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書童告搶功名,我琴棋書畫打臉 第451章 萬人為證?——荒謬!
漂亮的宮女如意輕輕地點頭,隻是為防止意外出現,當即傳令東宮的護衛前去取畫。畢竟這些人沒準鋌而走險,在半路劫走林治的證據。
「幸好林治留了一手!」
「當真是防不勝防,我若被抄必死!」
「這陳成憲是真該死,這要害多少人才肯罷休?」
……
圍觀的考生看著事態的波瀾起伏,亦是倖存自己不是被陳成憲抄襲的物件,否則他們哪可能擁有林治如此之多的臨時應變手段。
「你們彆再愣著了,咱們該走了!」鴻臚寺的官員看到熱鬨進入下一個階段,顯得戀戀不捨地帶著離開。
這場風波並沒有因他們離開而結束,因為胡東林似乎已經想到了應對之策,於是給江大鬆和陳成憲傳遞四個字。
江大鬆和陳成憲在得知胡東林的對策後,亦是相視一笑,卻是知道他們仍舊還有勝算。
由於是東宮的護衛出動,事情進展得十分順利,東西很快從林府取了過來——那是一個精美的長形盒子。
皇太女鳳傾城自然是相信林治,於是便讓如意親自開啟,向在場的監考官進行展示。
「且慢!」胡東林突然站出來,出聲阻止道。
戶部尚書錢貫中已經伸長了脖子,此刻頓時不滿地道:「胡尚書,不知此為何意?」
「我懷疑這是剛剛有人偽造的,並非林治此前的舊作!」胡東林的嘴角微微上揚,於是當場進行懷疑道。
刑部尚書孫繼宗發現這些人為了顛倒是非,現在是連臉麵都不要了:「胡尚書,你有何證據證明這是剛剛偽造的?」
「沒有,但我這是合理懷疑,畢竟剛剛那麼多考生很可能已經將訊息帶出去了,除非林治能夠證明這確實是出自他之手!」胡東林故意進行刁難,然後指著江大鬆得意地道:「陳成憲有江大學士為證,不知林治有誰可以作證呢?」
這……
麵對胡東林的如此刁難,在場的監考官頓時是麵麵相覷。
隻是不得不承認,單是創作時間來看,陳成憲有著地位崇高的翰林侍講大學士江大鬆作主,反觀林治似乎是缺少了人證。
宓妃姬妲此刻是見識到文官的無恥,頓時擔憂地望向林治,卻不知他能否找到有分量的人幫他作證。
「若是證明這文章是我所作,整個京城應該有上萬人可以作證吧?」林治略作沉思,便是語出驚人地道。
翰林侍講學士江大治原本還有些擔心,但聽到林治如此吹牛,頓時進行指責道:「黃口小兒,今在殿下麵前,豈容你如此信口雌黃!」
「上萬人?不可信!」
「哪怕是在盛大文會所作,知者不過區區百來人!」
「林治不吹牛尚可信,而今怕是難讓人信服,毀矣!」
……
圍觀的眾監考官紛紛搖頭表示並不相信,而今林治吹這麼大的牛,亦是讓很多中立的監考官反而倒向了陳成憲那邊。
陳成憲和江大鬆則是心中大喜,原本他們隻是抓著林治沒有人證大做文章,結果沒想到林治竟然是自毀長城。
「我究竟有沒有撒謊,開啟一看便知!」林治發現大家都不相信自己,於是淡淡地表態道。
皇太女鳳傾城古怪地望向林治,其實她對林治這個說法同樣抱著懷疑的態度。
且不說林治不可能未卜先知,提前找一萬人看《洛神賦》為他作證。哪怕真讓一萬人看到了《洛神賦》,但《洛神賦》如此佳作必定天下人共知,所以林治的話明顯跟事實不相符。
皇太女鳳傾城雖然猜測林治是在吹牛,但自然不會連給林治自證的機會都不給,於是輕輕抬手道:「開!」
漂亮的宮女如意從長形盒子取出東西,先是當即一愣。
「那是畫軸?」
圍觀的監考官看到如意手中的畫作,也顯得十分意外。本以為林治頂多將文章抄寫在紙上,沒想到他搞得如此正式,甚至還為此畫了一幅畫。
胡東林雖然同樣感到意外,但並沒有當一回事,畢竟有些人就喜歡裝裱自己的作品。隻是這一次是要人證,而不是看他的作品裝裱得多好看。
隻要接下來沒有人能夠證明這個作品是林治所為,那麼他仍舊難逃一死,成為今晚月食的犧牲品。
隨著畫作展開,在場的眾人卻是愣住了。
「這個仙女簡直栩栩如生!」
「林治有此畫技,著實是匪夷所思!」
「你們不會不知道林治是華夏第一壁畫師吧?」
……
麵對呈現在眼前的這一幅畫作,卻是再度震驚了眾人,亦讓有的人想起林治其實還是華夏第一壁畫師,去年的《觀音送子》轟動整個京城。
隻是隨著整幅畫慢慢呈現,愛好詩詞書畫的戶部尚書錢貫中像是發現新大陸般驚訝地道:「等一等,我看到了什麼,蘭陵笑笑生?」
「蘭陵笑笑生很有名?」工部右侍郎戴銀山是個偏工科的直男,亦是一個十分務實的人,頓時困惑地詢問道。
不等戶部尚書錢貫中解惑,一邊的刑部尚書孫繼宗深吸一口氣介紹道:「蘭陵笑笑生是當代公認的大夏第一畫師,他的四大美人圖市價高達幾十萬兩,而且現在是有價無市,等等!」
「你怎麼一驚一乍?」工部右侍郎戴銀山被這離譜的金額震驚,而後責怪地望向刑部尚書孫繼宗道。
孫繼宗和錢貫中相視一眼,幾乎異口同聲地道:「這便是四大美人圖最後一幅《洛神宓妃圖》,魏國公府以百萬兩相求無果,更是萬兩隻求一觀!」
「此前老夫確實聽聞四大美人圖最後一幅為《洛神宓妃圖》,但一直沒能相見,不想今日竟然在此一睹真容!」一直不參與爭執的夏閣老已經來到畫作前,此刻滿臉感慨地道。
整個事情已變得明朗,《洛神宓妃圖》作為蘭陵笑笑生的四大美人圖最後一幅,早已聲名遠揚。林治說一萬人知道這個作品,其實還是低估了,整個京城多少達官貴人和士子對此圖心心念念,夢寐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