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聲期 序
-
序
齊雅麗
牧北的中篇小說集
《變聲期》收錄了他近十年來創作的七篇作品,這些作品是他勤奮耕耘的碩果,也展示了他醉心文學的心路曆程。
牧北是陝北的年輕作家,與許多前輩作家一樣,他的作品從陝北大地汲取滋養,同時又用文字回報哺育他的家鄉。作品的內容基本來自他腳下的黃土地,主人公也是這塊熱土上生長的人群,講述的故事也有著濃濃的信天遊情結。我手寫我心,作為一個年輕作家,牧北繼承了老一輩作家的傳統,關注民生、關注普通人,傾心用情,為黃土地記敘,為芸芸眾生立傳,為火熱的或是悲情的生活呐喊。從這一點來看,牧北的路子是正向的、正確的。
與文集同名的作品,也是這部小說集的擔綱之作的
《變聲期》,講述了一個有著歌唱天賦的男孩,因為在大賽中一鳴驚人,頂著光環步入演藝市場,但少年人的單純與人生的冷峻在後續的發展中,產生了不可調和的衝撞,終至迷失,以至走上不歸路。作品以看似客觀冷靜的敘寫,實則為少年的成長與環境的不相吻合扼腕而歎,更是挑起了人與社會的古老而永恒的話題,表現了一種深度的關切。
《攢年漢》從題目上看,地域色彩十分明顯,如果不是牧北敘述,還很難瞭解這一古老現象。這實際上是饑饉清苦年月裡人們求生存的無奈之舉,一定程度上也是對人性的漠視和摧殘。但作者冇有一味譴責或簡單聊敘,而是通過革命性的社會變化,凸
顯了一種階級救贖,彰顯了對人性、對人類的尊重與平等,有著新鮮的敘事含義,值得一讀。
還有另外的五篇作品,雖然題材各異,但基本上都凝聚了對人的命運的關切、對社會變革的關注和對人的尊嚴的堅守與呼籲。這些都集中反映了一個作家的精神追求,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和較為深刻的思考,在年輕作家裡,有這樣的思緒難能可貴,應該得到讚賞和激勵。
作為一個紮根黃土地的年輕作家,牧北多年一直生活和工作在陝北黃土高原的生活一線,從事過比較艱苦、瑣碎的具體工作,生活中也經曆了一些曲折和磨難。但他有一顆熱愛文學的心,有不屈不撓的韌勁,在並不優越的條件下,長期堅持文學創作,用手中的筆為腳下的土地、身邊的人群書寫,堅守著文學的凜然情操和昂然的精神狀態,這一點也是值得讚許的。
尤為突出的是,牧北的寫作涉獵麵很廣,小說、戲劇、電影、電視等都有觸碰,並且取得了一定成績。被省委宣傳部確定為
“四個一批”人才、被省作協確定為
“百優人才”,就是對他付出的勞動和取得的成績的褒讚,當然更是對他以後創作的激勵與期許。相信牧北一定會繼續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
回到這部集子本身,總體來講,內容、手法、技巧都是優秀的。這畢竟是他過去十多年的作品,也存在著認識相對主觀等問題。但這些都是一個年輕作家成長過程中正常的現象,相信通過歲月的磨礪和實踐的曆練,牧北的作品一定會更趨完美。
這可能也是
“變聲期”吧,相信變聲期過後,信天遊的旋律一定會更加嘹亮。
2019年12月5日
(齊雅麗,陝西省作家協會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席,陝西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