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174章 龐籍罷相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宋帝國興亡史 第174章 龐籍罷相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在狄青被晉升為樞密使後,當功臣們也跟著一道再次喜獲升遷之時,除了被罷免的樞密使高若訥之外,有一個人這時候也是備感淒涼,甚至於他在淒涼之外更是有種想要歇斯底裡地仰天咆哮:沒天理啊!真的是太沒有天理了!

誰這麼暴躁?還能是誰?參知政事粱適!

讓粱適怎麼也想不明白的是,趙禎在罷免了高若訥之後竟然還是沒有提宰相的事兒,中書省的宰相還是隻有龐籍一個人,他粱適還是參知政事。前後忙活了幾個月原來都是在替狄青和孫沔忙活,粱適自己最後什麼好處都沒得到,這怎能不讓他氣得七竅生煙?

宰相尚未到手,粱適仍需努力。不過,這世間之事有時候就是這麼玄幻,你苦心經營的事有可能是竹籃打水,而你心如死灰的時候卻突然柳暗花明。三個月後,正當前宰相文彥博奉命從山東緊急奔赴西北的秦州去處理當地的番部衝突時,端坐在京城裡的現任宰相龐籍卻被一口千裡之外的黑鍋給砸得兩眼直冒金星,而且他也因此而丟了宰相的烏紗帽。

話說這齊州有一個名叫皇甫淵的老學究,這位仁兄多次科考卻沒能中榜,但這一年上天卻眷顧了他,本來是書呆子一個的他居然抓到了一個賊。按照宋朝的法律,成功捕盜應該給予賞錢,但皇甫淵說他不想要什麼賞錢,他缺的不是錢,是功名,他想當官,想做一個為人民服務的公仆,哪怕是個小官也行。

也不清楚這事怎麼就被一個道士給知道了,而這個名叫趙清貺的道士直接就去找到皇甫淵說他是當今宰相龐籍的親戚,他可以直接找龐籍搞定此事,但前提是皇甫淵得給他錢,然後他好拿這錢去上下打點。事實上,這個趙道士還真的有資格說這種話,因為他和龐籍真的是沾親帶故——龐籍的姐姐跟他是親家。

趙清貺當然不敢直接去找龐籍說這事,他找到的是中書省裡的一個堂吏來幫他操作此事,而事成之後他倆將共同瓜分皇甫淵的那筆酬勞費。問題就在於這事遲遲都沒辦成,可趙道士卻早就把酬勞費給塞進了自己的腰包。正所謂盜亦有道,趙道士既然拿人錢財自然應該替人辦事,可他拿了錢財卻沒把事辦成,而且他也沒給人家退錢,這可就涉嫌經濟詐騙了。

蒙在鼓裡的皇甫淵還以為這事已經辦得**不離十了,於是他跑到京城親自去找龐籍。不過,宰相府的高門大院豈是他這種人能夠輕易進得去的,但他自有辦法,他竟然跑到待漏院(官員們上朝之前的聚集地)去找到了龐籍訴說此事。龐籍當然對此毫不知情,他以為這個皇甫淵在說瘋話,所以便對其訓斥了一番叫他從哪兒來就滾回哪兒去。

龐籍下朝之後,知道內幕的一個中書省小吏便將其中的內情告訴給了龐籍。對於這種打著自己的旗號搞賣官鬻爵的行為,龐籍自然是大怒,他隨即叫人將趙道士和那名中書省的堂吏一起扭送到開封府去問罪。

開封府最後認定趙清貺和那名堂吏的詐騙罪成立,而且還給他們另外加了一項“受賄”的罪名,處罰的結果則是這二人全部杖責刺麵並被發配到嶺南充軍。

出人意料的是,趙清貺在走到許州的時候突然暴斃而亡。這件事傳入京城後立馬引起了轟動,言官集團更是輿情洶洶,這些人自然而然地開始揣測這一切很有可能是龐籍在背後使壞。本著伸張正義並鏟除奸佞的一貫原則,王安石的同年、未來的宰相大人、此時已經在諫院任職的韓絳直接就給龐籍扣了一頂“殺人滅口”的帽子,他說趙清貺是在龐籍的授意下被開封府的衙役給杖殺致死的,而且還說此事應該交給樞密院審理,讓中書省來審理此案簡直就是賊喊捉賊。

韓絳在這事上對龐籍的指控和攻擊完全就是他自己在腦補,可輿論的力量是強大的,趙禎被迫下令讓樞密院負責徹查此案,但最後怎麼也無法查實是龐籍害死了趙清貺。也就是說,樞密院沒有找到足夠充分的證據證明趙清貺的死與龐籍有關。既然如此,那麼龐籍是不是就能因此而躲過一劫呢?

哼哼,做夢!

有些事不管真相如何,人們都隻相信自己的判斷。法律不能證明龐籍有罪,可廣大官員隊伍裡的群眾都隻相信自己的判斷,於是乎圍繞著龐籍殺人滅口一事的各種傳言繼續在朝中和京城裡盛傳。在此輿論之下,身為宰相的龐籍根本沒法繼續在宰相的位置上待下去了。我們在前麵無數次地提到過,宋朝的宰相一旦沾上這種事幾乎沒有人能夠全身而退,文彥博是怎麼下的台?不就是唐介一口咬定他跟張貴妃有私交嗎?(這一點很像當今的日本政壇,官員私德有虧必下台,哪怕你是內閣首相。)

龐籍就此丟了官,他由當朝宰相直接被罷為鄆州知州。

如此一來,梁適可就高興壞了,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現在中書省連一個宰相也沒有了,樞密院那邊的兩個樞密使都是武職,這就註定了梁適這個參知政事會順位晉升為宰相。果然,梁適夢想成真了,隻是他這個美夢還是打了點折扣,他確實成為了宰相,但趙禎給他安排的是次相,首相另有其人,而這人就是之前被文彥博取代了宰相之位的前宰相陳執中。

陳執中這個大宋曆史上有名的非進士出身的宰相就這樣在時隔幾年之後再又成功“複辟”,如此可見趙禎對此人的信任可謂是非同一般。沒能當上首相或許讓梁適有些不爽,但他也算是得償所願了,畢竟他的狀元父親和狀元兄長都沒能在官場上達到他現在的這個高度。

在這同一時期,有兩個人的動向同樣值得我們去關注一下。

在龐籍被貶出京之時,早於他被貶出京的前宰相文彥博正在西北努力“改造”以求他日能夠像陳執中那樣上演王者歸來的好戲。長袖善舞但又不乏雷霆手段的文彥博在被派到秦州之後很快就用胡蘿卜加大棒的方式平息了當地番族動亂。他也因此而被朝廷加封為忠武軍節度使、知永興軍兼秦鳳路兵馬事,陝西這片地方算是就此交給他照看了。毫不誇張地說,文彥博在這個位置上待著基本上就意味著他可以為自己不久之後再度為相開始倒計時了。

另一個要說到的人正是當初抱著文彥博一起滾下懸崖的唐介。他當時大出了一把風頭,可隨後卻被貶到了英州。看上去唐介的仕途好像就這麼毀了,可事實恰好相反。本來這個猛男是有機會跟儂智高扳一下手腕的,可很遺憾的是他在儂智高作亂之前就被調到了湖南的郴州和潭州為官。那麼,唐介同誌現在又在哪兒高就呢?這個問題的答案絕對令人驚掉下巴,唐介現在就在京城裡,而且他的官職是:殿中侍禦史、充言事禦史。也就是說,唐介在大鬨朝堂之後的不到兩年時間裡再又官複原職了,準確說是比之前的官兒還要大。

奇怪嗎?也不奇怪,宋朝就興這一套,越是敢於直言以諫的人在官場和士大夫階級裡就越是顯得形象偉岸。不畏權貴,敢於違抗聖意,這纔是真正的君子和正臣,這種人如果無法在朝堂上立足就隻能證明當今皇上不是個什麼東西,至少也是個容不得他人有不同意見的昏君。所以,無論怎樣趙禎都得把唐介這個人以及他這個皇帝是能夠容人的招牌給立起來。不過,客觀地說,身為皇帝的趙禎也確實需要有唐介這樣的一個人來為他監督百官。有唐介這等猛男在,哪怕丁謂複生都得打幾個寒顫。

有利就有弊,唐介的回歸儘管能夠震懾朝堂上的宵小之輩,但趙禎同時也得做好被唐介洗耳朵和辣眼睛的準備。然而,這說到和做到之間的距離確實有些遙遠,唐介回京兩個月後,趙禎還是覺得自己有些招架不住這等猛男。唐介也向趙禎直言:“儘管臣非常感激陛下對臣的信任,但臣不會因此而刻意迎合陛下,如果陛下覺得臣有什麼地方冒犯了天顏,那麼這是臣有負於陛下,那就請陛下再次罷了臣的言官之職。”

既然話已經說得這麼透徹,趙禎也就不遮掩了,唐介由是被罷了言官之職,他被改任為工部員外郎兼直集賢院。這隻是唐介的官職,而他的實際差遣則是在幾個月後才下來——開封府判官(首都的副市長)。

這一年另外一個值得說道的事則是儂智高集團的徹底覆滅。年底的時候,留在廣西邕州負責清剿儂智高殘餘勢力的餘靖派人深入儂智高餘黨所盤踞的特磨道(今雲南廣南縣境內),宋軍經過一番清剿後終於是肅清了這股殘餘勢力,儂智高的母親阿儂、儂智高的弟弟儂智光、兒子儂繼宗、儂繼封被生擒並被押往開封。

半年後,按照宋朝官方的說法,大理國在宋朝方麵所施加的種種壓力之下被迫殺了投奔於此的儂智高。在得到大理方麵送來的儂智高的首級後,宋朝也將他的這幾個親眷一並斬首於開封鬨市。

不知道大家是否會對儂智高的這個看似命運多舛的母親感到有些憐惜?如果隻是看我們之前的敘述,那麼這個女人的命運確實很是淒慘,但此人可不是什麼善類,單說一點她就足夠有資格死後下地獄。儂智高建國稱帝後,她就成了“皇太後”,可這位皇太後有個嗜好,那就是她喜歡吃肉質鮮嫩的小孩,史稱其“每食必殺小兒”。

如此一個惡貫滿盈的老巫婆,不死何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