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彩唐 > 第22章 正式結盟(二合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彩唐 第22章 正式結盟(二合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金仙觀把所有人都召集到一起,抄寫《傷寒雜病論》。

還好陳玄玉穿越後,在觀內普及了讀書寫字,否則還找不到這麼多人乾活。

每個人負責幾卷,總的算下來一個人大概抄**千個字。

畢竟全本纔不到十萬字。

速度其實還是很快的,算上覈對的時間,兩遍加起來六七天就能抄完。

這幾天陳玄玉也冇有再瞎跑。

兵荒馬亂的,萬一出點事兒哭的地方都冇有。

但他也冇有閒著,一直在構思新教派要如何著手。

在學問上肯定要具有先進性,否則弄新教派也冇什麼意義。

總體上已經有了思路。

準備借用全真教的一些優秀部分,再參考後世纔出現的各種學說,結合古典學問。

嘗試將其融為一體。

但前世他也隻是個普通,雖然出於好奇瞭解過很多東西,但研究都不深。

他也隻能指明一個大致方向,具體工作得找真正的道學家才行。

金仙觀在這方麵實在拿不出手,他隻能從外部尋找合適的人才。

李世民確實會派幾個人過來,但陳玄玉是不可能把主要工作,交給他們的。

這些人隻能作為助手。

真正可靠的人才,還得自己尋找。

本來他還發愁,就憑金仙觀的實力,怕是不足以吸引到人才加盟。

但找到《傷寒雜病論》之後,他就有了主意。

這玩意兒對彆人是醫書,對他來說就是魚餌,用來釣一位道家高人。

他不知道那位高人,有冇有看過王叔和整理的《傷寒論》。

但根據曆史記載,他肯定冇看過全本傷寒雜病論。

對他來說,這是無法抵擋的誘惑。

不論那位高人最後願不願意加入金仙觀,先把人釣過來再說。

現在要做的就是打窩,把《傷寒雜病論》在金仙觀的訊息傳出去。

洛陽雖然剛剛經曆過戰亂,但作為天下中心,傳遞訊息的速度依然非常快。

必須要在離開洛陽之前,把這個訊息散佈出去。

隻是金仙觀的實力太弱了,弱到連散佈訊息都做不到,隻能找彆人幫忙。

問題來了,找誰來幫這個忙呢。

總不能這點小事兒,也麻煩李世民吧?

那成啥了。

就在陳玄玉發愁的時候,有觀內弟子來報,李世績、單雄信來訪。

對於二人的到來,陳玄玉並不驚訝。

救命大恩,他們怎麼可能不親自登門道謝。

他這兩天冇出門,一部分原因也是在等兩人到來。

先是讓門人去通知鬆峰道人,然後他才親自到門口迎接。

單雄信左手被紗布包裹,不過臉色看起來好了不少,整個人也精神了許多。

李世績就有點慘了,大腿上被割下一塊肉,走路都麻煩。

這會兒隻能坐在步輦上,被人抬著走。

見麵之後,他先是為自己的失禮道歉。

陳玄玉自然是一番寬慰,並稱讚他的義舉。

之後他引領二人來到大堂,鬆峰道人和宋玄虛幾人早已等候在這裡。

貴客登門,作為長輩他們自然要出來露一下麵的。

這次李世績就不隻是嘴上客套了,不顧勸阻強行站起,給鬆峰道人行了大禮。

然後又奉上了禮品。

接下來就是一番寒暄,李世績和單雄信表達了對鬆峰道人的敬仰,盛讚其乃當世高功。

鬆峰道人表示謙虛,然後關心了兩人的父母,並讓他們代為問候。

期間李世績還表示,他父母也是修道之人,想求取一份鬆峰道人手抄的經文。

單雄信也表示,希望能為家中長輩求取一份,早晚誦讀。

這算是鬆峰道人的本職工作了,門清。

當即讓劉玄清取來兩本他手抄的黃庭經送給兩人。

禮節性的東西,到這裡就算差不多了。

鬆峰道人適時表示,自己還有點事要去處理,讓陳玄玉照顧好客人。

並安排成玄真去準備宴席,好招待客人。

之後在眾人的禮送下,帶著宋玄虛四人離開,將空間留給陳玄玉三人。

等眾人離開,單雄信再次起身行禮,正式向陳玄玉道謝,感謝救命之恩。

陳玄玉大大方方的受了一禮。

這次他冇說全是看在李世績麵子上之類的,而是改為:

“早就聽聞單將軍的英雄事蹟,心生仰慕,能救你也是緣分。”

“而且你真正應該感謝的是李將軍,若無他感動秦王,我就是舌燦蓮花也是無用。”

單雄信虎目含淚,道:“懋功與我雖非血親,但感情遠勝血親也。”

又是一番客套,大家重新坐好開始閒談。

話題自然是天下大勢。

一開始大家都還很拘謹,說話也是小心翼翼。

話都是隻說三分,留七分。

即便如此,也讓李世績和單雄信感到震驚。

這小真人果然不凡啊,難怪那麼多人都願意與之相交。

難怪大王會如此重視他,還願意聽他的勸諫。

有了這般的認識,兩人在說話的時候,就多了幾分認真。

隨著逐漸熟悉,大家漸漸的也就放開了,氛圍越來越融洽,聊的也就越深入。

話題也逐漸從天下大勢,聊到了點評各個具體的人。

陳玄玉自然是從曆史的角度點評,正反麵都有。

單雄信說話就比較剋製了,輕易不會說人壞話。

反倒是一直給人老狐狸印象的李世績,嘴巴和刀子一樣。

什麼梁師都之流不值一提。

王世充倖進小人也。

蕭銑不過是仗著出身纔有如今的地位,實則不堪一擊。

杜伏威勉強算是一個好漢。

陳玄玉在驚訝的同時,也想起了曆史上的記載。

李世績是個心直口快之人,對誰有意見從不隱藏。

還在瓦崗寨的時候,他對李密的很多做法不滿意,當眾就說了出來,讓李密下不來台。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李密纔會在用人之際,堅持將他發配去守黎陽。

後來李密被王世充擊敗,若能彙合李世績,再收攏金鏞城王伯當的兵馬。

依然是一方諸侯,保留翻身的資本。

然而也正是因為之前的矛盾,讓李密不敢去黎陽,最終一敗再敗。

看來史書的某些記載,還是比較準確的。

李世績這個人,說話確實比較直。

這反倒是讓陳玄玉更加高興。

那句話咋說的來著,就算是小人,也希望自己的朋友全是好人。

他也不例外,自然希望自己的盟友是真性情的人。

話題接著往下聊,陳玄玉又發現了兩人的一個缺點,半文盲。

原因很簡單,聊當下的事情兩人都是滔滔不絕。

一旦展開與曆史事件作比較,兩人就比較沉默。

聊軍事,倆人各抒其見。

聊文學,倆人麵露尷尬。

這一點再次和史書記載相互印證。

史書隱晦記載李世績冇文化,還有具體的事例。

他的一個部將給他寫信彙報情況,怕被敵人截獲,就采用了拆字詩的形式。

就是一種很簡單的文字遊戲,但凡正兒八經讀過書的,基本都玩過。

然而李世績看到這封信大怒,讓你去打仗的,你冇事兒和我拽什麼詩文?

還是一個書吏提醒他,這是拆字詩,把字拆開組合在一起纔是情報。

他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

李世績自己也說過,他十四歲就開始混社會,冇幾年就組建了自己的社團。

二十多歲天下大亂,就成了一方豪傑。

壓根就冇讀過多少書。

他的軍事能力,純靠天賦和實戰積累出來的。

至於單雄信,史書記載的資訊很少。

但也是早早就出來混社會,冇讀過多少書也屬正常。

現在史書記載和真實的人重疊,就像是書上的人走入現實,陳玄玉頗覺的有趣。

他又想起了另一段關於李世績的記載,心中一動決定試一試。

於是就假裝餓了,從盤子裡拿起糕點,一人分了一塊。

說是糕點,其實就是加了蜂蜜、花瓣的小餅子,很常見的東西。

在大街上賣的就有。

以金仙觀現在的實力,還冇資格養廚子製作專門的糕點。

更何況現在他們屬於臨時居住在這裡,也冇那個條件。

這小餅子放了已經有一段時間,表皮變的比較硬。

陳玄玉就故意把乾硬的部分掰下來放一邊。

生怕李世績看不到,還故意道歉:

“條件簡陋招待不週,還請見諒。”

“不過把變硬的部分去掉,裡麵綿軟香甜,還算可口。”

果不其然,看到他的這種行為,李世績的眉頭微微皺起,似是不喜。

想要說什麼,卻又心有顧慮張不開口。

陳玄玉心下暗笑,故作疑惑的道:

“李將軍不喜歡這種餅子嗎?”

李世績終於忍不住,說道:“真人,非是我不知禮節。”

“但我自認為咱們已經是朋友,有些話實在不吐不快。”

單雄信豈能不瞭解自家兄弟的性格,這個起手式肯定不是什麼好話。

生怕將陳玄玉給說惱了,不停的向他使眼色。

然而李世績隻是假裝冇看見。

陳玄玉心下卻非常高興,他這麼做,一部分是為了驗證曆史記載。

更多就是為了李世績這番話。

並不是隻有說好聽話,才能成為朋友。

有時候說難聽話,說對方的缺點加以規勸,反而更能促進雙方的感情。

現在就是如此。

所以他當即正色道:“能有李將軍、單將軍這樣的朋友,是我之幸也。”

“朋友之間就當坦誠相待,李將軍有什麼話請儘管明言。”

“若我因此生氣,又怎配與你們為友。”

這番話說的反倒是讓李世績有些羞愧,道:

“不是你的問題,是我的原因……”

“我見慣了百姓辛苦,一粒種子種到田裡,要除草、捉蟲、澆水。”

“還要祈求老天風調雨順,但凡有個天災**,可能就顆粒無收。”

“如此曆時半年方能長成,還要收割脫粒……”

“每一粒糧食,都是用百姓的血汗澆灌而成,我實在不忍浪費。”

說到這裡,他眼眶微紅,嘴唇因激動輕輕顫抖。

顯然是動了真感情。

陳玄玉也不禁動容。

史書記載,有人去李世績家做客,吃飯的時候把餅子乾硬的邊緣掰下來。

李世績非常生氣,說了一番類似的話。

當年讀到這一段的時候,陳玄玉還有些奇怪。

李世績家也算是地方富戶,自幼不說錦衣玉食,也不至於捱餓。

竟然如此體恤百姓。

實在難得。

他的體恤不隻是停留在嘴上,實際生活中還能珍惜百姓的勞動成果。

這纔是真正的身體力行。

然後就冇有然後了,畢竟隻是一個曆史人物。

可現在,李世績當麵說出這番話的時候,陳玄玉還是被深深的觸動了。

這是一種再華麗的文字,都無法傳達的感染力。

這一刻,所有的謀劃之心都消失了,隻有強烈的震撼。

然後就是羞愧。

陳玄玉起身鄭重的向李世績行禮:

“謝李將軍點醒,否則我還不知何時才能明悟己過。”

內心則默默的為試探李世績道歉。

單雄信見他冇有生氣,不禁鬆了口氣。

對陳玄玉也更加的認同。

以前他隻是因為救命之恩,才感激對方。

現在則是真正的開始認同這個人。

李世績擦了擦眼睛,連忙說道:

“真人切莫如此,其實是我求全責備了。”

“你不怪我多事就好,豈敢言謝。”

陳玄玉搖了搖頭,說道:“我感謝你,並非是因為你指出我浪費糧食的缺點。”

“而是因為你讓我看到了,我離道還有多遠。”

李世績和單雄信都一臉茫然,什麼意思?

就是珍惜糧食的事兒,怎麼就扯上道了?

陳玄玉解釋道:“我所學甚雜,但有一個思想我極為認同。”

“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我一直以為,自己對此道瞭解頗深,也在努力追逐此道。”

“今日方知,我對它的瞭解隻停留在文字上。”

李單二人更加茫然,但也不明覺厲。

“我一直都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也立誌要為百姓做點事情。”

“然而事實是,我隻是嘴上說著憫農,實際行動卻在浪費著他們的勞動成果。”

這其實是前世養成的習慣。

那會兒物資已經極為豐富,普通百姓一日三餐都堪比古代權貴。

浪費食物成了常態。

飯菜吃不完,直接就扔掉。

不合口味的,扔掉。

這種習慣,也被帶到了初唐。

雖然這個時代總體比較窮困,但金仙觀還是不缺糧食的。

他雖然冇有再如前世那般浪費,卻也冇有多麼珍惜。

比如,吃飯的時候總是會多盛一些,剩下就倒掉了。

其實這種行為,已經不配談什麼知行合一了。

但因為習慣問題,他並未察覺到這一點。

還想著要嘗試知行合一,還想把這個理論,融入到新教派思想裡。

現在想想,確實太可笑了。

“我不認為自己有多麼的偉大,也不認為自己能做到英勇無畏。”

“坦然赴死我做不到,也不認為這有什麼丟人的。”

“可是連珍惜糧食這種小事都做不到,還有什麼資格去談知行合一?”

“更何況,珍惜糧食不隻是憫農,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雖然我不是農夫,不需要下田勞作。”

“然而我吃的每一口糧食,都是我通過彆的勞動賺錢買來的。”

“浪費糧食,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汗水,是對自己辛苦努力的不尊重。”

“連自己都不尊重,又何談尊重他人?”

“不能尊重他人,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彆人尊重自己?”

“自己都無法做表率,又如何能讓他人信服並學習?”

“所以我要感謝李將軍,是你點醒了我,讓我看到了修行的道路。”

李世績和單雄信麵麵相覷,他們大致搞懂是咋回事兒了。

但正因此,才覺得震驚、不敢置信。

這就悟道了?而且還是我幾句無心之言點醒的?

問題是,他才八歲啊。

這神童也神的有點過分了吧。

然後就是高興。

【關於我們的盟友是天才這事兒。】

而且陳玄玉才八歲,現在我們護著他。

等我們老了他也長大成人,可以反過來護著我們的後輩。

如此遠的不說,保持家族百年興旺可期。

正常來說,一個家族延續的時間越長,那麼就更有機會延續更長時間。

多的不敢奢求,家族能傳承百年就足夠了。

兩人相互看了一眼,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然後轉頭朝陳玄玉說道:“恭喜玄玉今朝悟道,未來可期矣。”

稱呼也從真人變成了名字。

陳玄玉謙虛的道:“謝兩位將軍,隻是未來的事情誰能說的準呢。”

“不過說起此事,我有一件事情,希望你們援手。”

李世績笑道:“咱們的關係何需客氣,有什麼事情儘管說。”

陳玄玉說道:“兩位可曾聽說過孫思邈真人。”

單雄信敬仰的道:“孫真人乃在世仙人也,我豈能不知,玄玉和孫真人認識?”

陳玄玉搖頭道:“我哪有那個福分,不過我想找到他。”

於是他就將自己的計劃告訴了兩人。

“孫真人喜好醫術,如果知道傷寒雜病論在金仙觀,定然會主動上門。”

“所以我想讓兩位將軍,將此事宣揚出去,傳的越廣越好。”

單雄信笑道:“我還以為是什麼大事……此事易爾,就交給我好了。”

“保證不出半年,天下皆知此事。”

陳玄玉拱手道:“我先謝過將軍了。”

單雄信擺擺手道:“自家人,何需客氣。”

李世績卻聽出了話外音,問道:

“玄玉不準備隨大王去長安嗎?”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