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曹操劉備,那些美人是我的 > 第426章 郭嘉舌戰群儒(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曹操劉備,那些美人是我的 第426章 郭嘉舌戰群儒(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郭嘉的一番話,讓袁紹閉目沉思了起來。

片刻,他睜開眼睛,看著郭嘉,笑著說:“先生繼續。”

郭嘉輕輕拱手:“趙劍雖兵強馬壯,占據三州之地,而天子乃天下之主。

袁公若舍天子而爭青州,是與趙劍爭一時之短長;若迎天子而定長安,是與天下爭萬世之基業。

孰輕孰重,明公自有決斷!”

袁紹沒有應聲,看了看其他人。對於這個不拘小節的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袁紹並不看好,隻是為了表現他廣納人才,才收留的。

何況,郭嘉並沒有認他為主。

屋內的一眾謀士自然明白主公看他們的意思。

審配率先出列,袍袖一振沉聲道:“奉孝此計看似環環相扣,可張楊久據河內,向來首鼠兩端,前番既不敢公然附董,也不願與關東諸侯深交。

主公此刻遣人聯他,許以金帛財貨尚可,若要他出兵助我軍打通西進之路,他豈會甘願和我軍聯合?

萬一他暗中與趙劍勾連,反斷我軍後路,此險值得冒險嗎?”

郭嘉聞言非但不辯,反倒抬袖掩唇低笑,目光掃過帳中諸人時,已多了幾分洞若觀火的銳利:“正南兄隻知張楊‘首鼠兩端’,卻未看透他‘兩端’背後的病根。

此人無爭霸之心,唯有保境之念,所有搖擺皆因‘怕吃虧’。

他前番不附董,是怕董賊敗後被清算;不聯諸侯,是怕諸侯強後吞他河內。

袁公若逼他出兵,他必推三阻四;可若換個法子,遣使時隻帶兩樣東西:

一是三千石糧草,明言‘助將軍守境’;

二是一紙盟約,寫清‘我軍借道河內西進,沿途秋毫無犯,河內賦稅仍歸將軍’。

他得了糧草,又無兵禍之憂,何苦與我軍為敵?

至於暗通趙劍?不會的。

張楊秉性凡事以不冒險為第一準則,隻想割據一方,絕不會暗通趙劍得罪袁公!”

話音剛落,逢紀便接過話頭,目光掃過郭嘉:“審正南所言極是,張楊之反複隻是其一,棘手的是趙劍。

趙劍困長安,布兵於東南西三麵,擺明瞭是要將李傕、郭汜之流困死在孤城之中。

可奉孝為何認定趙劍會坐視我軍進兵長安?

他本與主公為敵,若阻擋我軍,我軍既要應對關隘之險,又要防其援軍突襲,屆時腹背受敵,進退兩難,這局麵奉孝可有應對之法?”

郭嘉聞言看著逢紀,語氣篤定如磐石:“趙劍困長安卻隻布兵三麵,這‘留白’之處,便是他不會阻我軍的鐵證。

他要的從不是獨占關中,而是借外人之手,替他除了李傕、郭汜這顆心腹之患。

他與袁公為敵,是為爭青州;可眼下李傕、郭汜占據長安,挾持朝廷,是關中百姓之禍,是他謀劃關中的最大障礙。

他若出兵阻我,會讓困城之勢鬆動,給李、郭逃命之機。

若李、郭拚死突圍,他前期佈防便全成泡影。兩害相權,他隻會選‘坐觀我軍進兵’。

借我軍之刃斬敵,他再坐收占據關中之利,這纔是他的如意算盤。

至於腹背受敵之險?斷然不會!

諸位且想,趙劍圍困長安而不攻,其真正意圖是什麼?”

郭嘉掃視一眼眾人,“其意不在李、郭二賊,而在天子。

李傕、郭汜滅不滅不是重點,他要的是讓天子離開長安!”

此言一出滿座一愣!琢磨著郭嘉這“讓天子離開長安”的話。

過了片刻,郭圖語氣帶著幾分譏誚道:“退一步說,即便趙劍真不管不顧,我軍兵臨長安城下,李傕、郭汜雖為庸才,卻也手握數萬西涼舊部,長安城牆高池深,他們憑城固守尚有餘力,為何會棄城而逃?

難不成奉孝以為,我軍大旗一到,他們便會嚇得丟盔棄甲?

若他們拚死抵抗,我軍頓兵堅城之下,時日一久,糧道被斷事小,趙劍本就有滅我軍之心,他若突然出兵,我軍豈不成了甕中之鱉?”

許攸接話補充道:“郭公則此言正中要害!況且就算李傕、郭汜真逃了,迎到天子後,遷都鄴城之事更是難如登天。

天子雖困於長安,卻仍有三公九卿輔佐,朝中大臣多是關東出身,我鄴城隻是一州治所,如何能得到朝廷認可?

若我軍強請遷都,那些朝臣若以‘祖陵在洛,不可輕動’為由勸諫,天子若不肯應允,我軍是強遷還是就此作罷?

強遷則落個‘脅君’之名,作罷則此前勞師動眾皆成徒勞,這層關節奉孝想過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