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53章 出征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第53章 出征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此前,五王就藩。

從此遠離大周權力中心,隻能做一輩子的富貴王爺了。

把自己的親叔叔們統統清理出局,而後把堂兄弟這一脈推到台前。

說到底也是宣帝為了鞏固自身皇權做出的重大決策。

至於為何做此抉擇,是他對這一脈抱有同情心?

還是認為宇文賢、宇文貞兄弟相對平庸,有絕對把握掌控他們?

或是還有其他原因?

那就隻有宇文贇本人才清楚了。

這天。

鄖國公韋孝寬突然出現在正陽宮,求見小皇帝。

“老臣參見陛下!”

“鄖國公何時回京的,數月不見,一切安好?”

宇文衍也沒想到這個老將軍突然回來了,現在也不是述職的時候啊。

“謝陛下掛念,臣一切都好。”

“幾月不見,陛下長高了,也更加壯實了……”

韋孝寬問候過後,便為小皇帝大婚未能回京道賀向他請罪。

宇文衍擺了擺手,不以為意。

君臣落座,侍女奉茶後退下。

“鄖國公此時回京,莫非父皇真的要對南邊用兵?”

小皇帝淺嘗了一口香茶,輕聲問道。

不久前,顏之儀稍微提過一下,說太上皇有意征討南陳。

一個寧願嫁公主和親,也不肯與突厥開戰的皇帝,怎麼又要對南朝用兵呢?

難道與突厥和親,是為了讓討伐南陳時有個穩定的大後方?

可這與其沉迷酒色,昏庸無道,不理朝政的人設完全不符啊。

從宣帝的所作所為來看,雖然私德方麵差了些,但在國事方麵並不是一無是處。

韋孝寬點了點頭,表情很是淡然。

如今的南陳在大周麵前已經討不到什麼好處了。

對於他這種身經百戰的將軍,對南陳用兵也算不得什麼。

君臣一番交談。

宇文衍才知道長江北有些州郡還處於南陳的控製之下。

這次用兵的目的並不是滅陳,而是衝著這些地方去的。

“鄖國公,此次出征能否幫朕一個忙?”

“陛下但說無妨。”

宇文衍看著韋孝寬,心中突然有了一個想法。

“希望鄖國公能幫朕帶三十幾人出去長長見識……”

小皇帝想趁此機會,讓三十名暗衛到戰場上去曆練一下。

順便讓王鷹和元氏兄弟去撈點軍功。

“陛下,區區數十人,放在老臣中軍便可。”

聽小皇帝說也就三十幾人,韋孝寬毫不猶豫便答應了下來。

“那就拜托鄖國公了,還望您有機會時稍加提點一二!”

自從上次君臣二人推心置腹地交談後,韋孝寬已然把他當成了大周未來的中興之主。

二人再次長談了一個多時辰。

越談越投機,頗有幾分忘年交的感覺。

最後小皇帝留他吃了一頓火鍋,這才讓其離開。

儘管韋孝寬已經表明瞭態度,但宇文衍還是不放過任何拉近關係的機會。

正陽宮議事殿。

“子昌,元胄,元威,到時你們三人還有三十暗衛隨鄖國公出征……”

“記住,彆逞強,活著回來。”

“多學多看,看看鄖國公是怎麼帶兵打仗的!”

小皇帝看著三人,認真吩咐道。

“陛下,未將三人都去了,那誰來負責您的安全!”

“是啊,陛下,讓王將軍去吧,我們兄弟二人留下。”

王鷹和元氏兄弟也知道小皇帝讓他們隨軍的用意,但是又為他的安全擔心。

“不是有左右羽林率護衛麼,實在不行,那就把親軍駐地的三位左武伯調來……”

看到宇文衍早就有了安排,三人心中都很是感動。

“陛下,能不能讓我隨軍?”

這時,李藥師說話了。

“藥師啊,彆鬨,出征可不是好玩的。”

“就是,好好跟著陛下學習、訓練……”

“藥師倒是有誌氣,但想要行軍打仗也要等你長大些才行。”

小李靖話音剛落,王軌,樂運,顏之儀便出言勸止。

“你真想隨軍?”

小皇帝直直地盯著他的眼睛問道。

“是的,陛下,讓我去吧!”

李藥師目光堅定,看樣子不像是說著玩。

“若是你祖父同意,那朕便不加阻攔,如何?”

宇文衍知道此次出征危險性不大,如果能隨軍,對於他來說無疑是增長見識的大好機會。

“太好了,我一定說服祖父!”

小李靖揮舞著拳頭,雙眼露出熾熱的光芒。

見小皇帝都這樣說了,王軌三人也沒再勸阻。

九月底。

天元皇帝下詔:

命上柱國、鄖國公韋孝寬為行軍元帥。

杞國公宇文亮、郕國公梁士彥為行軍總管,率軍討伐陳國。

李藥師說服了他的祖父李崇義,同王鷹,元氏兄弟一起,隨軍出征。

身邊一下子少了四個人,又不用到暗衛大院訓練、教學。

一開始還真有些不習慣。

不過好在還有親軍駐地,軍坊,冶鑄作坊這些地方可以溜達。

經過一個多月時間,冶鑄作坊主體完工了,綦毋懷文已經著手安排試產。

宇文衍為了低調行事,要求不能動用太多民力。

要不然以宇文愷的能力,怕是二十來天便能建好。

作坊占地數千畝,遠遠便能看到三座聳立的高爐。

“陛下,成啦,成啦……”

小皇帝剛剛走進作坊,迎麵碰到綦毋懷文手拿一塊金屬,一臉激動地說道。

“前輩,真成了?”

宇文衍也很激動,鋼對於大周來說太重要了。

“成了,陛下請看,這便是按照您所述之灌鋼法煉出的精鋼……”

“測試過了,其品質比小民之前所煉要好數倍不止!”

綦毋懷文兩眼放著精光,雙手不停摩挲著手中的鋼材,笑得合不攏嘴。

“太好了,前輩。”

“高爐呢,大概一次能出鐵多少?”

“陛下,據老朽估算,一爐至少能出鐵四萬斤。”

綦毋懷文稍微靠近宇文衍,極其小聲地說道,生怕被人聽了去。

宇文衍繪製的是小型煉鐵高爐,也就一百多立方。

放在後世一爐大概能出鐵十萬市斤(50噸)。

不過放在當下,哪怕如綦毋懷文所說,一爐出鐵四萬斤(約25噸),那也是嚇人的。

(當下一斤是十五兩,相當於後世640克)

哪怕一天隻能煉一爐,一個月便能出鐵一百二十萬斤(750噸)。

一年下來。

一個高爐便能出鐵一千四百四十萬斤(9000噸)

要知道,曆史上盛唐時期,全年的煉鐵產量也纔不到兩千萬斤。

一個高爐便能頂上盛唐時期全年的產量。

以當下大周的產鐵量,一個高爐或許能抵幾年的產量了。

要是建十個爐,一百個爐,一千個爐呢……

隻要礦石供應能跟上,那生鐵產量將海了去了。

難怪綦毋懷文一臉諱莫如深的樣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