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我重生是吧!之逆襲 第90章 專利突襲
國家級專項的巨大成功,將林楓和「新生科技」推上了新的高峰。各種榮譽、獎項紛至遝來,林楓甚至受邀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諮詢委員會的成員。公司業務蒸蒸日上,股價屢創新高。
然而,林楓卻感到一種山雨欲來的壓抑。他注意到,一些國際行業媒體在報道專項成果時,語氣微妙,開始強調「技術保護主義」和「過度補貼」等論調。同時,他安插在海外市場的人員反饋,幾家國際建材巨頭正在頻繁接觸,似乎在醞釀著什麼。
「樹大招風。」林楓在高層會議上敲打沉浸在喜悅中的團隊,「專項的成功,意味著我們真正觸碰到了彆人的核心利益。接下來的反擊,可能會超乎想象的激烈。」
果然,專項成果剛剛開始產業化推廣,「克羅諾斯」聯合另外兩家國際巨頭,突然在歐盟、美國等多個重要市場,針對「新生科技」的專項核心成果,發起了密集的專利侵權訴訟。對方精心編織了一個由數百項專利構成的「專利網」,覆蓋了從基礎原理到具體工藝的多個環節,指控「新生科技」的技術侵犯了他們的智慧財產權。
這是典型的「專利地雷」戰術,目的不在於贏得官司,而在於利用漫長且昂貴的訴訟程式,拖延「新生科技」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時間,並消耗其資源。
「他們的專利很多是過期的、無效的,或者是範圍極其模糊的!」法務總監氣得臉色發白,「但一個個去反駁,需要時間和海量資金!」
國際市場拓展計劃被迫暫停。
專利訴訟的訊息傳到國內,資本市場反應劇烈。「新生科技」股價連續下挫。之前看好公司的部分機構開始減持。更糟糕的是,專項合作單位中的兩家高校研究所,因擔心捲入國際訴訟影響其國際學術交流,提出希望暫緩進一步的產業化合作。
公司內部也開始出現雜音。有董事私下提議:「是不是可以考慮和對方和解?支付一些專利費,換取市場準入?總比現在這樣被拖死強。」
甚至連張浩也有些猶豫:「楓哥,國際訴訟這潭水太深了,我們耗得起嗎?」
林楓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內外壓力。妥協,或許能換取一時安寧,但意味著承認技術依附,未來的發展將永遠受製於人。
在巨大的壓力下,林楓做出了一個極其冒險的決定:不僅應訴,還要主動反擊!他抽調公司最精銳的技術專家和專利律師,組建了多個攻堅小組,任務隻有一個——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對方「專利網」中的漏洞,並蒐集對方可能存在的專利濫用、壟斷以及自身技術來源不合法的證據。
同時,他親自飛往歐洲,拜訪了幾家深受這些巨頭專利打壓之苦的中小企業,以及專注於反壟斷和智慧財產權濫用的著名律所。他要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將這場防禦戰,打成一場合縱連橫的反擊戰!
「這是一場豪賭。」臨行前,林楓對張浩說,「贏了,我們打通國際市場的道路;輸了,可能萬劫不複。但我們必須賭這一次,為了死去的趙工,為了專項組日夜奮戰的每一個人,也為了中國製造的未來!」
攻堅小組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一位細心的專利律師在查閱「克羅諾斯」一項關鍵專利的原始申請檔案時,發現其核心實驗資料與多年前某位已故獨立科學家未發表的手稿中的資料高度雷同,存在嚴重抄襲嫌疑。
與此同時,林楓在歐洲的遊說也取得了成果。一家曾被「克羅諾斯」以專利訴訟逼至破產邊緣的德國家族企業,願意提供關鍵證據,證明「克羅諾斯」曾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了他們的技術秘密。
這些證據被精心整理後,並未立刻提交法庭。林楓選擇在一個國際性的智慧財產權論壇上,由合作的歐洲律所率先公開部分證據,指控「克羅諾斯」等公司「利用無效和欺詐性專利進行市場壟斷」,並宣佈已向歐盟和美國監管機構提起反壟斷申訴。
此舉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巨石!國際科技媒體和法學界一片嘩然。「專利流氓」、「技術海盜」的帽子被扣回了「克羅諾斯」等公司頭上。之前對「新生科技」不利的輿論開始反轉。
歐盟和美國監管機構宣佈對「克羅諾斯」等公司啟動反壟斷調查。迫於壓力,「克羅諾斯」等公司不得不暫時放緩了專利訴訟的攻勢,轉而疲於應付調查和公關危機。
林楓趁此機會,加速推進國際市場佈局,與那些之前觀望的海外渠道商重新談判。
經過長達一年多的拉鋸戰,「克羅諾斯」等公司在反壟斷調查和輿論的雙重壓力下,最終選擇與「新生科技」達成全麵和解。對方撤回了所有專利訴訟,並承諾在未來某些領域進行合作。雖然「新生科技」也付出了一定的經濟代價,但成功扞衛了自身技術的獨立性和國際市場準入的權利。
這場勝利來之不易,耗費了公司巨大的精力和資源。但經此一役,「新生科技」在國際上打出了聲威,樹立了不畏強權、敢於鬥爭的形象。
慶功宴上,眾人歡欣鼓舞。林楓卻隻是淺淺抿了一口酒。張浩走過來:「楓哥,我們贏了,該高興才對。」
「高興?」林楓看著窗外漆黑的夜空,「我們隻是打贏了一場戰役。你看,」他指著窗外遠處幾棟摩天大樓上閃爍的競爭對手的logo,「他們依然在那裡,實力依然雄厚。而且,下一次,他們可能會用更隱蔽的方式,比如,通過影響國際標準,或者操控上遊大宗原料。」
他轉過身,眼神疲憊卻依然銳利:「逆襲的路上,沒有真正的終點。一場戰鬥的結束,隻是另一場戰鬥的開始。我們必須時刻準備著。」
他拿起外套,走向門口:「我去實驗室看看,『磐石三號』的初步資料應該出來了。」
張浩看著林楓離去的背影,忽然明白,林楓的逆襲,早已不是他個人的命運轉折,而是承載著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甚至更宏大範疇的期望與重量。這條征途,註定孤獨,且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