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彩唐 > 第13章 年輕的天可汗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彩唐 第13章 年輕的天可汗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第二天,李世民就率眾出發。

此行並未帶多少人馬,隻有三千五百驍勇隨行。

至於洛陽這邊,則交給了李元吉。

李元吉雖然能力不行,但圍個城還是冇問題的。

更何況還有屈突通等大將協助。

這一點倒是和原本曆史上記載差不多。

事實上,陳玄玉對曆史的改變微乎其微,不是他不想,而是能力不夠。

他自己也很清楚這一點,一直在努力靠近權力中心。

這幾天,李世民與他談了很多,可以說是縱論古今。

既是好奇,也有考校之意。

這反而正如了陳玄玉的意。

如果談學問,他還真不行。

畢竟他連論語有多少個字都不知道,談學問那就是開玩笑。

至於詩詞歌賦,他能完整記得的,也就床前明月光和鋤兒日當午了。

連當個文抄公的機會都冇有。

但要說談史,十個李世民綁一塊兒都不如他。

不是他自大,而是獲取知識的難易程度不一樣。

而且李世民要做的事情太多,也冇那麼多時間用在研究曆史上。

陳玄玉不同,前世資訊大爆炸時代,獲取知識的途徑可太多了。

那會兒他就是個普通人,人生前二十五年基本都用來讀書了。

工作後,有閒暇也會翻翻史書,還有無數專家的各種解讀。

單單在解讀曆史這一塊,他說吊打李世民,並不是妄言。

不過他也冇有什麼都說,大多問題都是淺嘗輒止。

隻有在談到當前局勢的時候,纔會稍稍講的深入一些。

即便如此,也讓李世民激動的幾次拍案叫好。

現在李世民已經完全不懷疑他的學識。

對他也更加的重視,甚至允許他旁聽軍事會議。

這個信號可就太明顯了,秦王一係的將領,紛紛向他釋放了善意。

尤其是之前就和他有過交集的尉遲恭、秦瓊等人,經常找他聊江湖傳聞。

雙方的關係增進非常快。

不過在和李世民交流的過程中,陳玄玉也察覺到,其性情與曆史中記載有不小的差彆。

比如,李世民過於依賴自己的軍事能力。

他嘴上說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有意無意間總是流露出一副,隻要有軍隊就有一切的想法。

再比如,他的心胸冇有史書記載的那麼寬廣,還很記仇。

最典型的就是單雄信。

李世民提起他,可謂是咬牙切齒,數次表示要手刃此人。

至於原因……李世民打仗喜歡冒險,經常帶著幾百人去挑釁敵人。

有一次單雄信帶兵來追,矛頭都要紮到他的後背了,幸虧尉遲恭及時趕到將他救下。

可以說,這是李世民出道以來,離死亡最近的一次。

這個記憶太深刻了,以至於他始終無法釋懷。

完全冇有後來,接納魏征等人時,所展現出來的氣度。

一開始陳玄玉還以為,是史書美化了他。

後來想到李世民今年才二十三歲,就明白問題出在哪了。

太年輕,人生太順利,遠冇有後來那麼成熟。

隻能說,要感謝李淵的打壓,以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迫害。

這些挫折,才讓他真正成長起來。

想通這一切,陳玄玉就改變了自己的計劃。

不要幫助李世民規避那些挫折。

否則,缺少了那些磨礪,對他和天下人來說,或許並不是一件好事。

就這樣決定了。

虎牢關之戰結束後,先不去長安了,回道觀繼續充實自己。

等李世民真正成熟了再出山。

而且,去了長安看似舞台更大,自己發揮的餘地實則更小了。

到時候做什麼都得看人臉色,反而耽誤自己行事。

關鍵還危險,不能排除李建成把他當雞殺了給猴看。

到時候他連哭的地方都冇有。

不去長安,對自己來說纔是海闊天空。

做出這個決定之後,陳玄玉內心陡然一鬆。

事實上,從下山以來,他的內心遠冇有表現的那麼輕鬆。

首先,八歲就長安介入朝堂紛爭,實在太早了點。

木秀於林啊。

其次,改變時代豈是說說就行了的,萬一因為自己的介入,時代變得更壞了呢?

最後,自己的胳膊太細,一切全都繫於李世民的信任和重視。

出了事兒也冇人保自己,安全太冇有保障了。

運氣不好,可能就被奪嫡的餘波給弄死了。

這一切壓在心頭,讓他始終無法安心。

現在決定不去長安,真就是頓感海闊天空。

冇了壓力,他的行為更加恣意。

每天除了陪李世民縱論古今,就是去找秦瓊等人侃大山。

要麼就是到處亂跑瀏覽古代美景。

隻可惜,戰爭對環境的破壞太嚴重,這一路看到的都是荒山野嶺,草木都非常稀疏。

實在冇什麼美可言。

幾日後到達虎牢關,李世民開始忙於軍務,冇那麼多時間閒聊。

陳玄玉就更加自由了。

每天到處亂跑,看什麼都好奇。

這輕鬆愜意的模樣,不像是來打仗的,倒更像是來踏青的。

不少人對此提出抗議,認為他破壞了大戰氛圍,影響軍心士氣。

李世民還冇說什麼,杜如晦先反駁道:

“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現在將士們猶如拉滿的弓,若不能釋放必傷己身。”

“玄玉不為形勢所迫清靜自娛,反能幫助將士們放鬆心絃。”

尉遲恭附和道:“是啊,連八歲孩子都不怕,我們有什麼好懼怕的。”

程咬金、秦瓊等人也紛紛出聲表:

“區區竇建德而已,何懼之有。”

看到這麼多人出麵為其說話,眾人終於意識到,陳玄玉已經不是原來那個小道童了。

他已經獲得了很多人的友誼,不能再簡單將其視作八歲的小孩子。

之後再冇有人挑他的刺。

不過陳玄玉也知道,自己到處亂跑確實有些不合時宜,還容易得罪人。

經過此事後,也變得老實起來。

每天除了找熟悉的人侃大山,就是去傷兵營協助鬆峰道人,編寫急救方略。

至於外麵的戰事,他也隻是保持適當的關注,並冇有嘗試建言。

這次不是謙虛,而是真不敢。

還是那句話,虎牢關之戰就是走鋼絲,能打贏全靠李世民的觀察力和決斷力。

抓住了那稍縱即逝的戰機。

換個人開天眼都不一定能複製。

陳玄玉是真的一句話都不敢多說,生怕一句話說不好,改寫了戰局。

他可不想成為竇建德方的vp。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和原本曆史上冇有太大區彆。

雙方拉扯了一個多月,竇建德終於露出破綻,被李世民以四千驍勇擊敗。

竇建德自己也成為階下囚,並說出了那句:

今不自來,恐煩遠取。

之後李世民押著竇建德來到洛陽城下,迫降王世充,達成了一戰擒雙王成就。

再然後就是大清算,他下令將單雄信、段達等十餘人處死。

李世績和單雄信是至交好友,找李世民求情,願用自己的一切來換單雄信活命。

然而李世民根本就聽不進去勸諫,執意要殺單雄信。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