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75章 算無遺漏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宋帝國興亡史 第75章 算無遺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公元1040年正月初一,這一天是一個新月日食。李元昊手下的謀臣楊守素夜觀天象之後認為此象乃西夏軍隊大勝之兆,他隨即請奏李元昊立立即發動大軍攻取延州。李元昊欣然表示同意,一場針對宋朝的大型軍事行動就此在西夏這邊緊鑼密鼓地開始實施,而宋朝這時候正在為之前兩次打退李元昊進攻的宋軍將士進行論功行賞。

數日之後,在範雍的熱切期盼中,在西夏的那些反戰人士對和平與重開邊境貿易的無限憧憬中,趙禎對李元昊請和的回應終於來了——拒絕!

得知這個訊息,範雍在搖頭,西夏人在皺眉,而李元昊則在狂喜,他終於達成了自己的意願,那就是成功地激怒了所有的西夏人,讓他們從此緊密地團結在他的身邊去跟宋朝狠狠地乾一架。

這邊範雍還在為宋朝拒絕李元昊的請和而感到有些慚愧,而李元昊卻在這年的上元節即將到來之時給了範雍一個天大的驚喜:探子來報,西夏人正在集結軍隊準備從盧子關再度入侵宋境!

盧子關,又名盧關,位於今陝西省靖邊縣天賜灣鄉境內,與今陝西省誌丹縣交界。也就是說,這裡是西夏進入宋朝的入口,而在它的南麵不遠處正是李士彬鎮守的金明寨。盧子關自古乃是戰略咽喉之地,杜甫在安史之亂期間曾經行經此地並寫下《塞蘆子》,其中便有這樣的詩句:延州秦北戶,關防猶可倚。焉得一萬人,疾驅塞蘆子。岐有薛大夫,旁製山賊起。近聞昆戎徒,為退三百裡。蘆關扼兩寇,深意實在此。

李士彬的父親李繼周當年也是因為看中了此地的重要性纔在一片廢墟之上重築寨壘,其本意正是為了給後方的金明寨以及更後邊的關中地區充當預警和緩衝作用。

得到探馬的奏報,範雍緊急命令他的副手、鄜延路副都部署石元孫帶兵前去盧子關堵截李元昊,而石元孫(北宋開國大將石守信的孫子、石保吉的兒子)所帶出去的兵力不過才五千人,但這已經近乎於將延州城裡的軍隊給掏空了,因為範雍為了堵截李元昊隻給自己留了幾百士兵守城。另外,範雍還緊急派人前去慶州要求鄜延、環慶兩路的副都部署劉平火速帶兵前來增援,他給劉平的命令仍然是前去盧子關堵截李元昊。

軍情十萬火急,再加上劉平一向輕視李元昊和西夏軍隊的戰鬥力,所以他在倉促之間隻點集了三千騎兵從慶州出發疾馳盧子關。石元孫和劉平這兩路兵馬相加也不過才七千人,但如果範雍和劉平得知李元昊這次所帶出來的兵馬人數時定然會瞬間麵如死灰——李元昊這一次所帶出的是他的那十餘萬機動兵團。

這便是當時的現實。宋朝十幾萬大軍在陝西四路各處設防,但李元昊隻需集中兵力攻擊宋朝的任意一個點就能讓宋朝這邊人仰馬翻。關鍵在於,李元昊一次性便可拉出十幾萬人馬,而這個數目卻是宋軍在整個陝西四路的總兵力。範雍和夏竦為什麼要嚷嚷著增兵,這就是原因所在,彆說是他倆,這種情況換了誰來守邊都得哭著喊著叫增兵。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這是足球場上的常用語,這話放在戰事上同樣適用,宋朝選擇了龜縮自守無疑就是把戰爭的主動權拱手讓給了西夏,所以你不被動捱打誰捱打?

再來看範雍的應對策略。李元昊出兵他不知道對方有多少人,也不知道李元昊具體要打哪裡,在敵我態勢都不明朗的情況下,他直接掏光自己的老本去堵截對方進入本土的關口,可他有沒有想過這一路上要是沒堵住李元昊的後果是什麼?如果李元昊要直接來抄他的老窩又該怎麼辦?沒有,作為總攬鄜延路一切軍政事務的最高長官,這些問題範雍都沒有想過。有這等賢臣良將和文武全才鎮守國門,北宋何愁哪天不會被外敵所滅?

李元昊這一次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說都占了先手,而宋朝方麵則是從一開始就陷入了被動,當劉平和石元孫發兵奔向盧子關之際,李元昊已經於公元1040年1月17日率領大軍輕而易舉地突破盧子關直抵金明寨前。前麵也說了,金明寨是一個軍寨群落,而非一個獨立存在的軍寨,對於李士彬來說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問題:到底是分寨禦敵還是合兵拒敵?他的兒子李懷寶建議他集中兵力於一處,可李士彬最後選擇了命令各寨分散禦敵。

一個白天的時間就這樣很快過去了,李元昊的十萬大軍在這一天裡連一個軍寨也沒動,他們隻是圍而不攻,這讓李士彬和他的士兵們白白緊張了一整個白天。我們需要特彆說到的是,讓一個人在一整個白天都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甚至驚恐的狀態中,這種事是相當耗損精力和心力的,在這方麵李元昊絕對堪稱一個心理大師。到了這天晚上,西夏人還是沒有任何攻寨的意思,但李士彬卻不敢大意,他和他的士兵整夜都甲不離身枕戈待旦而眠。也就是說,李元昊這一出心理戰搞得金明寨的守軍幾乎是整整十二個時辰都沒敢閤眼。

在這一整天裡,李元昊真的什麼也沒做嗎?非也!他其實比李士彬還要忙,這一整天裡他已經把金明寨裡的所有奸細和內應都給招呼了一遍,這裡麵就包括了此前以歸附為名被分散安置在金明寨各個分寨裡的數萬所謂的“黨項平民”。

第二天(1月18日)黎明時分,李元昊一聲令下,西夏軍隊開始從四麵八方進行攻寨,而金明寨各處分寨裡的西夏奸細和內應以及那幾萬人的“黨項平民”也隨即響應。一時間,整個金明寨四處火起,刀兵之聲響徹金明三十六寨。

李士彬驚聞戰鼓響起迅速起身,他命左右牽過他的戰馬就要出戰,可他得到的戰馬竟是羸弱不堪的劣等馬,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親兵此時都成了李元昊安插在他身邊的奸細。這些人不但隻給了他劣馬,而且還在馬鞍和韁繩上做了手腳,以這樣的狀態作戰,李士彬很快就陷入了西夏人的重圍之中。戰至最後,李士彬連同他的兒子李懷寶一起淹沒於戰陣之中,李懷保當場戰死,李士彬則是被生擒,本來擁有十餘萬軍民且看似牢不可破的金明寨就這樣在西夏人的內外夾攻之下迅速被攻破。戰後,李士彬被李元昊下令割去耳朵,十餘年後他被囚禁至死。

不過,在這之前,也就是李士彬在出戰之前,他命令自己的心腹火速去找到他的老母和妻子並帶她們逃走。要說這兩個女人也是堪稱女中豪傑,她們竟然在西夏人的層層包圍中成功地逃出並趕到延州向範雍報警:李元昊已經殺入宋境了,而且金明寨已經失守了!

得知這一驚天噩耗,範雍大驚之餘的第一反應是繼續裝鴕鳥,他竟然不相信這兩個曆經九死一生才逃出來的女人說的是真話,他立即派人前去查證。李元昊也沒讓範雍失望,拿下了金明寨後,西夏皇帝馬不停蹄地率領大軍極速奔赴延州。此時負責前去盧子關堵截李元昊的劉平和石元孫以及他們的援軍又在哪裡乾什麼呢?乾什麼?溜圈!

當李元昊圍攻金明寨時,劉平和石元孫剛剛在保安軍完成了合兵,然後他倆繼續向盧子關方向挺進。換言之,當李元昊不費吹灰之力攻下了金明寨並南下向延州進兵之時,劉平和石元孫卻在向著盧子關北上進兵。他們不但沒有堵住李元昊,反而與李元昊背向而馳,雙方的距離是越拉越遠,李元昊這一次又打了宋軍一個完美的“時間差”。

不出意料的是,劉平和石元孫在盧子關前連個西夏人的鬼影子也沒看到。就在二人傻傻發呆之際,範雍的命令又來了:李元昊已經攻下了金明寨,現在正在進兵延州,你們趕快來延州救老夫一把!

兩天之後的正月二十,劉平和石元孫再又回到了先前的合兵之處——保安軍,此時李元昊的大軍早已屯兵於延州城下。麵對城下這前後連綿數十裡的總計十餘萬計的西夏圍城大軍,範雍和守城的軍民都亂了方寸。那可是十幾萬手握刀槍的敵人,彆說是那些平民,就連範雍這種曾經在劉娥麵前都敢於挺直了脖子說狠話的所謂鋼鐵直男此時也在禁不住地渾身發抖。

怎能不發抖啊?李元昊自己的兵力本來就至少有十萬,攻陷了金明寨並將其擄掠一空之後,他的兵力又該是多少?可延州城呢?真正的士兵才幾百人!

渾身發抖的不止是範雍,幾個月前在保安軍裡督戰並派狄青出戰打退李元昊的大太監盧守勤這時候不但是四肢發抖,他都已經當眾號啕大哭了起來。另外一個嚇得腿軟的是延州的通判計用章,他和盧守勤一道建議範雍棄延州城退保鄜州。範雍當然不敢這樣不戰自退,雖說宋朝的文官好像沒有死罪,況且他還是曾經做過樞密副使的高官,可如果不戰而走並丟了延州城,那麼他的聲名也就全毀了,他的政治生命也可以宣告結束了。

範雍多少還是想要點臉的,三人一陣合計之後又想到了派人出去向李元昊請和,他們想到的這個出去趟地雷的人便是都監李康伯,但李康伯當場拒絕,而且是寧死也不從。不是說李康伯怕死,而是他認為向李元昊這個賊人請和有辱大宋的國格。不管怎樣,範雍最後還是決定堅守城池。

出乎意料的是,李元昊並沒有下令攻城。李元昊為何沒有攻城?一來或許是他不知道範雍居然隻給城裡留了幾百人,二來就是李元昊本就沒打算攻城,而是要圍城打援。在整個戰事的過程中,李元昊把劉平等人的援軍動向和範雍的心理都掌控於心,前者是宋朝的老邊關,後者是宋朝的頂級大臣,但在他李元昊的麵前,這二人都被他玩得團團轉。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