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悍卒:八極鎮天下 第78章 我明白了…
-
訊息傳回京城,墨月得知張墨不僅安全,還取得瞭如此輝煌的勝利,喜極而泣,一直懸著的心終於放下。
她開始更加積極地利用自己的社交圈,為張墨和北疆造勢,宣揚其功績,並暗中留意京城中關於北疆的各種議論和動向,通過書信及時告知張墨。
京城中,隨著張墨的崛起和四皇子地位的鞏固,七皇子一係並未甘心失敗。
他們無法在明麵上否認張墨的功勞,便開始暗中使絆子:在調撥糧餉軍械時故意拖延、在選派援軍時以次充好。
在朝廷中散佈“張墨擁兵自重”、“火藥乃妖術,有傷天和”等流言蜚語。
朝廷的賞賜和支援固然豐厚,但真正落到實處的,總會打些折扣。
張墨和四皇子都清楚地感受到了這股暗流。但他們此刻的主要精力必須放在應對北原即將到來的反撲上,暫時無暇徹底清算京中的掣肘。
北疆的暫時平靜,彷彿暴風雨來臨前的間歇。
張墨站在雲州都督府的望樓上,遠眺北方。
他知道,金狼大汗絕不會善罷甘休,下一次的風暴,將會更加猛烈。
他必須利用這寶貴的時間,儘快恢複左衛城的防禦,強化雲州的戰備,生產更多的“雷霆”利器,生產更多的連射弩,將北疆的軍隊真正整合成一支能打硬仗、聽其號令的鐵軍。
然而,左衛城解圍的勝利喜悅和雲州緊鑼密鼓的戰備尚未持續多久,一道來自帝國西部的、染著血火的八百裡加急軍報,如同又一記沉重的悶棍,狠狠地砸在了剛剛稍緩一口氣的大越朝廷頭上。
西齊國,這個與大越在西域和秦山地區素有摩擦的強國,趁大越專心應對北疆戰事之際,突然撕毀和約,出動二十萬大軍,分三路猛攻大越邊境。
西齊軍準備充分,兵鋒銳利。
大越西部邊軍猝不及防,且兵力薄弱,防線在短短數日內便被接連撕破。
軍報上一個個失陷的城池名稱觸目驚心:秦安、固化、銅城……,僅僅一個月時間,西齊鐵騎竟已深入大越國境五百餘裡,連下八城,兵鋒直指大越腹地。
西部戰況十萬火急,無數百姓流離失所,西部州郡一片糜爛。
訊息傳至雲州都督府時,張墨正在與墨江白及眾將商議加固城防之事。信使幾乎是滾鞍落馬,將加急文書呈上。
張墨展開軍報,隻看數行,臉色便瞬間變得無比凝重,手指下意識地收緊,幾乎將紙張捏破。
“好一個西齊,好一個趁火打劫。”他聲音低沉,蘊含著巨大的憤怒。
帳內眾將聞言,皆儘失色。墨江白接過軍報快速瀏覽,蒼老的麵容上血色儘褪,喃喃道:“禍天欲亡我大越乎?!”
張墨猛地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大越全境輿圖前,目光死死盯住西部那一片迅速被標註為“敵占”的區域,又緩緩移到北疆。
“我明白了……。”他深吸一口氣,聲音冰冷:“我終於明白,為何金狼大汗會選擇在這個時節,如此不計代價地猛攻左衛城。”
他的手指在輿圖上畫了一個圈,覆蓋了北原和西齊的廣袤區域:“他們早就商量好了,北原與西齊,定然早已暗中勾結,約定同時發難。
北原猛攻北疆,意在牽製我朝最精銳的邊軍,甚至妄圖打開北大門,直逼京畿。而西齊則趁我西部空虛,長驅直入,欲圖瓜分我大越江山。”
此言一出,滿帳皆驚。
所有人都感到一股寒意從脊背升起。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大越麵臨的就不是兩場獨立的邊境戰爭,而是一場有計劃、有協調的、旨在滅亡大越的全麵入侵。
局勢之險惡,遠超想象。
“命趙州、均州都督,嚴查北原人的動向,切不可讓他們從趙州或均州繞道南下,絕不可再給敵人可乘之機。”張墨立刻下令。
張墨很清楚,雖然北疆壓力巨大,但若西部徹底崩潰,關中失守,京城同樣不保。
聖京城表麵依舊是帝國中心的繁華與威嚴,但暗地裡,卻早已被皇子爭嫡的陰影和迫近的外患壓得透不過氣來。
皇宮深處,禦書房內燈火常明。
老皇帝日漸憔悴,繁重的政務和邊關不斷的噩耗如同兩座大山,壓垮了他本就不再強健的身體。
咳嗽聲時常從書房內傳出,湯藥的氣息瀰漫不散。朝會的時間越來越短,許多政務不得不交由內閣和幾位成年皇子協同處理。
這其中,七皇子趙鐸的身影出現得愈發頻繁。
他的母族勢力強大,自身也頗有才乾,尤其在拉攏朝臣、結交武將方麵很有一套。
在皇帝病重、四皇子趙琛更多關注軍務的情況下,趙鐸逐漸攫取了不少權力,尤其是在吏部任命和京畿防務方麵,安插了大量親信。
然而,北疆張墨的異軍突起和四皇子趙琛因此水漲船高的聲望,讓趙鐸感到了極大的威脅。
尤其是當西齊突然入侵,朝廷焦頭爛額,而北疆似乎又要依靠張墨和背後的四皇子時,他的焦慮和嫉妒達到了頂點。
“憑什麼!?”七皇子府密室內,趙鐸麵目猙獰,一把將手中的玉杯摔得粉碎:“老四不過是因為早年去了幾年邊軍,就得了軍中一些老頑固的青眼。
那張墨,一個邊陲匹夫,僥倖打了幾場勝仗,就敢不把本王放在眼裡。還有父皇……父皇的心越來越偏向老四了。”
他麵前坐著幾位心腹謀士和武將,皆是利益捆綁極深之人。
“殿下息怒。”首席謀士吳先生緩緩開口:“如今局勢,確對殿下不利。北疆若平,四皇子與張墨之功,將無人能及。
西線糜爛,陛下若……若有不測,需立儲君時,恐……”
這話說到了趙鐸的痛處。他絕不能容忍皇位落到老四手裡。
“那你說怎麼辦?!”趙鐸低吼道。
吳先生眼中閃過一絲狠辣:“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陛下龍體欠安,已難理朝政。如今外有強敵,內有權臣,國本動搖。為江山社稷計,殿下……當早作決斷,以防不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