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悍卒:八極鎮天下 第79章 陰毒周密
-
這話已是**裸的暗示篡位了。
旁邊的孫指揮使沉聲道:“京畿三大營,神機營指揮使是咱們的人,五軍營副將也可爭取。唯有三千營,是陛下的親信,有些麻煩。宮內侍衛副統領,也已收買妥當。”
另一位文官模樣的心腹低聲道:“靖國公爺那邊也已暗示,若事不得已,國公府必鼎力支援殿下。”
趙鐸的心臟劇烈地跳動起來,恐懼、野心、貪婪交織在一起。
他深知這條路一旦踏上,就再無回頭可能,失敗便是萬劫不複。但成功的誘惑太大了,那至高無上的皇位,彷彿就在眼前向他招手。
沉默了良久,他眼中最後一絲猶豫被瘋狂所取代,猛地一拳砸在桌上:“好,既然他們不仁,就休怪本王不義。
為了大越江山不落入無能之輩手中,本王就來做這個惡人,具體如何行事?”
一場精心策劃的政變陰謀,在聖京城最陰暗的角落裡緊鑼密鼓地展開。
吳先生作為總策劃,細節謀劃極為陰毒周密:
第一步,控製宮禁。
利用已被收買的宮內侍衛副統領,在其當值時,以“加強陛下安保,防止宵小”為名,悄悄調換關鍵宮門的守衛,全部換上絕對可靠的心腹死士。
同時,買通皇帝身邊伺候湯藥的小太監,在皇帝的藥中加入少量慢性毒藥和迷幻成分,使其精神愈發萎靡,難以清醒理事,並製造其病入膏肓的假象。
第二步,掌控京城軍權。
由孫指揮使負責,利用其職權和靖國公的影響力,以“西線緊張,需加強京城戒嚴,防止流民奸細”為藉口,頻繁調動京營兵馬,將忠於皇帝和四皇子的將領或支開,或暫時剝奪兵權,逐步將神機營、五軍營的主力控製在手。
對於最難啃的三千營,則計劃在起事之時,由靖國公府派出家將死士,配合收買的內應,進行突襲和控製,力求迅速解決。
第三步,隔離資訊,製造混亂。
計劃在行動前夜,突然切斷皇宮與外界的一切聯絡。同時,在城中製造幾起“火災”或“盜匪”事件,吸引巡城兵馬和衙門的注意力,混淆視聽。
第四步,矯詔逼宮。
這是最關鍵也是最危險的一步。計劃控製宮禁後,立刻逼迫皇帝寫下禪位詔書。
若皇帝不從,便……偽造詔書。他們早已模仿皇帝筆跡的高手準備好了詔書草稿。同時,控製內閣中部分重要成員,讓他們承認詔書的“合法性”。
第五步,清除異己。
擬定了一份詳細的名單,上麵羅列了所有四皇子一係的骨乾成員、以及可能堅決忠於皇帝的老臣。
一旦政變成功,立刻以各種罪名將這些大臣迅速逮捕下獄,或直接格殺,務求一擊致命,不給對手反應和組織反抗的時間。
第六步,迅速登基,掌控大義。
在控製局勢後,立刻舉行簡單的登基儀式,公告天下,造成既成事實。
同時,對外宣稱皇帝病重駕崩係在四皇子一係的逼迫下憂憤而終,將一切罪責推給四皇子及其“黨羽”。
計劃可謂周密,充分利用了皇帝病重、外敵入侵、朝局混亂的時機。
時機終於到來。這一夜,月黑風高。
一切按計劃進行。皇宮各門守衛悄然換防,一股肅殺之氣瀰漫在宮牆之內。
皇帝寢宮內,老皇帝服下加了料的湯藥後,陷入昏沉狀態,對外界之事幾乎毫無知覺。
京營之中,忠於趙鐸的兵馬開始“例行”換防,實則占據了各處要衝。三千營駐地外,靖國公府的死士和收買的內應已然就位。
城中幾處不起眼的地方燃起大火,巡城兵馬被故意引開。
子時三刻,行動開始。孫指揮使帶著一隊精銳心腹,以“宮中有變,緊急護駕”為名,直衝皇宮。被收買的侍衛副統領立刻打開宮門放行。
與此同時,靖國公府的死士對三千營駐地發動了突襲。三千營指揮使雖奮力抵抗,但事發突然,內部又有奸細接應,很快便陷入苦戰,無法脫身。
皇宮內,殺戮驟起。少數仍然忠於皇帝的侍衛和太監試圖抵抗,瞬間便被毫不留情地斬殺。
鮮血染紅了漢白玉的台階和廊柱。慘叫聲、兵刃碰撞聲打破了皇宮夜的寧靜,但又迅速被鎮壓下去。
趙鐸在吳先生和大批甲士的護衛下,徑直闖入皇帝寢宮。
看著龍床上昏昏沉沉、形銷骨立的父親,趙鐸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但很快便被瘋狂和野心所取代。
“父皇。”他走到床前,聲音冰冷:“兒臣前來請安。如今國事艱難,奸臣當道,兒臣懇請父皇為了江山社稷,寫下詔書,禪位於兒臣。兒臣必重整河山,掃平外侮。”
老皇帝似乎被驚醒,艱難地睜開渾濁的雙眼,看到眼前劍拔弩張的景象和兒子猙獰的麵孔,瞬間明白了什麼,氣得渾身發抖,用儘力氣嘶啞道:“逆……逆子,你……你敢……。”
“看來父皇是病糊塗了。”趙鐸冷笑一聲,後退一步,對旁邊一個捧著空白聖旨和筆墨的老太監使了個眼色:“既然父皇無法執筆,那就由兒臣代勞吧!來人,伺候陛下用璽。”
幾名如狼似虎的甲士上前,不顧老皇帝微弱的掙紮,強行抓住他的手,在那份早已準備好的“禪位詔書”上蓋上了皇帝玉璽。
完成這一切後,老皇帝彷彿被抽乾了所有力氣,猛地噴出一口黑血,昏死過去,氣息奄奄。
控製了皇帝後,趙鐸立刻展開了血腥的清洗。
那份早就擬定好的名單發揮了作用。一隊隊凶神惡煞的士兵闖入一個個高門府邸。
許多忠於皇帝或支援四皇子的大臣還在睡夢中,便被破門而入,以“勾結四皇子謀逆”、“禍亂朝綱”等莫須有的罪名直接鎖拿,投入詔獄。稍有反抗,便當場格殺。
一時間,聖京城內哭喊聲、求饒聲、打鬥聲四起,血流成河。無數家族一夜之間傾覆。內閣首輔、幾位尚書、禦史大夫……眾多朝廷重臣未能倖免。朝堂為之一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