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187章 開心的賀若弼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第187章 開心的賀若弼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三月,十五日。

大朝會。

朝廷下詔:

鼓勵民間商隊前往西域進行貿易活動。

此舉是為了加強中原與西域的溝通與交流。

同時。

也是要增加大周在西域的存在感和影響力。

詔令發布後。

天眼情報組織旗下的“九洲商行”率先響應。

去年的時候,“九州商行”就已經有商隊前往西域。

如今是擴大規模,每十天就有一個商隊出發。

一些貴族名下的遠行商隊也陸續組建起來。

他們都是一群不差錢的主,對朝廷的政策把握也比一般人要敏銳。

能大把賺錢的事情,誰都願意去做。

以前是路途凶險,很有可能人財兩空。

現在朝廷維護河西走廊往來商隊的安全,風險降了大半。

何況,風險大,利潤也高。

富貴險中求!

這也是昭武九姓月氏人的人生信條。

隨著西域商隊大量湧進,給大周的商貿帶來了活力和生機。

相對寬鬆的商業環境,使得大周商販也活躍起來。

西進東出,南來北往。

各種商品流轉於大周各地。

“天元通寶”成了商品交易的唯一錢幣。

當然,用絹帛作為交換物的現象也還存在。

大多是用於大宗貿易。

大周錢莊現場轉賬的情況越來越多。

買賣雙方談好價錢後。

買方拿著存條到錢莊,把需要支付的金額取出來。

錢莊給賣主開一張同等金額的存條,買賣雙方完成交易。

如果買方存條還有餘額,錢莊則另行開具一張存條,舊存條收回作廢。

這種情況都是交易金額比較大。

這樣操作,就省去了把沉重的銅錢搬來搬去的麻煩。

此舉無疑給商品交易帶來極大的便利,深受商賈喜歡。

……

遼西郡。

“好啊,真如陛下所言,太好了……”

賀若弼把手中冊子甩在案台上,重重地拍了一掌。

這是下邊送上來的戶籍登記名冊。

自從他就任營州總管以來,穩紮穩打。

嚴格落實朝廷推行的均田製,以及開荒墾田。

去年更是取得了水稻試種的成功。

隨著治所龍城坊市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部落到此交換日常用品。

糧食、食鹽、鐵器、絹帛、烈酒等等。

坊市的商賈把交換來的牲畜、毛皮、山參、鹿茸等物轉運到中原售賣,獲取豐厚的利潤。

特彆是貂皮,深受貴族女子推崇。

更為稀少的虎皮、虎骨、熊皮、熊膽、熊掌等,更是可能賣出天價。

還有各種大型野生動物的鞭,在京城廣受歡迎。

隨著商貿往來。

這些少數民族部落的有些人被遼西安定生活所吸引,選擇到此定居。

地方政府對於這些百姓來者不拒,登記戶籍,分配田地。

小孩四五歲能便進蒙學讀書,所有官辦學堂一律免費。

一年來。

到此定居的少數民族百姓,加上兗州、幽州等地遷來的,足有兩萬餘戶。

遼西郡人口幾乎是翻了一倍。

這也是賀若弼如此激動的原因。

發展人口,是小皇帝給他的一個重要任務。

當下這個成績,他相信陛下一定會滿意的。

人口多了就意味著勞動力增加。

大片的黑土地被開墾出來,農業在這片農耕處女地上蓬勃發展起來。

因為產量更高。

今年很多百姓都增加了水稻的種植麵積。

讓賀若弼高興的還不止這些。

開春以來。

庫莫奚、契丹、室韋、靺鞨部落的首領陸續派出使者。

到龍城給大周納貢,表達了依附的意願。

他把貢品以及各部首領的意願寫入奏章,一同送往長安。

熱情招待這些使者,帶著他們吃好喝好玩好。

並邀請他們讓更多的百姓來此貿易。

鼓勵彼此通婚,增進交流,互通有無。

東北麵的靺鞨使者,提出希望與大周軍隊東西夾擊遼東地區的高句麗勢力。

此舉正中賀若弼下懷,當即達成一致。

高句麗遼東勢力一天不滅。

不論對遼西,還是東北其他少數民族部落都是極大威脅。

隻有把他們趕到鴨綠江以南,打擊其擴張的野心,東北才能安定。

當下。

正是農忙時節,一切以春耕春播為重。

如今府兵數量已經達到三萬餘,騎兵就有近半。

宇文衍特批。

讓綦毋懷文的一個徒弟到遼西主持修建冶鑄作坊。

把高爐煉鐵和“灌鋼法”帶到遼西。

是綦毋懷文改進的“灌鋼法”,不是京城冶鑄作坊使用的後世灌鋼法。

後世方法當下肯定還是屬於絕秘,不能輕易傳播。

不過。

老人家改進的方法,在這個時代也是頂尖水平。

所煉鋼鐵打造出來的武器雖然比不上京城冶鑄作坊出品。

但比起突厥和高句麗的兵器來,那也更勝一籌。

除了品質。

另一大優勢就是可以量產。

不像用“百煉鋼”鍛造兵器,耗時又費力。

把陌刀,錐槍,唐橫刀,彎刀這些武器打造出來,裝配到軍中。

加上已經研製成功的冷鍛甲。

試問。

高句麗拿什麼與大周軍隊爭鋒?

就這種猥瑣發育起來的少數民族勢力。

後世棒子卻舔著臉要認作是自己的祖宗!

祖宗都可以隨便認。

所以,把華夏其他很多東西說成是他們的,也就不奇怪了。

真要說起來。

由半島“三韓”土著為主體的新羅,纔算是棒子的祖宗。

可是,新羅實力弱小。

隻能對中原王朝俯首貼耳,恭敬順從。

因而,哪怕是真祖宗,棒子國也是不屑認的。

那就是一個數典忘祖,沒有羞恥心,自以為是,厚顏無恥的民族。

……

隨著遼西人口的增加。

把遼東之地收回,也就成了必然之事。

遼河平原雖然沃野千裡,但不是整個平原地帶都適合開荒墾田。

遼河中下遊。

有一塊狹長的河澤、水泡區域,泥濘難行,無法利用。

這片稱為“遼河套”的沼澤地,主要位於遼河西岸。

這樣的環境,使得遼西地區的耕地一下子少了許多。

按宇文衍的謀劃。

立足遼西後。

就該著手讓漢武帝設定的“漢四郡”回歸了。

賀若弼的將軍府裡。

不但掛著大周疆域圖,還有一幅東北地圖。

隻不過這幅地圖上的相關資訊就少了很多。

隻有一些大致的河流、山脈,以及少數民族部落所在區域。

他的眼光一直聚焦於遼河以東的這片區域。

心裡在琢磨。

怎麼徹底拔除這一地區的高句麗勢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