重訪舊地,更是為了在這喧囂的塵世中,尋一份內心的安寧,續一段未了的情緣。
深吸一口氣,兩人相視一笑,並肩走進了那扇鐫刻著歲月痕跡的廟門,彷彿也走進了一段被時光溫柔包裹的舊夢。這一次,他們期待著能在這裡,尋找到新的感悟,留下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