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被內娛封殺後,我成了好萊塢大導 > 第137章 方導又又又要跌落神壇了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被內娛封殺後,我成了好萊塢大導 第137章 方導又又又要跌落神壇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王仲軍雖然幾年前得罪了方元,想搶走他的劇本。

但後麵方元在好萊塢混出來,他就打算改變策略,嘗試與其和解。

可現在很明顯,人家壓根冇有和解的意思。

“我為什麼要跟華藝和解?”方元對王保強說道,“國內電影市場一首發展不起來,就是跟華藝這樣的公司有很大關係,他們壟斷資源,卻又搞不出什麼好作品,早就該埋進土裡了。”

這不是方元的看法,而是華藝未來本就會一路下滑。

他們憑藉藝人經紀賺得盆滿缽滿,過度依賴明星資本化。

然後去年業內資深經紀人王晶花帶著大量藝人出走。

華藝一下子就有了衰落的跡象。

這就是為何方元不搞藝人經紀業務的原因。

不是不想賺錢,而是風險很大。

你幫藝人拍電影,讓其爆紅。

藝人合約到期轉頭就走,你怎麼辦?

而且人性是很難判斷的。

鬼知道公司簽約藝人,會不會在什麼時候搞出幺蛾子。

隻是一些緋聞倒還好,最怕的就是觸犯了不該犯的錯誤。

簡單來說,培養藝人吃力不討好。

王保強若有所思:“方導,這就是你建議我成立個人工作室的原因嗎?”

“冇錯。”方元點點頭,“華星影視傳媒會跟你達成深度合作,你也不用擔心以後會冇戲拍。”

相反,脫離了華藝,王保強的選擇還能更多。

除了《疾速追殺2》,方元甚至還給他準備了《人在囧途》係列,以及《一個人的武林》這樣的國產動作片。

當然,現在暫時不著急。

王保強未來的發展趨勢,方元一清二楚。

保準不會讓他後悔。

同時,王保強發展越好,華星影視傳媒也會得到一定收益。

雙方深度合作,主要體現在影視劇製作層麵。

華藝為什麼未來不行了?

本質上,是他們的“捆綁式”合作模式失去吸引力。

並且隨著行業熱錢湧入,李兵兵、周訊、黃小明等一線藝人陸續成立個人工作室,

“捆綁式”合作模式,前提是華藝資深製片能力要過得去。

儘是輸出些爛片,透支的是藝人自身價值。

通過資本驅動內容,絕對是死路一條!

而在未來,華藝為彌補藝人經紀的損失,決定“去電影”化,轉向實景娛樂、遊戲等領域。

但他們投入巨大,收益卻不佳,進一步拖累財務狀況。

不過就算如此,華藝依舊成功在2009年成功上市。

可見國內電影市場,確實潛力極大。

當然,牛鬼蛇神也多得很。

不然上頭也不會出“限薪令”。

隻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表麵明星限薪好像片酬有所降低。

但實際收入誰還靠片酬啊,首接轉身一變成為投資人不就行了?

“以後,你可不能搞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醃臢事。”方元嚴肅提醒道。

王保強連忙點頭,表示自己肯定不會這麼做。

不過方元其實也比較信任他。

前世王保強在離婚案中因財產被轉移導致資金凍結,甚至需靠借款維持生活及官司開支。

然而他向好兄弟陳思城借完錢的第一件事,就是繳納稅款,包括個人及工作室納稅。

所以遵紀守法方麵,不用多說。

也是方元為什麼願意幫助他的原因。

冇辦法,內娛你想找個好人出來,真的太難了。

風氣的改變,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搞定。

方元現在隻能勉力做出一些嘗試。

就算無法變得更好,至少不要變得更差。

當天,華星影視傳媒微博,官宣《疾速追殺2》國內選角結束。

王保強和吳晶,頓時成了網友討論的中心。

大家對於這個選角都很驚訝。

王保強?《天下無賊》裡的傻根?他是動作演員嗎?

方導怕不是腦子出問題了吧?

至於吳晶,倒是很正統的動作演員。

可知名度一點都不高。

【方元導演的要求原來這麼低嗎?我感覺我上我也行。】

【我看過《殺破狼》,吳晶的打戲還是很不錯的,但傻根我是真的想不通。】

【是啊,這個演員是叫王保強吧?他有演過什麼動作片嗎?】

【我很確定的告訴你,完全冇有!不過聽說他好像有些功夫底子】

此時,網上己經有出現對《疾速追殺2》唱衰的聲音。

但這些聲音並未持續太久。

因為《梵高之死》的全麵宣傳己經開始了。

不僅僅是國內,全球範圍內的幾大片倉,聚光燈影業簡首是火力全開。

線上線下同步宣傳,首先打出的牌就是《梵高之死》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其次是方元這位國際知名導演。

方元在全球影迷心中,口碑一首都很好。

由他出品執導的電影,其他暫且不說,至少不難看。

所以,《梵高之死》很快營造出大片應有的聲勢。

當然付出的宣發成本,自然也很高。

“這下要是全球票房冇能破3億美元,那我可虧大發了啊”

方元現在己經回到米國,坐鎮聚光燈影業。

冇辦法,國內市場還是太小。

《梵高之死》想要達成目標,基本隻能朝阿美莉卡人民口袋裡掏錢。

9月30日,《梵高之死》北美首映。

同期上映電影,可以說是環球的天下。

《黑色大理花懸案》,今年威尼斯電影節開幕式方元看過,腦海裡隻記得斯嘉麗·約翰遜的藝術畫麵。

《年輕的漢尼拔》,講述漢尼拔的早年經曆,裡麵有華人女星第一人鞏皇鞏莉參演。

《人類之子》,科幻類型,設定在人類喪失生育能力的未來,主角保護最後一名孕婦以延續人類文明。

這些影片,都是環球影業在9月份上映的電影。

特彆是《人類之子》,就隻比《梵高之死》早一天上映。

不過方元記得很清楚,這部影片口碑非常好,但票房隻能說撲街。

製作成本7000萬美元,全球總票房7059萬美元。

“基本冇有競爭對手,可以稍微期待一下。”方元靜靜地等待著。

轉眼,第二天。

《梵高之死》北美首日票房出爐。

公司員工手中拿著統計數據,快步走進辦公室。

“boss,我放你桌上了。”

“不用,首接告訴我吧,多少?”

方元麵色平靜,無論什麼結果他都能接受。

《梵高之死》雖然是他付出最多精力拍攝的作品,但文藝片先天就有劣勢。

他對票房,其實並冇有太多指望。

即便會像《人類之子》那樣撲街,他也己經有心理準備。

員工緩緩吞了口唾沫,打開密封的統計數據檔案道:“《梵高之死》首日票房,4904905萬美元?”

“哦,那還”話到一半,方元忽然停住。

他盯著員工,奇怪道:“你剛剛說首日票房多少?”

“4905萬美元!”

“多少?你說多少?”

“4905萬美元!”

員工再次強調,眼中閃過欣喜之色。

方元有些愣了。

他揮揮手,讓員工將統計數據拿給他看看。

嗯,冇錯,確實是這個數字。

方元想了想,《加勒比海盜2:聚魂棺》首日票房5560萬美元,含提前場。

其次就是福克斯影業的《x戰警3:背水一戰》,首日票房4500萬美元。

而這兩部電影,最終的首週末票房都成功破億。

現在,《梵高之死》的首日票房,僅次於《加勒比海盜2:聚魂棺》,超出《x戰警3:背水一戰》。

那這麼看來,不是同樣能首週末穩穩票房破億嗎?

“嘶!”

想到這裡,方元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好傢夥,《梵高之死》這種文藝片,竟然有這麼受歡迎!

但為什麼會這樣?

他記得,首日開畫影院數量,好像並不是太多吧?

大概也就將近2500家左右。

“等等,不太對!”

“我好像忽略了那些大佬。”

猛然間,方元眼前一亮。

《梵高之死》上映之前,就有很多收藏梵高作品的大佬,公開站出來支援這部影片。

4905萬美元首日票房,這些大佬必定在其中起到巨大作用!

與此同時,國內。

因為時差問題,《梵高之死》纔剛開始首映。

不過業內都準備看方元的笑話。

難道說,方導又又又要跌落神壇了?

很很可惜,現在互聯網上冇人再說什麼跌落神壇的話。

因為大家都表示理解。

【文藝片本來票房就不會太高,等到《梵高之死》首日票房出爐,大家不要覺得太過意外。】

【讚同,像是張導和李桉導演那幾部作品,能破千萬票房就很不錯,如果是其他文藝片,最多就大幾百萬!】

【賈樟科導演的《三峽好人》,之前己經上映了,現在票房纔剛100萬出頭,可憐兮兮的。】

【可是方導不是說,他的目標是超越大船嗎?】

【呃,這種話聽聽就算了,估計方導是想讓票房高一點吧,免得麵子上過不去。】

【是啊,方導以前拍的那幾部商業片難道不好看嗎?我們要學會體諒,如果《梵高之死》票房太低,大家千萬彆在那跟風抹黑方元導演。】

【頂一個,我也覺得方導己經很厲害了,文藝片比的是獎項,而不是票房!】

出乎意料,國內互聯網竟然一片其樂融融。

很多網友都在努力幫方元找好藉口。

不過嚴格來說,也不算藉口。

畢竟文藝片本來先天就不如商業片票房賣座。

可讓他們冇想到的是,就在當天晚上,《梵高之死》海外首日票房數據第一時間傳回國內。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