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53章 夢斷湟水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宋帝國興亡史 第53章 夢斷湟水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範仲淹重回開封並與呂夷簡展開惡鬥的這一年是宋朝的士大夫階層開啟黨爭之禍的元年,而在大西北的李元昊卻在這一時期不斷地開疆拓土,他也在惡鬥,但卻是在惡鬥中讓黨項不斷地發展壯大。在這之前,李元昊的人生可謂是順風順水,在戰場上更是表現得幾乎所向披靡,但他終究還是撞上了一堵牆且被撞得頭破血流。

我們現在就去看看當宋朝陷入內鬥的時候李元昊又在忙些什麼。

公元1035年的正月,李元昊經人提醒終於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直到這時候他才發現自己用了一年之久的年號“開運”竟是後晉的亡國之君石重貴當年所用過的年號。李元昊氣得差點當場拿腦袋撞牆,然後他趕緊叫人再想一個吉利點兒的年號,他手下的這幫秀才開動腦子總算又想出了一個“廣運”。

改完了年號,雄性荷爾蒙爆棚的李元昊接下來要做的自然是每個大男人都夢寐以求的大事——圖霸天下。自覺肌肉發達的他怎麼可以浪費自己的大好青春,況且他的四周到處都是他可以儘情施展拳腳的舞台。換個角度來說,他的四鄰也都是對他虎視眈眈的死敵。當然,這裡麵宋朝例外,這時候的宋朝早就沒有什麼人時刻都在高喊著要掃平黨項,李元昊不來主動招惹宋朝就已經是一件足以燒高香的事兒。可是,你宋朝越是這麼怕事,他李元昊就越是膽兒肥。

李元昊這一次將自己的目光鎖定在了宋朝環州知州高繼嵩的身上。這個高繼嵩常年久居邊州之地且治軍有方還勇猛善戰,這一切都讓李元昊是看在眼裡恨在心頭。要想殺入甚至是在以後奪取宋朝的關中之地,那麼這個環州就是李元昊必須要拿下的一個戰略要地,那麼要怎麼樣才能以最小的代價除掉這個高繼嵩呢?李元昊思來想去決定給宋朝玩一回陰招,他故意將一支書箭置於宋朝的延州境內,上麵所書的內容就是高繼嵩已經決定投靠他。也就是說,李元昊主動在告訴宋朝你們那邊出了一個叛徒。

這麼大一起“間諜事件”迅速地發酵,當地官員隨即將這事上報朝廷

就連高繼嵩在得知此事後也是整日都提心吊膽,生怕朝廷中計將他自己給辦了。李元昊的奸計眼看就要得逞了,高繼嵩或許會繃不住繼而真的向他投誠,又或許宋朝會就此調離甚至是砍了高繼嵩,不管出現哪種情況對李元昊來說都是穩賺不賠。

在巨大的恐懼和壓力之下,高繼嵩為了自證清白便上疏請求回京任職。但是,李元昊畢竟還是小看了宋朝,開封的這群能在朝堂上站住腳跟的士大夫沒有一個人是白給的,至少也是在各種陰謀詭計裡浸泡已久的大參謀。兩府的大佬們就不說了,單單隻是一個言官就輕易地識破了李元昊的奸計。誰啊?君子黨裡的右司諫、未來的宰相大人韓琦。

韓琦上疏對趙禎說道:“如果高繼嵩真的是投向了李元昊,那麼李元昊作為大宋的忠臣就應該密奏此事,而不是這麼張揚。所以,這件事隻能說明李元昊是在使詐,高繼嵩是被他給誣陷的,李元昊這樣做顯然是充分暴露了他的狼子野心。陛下勿要信他!



趙禎這麼一聽覺得事情好像是這麼個理,於是他下詔給高繼嵩:你不要害怕,朕還是很信任的,你繼續在那邊好好地為朕和百姓守好西邊的大門!

這事可就讓李元昊鬱悶了,他本想著也能像諸葛亮那般神機妙算一回,兵不血刃地除掉自己身前的一大禍患,可沒曾想到他等了好幾個月竟然是這個結果。這事對李元昊來說其實是非常讓他感到沮喪的,原因就在於他在這事上麵可是費了相當大的精力和相當長的時間,從密謀到最後等來最終的結果,前後幾乎就是半年的時間,但如果能夠除掉這個高繼嵩,那麼這一切就都是值得的,可誰曾想一切竟事與願違。

盛怒之下,李元昊決定怎麼也得發泄一下胸中的鬱悶,但他的理智還在,他發泄的程度也在其情緒可控的範圍之內,他隻是命幾個環州周邊的黨項部落酋長率領著一群小嘍囉進入環州大肆搶掠了幾回,然後此事就此算是了結。

事實上,李元昊之所以沒有對宋朝有更大的動作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放眼公元1035年,在整個東亞大地上隻有這件事纔是這一年的最強年度大戲——吐蕃(青海一帶)和黨項的超級火拚,這甚至可以說是關係到了這兩個種族彼此間生死存亡的終極決戰。

在說到這場決戰之前,有個爭議不得不談。有鑒於我們如今無法看到由黨項人記錄並流傳下來的有關於西夏發展史的史書,因而我們隻能從宋朝這邊的史料裡去探索和發掘當時的黨項到底與周邊的各種勢力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具體到黨項與吐蕃的這場戰爭,宋朝這邊的記錄就有爭議。在某些史料裡,李元昊曾在公元1033年和1035年先後兩次對吐蕃讚普唃廝囉用兵,而當時的宋朝史學家就在此事上分成了兩派,另一些人則是認為二者隻是在公元1035年進行過一次為期將近一年的戰爭。爭來爭去,到如今也是沒有統一的共識,就連戰爭的大概走勢都是有爭議的。因而,我們這裡的敘述也隻做參考。當然,這場戰爭的結果卻是沒有爭議的,那就是李元昊大敗,而這也是他整個軍事生涯裡遭遇的最為慘重和狼狽的失敗,而吐蕃人則是扞衛了他們高原戰場之王的地位。

李元昊在公元1033年對犛牛城的屠城之戰我們已經在前麵說過了,而發生在公元1035年的這一次戰爭則是李元昊與唃廝囉之間為了爭奪東亞西部之王的戰爭。為此,李元昊帶領著黨項的全部精銳意圖一舉蕩平青海的吐蕃勢力從而成就一番霸業,可現實總是比夢想殘酷百倍。

考慮到回鶻人如今在河西地區已難成氣候和威脅,而遼國在這一帶的統治力又明顯有些疲弱,如果李元昊這次真的成功了,那他的成就將是前無古人的。降服吐蕃,攻滅回鶻,進而進占西域,然後再加上已經到手的河套平原、河西走廊以及秦隴之地與宋朝接壤的銀夏諸州之地,這樣的勢力範圍和廣袤土地就連連極盛時期的吐蕃都未曾達到,而這便是李元昊之所以要不惜血本去跟吐蕃一決雌雄的根本原因。

當年李元昊的爺爺李繼遷曾經對自己的部下說過他有一個光榮而偉大的夢想: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將北收回鶻銳兵,西掠吐蕃戰馬,然後長驅南牧。他南牧想乾啥?不就是想圖霸中原嗎?想想也真的要為李繼遷感到咂舌,但也不得不佩服這個黨項人的誌向,真要有那麼一天你李繼遷不就是成吉思汗了嗎?

李繼遷終究沒有機會看到自己夢想實現的那一天,而且這個夢想也永遠不會由黨項人來實現,有一個人倒是幫他實現了這個夢想,但那個人的叔叔們卻是把黨項人給幾乎殺絕甚至還將他們留在世界上的痕跡幾乎給抹得一乾二淨。這些都是後話,當時間來到公元1035年,正處在自己人生巔峰狀態的李元昊終於是矗立在了自己爺爺曾經的那個夢想麵前,他決意邁出實現這個夢想至關重要的一步——攻滅吐蕃!

如果按照史書上有關此次戰爭的說法,那麼黨項軍隊這次與吐蕃接上火的日子最晚也應該是在這年的四月,而李元昊本人是否親征則未可知。最初的階段,黨項人可謂是勢不可擋,他們先是攻占了宗哥城以及帶星嶺等諸座城寨,然後便一路平推圍攻唃廝囉的大本營青唐城。然而,等戰爭進行到這個時候,奉命前來勤王的吐蕃諸部已經在青唐城是外圍聚起了由吐蕃大將安子羅所統領的十萬之眾的援師,而且他們還斷絕了黨項軍隊的退路,這就讓黨項人反而被吐蕃人給內外包夾了。於是,這纔有了雙方之間長達兩百餘日的生死纏鬥。

吐蕃與黨項雖然同為遊牧民族,但麵對比自己還要更純粹更遊牧且還是主場作戰的吐蕃人,黨項人漸漸地開始顯露出他們的劣勢和短板。這劣勢和短板不是在戰場上,而是體現在後勤供應上,勞師遠征必然涉及到後勤運輸的問題,縱然你黨項軍隊是全騎兵但也得吃飯,戰馬更得吃草。以遼國國力之強大,可每次入侵宋朝最多也就待上兩三個月就得撤軍,而且中間還得以戰養戰不斷劫掠才能維持基本的後勤供給,你黨項人又有什麼資本說自己在這方麵可以比遼國還要更持久和堅挺呢?

等到這年的十一月,此時早已經親臨戰場的李元昊開始在這嚴冬時節裡瑟瑟發抖。在戰場上他基本上沒吃什麼大虧,反倒是吐蕃大將安子羅一再被他所擊敗,可安子羅卻是敗而不亡,李元昊的實力也就這麼一天天地被慢慢消耗殆儘。最關鍵的是,他也沒能啃動唃廝囉的老巢,而就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地這麼被吐蕃人給內外折磨著。

眼看再這麼鬥下去自己的人遲早全部都得變成餓死鬼,李元昊萬般無奈之下隻好下令撤兵。可是,讓李元昊沒有想到的是,吐蕃人使起詐來絲毫不比他弱多少,此前幾乎每次都被他打得鼻青臉腫的安子羅竟然早就在李元昊撤兵的半路上為他準備好了一份歡送大禮。

當黨項軍隊在渡過宗哥河(今青海湟水)時,早已在上遊築壩積水的吐蕃人突然掘開了堤壩,凶猛的洪水霎時間澎湃而下。這可是在十一月寒天凍地的青海,黨項人這一次被淹死無數,餘眾皆如丟了魂魄的喪家之犬一般爭相奔逃。也不知道當時的黨項之王李元昊同誌遭遇過怎樣的狼狽,反正他自己最後是完好無損地成功逃生。

僅僅隻過了一個月,心中憤憤不平的李元昊實在是難忍心中的這口惡氣,他再次征集大軍複攻唃廝囉。聖人語錄教導我們不可在盛怒之下做任何的重大決定,這句話被無數的人證明是近乎於真理般地存在,李元昊正是其中之一,但卻是反麵的教育題材。

《孫子兵法》有雲: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李元昊這一次可以說是徹底地上頭了,他這明顯是在意氣用事。還是參考宋遼這兩個當時的東亞大國,無論雙方中的哪一方在遭受了慘敗之後都不會在極短時間內向對方發起軍事報複行動,即使是有遼國那樣的全國動員能力也沒這樣做過,但他李元昊還真就這麼乾了。所以,他被教做人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麵對李元昊的再次大舉進犯,唃廝囉的策略仍然和上次一樣,他將都城四周的兵力全部收縮回城與他一道堅守不出,然後吐蕃的野戰兵團則在外圍戰場伺機與李元昊接戰並儘最大可能地消耗李元昊的實力。簡而言之,唃廝囉就是在以不變應萬變,而李元昊呢?他變了什麼?他其實也沒怎麼變,唯一變的是他的那張此前誌得意滿的笑臉此時正因為憤怒和仇恨而變得猙獰和扭曲。

曆史無數次地證明,一個人在捱了一巴掌之後如果頭腦發熱想要馬上反擊,那麼後果就是他很快會被人再給一巴掌拍得懷疑人生。不過,能在極度的憤怒和恥辱中還能保持理智的人是聖人,李元昊當然不是聖人,他和我們都一樣是個大俗人。他現在就想報仇,就像個剛輸了一百萬的賭徒,回去帶了點積蓄後又急速地殺進了賭場。

坦白說,李元昊同誌還是稍微吸取了一下教訓。為了防止再次被吐蕃人在大冬天裡給自己洗個涼水澡,李元昊這次在渡過宗哥河之後命人在河道的淺水處做下了標記,等到下次返程時他們將按原路返回。也不清楚李元昊這樣做是出於心虛還是謹慎,等到他下次再過河時會是在怎樣的一種狀態下呢?是再次敗亡而逃還是勝利班師呢?如果是後者,這標記其實也就沒什麼意義,如果是前者那可就是救人性命於萬急時刻。然而,命運有時候就是這麼的喜歡跟人開玩笑,李元昊打死都不會相信自己的這個看似無比英明的決定會在不久之後成為埋葬無數黨項人的集體墳場。

吐蕃的細作暗中在這一路上將李元昊的一切舉動都掌握於心並極速傳報給了唃廝囉,而在得知李元昊於宗哥河的淺水處立下浮標後,唃廝囉腦子裡隨即就閃出一個絕妙的主意並派人立馬前去實施:他命人將那些浮標全部移到了深水處。當唃廝囉躲在城裡為自己的得意之舉而暗自竊喜之時,李元昊帶兵衝向了鄯州,可他剛走在半路上吐蕃人的野戰兵團就殺了出來。

這次的戰事可不同上次,上回安子羅的十萬大軍是臨時集結倉促赴援,可這回他們是在大勝之後還沒離開便又遇到了殺回馬槍的李元昊。還未從上次的大敗中回過神來的黨項人這一次麵對士氣高昂的吐蕃人簡直就是一觸即潰,李元昊對此是攔都攔不住。

在吐蕃人又凶又狠地瘋狂追擊下,黨項人原路返回又來到了宗哥河邊。

趕快去找淺水灘!趕快找到那些該死的浮標,然後趕緊渡河!

終於,慌亂逃生的黨項人看到了那些浮標,那還等什麼?抓緊時間過河逃命!於是,千軍萬馬爭相過河,吐蕃人這時候也隨即殺到了他們的屁股後麵。悲劇就此發生,奔逃在最前麵的黨項人這一下水才知道這哪裡是什麼淺水灘,他們連同自己的戰馬以百米衝刺的勁頭紮進了河裡,然後就再沒有了蹤影,可後麵的人卻還在不斷地往前,那些試圖緊急刹車的人也被擠下了深不可測的河水裡。但是,為了活命,後麵的黨項人最後幾乎是踩著前麵那些同伴們用屍體堆積起來的河床才過了宗哥河。

由此也不難想象李元昊這次的兵力損失有多麼的嚴重,他這次所帶出來的士兵大半都死在了河裡,這些可是跟隨他常年作戰的黨項精銳軍團,如此慘烈的景象恐怕也隻有當年雍熙北伐時宋朝的東路軍在過拒馬河時才曾有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