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91章 兵圍麟州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宋帝國興亡史 第91章 兵圍麟州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公元1041年7月,在休整了將近半年之後,在宋朝還沒有完全從好水川的慘敗中回過神來之時,李元昊再一次磨刀霍霍準備對宋朝動手了。

請注意這個時間點,這時候可是盛夏時節,遊牧民族及其政權大規模攻掠漢地往往都是選在秋冬時節,因為那時候正是其戰馬膘肥體健之時,可兵法上也說了,行軍打仗就得講究個出其不意。李元昊不但在出兵時間上整了宋朝一個出其不意,就連他這次出兵的方向也是讓宋朝大呼意外。在被李元昊痛擊了兩次之後,宋朝在陝西四路的防守是愈加嚴密,而且在有了兩次慘敗的教訓後,李元昊要想再跟宋軍玩引蛇出洞然後打伏擊的把戲也就不靈了。為此,李元昊這一次特意放過了陝西四路

他轉而把目光投向了西夏的東北方向——位於宋朝河東路的麟、府二州(隸屬於山西太原府的管轄)。

這一片地域是宋、夏、遼三國的交界地帶,也就是如今陝西、內蒙和山西的交界點,這裡同時也是宋朝的軍事世家“折家軍”曆代駐守的地方。對西夏而言,這裡也不是什麼陌生地域,李繼遷、李德明在世的時候就沒少在這片地方跟折家軍兵戎相見,但他們卻始終無法撼動此地。自宋夏開戰以來,這裡倒是顯得很安靜,可這不代表李元昊就把這裡給忘了,況且在李元昊圍攻延州的時候折家軍可是攻入了西夏境內踹了李元昊的屁股,所以他這次兵鋒東指也頗有一點複仇的味道。

促使李元昊決心在此處用兵還有另一個原因,因為宋朝這邊有人願意給他做內應。此人名叫乜

[nie]羅,他是宋軍裡的一名蕃族將領,因為立下了軍功所以他便厚著臉皮向麟府路的兵馬總管康德輿討要錦袍等賞賜,可康大人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把他給拒了。乜羅黑著臉退了出去,回去之後便當著人對康德輿是破口大罵:“老子為朝廷出生入死何等勇武,可討點賞賜竟然都不給,康德輿這個老王八蛋是個什麼玩意兒!”

這其實隻是一句很平常的牢騷話,可在有心人聽來這卻不是那麼簡單:你乜羅本就是一個黨項人,現在宋夏處於戰爭狀態,你現在這般滿腹怨言怕不是想打什麼鬼主意吧?

於是,有人便開始在私下裡說乜羅想要謀反,說他想要去投靠李元昊,更有甚者,有人說他因為心懷怨恨正準備哪天在戰場上從背後對自己人下黑手。正所謂謠言猛如虎,時間久了,乜羅也開始害怕了,他總擔心自己哪天就被人給抓瞭然後就地正法,直到這時候他才真正開始謀劃著如何投奔西夏。

這件事很快就被此時駐守在府州的一個名叫張岊(激e)的將領給知道了,張岊特意找到乜羅一起喝酒想給他做一下思想工作,而醉酒之後的乜羅也不給張岊客氣,他直接把話給挑明瞭:“我怎麼會是那種無故叛逃之人?我確實想走,因為我不想自己哪天死得那麼冤曲和窩囊。”

至此,真相大白,這個乜羅還真有逃離軍營的念頭。張岊隨即向康德輿建議把乜羅給殺了以絕後患,可康大人的行為再次讓人看不明白,他突然顯得很是顧全大局地說道:“如今李元昊四處為寇,我這時候怎麼能殺一個蕃部的軍官?這會讓軍營裡麵的其他蕃部將士怎麼想?”

張岊又建議先把乜羅找來喝酒,灌醉之後再把他扔下山崖,然後說他是醉酒之後落馬墜崖而死,這樣就不會讓彆人起疑。但是,這事終究還是因為各種原因而沒能施行,而乜羅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成功地逃到了西夏。關鍵在於,他確實去找了李元昊,然後主動申請為李元昊充當入侵麟府二州的向導。

在這件事上,這個張岊看似良心大大的壞,但實際上如果照他的辦法做了,那麼後麵估計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麻煩事。而且,張岊也絕非什麼陰險小人,若論忠誠和勇武,此人堪稱北宋所有將領中的特種甲等選手。

張岊,

字子雲,府州府穀縣人。此人應該是一個家裡比較有錢的主兒,因為他在少年時期就參軍入伍且從一開始就是一名牙將,但他這個牙將是用錢買來的。不過,他可不是一個浮浪子弟,他不但膽略過人,而且還精於騎射,此人一出道就讓他身邊的人為之而震驚。

在劉娥當政的天聖年間,黨項那邊有一個名叫阿遇的蕃部酋長,他的兒子因為跟他鬨矛盾便一氣之下跑到宋朝這邊不回去了。阿遇大怒,他也不問什麼青紅皂白,直接就帶著兵馬闖入麟州境內大肆劫掠,很多宋朝的子民因此都被他給擄走了。

阿遇臨走之時放出狠話:“你們如果不把我的兒子還給我,那這些宋朝人你們也彆想要回去。”

麟州官府這邊也不想招惹這個不講情理的蠻人,他的兒子便被宋朝這邊派人禮送出境。可是,兒子回來了,阿遇卻變卦了,他不想把擄掠而來的人口還給宋朝。

陝西方麵的安撫使大人見此情形也是愁壞了腦子,他找來張岊並交給他一個艱巨的任務:“你小子平常不是總是吹牛說自己很有本事嗎?現在我就派你過去跟那個阿遇交涉一下,你務必把人給我要回來。如果要不回來人,你也就彆回來了。”

張岊硬著頭皮接下了這活兒,然後就去跟阿遇要人。要說張岊還真有兩把刷子,簡直堪稱文武雙全,他在阿遇麵前一番唇槍舌劍竟把阿遇說得無言以對。阿遇無奈之下便同意放人,但自己一個老江湖竟被眼前這麼一個年輕人給說得啞口無言著實讓他覺得很沒麵子,他心裡這口氣實在是咽不下去。

“你在我這裡先待幾天好不好?好好玩一玩,到時候我自然會讓你把人帶回去!”

張岊很是爽快地同意了。當天晚上,阿遇設宴款待張岊。席間,就在大夥兒都吃得儘興之時,阿遇突然拔出自己藏在袖裡的一把短刀,然後切下一塊肉並將其叉在刀尖上直接伸到了張岊的嘴邊。

“來,吃了它!”

麵對這個很有挑釁意味的舉動,張岊毫無懼色地伸長脖子一口就咬下了這塊肉。接下來,阿遇又拿出一張弓並張弓搭箭對著正在大吃大喝的張岊。阿遇把這張弓給拉到了極限,隻要他稍一鬆手,張岊就將立馬跑去閻王殿領盒飯。可是,張岊就當是什麼也沒看見似的,他仍是埋著頭繼續大口吃肉。

張岊的這番膽識讓阿遇瞬間折服,他走過去拍著張岊的後背哈哈大笑道:“你可真是個爺們兒!”

不過,阿遇對張岊的考驗還沒完。第二天,他又帶著張岊去打獵,這一次他本想在張岊麵前耍一把威風,不曾想這威風卻被張岊給搶了過去。走在林間,草地裡突然竄出兩隻野兔,張岊眼疾手快地在片刻之間便取弓連發兩箭,這兩隻兔子一隻也沒跑掉全都躺地上不再動彈。至此,阿遇算是徹底被眼前的這個宋朝少年郎所折服。

張岊臨走之時,阿遇不但將此前所搶掠的百姓全部歸還,而且還送給張岊一些馬匹和駱駝以示歉意和賠償。回來之後,張岊立馬被升官,朝廷封他為來遠寨主。然而,比較惡搞的是,這個來遠寨此時在黨項人的手裡,張岊這個官說到底是有名無實。可是,張岊可不管這些,朝廷敢給他就敢要。他帶著一撥人就殺向了來遠寨,然後親手將軍寨裡的黨項頭領給殺了,裡麵的黨項人也全都被殺了個精光,他就此成了實打實的來遠寨主。

時年,張岊不過才十八歲!

時光荏苒,此時的張岊已經是一位年近不惑之年的宋軍將領,他的頂頭上司便是折家軍的傳人、此時隻有二十三歲的府州知州折繼閔。彆看折繼閔此時不過才二十出頭,折家的後人裡麵可是鮮有孬種,此時的折繼閔早已是一位在戰場上證明過自己的軍中硬漢。延州之戰期間,李元昊之所以最後被迫撤兵其中就有一份功勞是屬於折繼閔。當時,折繼閔帶著張岊率領宋軍從府州攻入西夏境內大破拉旺、阿兒兩族從而讓西夏的西部邊境就此風聲鶴唳,李元昊隨後撤兵,延州城也得以保全。

回到此時的這個盛夏七月。

在叛徒乜羅的引導下,李元昊親自率軍突破宋夏邊境並很快就直抵麟州城下。這一路走來李元昊將沿途以及麟州外圍凡是他所遇到的蕃部民眾全部收攏,然後挑選精壯男子充軍,其實也就是給他當炮灰,而且他這樣做還可以將麟州徹底孤立。

不同於前幾次侵宋時所采用的伏擊戰法,李元昊這一次的戰略目的就是要奪取宋朝的城池,也就是要拿下麟府二州進而對宋朝的軍事重地太原形成威懾之勢,如此也可迫使宋朝在經貿製裁上做出讓步。說實在的,相比延州、渭州和鎮戎軍之類的城池,這個麟州確實沒那麼大,戰略位置和影響力也沒有那麼重要,可是這並不意味著它就可以隨便讓給西夏。此外,麟州與臨近的府州城一樣都是傍山而建,想要攻陷它談何容易?

再者說,麟州城裡的守將也是非同小可,此人在此之前甚至是在此之後雖然未必稱得上是聲名遠揚,但他的戰功卻是白紙黑字地永載史冊。作為將門之後,他曾祖父的大名在宋朝的曆史裡更是大名鼎鼎,此人便是北宋的開國名將、曾經率軍僅用時兩個月就平滅了後蜀的王全斌。王全斌在《宋史》裡有他個人的列傳,而在他的一眾子嗣和後人中唯有他的這個曾孫出現在了他本人列傳的附傳裡,如此也就可以看出此人顯然不是一般的角色。

王全斌的這名此時擔任麟州兵馬都監的曾孫名叫王凱,其本是太原人氏,但因為其祖父王審鈞在陝西與當時的黨項人作戰時陣亡,所以王家就此在京兆府安下了家。王全斌在生前可是為後人積下了巨額財富,這裡麵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他臨死之前由趙匡胤賞賜給他的——銀器萬兩、帛萬匹、錢千萬。隻要不敗家胡亂花錢,這筆財富足夠讓王家好幾代人吃穿不愁,而王凱長大後自然也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富家公子哥,既然是富四代自然也就有富四代的生活方式,我們如今的二代或三代們喜歡飆車,王凱那時候也同樣如此,不過他當時隻能飆馬。

某天,少年王凱外出打獵被人指控縱馬毀壞農田而被抓進了官府,眼看他就要成為一名勞改犯,但他卻因禍得福進入了軍界並在後來成為了一名出色的軍事將領。原來,此時陝西京兆府的知府大人正好是被貶出京的寇準,而寇準在查明瞭王凱的身份後隨即奏請朝廷以王凱乃國家功臣之後為由給他封個官。於是,王凱不但沒有被問罪,反而還被朝廷封為三班奉職、監理鳳翔鹽稅。

此後,王凱的為官足跡遍佈於陝西、四川和河北等多地,直到宋夏戰爭爆發他才被朝廷從雄州緊急調往麟州擔任兵馬都監:王凱同誌,祖國和人民現在需要你去守衛邊疆,希望你能不負先人更不負祖國和人民的期待和重托,趕緊上任去吧!

很遺憾的是,李元昊在戰爭初期並沒有把麟府之地列為自己的首選攻擊地點,這讓王凱頗為有些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惆悵。不過,在陝西路逛了個遍後,李元昊終於還是衝著麟州來了,而且還來得這麼快來得這麼突然。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