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90章 攻守易型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宋帝國興亡史 第90章 攻守易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趙禎這邊剛剛從輕發落了韓琦和範仲淹,可陝西那邊的兩大巨頭陳執中和夏竦又因為接下來應該如何防禦西夏的進犯而相互掐了起來。

身為樞密院的高官,在宋夏戰爭正式爆發前,陳執中一直都是強硬的主戰派,當初就是他和王德用力請趙禎將李元昊派來通報他已經稱帝的西夏使者給就地正法以示國威。不過,陳執中的暴脾氣卻為時任宰相張士遜所惡,在宋夏三川口之戰結束後不久,陳執中就被張士遜給彈劾下課並外放為青州知州。如果不是宋朝在好水川一戰裡的再度慘敗,那麼陳執中可能還得等上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再次在政壇上東山再起。

值此國家用人之際,向來主張對西夏奉行強硬政策的陳執中再又被趙禎想起。既然夏竦在那邊乾得一塌糊塗,那麼為什麼不讓陳執中過去試試呢?如此既可以製衡夏竦並分散他手中權力,同時也能讓夏竦感受到一點危機感,更何況說不定陳執中真的就比夏竦厲害呢!

於是乎,陳執中在好水川之戰結束三個月後便由青州知州被改官為工部侍郎、同陝西都部署、陝西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兼任知永興軍。

換言之,陳執中和夏竦一字並肩高,而且兩人還都在同一個單位上班,他倆都是陝西四路的軍政一把手。陳執中脾氣不好且“好戰”,可夏竦就是個沒脾氣的慫人嗎?此外,這二人都曾經是當過兩府大臣的人,所以這兩個同樣都心高氣傲的人怎麼可能容許有人跟自己一字並肩?這叫什麼?趙禎此舉就是在一個雞窩裡放了兩隻鬥雞,這倆要是不整天打架那才叫怪事。

有鑒於陳執中剛到陝西就和夏竦因為如何經略邊事而爆發了激烈的矛盾和衝突,趙禎為此而特意召集兩府的重臣商議此事。眾人一番集思廣益之後,趙禎最後決定對陝西四路分而治之:夏竦和陳執中都不要待在京兆府了,兩人都到一線去守邊,夏竦以原職兼知鄜州並主管鄜延路,陳執中同樣以原職兼知涇州並主管涇原路,韓琦知秦州主管秦鳳路,範仲淹改任為慶州知州主管環慶路。

如前所言,夏竦和陳執中是曾經的宰執大臣,而韓琦和範仲淹則是未來的宰執大臣,這四人現在一起守衛宋夏邊境的陝西四路,如此規格也足見宋朝對李元昊的重視程度。可是,這四人說到底都是文人且不是以軍事韜略而見長,但他們所麵對的卻是李元昊以及站在他身後的那個對宋朝知根知底的西夏相國張元。

宋朝這邊不但重新整合了陝西四路的軍政體係,另外還分彆給各路增派了駐軍,凡此種種都是為了不再上演再次被賊人闖入家裡給一頓暴揍的慘劇。說到底還是一個防字,隨著頭號主戰派韓琦被李元昊打得懷疑人生,此時也沒有幾個官員還敢跳出來高喊進兵西夏的口號。至此,宋朝對西夏的戰事已經由主動進攻轉向了被動防禦。

自宋夏交兵以來,雙方大大小小也打了好多場仗,雖然看上去是各有勝負,但宋朝這邊每次獲勝都不過殺敵數百或一兩千而已,但西夏在延州殲滅宋軍一萬,在好水川殲滅宋軍兩萬,而且都近乎於是全殲。或許雙方在死傷人數上未必就呈一邊倒的態勢,甚至於西夏死傷的人更多,然而對方兩戰殲滅宋軍三萬人且是片甲不留式的全殲,這對宋朝所造成的心理震撼和影響就非同尋常了。好比打麻將,你每次自摸都隻是不加倍的平胡,而每次輸錢卻都是遇到清一色或者杠上花,這牌你還怎麼打?說句直白的話就是,這實在是太打擊信心和士氣了。

好水川之戰後,宋朝舉國的臣民都無不沉浸在悲慼之中,此時也不見有官員上表要對李元昊發動狂風暴雨式的進攻,號稱擁有百萬禁軍的堂堂大宋就這樣在李元昊的淫威之下軟了下來。那些飽讀聖賢之書的孔門弟子們之前無一不是慷慨激昂地表示要將李元昊踩死壓扁,但在鮮血淋漓的現實麵前,這些人統統都顫栗了。

更可笑的是,新近被提拔為潞州知州的範諷(就是之前的那位偷了翰林院銀器的宋朝前三司使)在前去向趙禎謝恩的時候竟是這樣去安慰自己的皇帝:“陛下,照目前的情勢來看,李元昊是萬萬不能主動去打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嚴守邊地各處要害讓李元昊無機可乘,等到時間久了他自當沒趣。陛下你隻管修德勤儉就行了,邊疆的這些糟心事你根本就無需放在心上。”

範諷這番話可真的是稱得上高論,但實則卻是典型的鴕鳥心態。若論鬥嘴爭狠打嘴炮,若論勾心鬥角誅人心,宋朝的這些文官大佬個頂個的能乾,但真刀真槍乾起來的時候,這些人又都屬於手無縛雞之力的軟弱書生。我無意貶低文人和文官這個階層,自古以來鐵血文人也是不少,敢於以死相諫的文官也是代代不絕,但這些都是稀有品種,在龐大的基數裡麵他們就是那所謂的鳳毛和麟角。

宋朝此時在集體憂鬱,而西夏那邊則未必就是在舉國歡慶。還是那句話,宋朝的體量夠龐大,本身的體格也足夠扛揍,陝西的戰火紛飛對宋朝而言撐死了也就是一條胳膊傷筋動骨了,但宋夏戰爭對西夏而言卻是以舉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支撐。毫無疑問,以西夏的國力根本做不到以戰養戰,戰爭持續得越久對西夏所帶來的各種消耗就越大,除非它能夠通過戰爭反哺自身,也就是能夠從宋朝手裡得到大量的子民、土地、糧食或是金帛之類的財物。然而,以上這些東西李元昊都沒有得到,可以說這場戰爭所帶給他的隻有純粹的消耗。

這就是小國的悲哀,也是李元昊的悲哀,用句話來說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自古以來,強悍的小國要想吞並幅員遼闊的大國隻有一種辦法,那就是閃擊戰,中國曆史上最為經典的例子莫過於金國滅遼。如果你不能旗開得勝且一鼓作氣,這中間哪怕你隻是停下來喘了一口氣都會讓你前功儘棄,因為戰爭所比拚的終究是綜合國力的強弱,比拚是戰略的縱深,比拚的是錢糧,一旦雙方進入相持階段,小國終究隻能是功虧一簣,甚至是被反攻倒算。

李元昊沒有完顏阿骨打的條件、運氣和實力,但卻得了阿骨打的病且還病得不輕。他的家門口就是自秦漢以來中原王朝在西部的要害關中地區,曆代中原王朝在大一統的局麵下無一不是把關中地區視為生命防線,誰來搶指定跟誰急眼。

再者說,宋夏邊境的陝西段可是山地,而不是平原,就算李元昊是完顏阿骨打附體也未必能夠拿下關中。要說運氣,李元昊就隻能怪自己生不逢時了,此時的宋朝雖不能像太祖朝時期那樣開疆拓土,但守家把大門倒是能夠做到的。至於實力,完顏氏的皇族之中堪稱猛將如雲,而李元昊的身邊又有誰呢?

以上這些是我們在試圖透過現象去看李元昊的本質,但這本質真的如我們表麵所分析的這樣嗎?試問:李元昊對宋朝真的就有領土的野心嗎?至於取宋而代之,這更是連遼國人都不敢去想的事,李元昊再怎麼狂妄自大也不至於心生此唸吧?

看看李元昊登基之後寫給趙禎的表章,他在裡麵可是以臣自稱,而他所希望的隻是宋朝能夠承認他的皇帝身份,希望宋朝仍然能夠像從前那樣與西夏和平共處。其實一切都沒有變,發生改變的隻是他的頭銜——國王變成了皇帝。但是,這對宋朝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因為這意味著反叛,而曆代君王對於叛賊都隻有一種態度——殺無赦!

李元昊雖然請求趙禎能夠承認他的皇帝身份,但也還沒到那種跪地祈求的程度,麵對趙禎亮出來的尖刀,他選擇了對抗。即使如此,他也沒想過要主動去攻擊宋朝。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請問:李元昊為什麼後來就主動向宋朝發難了呢?

請注意一個細節,李元昊是在宋朝堅決拒絕開放邊境貿易的情況下才怒而發兵攻宋。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宋朝的經貿製裁所帶來的傷害已經讓他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以至於他不得不鋌而走險地試圖通過軍事打擊的手段來迫使宋朝重開邊境貿易。

雖說古代的中國仍然是農業社會,但我認為這一點也不影響經貿在社會生活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和社會影響力。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為什麼總是喜歡南下劫掠?因為他們缺乏他們所需的生產和生活資料,而且他們又沒有可以用來購買生產和生活資料的錢幣,所以就隻能去搶。正所謂不打不相識,所以後來又有了以物易物的互市。曆史上隻要雙方生意做得好做得順暢,那麼北方的遊牧民族基本上都比較老實和友好。反之,如果買不到東西或者因為天災而拿不出東西去交換,那就隻有騎著馬扛著刀去明搶甚至是組團去明搶。

純粹的遊牧民族和政權如此,李元昊的西夏國就更是如此。要知道西夏可不止是隻有牧民,它還有大量的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以及從事工商業的城市人口,它不隻有牲口,還有青鹽之類的專門用來賺取外彙的出口創收型產品。西夏人需要宋朝的茶葉、絲綢、瓷器和藥材,他們的青鹽更是要靠宋朝人幫忙吃才能為他們帶來固定的經濟效益。

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對於西夏這樣一個無法在生產和生活資料上做到自給自足但又農牧相結合的國家,這樣一個在經濟貿易上嚴重依賴進出口的國家,宋朝的經濟製裁和封鎖簡直能直接要了它的這條小命。宋朝是西夏最大的貿易夥伴,又是它最大的進口和出口物件,一旦宋朝斷絕了彼此間的經貿往來,西夏基本上就成了一個隻能慢慢等待徹底乾涸的湖。看著這湖裡的水一天天蒸發殆儘,看著自己的子民一個個渴得要命,身為西夏國皇帝的李元昊能不瘋嗎?

如此,我們也就能夠理解為何李元昊先後數次大規模入境作戰都是打完了就跑,也就能夠理解他為何要近乎於窮兵黷武地不停侵掠宋境。這就像刑訊逼供,刑訊不是目的,隻是手段,問出供詞纔是目的。放置於李元昊身上,他攻打宋朝不是為了搶地盤,更不是為了擄掠人口和財物,甚至都不是為了要宋朝承認他的皇帝身份,隻是為了讓宋朝重開邊境貿易,因為他的湖裡真的快要沒水了。

李元昊之所以要跟宋朝開戰,原因就在於他不想受宋朝的脅迫,他確實可以跪地磕頭認錯,隻要他這樣做就一定能夠讓趙禎下令重開邊境貿易,可他是一個有自尊的人且在這方麵近乎於偏執。他不想以一個臣子的身份下跪認錯並乞憐,他要的是公平,是以皇帝的身份讓宋朝被迫同意開關互市,這就是他選擇戰爭的原因:我要以戰爭的手段讓你重新認識我並尊重我,然後你還得對我好,對我有應必允——不是有求必應,這個求字不在李元昊的人生字典裡,他的膝蓋是不能打彎的。

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宋夏戰爭其實就是一場因宋朝的經貿製裁而由西夏方麵率先動武的一場戰爭。宋夏戰爭本來是該由宋朝先動手,但最終卻是西夏方麵率先開火,何也?答案就在這裡。因此,隻要宋朝一天不解除邊貿禁令,李元昊就一天也不會掐滅向宋朝動刀子的念頭。

我要你給我糖吃,你不給我就打你,直到打得你同意為止。大家好,我是李元昊,這就是我的戰爭宣言,雖然很無恥,但你們不覺得也很霸氣十足嗎?

宋朝現在已經被李元昊打疼了,甚至是有些被打怕了,所謂的出境作戰更是成了一個笑話,宋朝的君臣們如今想的更多是如何穩固防守而非主動進攻,但李元昊通過連續的大勝已經徹底沒有了對宋朝的忌憚。接下來,揚言要大舉進攻的不再是宋朝,而是他李元昊,況且李元昊可不是一個嘴炮,他是行動派。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