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194章 悍婦闖宮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宋帝國興亡史 第194章 悍婦闖宮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王安石、司馬光、蘇軾、蘇轍,這些人此時都已經開始積蓄能量以備他日成為攪動政壇和文壇的風雲人物,而如今的那些掌控國家權柄的上位者也照例在為了手中的權柄而進行著各種明爭暗鬥。有爭鬥自然就有倒黴蛋,而這一次倒黴的大佬正是樞密使宋庠。

宋庠是在這年的十一月被罷免了樞密使之職,但他的麻煩事其實在半年前就已經纏上了他的身,原因就在於他與樞密副使程戡在人事任免上產生了矛盾。宋庠狀元出身其一言一行自然是相當講究和得體,反觀程戡這個從邊關起家的文臣在這方麵就顯得言語粗俗了很多,再加上二人在很多事情上都意見相左,於是大才子宋庠就沒少對自己的這個膽敢跟自己叫板的副手進行冷嘲熱諷。

雙方的矛盾就此激化,他倆不但在樞密院內部經常臉紅脖子粗,甚至在禦前會議上也當著皇帝和宰相的麵公開互噴且聲色俱厲,單憑這事其實就足夠他倆雙雙下台。言官們就此向趙禎彈劾二人,而程戡也不想與宋庠為伍便主動提出辭呈,趙禎立馬同意並派他前往延州去為國戍邊。至於宋庠,他依然穩坐釣魚台。

在這之後,富弼和韓琦就準備從三司使、禦史中丞和開封知府裡麵選一個人來填補程戡留下來的職務空缺。誰知道久不問政事的趙禎卻對宰相們的做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希望能夠讓他的侍從官——禮部侍郎兼知製誥孫拚來補這個缺。既然皇帝開了尊口,富弼和韓琦哪能不同意?

程戡雖然走了,可宋庠未必就是贏家,北宋的宰執大臣一旦沾上這種事就很難獨善其身,即便是丁謂和蔡京這等國之巨妖也會害怕被人濕身,而一旦你身上沾上了水也就意味著你在劫難逃。宋庠在隨後的數月裡不斷地遭到言官們的彈劾,其中尤以殿中侍禦史呂誨為甚,但宋庠自己也不爭氣,他身上確實有把柄被呂晦給抓住了。

這事說來就跟趙禎的家事有關係了。

趙禎的生母是李宸妃,而我們都知道李宸妃有一個親弟弟叫李用和,我們要說到的這個人就是李用和的次子李瑋,也就是趙禎的表弟。李瑋的另一個身份就讓人有些大跌眼鏡了,因為他的表哥趙禎同時還是他的嶽丈,要是排起輩分來,趙禎和他的舅舅李用和還是一對兒女親家。李瑋在十三歲那年就被趙禎賜婚,而他的老婆大人則是趙禎的長女、時年僅九歲的福康公主。公元1056年8月,李瑋正式與福康公主完婚。

按說皇帝的表弟加駙馬的身份應該是讓李瑋的日子過得相當得意和滋潤,可事實上李瑋簡直覺得自己每天過得是生不如死,原因就在於這位公主殿下對李瑋根本就毫無好感,這段姻緣她是極不情願接受的,所以身為長公主的她自然不會給李瑋什麼好臉色看。在大婚之後,公主殿下不但跟自己的丈夫齟齬不斷,而且還時常跟自己的婆婆產生爭端和摩擦。趙禎的這位掌上明珠自小就驕縱蠻橫,嫁人之後同樣把這個脾性視為理所當然,所謂的婦道於她而言簡直就是天書,這樣的女人誰娶誰喊倒黴。

這樣的一尊大神擺在家裡自然讓李瑋頭昏腦脹。最讓李瑋感到窩火和鬱悶的是他對此還必須得忍著,但這男人的自尊實在是讓他不堪忍受每天在自己的媳婦兒麵前都像個龜孫子一樣地活著。他更難忍的是,作為兒子的他竟然不能在母親受到媳婦兒欺負的時候出麵予以維護。

日積月累之下,李瑋終於在這年的公元1060年9月的某天晚上忍不住地爆發了一次,而這件事在很多民間傳說和野史裡更是被傳得沸沸揚揚。事件的具體過程我們在此無法細說,畢竟那些多是後人的臆想,簡單說就是公主和自己的婆婆又杠上了,而且還有肢體上的衝突,而李瑋見自己的母親受了欺負也就熱血上頭雄起了一回。李瑋有沒有對自己的的這位金貴無比的老婆大人動手不得而知,但公主殿下這回絕對是感覺自己受了天大的屈辱。

一怒之下,這位刁蠻任性的公主在深夜裡帶著侍女直奔皇宮準備去向她的父皇陳述自己的悲慘遭遇。當時的宮禁大門早已關閉,而按照製度這宮門一旦關上就不能在夜裡輕易開啟,除非是有重大且急迫的軍國大事。但是,公主的大駕豈是人人都敢攔的,趙禎就此被半夜叫起並好生地安撫了一番自己的這個寶貝女兒。

李瑋也自知自己這一次惹下了大禍,他隨即上表請罪。由此,因為此事朝中的大臣吵成了一團。右正言王陶、知諫院唐介、殿中待禦史呂誨等人要求嚴懲當夜的宮禁守衛擅開宮門之罪,但趙禎怎麼可能加罪於自己的閨女,他對此選擇了不予回應。

在另一邊,樞密使宋庠則主張懲處駙馬爺李瑋好給公主殿下出口惡氣。這事為什麼宋庠如此上心呢?一來是因為李瑋此時是駙馬都尉兼領安州觀察使,這是一個武職,所以這事歸樞密使大人管,二來就是出於私心的宋庠想通過此事借機討好趙禎和公主。李瑋就此降官一級並被貶為和州防禦使,然後讓其出京為官。不過,在得知了女兒和女婿當夜發生爭吵的原委之後,趙禎又改變了主意,李瑋最後隻是被罰繳納銅三十斤以示懲戒且不用出京。

李瑋逃過一劫,而宋庠則攤上了事。呂誨等人因為此事而上疏指責宋庠在未明實情的情況下就想對李瑋處以重罰,此舉充分暴露了宋庠阿諛奉承之徒的本質。另外,他們還指控宋庠與內宮的太監王保寧等人私下交通為自己打探宮中訊息,作為回報,宋庠則奏請趙禎為王保寧等人加官為防禦使並兼領刺史職銜。不但如此,他們還指控宋庠利用職務之便對負責戍衛趙禎安全的武官許以各種恩惠。

呂誨是誰?他正是對宋真宗趙恒立下了擁立之功的真宗朝早期的宰相呂端的孫子,此人在脾性上可謂是很好地傳承了其祖父的基因。在他的連續轟炸下,宋庠最終丟官罷職,他被貶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鄭州。

接替宋庠出任樞密使的是中書省的原參知政事曾公亮,而本來在樞密院擔任樞密副使張昪和孫拚則被調入中書省出任參知政事。

這種安排其實可以算得上是趙宋皇帝的又一類祖宗家法。他們為了防止宰相專權就同時設定兩到三名宰相,而即使如此還是不能讓趙宋的官家放心,於是宰相每乾幾年就會因為各種原因下台。此外,樞密院和中書省的正副長官也經常性地互換衙門,這樣就可防止他們形成山頭或派係。正如我們之前所言,趙宋的皇帝可不止是在防武將亂國,文官集團同樣被他們像防賊一樣地死死盯著。

曾公亮成為樞密使後,趙禎又給他配備了三名副手,這三位樞密副使分彆是:翰林學士歐陽修、樞密直學士陳升之、禦史中丞趙概。

趙概這個名字應該是第一次出現在我們的這個故事裡,而他在曆史上也沒什麼大名,但我們所要知道的就是他也是天聖五年的進士。那一年王堯臣是狀元,榜眼是韓琦,而探花正是這個趙慨,此外文彥博和包拯也是這一年的進士。

另一個要說的就是這個趙慨和歐陽修之間還曾有過一段故事發生。歐陽修早期在館閣任職時,自視才高八鬥的他對比他早三年中進士且是榜眼出身的趙慨根本就不屑一顧,甚至經常對其言語冒犯,但趙概為人深沉並沒有跟歐陽修計較這些。後來歐陽修越過比他資曆更高的趙概出任知製誥,但生性不爭不搶的趙概仍然對此毫不介意,這就更是讓喜歡爭強好勝的歐陽修瞧不起趙概。但是,當後來歐陽修深陷與外甥女偷情的醜聞漩渦時,唯有這個趙概出麵幫他進行辯護,幾年後也是因為趙概等人的奏請才使得歐陽修得以重回京城為官。歐陽修大慚之下才發現趙概原來纔是真正的君子,二人也從此結為了至交。

對於樞密院的這次人事重組,言官們都頗有微詞,其中最大的爭議人物就是這個陳升之。知諫院唐介、右司諫趙拚、待禦史知雜事範師道以及殿中侍禦史呂誨都認為陳升之人品有問題,此人不應該被提拔為樞密副使。

陳升之身上究竟有那些汙點呢?這些人認為陳升之能夠進入樞密院都是因為他暗中結交宦官史誌聰和王世寧等人纔有此任命,換言之,趙禎是受了這些太監的蠱惑才提拔了陳升之。此外,他們還指控陳升之早前攀附權貴早已為人所詬病,而且他在擔任開封知府時還曾經以權欺人賤買富商的良馬,陳升之的另一個汙點就是利用職權為自己的外弟謀取私利。綜上所述,陳升之這種人就不配位列兩府大臣之列。

陳升之當然不服這些指控,他上疏為自己辯白並請求趙禎對此予以徹查,然後他就待在家裡等待結果。趙禎大怒,而他這怒氣是因為言官們說他是因為聽信宦官的話才決定任用陳升之。他針對此事對前來議事的兩位宰相富弼和韓琦說道:“兩府大臣的任免向來都是朕一人專斷,豈是幾個內官就能左右和決定的!”

皇帝陛下發怒了,但唐介仍然向從前那樣根本毫不畏懼,他繼續上疏執意要把陳升之拉下馬,陳升之也針鋒相對地予以回擊。經過這麼一鬨,陳升之的威信也隨之大損,趙禎索性將兩邊各打五十大板:陳升之被貶為資政殿學士、知定州,唐介、呂誨、趙拚和範師道四人也一並被貶出京城到外地為官。歐陽修為這四名言官求情並希望趙禎能夠不要將他們都趕出京城,但結果卻是徒勞。

陳升之的被貶倒是讓一個人再次撿了個大便宜,這人便是此時的三司使包拯,他接替了陳升之進入樞密院接任樞密副使。包大人也由此成為了宋朝的政治局常委之一,

而這也是他在自己的仕途生涯裡所達到的巔峰。

樞密院這邊的人事波動隨著包拯的就位而塵埃落定,但中書省這邊卻又亂了。在陳升之被言官打得滿頭是包時,首相富弼的母親突然過世了,而按禮富弼得為此而守喪三年。在將母親的後事料理妥當之後,富弼卻得到了趙禎的起複詔書,他被加官為禮部尚書、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並監修國史,但富弼對此予以了拒絕。他說起複這種事不是不可以,但這隻能適用於亂世之秋,如今大宋四海承平也就不需要對宰相進行起複。趙禎前後五次派人去向富弼傳諭他的起複詔書,但富弼無一應允。

眼見富弼如此決絕,趙禎隻好死心,他隨後為另一位宰相韓琦加官為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於是乎,曾公亮在樞密院裡還沒把樞密使的那把椅子坐熱乎就又搬到中書省去了,他被趙禎任命為吏部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通俗地說,曾公亮成了韓琦的下手、大宋的次相,而樞密院這邊接替曾公亮的是不久前才由樞密副使轉任為參知政事的張昪。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