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我下堂娶貴女?奪回嫁妝我另嫁 第397章怕是沒那麼容易了
怕是沒那麼容易了
第二日午膳時間,薑鈺出了官署前往茶樓見安王。到了後,安王已經在了,而且點好了飯菜。兩人算是熟人了,薑鈺見了禮後,坐下來後就直接拿起了筷子。
安王對於她的不見外,心裡很是喜悅,唇角不由自主的揚了起來。觀察了薑鈺喜歡吃的菜,他夾了一筷子放在薑鈺的碗裡。
薑鈺一愣,然後看著安王的眼睛,語氣隨意但目光認真的道:“王爺如此,下官以後不敢與王爺共餐了。”
安王麵色一僵,然後歉意道:“是我魯莽了。”
薑鈺垂眸繼續吃飯,安王眸色深深的看了她一瞬,收回目光繼續吃飯,但氣氛不如之前那般輕鬆了。不過兩人都是情緒管理的高手,很快便斂了那點凝滯,幾句話切回正事,先前的拘謹便悄然散了。
薑鈺放下筷子,端起杯子喝茶。看著安王也放下了筷子,她道:“王爺說查蒲同和的時候,發現蛛絲馬跡,是什麼?”
安王也放下筷子,“蒲同和祖籍雲陵緊鄰嶺南,且蒲同和母親名朱佩月。”
薑鈺聽後沉思了一瞬道:“嶺南王也姓朱,王爺意思是蒲同和有可能是嶺南王的人。”
安王把玩著手中的青瓷纏花杯,道:“當年皇上剛即位,第一次開科取士,他便是狀元,一路都是皇上親手提拔上來的,按說本不該跟丞相那邊扯上關係。可如今他明著跟丞相、太子勾連,這背後若沒有更深的牽扯,說不通。最大的可能,便是他本就屬於嶺南王那邊的人。”
薑鈺聽後點頭,問:“長公主賞花宴上發生的事情,王爺怎麼看?”
安王喝了口茶,看著她道:“昨日宴會結束,蒲同和、太子和蘇妃都去禦書房見了皇上,隻是具體說了什麼、結果怎樣,現在還沒訊息。”
薑鈺點頭,思索了一瞬道:“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太子有意娶顏鳳禧為妃,但宴會上又出現了太子救落水的蒲明玥,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安王端著茶杯沉默了一會兒,道:“蒲同和是太子和丞相的人,一直隱在暗中,本就是皇上跟前信得過的人,又是吏部尚書,這些年在暗中幫太子和丞相鋪了多少路、做了多少事?他可不會白白出力,心裡定然是盼著女兒能坐上太子正妃之位的。”
薑鈺點頭,接著他的話說道:“但是皇上明顯沒有讓太子繼位的意思,他們若是想讓太子繼位,必然走不尋常的路子,到時候需要顏太師給他們正名。
所以,為了拉攏顏太師,他們想把太子妃的位置給顏太師的孫女。那麼這樣蒲同和的利益就沒辦法保證了。所以,有了賞花宴上,太子救了落水的蒲明玥的事情。”
安王讚賞的道:“是。”
“那麼,他們是想要蒲明玥做側妃。”薑鈺又道。
“應該是。”安王放下手中的杯子,“但即使如此,以皇上多疑的性子,也會懷疑蒲同和。”
薑鈺點頭,“但以蒲同和與丞相的老謀深算,他們定然早已備好打消皇上對蒲同和懷疑的法子。那麼,現在就要讓皇上知道,蒲同和有可能是嶺南王的人。”
“我也是這個想法。”安王道。
“那麼就由王爺跟皇上說吧。”薑鈺習慣性的手指摩挲腰間的玉佩,接著道:“魏國公有意與顏太師結親,讓寧雲川娶顏鳳菊。兩家已經商議好了,本想著等淩雲川從嶺南迴來再提親,現在看來得提前把兩家要結親的訊息放出去了。”
安王目光落在她手中把玩的玉佩上,神色微頓。這玉佩他好似在睿親王那裡見到過,心不由得一沉。但他很快壓下內心的沉重,道:“寧雲川性子沉穩,顏姑娘又有才乾見地,兩人這般結合,倒真是相配得很。”
薑鈺笑著點頭,“接下來更重要的是鏟除蒲同和。”
她這話說的隨意,卻是讓安王有些震驚。蒲同和是誰?皇帝最信任的臣子之一,掌管天下官員的任免考覈與升遷調動,手裡握著朝廷大半官員的仕途起落的吏部尚書。想要扳倒他,哪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安王皺著眉道:“你可是有了策略?”
薑鈺點頭,“讓皇上心裡對他先存了疑,這是頭一步。然後再慢慢找他的罪證,他在吏部多年,手下跟著不少官員,真要動他,這些人難免生亂。
所以得提前把那些跟著他的官員,替代人選做好備案,等時機到了,就能趁其不備把這撥人一並換了,纔不會亂了朝局。”
安王不得不再次佩服她的心思縝密,但心裡卻是一陣的失落。她在朝政方麵的能力越是卓越,他們二人越是沒有可能。他的目光又落在薑鈺腰間的玉佩上,手不由自主的握緊
“你可是有了找蒲同和罪證的法子?”安王收回自己的目光道。
薑鈺點頭,“之前在架閣庫查閱卷宗的時候,就有些頭緒了。”
“好。”安王覺得自己的喉頭好似堵了一塊石頭,難受的緊。
兩人就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做了細致的推演,然後薑鈺告辭離開。安王在她走後,癱坐在椅子裡沉寂了許久,才起身前往皇宮。
到了禦書房見到皇帝,他就把蒲同和母親姓朱的事情講了。皇帝聽後坐在那裡沉默。朱姓雖不是大姓,但也不算罕見,京裡宮外姓朱的人家本就不少,通常不能憑一個姓氏就斷定什麼。
但聯係到太子救落水的蒲明玥,丞相是嶺南王的親舅舅,等等的事情,蒲同和的母親與嶺南王有親,就有很大可能了。皇帝本來想,隻要蒲同和忠心,他的女兒做了太子側妃也無妨。但現在看來絕對不行。
過了好一會兒,皇帝道:“你接著查蒲同和。”
“是。”
皇帝擺手讓安王離開,他坐在寬大的椅子裡皺著眉沉思。原以為手握著威力巨大的火器,對付嶺南王該是十拿九穩,心裡早已攢了幾分底氣。
可如今看來,嶺南王的手竟伸得這麼長,連太子、丞相,甚至吏部尚書都隱隱牽扯其中,這盤棋遠比他想的要深,鏟除嶺南王,怕是沒那麼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