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囚三十年,重生後我踏碎皇城 362
立太子不是大事兒,長公主才厲害了呢
如意鎮驛館的一夜,炭火暖融,驅散了北地的嚴寒,也熨帖了相隔數月的相思。溫令儀在裴祈安堅實溫暖的懷抱中,睡得格外安穩,連日的疲憊一掃而空。天光微亮時,她便醒來,看著身旁夫君沉睡的側顏,心中充滿了寧靜與力量。
裴祈安也很快醒來,兩人默契地相視一笑,無需過多言語,昨夜的溫情與深談已讓彼此的心貼得更近。簡單地用了早膳,隊伍便整頓完畢。與來時裴祈安的輕裝簡從、隱秘行蹤不同,歸程的隊伍顯出了帝後應有的儀仗。旌旗招展,甲冑鮮明,護衛森嚴,浩浩蕩蕩地離開如意鎮,向著大昭國都的方向迤邐而行。
雪後初霽,陽光照在皚皚白雪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官道被打掃得乾乾淨淨,路旁的枯枝掛滿了晶瑩的霧凇,宛如瓊枝玉葉。馬車內鋪著厚厚的毛皮墊子,暖爐燒得正旺,隔絕了外麵的寒冷。溫令儀靠在裴祈安身上,看著窗外飛速掠過的雪景,心中感慨萬千。這一次大周之行,見證了長姐的生死難關,參與了外甥外甥女的百日盛宴,更親身感受到了兩國之間微妙而堅實的紐帶。如今歸來,心中除了對家人的牽掛,更多了一份對肩上責任的清醒認知。
裴祈安握著她的手,指尖輕輕摩挲著她腕上的玉鐲,目光沉靜地望著前方。海外四島的平定,意味著大昭東南沿海的後患已除,國力將迎來新的飛躍。他心中盤算著接下來的朝政佈局,太子的冊立,以及對熙兒那驚人想法的支援,每一步都關乎大昭的未來。
隊伍行進速度不慢,但儀仗俱全,彰顯著皇家威儀。沿途州縣官員早已得到訊息,紛紛在轄境邊界迎送,但帝後車駕並未過多停留。歸心似箭,亦是為了儘快穩定朝局。
距離京城還有十裡,已是人聲鼎沸。早已接到飛鴿傳書、在此等候多時的文武百官,身著隆重的朝服,列隊整齊。更引人注目的是,前方肅立著一支裝備精良、氣勢彪悍的軍隊——大昭親衛軍。他們甲冑鮮明,刀槍如林,軍容鼎盛,如同出鞘的利劍,靜靜地矗立在風雪過後的曠野上,等待著他們的君主。
當帝後的儀仗出現在視野儘頭時,親衛軍統領一聲令下,數千將士齊刷刷單膝跪地,動作整齊劃一,發出“轟”的一聲悶響,震撼人心。緊接著,是山呼海嘯般的呐喊:“恭迎陛下、皇後娘娘歸朝!”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娘娘千歲!千歲!千歲!”
聲浪滾滾,直衝雲霄,顯示出極高的訓練素養和對帝後由衷的擁戴。百官們也緊隨其後,躬身行禮,高呼萬歲千歲。
裴祈安和溫令儀的車駕緩緩停下。裴祈安率先下車,他身著玄色龍紋常服,外披墨色大氅,身姿挺拔,目光如炬,掃過跪伏在地的臣子和軍隊,一股無形的帝王威壓自然流露。他微微抬手,聲音沉穩有力:“眾卿平身。”
“謝陛下!”
眾人起身,垂手肅立。
這時,溫令儀也在碧桃的攙扶下,優雅地走下馬車。她今日穿著一身絳紫色宮裝,外罩同色狐裘,雍容華貴,氣度非凡。曆經大周之行的風霜,她的容顏更添幾分沉穩與堅毅,母儀天下的風範愈發彰顯。
帝後並肩而立,接受著臣民最崇高的敬意。陽光灑在二人身上,彷彿為他們鍍上了一層金邊。這一幕,深深地烙印在所有迎接者的心中——他們的君主,開疆拓土,威加海內;他們的國母,賢德睿智,與帝並肩。大昭的強盛,肉眼可見。
簡單的迎接儀式後,帝後登上禦輦,在親衛軍和百官的簇擁下,聲勢浩大地返回京城。京城百姓早已聞訊,萬人空巷,夾道歡迎,歡呼聲此起彼伏。整個京城都沉浸在帝後歸來的喜悅與對未來的無限期待之中。
回到久違的皇宮,一切井然有序。溫令儀回去寢宮,裴明熙和裴佑璽則被裴祈安叫去了禦書房。
溫令儀知道,有一些事情要做,並且要快。
稍事休整,翌日的朝會便顯得格外重要。這不僅是一次常規的朝會,更是宣佈重大決策的時刻。
金鑾殿上,裴祈安端坐龍椅,溫令儀設座於旁。
裴明熙和裴佑璽也第一次同時臨朝。
百官朝拜後,裴祈安沒有多餘的寒暄,直接進入了正題。他目光掃過下方眾臣,聲音洪亮而威嚴:“朕與皇後離京期間,賴眾卿勤勉,國事平穩,尤以海外四島大捷,振我國威,此乃將士用命、上天庇佑之功!”
一番褒獎和總結後,他話鋒一轉,語氣變得無比鄭重:“國不可一日無儲君,以固國本,以安民心。皇長子裴佑璽,年雖幼衝,然天性仁孝,聰慧敏捷,堪承大統。朕承天命,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
他頓了頓,整個大殿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立皇長子裴佑璽為皇太子!正位東宮,授以冊寶!”
聖旨宣畢,殿內寂靜片刻,隨即爆發出熱烈的附和之聲。冊立嫡長子為太子,合乎禮法,眾望所歸。雖然太子年幼,但誰都明白,這標誌著大昭的傳承有序,江山永固。百官紛紛跪倒,向太子和帝後道賀。
然而,更讓眾人意想不到的旨意還在後麵。
裴祈安抬手示意眾人安靜,繼續說道:“太子既立,朕心甚慰。然,朕之皇長女,昭寧長公主裴明熙,雖為女子,卻胸懷韜略,見識不凡,於岐國平定之事,亦有獻策之功。”
提到裴明熙,不少大臣眼中都流露出讚賞之色。這位長公主年紀雖小,但聰慧過人,常有不凡之語,更從海外帶來了鹽匠,為大昭建立的功勳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彆說深得帝後寵愛,就是滿朝文武也沒有不敬佩這位長公主的。
裴祈安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驕傲:“長公主裴明熙,主動請纓,願遠赴新定之岐國故地,效仿古之賢王,開府建牙,宣我大昭教化,鎮撫一方!”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