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相府拋棄後,她成了太子心尖寵 第110章 曲水流觴
-
隻見齊逾的儀仗緩緩停下,他自車輦中步出,目光掃過全場,最終落在僵在原地的高笠身上。
他緩步走到高笠麵前,雖未疾言厲色,但無形的威壓已讓那桀驁少年白了臉色。
齊逾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
“高公子方纔似乎對樂安縣主頗有不敬?若是覺得縣主不足以讓你信服,不知孤……可有這個資格,邀公子留下,參與這民學監的考校?”
高笠再是心高氣傲,也深知眼前之人是他絕對開罪不起的。
若真惹怒了太子,莫說他,便是他父親也要吃不了兜著走。
他立刻收斂了所有囂張氣焰,噗通一聲跪倒在地,聲音發顫。
“草民……草民不敢,太子殿下勿怪,草民定當儘心考校。”
李知安在一旁看著,內心頗感無語。
這高笠前倨後恭,變臉如此之快,還以為他多有風骨,不畏權貴,原來也隻是個欺軟怕硬又見風使舵的主。
看來還是自己這縣主的名頭不夠震懾,加之是女子,才屢屢被人看輕。
她與齊逾交換了一個眼神,齊逾眼中亦有一絲瞭然與無奈。
很快,民學監的老掌事便出來引導通過初步覈驗的考生入場,各位夫人則在外等候著。
若在以往,這等民間學堂她們未必看得上眼,畢竟京城世家大族皆有底蘊深厚的族學。
但今時不同往日,李知安聖眷正隆,眼看前途無量,這民學監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
加之陛下已有改革之意,逐步廢除某些世襲罔替,便是嫡子也需憑真才實學搏前程。
既然如此,在哪裡讀書不是讀,若能在此多結一份善緣,多一條門路,自然是好的。
然而,當考生們按號入座後,卻發現桌案上並無考題,隻有一張潔白宣紙,旁邊擺放著筆墨硯台。
彆說是考生,就連李知安也有些疑惑地看向老掌事。
老掌事正欲上前解釋,卻見側麵一道小門開啟,一位身著月白色儒衫,氣度雍容不凡的年輕男子緩步走出。
正是太學學傅的嫡長子,程向行。
齊逾見到他,劍眉幾不可察地微微一蹙。
再看李知安也是一臉意外,便知這定是程向行自作主張前來。
外麵的夫人們也有不少認得程向行的,見狀更是震驚不已,暗自慶幸方纔冇有對李知安有任何失禮之處。
竟能請動帝師之子親自來出題,這樂安縣主的本事果然非同小可。
程向行無視了齊逾投來的不滿目光,見時辰已到,便朗聲宣佈考題。
他所出之題,並非尋常詩詞歌賦或經義解讀,而是一道關乎國計民生的策論題。
“今我大安雖海內昇平,然西北旱魃為虐,赤地千裡,流民漸起,東南潮患頻仍,堤壩屢潰,田廬漂冇,國庫雖豐,然賑濟工築,所費浩繁。當此之時,諸位有何良策可紓民困、固國本,兼防奸宄趁機作亂,願聞其詳。”
此等題目,最是考驗考生的見識,格局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非死讀詩書者可答。
程向行此舉意在甄彆是否有真才實學,乃至未來入仕為官的潛質。
考題一出,考場內頓時響起一片抽氣聲。
有人抓耳撓腮,麵對白紙無從下筆,也有人如高笠一般,雖初時一怔,但隨即眼中閃過銳光,略一思忖便從容研墨,揮毫疾書,臉上帶著十足的自信。
李知安在一旁靜靜觀察,見高笠下筆如有神,倒是生出幾分好奇,想看看這狂妄少年究竟有幾分真才實學。
有才者,狂妄些或許也無妨,隻要才堪大用。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待一炷香燃儘,鑼聲敲響。
考生們停筆,陸續交卷離場,多的是人垂頭喪氣,連連搖頭,但亦有人如釋重負。
高笠則依舊那副淡定模樣,交卷時甚至還不忘瞥了李知安一眼,輕哼一聲,姿態傲然。
李知安見狀,略一挑眉,心中暗忖:這小子,還真是有夠欠教訓的。
為保證公正,程向行當場閱卷。
老掌事也趁此機會向李知安解釋:“縣主勿怪,原先老朽已經備好考題,但程少傅突然前來,言及為國選才乃是大師,他要親自出題,故有此變。”
原本他想要跟李知安稟報的,但還冇來得及李知安便來了。
齊逾在一旁聽得清楚,冷著臉瞪了程向行一眼。
程向行恰好抬頭看到,不由失笑,調侃道:“太子殿下近日是愈發小氣了。”
齊逾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譏:“程少傅也是愈發愛多管閒事了。”
李知安看著這兩人之間瀰漫的莫名火藥味,頗有些摸不著頭腦。
這兩人上次還駕馬並行,怎的今日就開始唇槍舌劍了,當真是怪。
程向行不再與齊逾鬥嘴,專註批閱考卷。
他手持硃筆,一目十行,期間還不時圈點。
最終,他從眾多考卷中挑選出了十餘份,遞給齊逾過目。
齊逾接過細看,這十餘份策論確實出類拔萃,不僅文采斐然,更難得的是見解獨到,思路清晰。
所提對策雖略顯稚嫩,但頗具可行性,可見是用了心思的。
最終,由程向行出麵宣佈了通過考校的名單。
高笠對於自己的入選毫不意外,彷彿理所應當。
待眾人逐漸散去,李知安正欲轉身入內,卻被一位衣著體麵的夫人輕聲叫住。
那位夫人是刑部員外郎的馬伕人,她滿臉笑容,熱情地將一份請帖塞到李知安手中,連聲道。
“縣主日後可要多多關照我家那不成器的小子了。”
李知安這纔想起,馬伕人的嫡幼子也在那入選的十餘人之中。
馬伕人又熱情邀請道:“過些時日,妾身家中要辦一場曲水流觴會,請的都是些相熟的夫人小姐,不知縣主可否賞光前來?”
李知安見對方盛情難卻,此前也參加過此類曲水流觴宴席,她便點頭應下。
“夫人客氣了,屆時定當赴約。”
等所有人都離開後,那高笠竟還留在原地未走。
他見李知安看過來,又習慣性地想露出那副挑釁的神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