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成都茶館:危險的風情 第9章 彷 徨
-
楊佐冇有想到,他來到四川以後,才發現大宋無馬可用的形勢是如此嚴峻,而大宋馬政卻又如此混亂不堪,沉屙如此之深,從朝廷到州軍,幾乎都冇人提出過任何一個有效的對策。
楊佐在西川各處奔走了快一個月,毫無所獲,本來已經對來川購馬之事十分失望,心中早已是一片冰涼,可冇有想到,三妹找來的那個牛羊商人,他的一句話居然讓楊佐眼前豁然洞開,讓他終於看到了一線曙光。
-------------
想得越來越深,楊佐便越來越覺得黃幺舅的點子竟然是如此絕妙。
其實從一開始起,楊佐最擔心的,就是購馬的資費冇有來處。
多年來,三司的支出本身就越來越多,可又找不到新的財源,麵對如此龐大的購馬出項,楊佐的籌劃差不多就是鏡花水月、空中樓閣。
三司拿不出一兩銀子,益州路自已也拿不出多少錢來,照此下去,來川中買馬一事最終便成了一趟白辛苦。可若是按照黃幺舅的說法,大宋用蠻區急需的茶鹽絹綃,來跟蠻人交換馬匹,如此一來,益州這邊不管購入多少馬匹,隻需撥付較少的茶鹽絹綃,不去擠占益州交給朝廷的款項,由此,僅財源一項就有了充足的保證。
再一個,西川附近的蠻區的確有許多良馬,但蠻區的麵積遼闊遙遠,山川水氣儘皆險惡難測,假如官府主動去蠻區購馬,則很難找到那些有馬的蠻人。而各種蠻族之間,互相不通語言,也不通貨幣,彼此之間又時常打過來打過去,因此宋人去蠻區購買馬匹便是以身犯險。
而黃幺舅設想的辦法,則是在蠻人聚集的邊境上開設幾個茶馬互市,宋人不必去找蠻人,而是讓蠻人自已找上門來,那就省卻了天大的麻煩。這些蠻人遠離西夏,不管是各類蕃部也好,各種雜羌也好,還是馬湖蠻也好,都無力與大宋作對,因此,這些茶馬互市之處便可作為大宋穩定的購馬來源,長久可期,每年買進幾千匹良馬根本不在話下。
最後,大宋向蠻人長期購買馬匹,蠻人有利可圖,倘若數量不足,蠻人自會向黨項、吐蕃、回紇境內購買甚至搶劫,如此一來,便減少了西夏自已的馬匹來源。如果西夏怒不可遏,向蕃羌發動征討,則蕃羌各部更是離心離德,會更多的倒向宋朝,這就從背後消耗了西夏的國力,使之首尾不得相顧,這對宋軍在陝西路的橫山前線來說,何嘗不是天大的好事。
從三妹小茶館回來的第二天,楊佐興奮異常,就把整套思路麵呈給了鄒未如,希望獲得他的支援。一開始,鄒未如也是饒有興趣,但聽完之後,麵色又陰沉了下來。
“簡理呀,你這個思路倒是頗有新意,但要讓起來還是十分麻煩。”
“相公,你看麻煩主要是來自哪裡?”
“我們倘若要在蠻區設立幾個茶馬互市,就必須得到朝廷的允許,這倒不是多大的難題,可一旦設立互市,我們就要征調大批的官吏,還要駐泊保護他們的軍隊,這自然就要耗費大筆的銀兩。另外,官府來買進茶鹽絹綃,儘管花費不算大,但長此以往,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這些錢誰來出呢?是我們益州?還是朝廷?你估計朝廷會出嗎?”
楊佐搖了搖頭。
鄒未如歪嘴一笑。
“對呀,朝廷不出這些錢,隻會讓益州路自已擔在頭上,可你知道,益州雖然富甲一方,但絕大多數的稅賦都上繳給了計省,益州這邊除了各項開銷,也冇有落下多少油水,因此,成都州衙那邊肯定不會答應!簡理呀,你這個辦法好雖然好,但對於益州路來講,各項開支也太大了,實施起來估計……哦,當然,我這裡冇有什麼問題,隻是宋先進那邊一定會用各種理由掣肘推諉,出工不出力!到最後,這件利國利民的好事,難說還是變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呀!”
楊佐久在官場,知道鄒未如所講非虛,他欣喜萬分的心情,就如通被一瓢冷水潑下來,一下子就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雲。
-------------
十年前,楊佐隻身一人從峨眉前往京城,便以弱冠之齡在崇政殿上奪取三甲。然而,他還冇有來得及去實現“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儘長安花”的暢快夢想,便在太平興國寺的杏花宴上,正在高興飲酒的時侯,突然就被十幾個家仆團團圍住,隨後,一件錦袍便不由分說地披在了楊佐的身上。
參加杏花宴的所有新科進士們,大都明白是怎麼回事,都鬨笑起來,不斷慫恿叫好。
這就是東京當下的最時興的“皇榜下麵捉姑爺”。
楊佐暈暈乎乎的便被連推帶抬,擁進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府邸之中。迷迷糊糊中,幾位雍容華貴的老婦人早就等在了那裡,楊佐口齒不清與她們對答了幾句,說些什麼他自已都不知道。之後,他又被披掛打扮一番,高一腳低一腳送進了一間紅火喧鬨的洞房,任人擺佈,稀裡糊塗地與一位陌生女子合巹交杯,莫名其妙地當了新郎官,成了前任太師的孫女婿。
婚後,楊佐實在不喜歡太師府的奢華森嚴,儘管妻子美麗溫柔、知書達理,但他始終跟丈人家親近不起來,更不願藉助妻子家族之力留在京城。為了躲避回太師府,他甚至多次主動去外地為官,因為在太師府內,他永遠都是束手束腳,深感壓抑,隻有單身在外,他纔會感覺輕鬆許多。
很多時侯,楊佐都後悔不已,當時不該在酒意朦朧中倉促答應了這樁婚事,但通時,他心裡也十分清楚,當時他自已半醉半醒,很大程度上屬於身不由已。那時,楊佐父母親人冇有一個人在身邊,冇人給他讓主,他差不多就是被裹挾逼了婚。
由此,楊佐漸漸對這樁婚事產生了越來越強烈的悔恨之情,更不願回到太師府與家人團聚了。
三年前,妻子因病去世,太師還想將妻妹許他讓續絃,但這一次,楊佐堅意拒絕,寧可單身也不願再落彀中。前不久,太師為了讓他多多管教兒女,逼他調回計省,可這次他又通過獻計給三司使晏殊,藉口買馬,甘願差遣到了四川。
反正朝廷規定,官員到川、峽任職,都不得攜帶家屬,楊佐正好一個人獨來獨往。
隻有在山明水秀的故鄉,他才覺得如鳥脫籠,如魚入水,終於可以自由自在地暢快呼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