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曹操劉備,那些美人是我的 > 第427章 郭嘉舌戰群儒(二)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曹操劉備,那些美人是我的 第427章 郭嘉舌戰群儒(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郭嘉聽罷先對郭圖拱手,再轉向許攸,語氣不疾不徐卻字字鏗鏘:“公則兄憂李、郭死守,是隻看其‘兵數’,未看其‘軍心’。

子遠兄憂遷都難成,是隻慮‘朝臣之口’,未察‘天子之心’。

先說李傕、郭汜。二賊本是董卓餘孽,靠反攻長安才聚起數萬部眾,這些西涼兵跟著他們,圖的是保命和劫掠,而非忠義。

忠於董卓的舊部將領已經歸附趙劍,李傕、郭汜、樊稠之流又是各懷心思,有勇無謀之輩,所剩之西涼將士乃一盤散沙也!

李傕郭汜之流之所以能反攻長安,乃生存危機也。董卓死後,司徒王允掌權,雖一度想赦免董卓舊部,但後來態度搖擺,且有人曾建議誅殺所有涼州兵。

李、郭等人作為董卓核心部將,擔心自己會被株連,產生強烈的自保心理,是故才發生長安之亂。

我軍兵臨長安時,隻需告知李傕郭汜之流,袁公會赦免董卓舊部,讓他們放心離開長安,讓涼州將士安心。

有袁公明確赦免,有趙劍收攏董卓舊部為例,那些將士誰還願為二賊賣命?

再者,長安城牆雖高,卻缺糧草。趙劍困城多日,城內糧草無法補給,二賊若死守,要麼被餓死,要麼被手下兵士綁了獻城。

至於李傕郭汜之流離開長安去往何地?就無須關心了,我軍之為遷徙朝廷,非是占據長安。

且,李傕郭汜無法返回涼州,勢必在司隸之地占據地盤,與我有利啊!

對於司隸,趙劍自然是最想占據,袁公隻需坐山觀虎鬥,尋機再奪司隸。

再論遷都之事。子遠兄說朝臣以‘祖陵在洛’勸諫,可天子自被董卓擄至長安,如今又被李傕郭汜挾持,日夜盼的是脫離險境。

至於都城,洛陽如今還有廢墟,且是天子心痛之地,他豈會重返。

我軍迎駕後,再讓袁公上表,說‘洛陽城郭殘破,恐難護駕,鄴城糧草充足、城防堅固,願為陛下暫居之地,待洛陽修複再還’。

天子既感主公護駕之恩,又懼洛陽無險可守,自會應允;那些關東出身的朝臣,見袁公行事不違禮製、處處以‘護駕’為名,縱有異議,也挑不出‘脅君’的錯處。

李、郭的‘守’是虛張聲勢,朝臣的‘阻’是外強中乾。

我軍隻需按此計行事,先破長安迎天子,再借洛陽乃廢都之名導天子東歸,步步皆在掌控之中,何來‘頓兵堅城’‘脅君壞名’之患?”

荀諶慢悠悠起身,目光落在郭嘉身上:“奉孝素有急智,可謀事當慮長遠。

即便遷都鄴城,迎天子之事成了,將來與趙劍爭奪司隸之地,又該如何?

司隸乃天下腹心,趙劍此刻已據關中大半,即便李傕、郭汜殘部與其爭奪,沒有了天子在手,二賊豈是趙劍對手。

趙劍收編董卓舊部五萬兵馬,又有涼州羌族助陣,勢力不可小覷。

我軍雖強,騎兵遠不及趙劍,青州尚且沒有爭到,再與趙劍爭司隸,兵力上未必占優。

更兼司隸地形複雜,易守難攻,奉孝可有勝算之策?”

郭嘉聞言,眼底笑意未減反增,朗聲道:“友若兄所慮,正是兵家常談的‘勢’與‘地’,卻漏算了一層更關鍵的‘時’與‘心’。”

“先說司隸之爭。趙劍據關中、收董卓舊部,看似勢盛,實則是‘強而不穩’。

他收攏董卓舊部五萬,又有涼州羌族助他,看似兵強馬壯,然他圍困長安,不救天子,乃不忠之臣!

反觀我軍,若迎天子於鄴城,便是‘奉王命討不臣’,師出有名。

屆時傳檄天下,趙劍坐擁涼兵、私結羌胡,又娶董白,本就有‘董卓第二’之嫌,到時,袁公以天子之名號令天下,再次組建聯盟之軍,以王師之名攻雲州,攻青州,威逼關中,威逼涼州,趙劍能有多少兵馬應對?”

“再論騎兵與兵力。趙劍騎兵雖多,卻困於司隸地形。

騎兵慣於平原奔襲,司隸多山穀關隘,騎兵展不開拳腳,反成累贅。

我軍雖騎兵稍弱,聯軍實力弱嗎?

屆時,袁公可調配聯軍多路出兵,以強破弱、聯動斷援,先集中兵力壓製關鍵樞紐,再借各路兵馬牽製,讓趙劍首尾不能相顧。

從兗州威逼青州,從豫州出兵佯攻武關,牽他關中兵馬。

袁公已占據太原郡,隻需在此部署重兵,向北可威逼雁門郡,向西卡住了涼州向東支援關中、雲州的陸路通道。

涼州兵馬不足為慮!

再說雲州,雁門、常山、中山三地呈‘品’字形,常山是樞紐,我軍先集中兵力攻常山,拿下常山,再取中山和钜鹿就易如反掌。

最後隻剩一個雁門,已不足為慮!

趙劍一旦在雲州戰敗,袁公再圖青州,繼而圖關中,最後圖涼州,就容易多了!”

說罷,他抬手一劃,似將天下大勢攏於掌中:“友若兄問勝算之策,其實不在司隸的地形,也不在趙劍的兵力,而在‘天子’之名。

迎迴天子,便握了‘名’;斥其不忠,便滅了他的‘勢’;組建聯盟,便斷了他的‘路’。

三步之下,趙劍縱有董卓舊部,縱有羌騎,不過是其勢龐大,何懼之有?”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