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76章 以一敵十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宋帝國興亡史 第76章 以一敵十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我們前麵說李元昊圍困延州其目的是為了圍城打援,那麼延州的援兵此時又在哪兒呢?

正月二十二日,劉平和石元孫率部從保安軍到達延州外圍的萬安鎮,但抵達此處的隻是宋軍裡的千餘名騎兵,作為全軍主力的步兵大隊尚未跟上來。劉平本打算率領這支騎兵疾馳延州,可就在萬安鎮這個地方他得到了最新的戰場情報:李元昊圍困延州的兵力達到了十萬之眾!

儘管劉平一向輕視李元昊,可他此時也深知僅憑這點兵力他還真的不是李元昊的對手,二人於是又隻好原路返回去接應後邊的步兵。走了二十裡後,騎兵大隊終於與步兵會合,而此時另外幾路得到範雍馳援令的宋軍也跟了上來,他們分彆是鄜延路都監黃德和的兩千步兵以及鄜延路巡檢使萬俟政和郭遵率領千餘人馬。如此,宋軍的兵力全部相加達到了步騎混雜一萬餘人。

請記住這個郭遵!也請記住這個黃德和!這二人不久之後在戰場上的表現將是兩個完全相反的極端!

這天的日暮時分,宋軍到達距離三川口十裡處的地方並在此地紮下了營盤。前方二十裡處便是延州城,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前方隨時都有可能出現西夏人的蹤跡,一場惡戰已是近在眼前,劉平此時能做的就是讓連日來一直都在拚命趕路的將士們抓緊時間休整以便天亮之後與敵接戰。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就在此時,範雍派來的使者來了。來人傳命說,為了防止有西夏人混入延州城中,範雍命令劉平把部隊分散入城,而且是以每五十人為一隊,待到前隊前行五裡路之後再放下一隊,如此前後續進。

第二天黎明時分,天上開始下起了大雪。按照範雍的指示,宋軍這時候已經總共放出了約五十隊人馬入城,但這一夜過去了,前方卻沒有傳回任何的訊息。劉平頓時感覺渾身冷汗直流,他驚覺自己可能是中計了,他派人再去找範雍派來的那位使者,可此人早就已經不知去向——果然是李元昊的奸計。宋軍就這樣白白地送了兩千多顆人頭給李元昊當見麵禮,來不及悲傷和悔恨的劉平當即下令整隊,宋軍再也不分散入城了,而是全軍結陣而行。

有鑒於宋軍隨時可能與西夏軍隊發生遭遇戰,鄜延路巡檢使郭遵建議劉平應該先派出騎兵在前麵探路,大軍主力隨後再跟進,可這個建議被劉平斷然拒絕。劉平到了這個時候依然對自己非常自信,堅信隻要自己一到就能迅速地解延州之圍,而那時候的李元昊也隻能是抱頭鼠竄,畢竟他劉平手裡是整整一萬人的大宋正規軍,在他眼裡李元昊雖有十萬之眾卻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正規軍打土匪武裝簡直就是砍瓜切菜般輕鬆,劉平認為他手裡的這一萬人馬足以打李元昊一個屁滾尿流。

再又往前走出了大約五裡路之後,宋軍到達了五龍川。過了眼前的延河再往前就是延州城,可就在此地,前方的宋軍突然停住了腳步不再前進:大雪紛飛之中,宋軍將士看到了眼前的異象,大隊早已排成戰鬥隊形的西夏軍隊就在河對麵與他們隔河而望。

宋軍眼前的這些西夏大兵並不是西夏軍隊的全部,而是早前部署在此地的外圍警戒兵團。李元昊在得知宋軍的援軍已經逼近延州後便命令全軍向此地快速集結,要知道西夏軍隊對延州城圍而不攻等的就是範雍所召來的這些援軍。

麵對河對岸正嚴陣以待的西夏大軍,劉平沒敢輕舉妄動,因為他發現對麵的敵人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增加,而且對方也根本不是什麼他口中常說的烏合之眾,無論戰馬、軍械還是護甲,西夏人都是應有儘有。盲目自信害死人,狂妄無知更是會害死更多的人,此時此刻,劉平會不會恨不得戳瞎自己的雙眼呢?

當西夏軍隊終於在河對麵完成全軍集結後,宋軍的每一個將士都看清了他們今天所要麵對的敵人究竟是怎樣的一群龐然大物:河對麵的西夏人密密麻麻地排列成行,他們的數量至少是宋軍的十倍!

反觀宋軍,此時的他們隻有不到一萬人。劉平昨夜依照範雍的命令放出去的那五十小隊早就杳無音訊,如果那果真是李元昊的奸計,那麼這些人此時早已屍骨冰涼——那可是兩千五百人,可他們就這樣被狼群給活活地吞噬了!

更要命的是,這不到一萬人的宋軍在這七天時間裡一直在行軍趕路,他們被李元昊牽著鼻子忽而向北又忽而向南,而西夏人卻已經在延州城下養精蓄銳了至少四天。如此不難看出,在對戰場情報的掌握和收集能力上,宋朝方麵可謂是被李元昊給完爆,而這正是宋朝方麵的各級軍政主官輕敵和自大的惡果。你以為自己是王者對方是青銅,但事實證明對方纔是王者,而且還比你謙遜低調得多。

這裡有人可能會有個問題,既然現在宋軍發現敵我實力嚴重不對等,那麼明顯處於劣勢的我可以跑嗎?畢竟十比一的比例,跑了也不丟人,反而可以美其名曰“戰略性轉移”。

哼哼,你想得美!

先不說宋軍是步兵為主,如果要跑也根本跑不過西夏人的戰馬,即使西夏人不用戰馬,宋軍也彆想跑。李元昊圍城打援為的就是要先消滅劉平所部,然後再攻取延州,他怎麼可能讓遠道而來的劉平有跑路的可能?再者說,此時的宋軍不但前有強敵,他們屁股後麵的山穀裡這時候也出現了西夏人的身影,李元昊為宋軍準備的包圍圈早就設定好了。換言之,宋軍此時已經是無路可退,唯有一戰,或是集體投降。

投降?可能嗎?這可是一萬宋軍,而且他們所麵對的還是他們口中的“賊眾”。不管以後怎樣,但至少這一時期的宋軍將士絕不是什麼懦弱貪生之輩,既然已經無路可退,那他們就唯有拚死一戰!

風蕭雪兮延水寒,壯士挺身兮赴國難!

在這個被漫天的雪花裝扮得純白無瑕的天地之間,在這片即將被鮮血所染紅的延水河畔,宋夏兩軍隔河而陣但都遲遲沒有率先發動攻擊,戰前對李元昊和西夏軍隊不屑一顧的宋軍主帥劉平此時也是豪情不再。史書記載:時平地雪數寸,平與賊皆為偃月陣相向。按照這種說法,當時地麵上的積雪至少足以覆蓋住整個馬蹄,宋夏兩軍就是即將在這樣的一個風雪天裡進行一場實力嚴重不對等的生死搏殺。

這一戰率先發動進攻的終究還是河對岸的西夏人,李元昊命令前軍改為一字橫陣涉水過河向宋軍發起了進攻。

當西夏人在岸上越積越多且全軍呈半渡之勢時,劉平命令手下的猛將郭遵和王信帶兵進擊,但劉平的如意算盤卻落了空,因為西夏人的軍陣實在是太厚,郭遵和王信率部全力搏殺卻始終都無法刺入敵陣之中。如果不能破陣,後麵的西夏人就會蜂擁而至,那麼宋軍到時候就將沒有半點獲勝的希望,心急如焚的劉平隨即命令宋軍的主力加入戰陣。一番奮力廝殺之後,西夏人被宋軍陣斬近千人終於開始向後退卻並全都狼狽地逃回到了河對岸。

看著眼前敗退回來的這幫渾身濕透的廢物,李元昊大怒。重新整隊之後,他派出了麾下的重灌步兵手持大盾再以橫陣過河與宋軍交戰。藉由這種攻守兼備的陣列,西夏的重灌步兵步步為營成功地涉水過河並在灘頭建立起了由長槍和大盾構築的鋼鐵防線,而剛剛經曆了一場惡戰的宋軍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西夏人有條不紊地在他們的對麵列陣。出乎宋軍意料的是,列陣完畢的西夏人並沒有隨即開始對早已是疲憊之師的宋軍發起集體衝鋒,而是很有儀式感地從陣中策馬走出了一名將軍,此人來到宋軍的軍陣前麵並直接點名要與在先前的戰鬥中表現得勇不可當的宋軍猛將郭遵進行單挑。

郭遵,開封人氏。這位即將在這一天的日落時分為國壯烈殉難的勇士在曆史上並沒有留下他的出生之年,但這位猛將若不是因為西夏人後來不講武德,那麼宋朝曆史上首位在戰場解鎖“百人斬”成就的人就不會是後來的南宋第一猛將楊再興,而是他——郭遵!

此戰郭遵可謂是威風凜凜,單從行頭上來看他就足以讓西夏人望而膽寒,他隨身所配備的單兵武器就有三件,分彆是鐵槍、鐵杵和鐵槊,單是這三件兵器就達到了將近一百斤。在先前的破陣之戰中,郭遵在西夏人眼中如是殺神附體,他突入敵陣勇猛殺敵,單是斃於他那把鐵槍之下的西夏人就高達數十人。

這一次麵對西夏人的主動點名挑戰,郭遵從容地換上了他的第二件兵器——鐵杵。在兩軍將士的凝神注視之下,二將策馬相迎。可悲的是,西夏的這名勇氣可嘉的將軍雖然很有血性和膽量,但他根本就不是郭遵的對手,郭遵隻是一個回合之後就揮起鐵杵直接狠狠地砸在了對方的頭盔上,此人就此翻身落馬被郭遵一招斃命!

見此情形,屏息觀戰的雙方將士都同時爆發出一陣響徹山穀的大呼!不同的是,宋軍這邊是興奮,西夏那邊則是驚駭!

在乾淨利落地斃掉這一個西夏將軍後,郭遵並沒有停下來,他在策馬狂奔中再又換上了鐵槍並以萬夫不當之勇的氣勢單騎直衝敵陣。西夏人在他的麵前毫無招架之力,郭遵所過之處西夏人哀嚎之聲不斷,史稱其在西夏軍中“所向披靡”。在郭遵沙場逞雄之時,宋軍主力也隨即再次壓上,宋夏兩軍就此皆奮勇拚殺,一時間喊殺聲震徹四野。

鑒於後續有西夏人源源不斷地加入戰陣,其攻勢極也變得極其猛烈,劉平身為宋軍的主將也被迫親自帶領親兵參戰,由此宋軍將士軍心大振。經過又一場慘烈地搏殺,西夏人再次被宋軍殺回了河對岸。這一戰宋軍再又殺敵數千,而這裡麵有一部分西夏人則是被宋軍追至河裡給淹死以及被己方的人馬給踐踏而死。

自此,雙方已是廝殺了半日,西夏軍隊的兩次渡河攻擊都以失敗告終,但此時的形勢對於宋軍來說反而是變得更加險惡。他們的精力和體力在漸漸枯竭,他們的兵力也在迅速減弱,可擁有十萬之眾的西夏人卻還在排著隊等著來跟他們進行拚殺。更加讓宋軍將士感到絕望的是,整個鄜延路現在基本上就他們這麼一點援軍且深陷無壁之曠野絕地,範雍與他們近在咫尺且明知道他們正在苦戰但卻隻能作壁上觀,這是比內無糧草外無救兵還要凶險的死地。除非出現奇跡,否則宋軍已然沒有什麼勝利的希望,甚至是沒有生還的希望,這個事實誰都不敢說,但誰的心裡又都清楚。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