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354章 私訪金鱗院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第354章 私訪金鱗院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長江沿線南岸。

陳朝的百姓也在抓緊收割水稻。

忽然。

一處江麵戰鼓擂動,舟船點點,旌旗獵獵。

大有渡江之勢。

“你說這些周兵不嫌累得慌麼,一到農忙就整這出妖蛾子!”

“就是,都持續好幾年了,也不見他們的大軍打過來。”

“快,快走,周軍小股人馬已經上岸了……”

一群百姓手忙腳亂地拿起籮筐扁擔,小跑著離開。

“將軍,將軍,周兵又上岸了!”

南岸一座營寨內,一個陳朝武將剛剛喝了幾盅小酒,臉色微醺。

“煩死了!”

“來人啊,披甲!”

“將軍,這明顯就是周兵騷擾農時,每年春播秋收就玩這招,隨便派個小隊去驅趕下算球……”

“你懂個雞毛,大軍集合,快……”

這樣的情況在長江沿線各地重複發生。

陳軍明知道對方隻是騷擾農時,卻又不得不謹慎對待。

陳叔寶登基後。

寵幸文臣,禍亂朝綱,重文抑武。

但駐守邊境的武將還是比較靠譜的。

周軍小股人馬上岸後,敲鑼打鼓,喊打喊殺。

等到陳朝大軍趕來,立即撤退,乘船渡江返回北岸。

陳軍隻能隔江罵上幾句,悻悻回營。

……

很快。

北方的粟、麥也開始收割。

南北朝時。

麥子還沒有完全取代粟米成為北方的主糧,粟、麥的種植麵積相當。

受傳統農業春種秋收規律的影響,當下種植的大多是旋麥,又叫春小麥。

宇文衍已經讓農學館的賈仲明在研種冬小麥,也稱作宿麥。

《漢書》有雲:

“秋冬種之,經歲乃熟,故雲宿麥也。”

一般來說。

春小麥生長期相對較短,適合長城以北天氣寒冷的某些地區。

長城以南的土地,完全可以種植冬小麥。

秋天播種,次年四五月收獲。

這樣的話,小麥收割後,還能種一茬豆類作物,從而增加收成,提高土地利用率。

這天。

晨練後。

宇文衍一身勁裝便衣,騎著汗血寶馬“逐日”出城而去。

隨行的有墨言,宇文衎,宇文術,蕭瑀。

另外還有狐狸,影子,孤狼三人。

來到秦嶺北麓新軍營地不遠的一處穀地。

狐狸指著山莊門口的牌樓:

“陛下,前麵就是金鱗院了。”

牌樓上的字是宇文衍的行書手筆,字型龍飛鳳舞,甚是飄逸。

“三位大人來啦!”

“見過這位公子……”

護院的莊丁對狐狸他們很是熟絡。

眼見三位大人以其中一少年為尊,恭敬地上前見禮。

“扈二叔,把馬牽到馬棚,喂些精料。”

狐狸翻身下馬,接過小皇帝的韁繩交給見禮的漢子。

“好嘞,大人放心吧,小的一定照顧好了。”

眾人下馬,走進莊園。

青山綠水間。

整個山莊就像一個村子,白牆青瓦的房子錯落有致。

門前屋後的麥地裡,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

“三位大人好……”

走在田間小道,孩子們見了爭相打招呼。

宇文衍走下麥地。

看著麥穗顆粒飽滿,地裡雜草也很少,可見平時照料得很不錯。

當然,這裡有經驗豐富的農人指導他們種地,不全是孩子們大包大攬。

“割麥累不累?”

宇文衍看著這些孩子一個個動作熟練,臉色通紅,汗水順著臉頰往下掉。

“回公子話,習慣了,不累。”

說話的是一名壯實的少年,說話時露出憨厚的笑容。

“狐狸,拿幾把鐮刀來。”

小皇帝吩咐狐狸取工具,想要親自嘗試下割麥。

鐮刀呈月牙狀,手柄有長有短,又稱割刀,丁鐮。

“有樣學樣,你們都來試試。”

宇文衍拿著鐮刀對宇文衎,宇文術,蕭瑀說道。

他們三人同年。

自從蕭瑀成為小皇帝侍讀後,每天跟著一起晨練,很快就混熟了。

從來沒有見過田間勞作的他們甚是好奇,感覺新鮮得很。

宇文衍穿越後這也是第一次乾農活,嘗試割了幾把,竟然做得有模有樣。

狐狸,影子,孤狼眼見皇帝都動手了,也行動起來。

乾農活是特彆消耗體力,又極其枯燥的事情。

除了需要從田地裡刨食的百姓,沒幾人能夠承受得了經年累月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

三個小家夥一開始也是興致高昂,有說有笑,還嚷嚷著看誰割得快。

半個時辰後。

笑聲沒了,動作也慢了下來,開始有意無意地朝宇文衍這邊看。

見他不緊不慢地割著麥子,還與旁邊的孩子聊天,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樣子。

一直到正午時分。

“公子,收工了,這會日頭辣,回去歇息歇息。”

剛剛那位憨厚少年在狐狸的示意下,走到小皇帝近前說道。

近一個時辰的勞作。

宇文衍也覺得有些口乾舌燥。

隨著一眾孩子往屋舍最集中的一處院落走去。

這裡是山莊舉行集體活動的地方,也是金鱗院學堂所在地。

除了平時讀書用的屋舍,還有幾間大禮堂。

門口是一處寬闊的場院,平時用作訓練,秋收時就是曬場。

院旁。

一棵數人合抱的參天古槐,枝繁葉茂,猶如傘蓋遮蔭一方。

一進到院內,便能感到絲絲涼意,舒服極了。

場院一角。

支了幾口十二仞大鐵鍋,熬煮的是小米粥。

孩子們各自盛上一陶碗。

屁股隨便找一處台階、石頭、土堆一坐,或是地上一蹲。

三三兩兩,有說有笑,甚是熱鬨。

狐狸給小皇帝端來一碗,墨言,宇文衎,宇文術,蕭瑀則自己動手。

溫熱的小米粥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加了飴糖熬煮,有一絲甜味。

宇文衍端著陶碗,不時吸溜一口。

穿行在孩子們中間,問了一些金鱗院的日常生活問題。

這些孩子自從十歲起,就開始接受軍事化訓練。

紀律性很強,思想教育也沒落下。

文化知識更是相當可以。

三千多人縣試成績合格,成為童生。

可見山莊學堂的先生教得很不錯。

小皇帝隨便找了些孩子提問,不論是新算術,農學,還是儒家典籍,基礎學問都掌握得很好。

歇息了一個時辰。

孩子們繼續下地割麥。

狐狸,影子,孤狼帶著宇文衍幾人參觀整個山莊。

先是看了學堂。

每間屋舍能容納五六十人,都裝配了講台,黑板,課桌。

看著講台上放著的戒尺,小皇帝不由感慨,當下社會,人們把“文化”看得很是神聖。

教書育人的先生,倍受讀書人的敬重,社會地位頗高。

離開學堂,沿著山莊四通八達的羊腸小道漫步。

山莊不但種地,還挖了池塘養魚。

另外,雞、鴨、鵝、狗、豬、牛、羊等家禽牲畜也有飼養。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儼然一幅和美的田園風光。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