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劉備,那些美人是我的 第356章 田豐部署破局
審配此番部署,是要通過“先控點、再困城、後合擊”的步驟,搭配“聲東擊西、斷糧、內應”等計謀,最大程度降低傷亡、快速剿滅雁門軍,同時鞏固袁、曹、劉聯盟,為後續袁紹爭奪北方霸權奠定基礎。
初平四年(193年)二月,袁紹一聲令下,數支兵馬按照審配的部署立即行動起來。
騎都尉蔣奇率一千輕騎兵,沿濟水南岸巡邏,防止趙雲從壽光突襲安樂後方。
張飛帶三千精銳,趕赴巨澱湖西岸的益縣築壘佈防。
關羽率兩千騎兵、兩千步兵,趕赴淄河隘口佈防。
袁紹長子袁譚統領一萬兵馬,從平原南下,進逼濟南東北的曆城。
淳於瓊率領五千兵馬,從安樂東進,攻擊濟南西北的洛口。
袁紹的一萬兵馬,等待著洛口的訊息。為防止曹操出兵遲緩,袁紹提前與曹操約定好了“烽火為號”。
在兗州至濟南設三處烽火台,若曹操逾期未到,袁紹則暫緩強攻東平陵,先以平原、安樂兵力圍困,待曹操抵達後再行動,避免單獨攻城損失過大。
趙劍一直派斥候盯著袁紹,袁紹兵馬剛一行動,訊息很快傳回了臨淄。
年底就趕來的田豐,一直在與趙劍推敲著袁紹可能的佈局。
得到袁紹兵馬行動的訊息後,田豐手持地圖,指尖在濟南、益縣、淄河隘口間反複推演。
過了許久,她沉聲對趙劍說道:“袁紹此次佈局看似嚴密,實則有兩處死穴。
其一,防子龍、阻我軍從齊郡出兵分去近半兵力,攻打東平陵的主力形同虛浮。
其二,袁軍各部靠烽火傳訊,聯動遲緩。主公可借四萬兵馬之實,設誘敵、圍殲、奇襲三計,反敗為勝!
我軍先做示弱之態,迷惑袁軍。
令文遠在東平陵城內留五千兵力,城頭插滿空營旗幟,將一萬精銳秘密調出,分兩隊隱藏,五千步兵配兩千弓弩手藏於濟南東南的鮑山,三千騎兵由文遠親率,藏於濟南東北的龍山。
令高順主動放棄曆城、洛口,讓袁譚輕易佔領曆城,淳於瓊順利控製洛口。
之後,令東平陵守軍每日隻在城頭消極防禦,夜間故意放出糧草將儘、欲棄城逃往齊郡的流言,讓袁紹誤以為東平陵之軍是在困守孤城,等待援軍。
之後,我軍先圍殲偏師。
先擊淳於瓊,斷袁紹西北臂膀。
可令高順趁夜繞至洛口後方,假意發起猛攻,製造數萬兵力的假象,動靜要讓淳於瓊感到害怕。
淳於瓊此人貪生怕死,且又心粗,必會派人向袁譚求援。
袁譚權力欲強、急功近利,洛口被圍的訊息傳至曆城,袁譚一定會去,因為失去洛口,不僅能撕開袁紹整體佈局的口子,更對曆城是一種威脅。
他能解洛口之圍,在袁紹那裡就是大功一件。
讓鮑山隱藏的兵馬,在曆城外秘密埋伏等待。
待袁譚從曆城出兵後,高順立即撤軍,在濟水岸邊設伏,隻要待袁譚行軍至濟水岸邊的狹窄河道時,殺出殲之。
圍殺袁譚時,讓在曆城隱藏的兵馬,以袁譚敗兵回城詐開城門,奪回曆城。
曆城一失,淳於瓊就不敢孤軍守著洛口了,待他撤軍之時,高順再於半路伏擊。
此兩路兵馬一破,袁紹的佈局就撕開了一半。
關羽駐守淄河隘口,我軍難以突破,可以詐援之計,調開關羽兵力。
先派五百刀斧手在隘口附近埋伏。令文遠在益縣東北郊佯攻,舉子龍旗號往來馳騁,讓張飛誤以為子龍主力來攻,急發烽火向關羽求援。
同時派數名死士偽裝成我軍信使,故意被關羽斥候俘獲,收出‘假書信’,信中‘命令趙雲務必突破益縣防線,襲擾平原’。
關羽見‘信’與烽火呼應,會信以為真,留下少量兵馬守隘口,馳援益縣。
關羽離營,刀斧手翻過山崖,繞至隘口後方,與文遠前後夾擊,奪下隘口。
之後,讓子龍帶騎兵進入隘口與文遠會合,主公再親率臨淄兵馬,從隘口和臨淄,兩路殺向東平陵,與城內守軍內外夾擊袁紹和曹操。
此役,濟南之圍儘解,主公不僅可守住地盤,還能重創袁紹,接下來攻占安樂和平原,就易如反掌了。”
趙劍聽後連連點頭。
這個時代的牛人就是了得!
趙劍當即喚來親衛,給壽光的趙雲,東平陵的張遼,曆城的高順發出了命令。
一時間,袁、趙兩軍展開了兵馬調動,隻是雙方秘密調動的兵馬,都隱藏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