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劉備,那些美人是我的 第464章 佈局青司兩州
三州部署後,趙劍看著在場的一眾文武,意氣風發的說道:“諸位,陛下在長安蒙難,非是趙劍不出手。
趙劍一生所求,從不是揮師入京的虛名,而是讓大漢百姓有飯吃、有衣穿。
諸位須知,百姓安,則大漢安;百姓存,則大漢存,這纔是江山根本之基業!
當年董卓亂政,關東諸侯結盟討伐,趙劍為何按兵不動?
非趙劍反對討董,而是不願與此‘假義師、真謀私’之盟同流合汙。
眾諸侯聚於酸棗,日日置酒高會,卻無一人願先出兵西進。
且諸侯聯軍所過之處,常以‘籌糧’為名劫掠鄉野,搶奪百姓財物、強征糧食,甚至擄掠婦女,其行徑與盜匪無異。
又聯軍內部各懷異心,多為儲存實力而遷延不進,卻將負擔轉嫁給沿途百姓。
有人縱容士卒搜刮周邊村落,致原本未受董卓戰火波及之地,反而因‘義師’到來而民不聊生,與董卓軍隊暴虐有過之而無不及!
趙劍知即便出兵,也難以護佑百姓,何談護大漢安危?
是故,趙劍隻有獨守一方,為大漢留存元氣,安萬民!
如今李傕、郭汜作惡長安,趙劍豈能不憂心陛下!
然,二賊本是亡命之徒,趙劍若強攻,恐二賊狗急跳牆,一麵拿陛下要挾,一麵縱兵屠戮長安百姓。
到那時,陛下危在旦夕,百姓又要淪為餓殍,這不是救漢,是毀漢!”
頓了頓,趙劍繼續慷慨陳詞:“昔年商湯遭夏桀囚禁於夏台,終能脫身後滅夏建商。
文王被商紂囚於羑裡,推演《周易》後得釋,最終奠定周室基業。
此二位聖王,皆曾身陷囹圄,卻因身負天命、心係萬民,終得上天庇佑而化險為夷。
陛下承大漢四百年基業,仁心雖未遍施天下,卻也從未行暴虐之事,這般有德之君,怎會無天相助?
陛下萬金之軀係有天下氣運,吉人天相,絕非宵小所能加害!
我等隻需安心守好一方,積糧練兵,護佑各方百姓安居樂業,方是護佑大漢基業之為!
我雁門軍所據三州,地方安穩,百姓安居。
今趙劍重新部署三州,這數萬兒郎足以護佑三州百姓!
然,大漢山河正在破碎,百姓仍有流離之苦!
我雁門軍任重道遠,壯誌未酬便無片刻可歇,唯有提劍再戰,方能了卻護漢之心!
是故,各軍團需重新部署,以備戰來日。
今,曹操為報父仇,兵發徐州,徐州百姓恐會慘遭其屠戮。
我已傳信元浩與文遠,出使琅琊國,與臧霸借道。
曹操儘起兗州之兵,有四萬之眾,文遠恐難應對,因此,趙雲軍團、張合軍團即刻出钜鹿,沿漳水東行,走渤海郡邊緣,繞開袁紹勢力核心區進入青州。
陶謙手下大將無幾,兵力懸殊,恐難以抵擋曹軍,我軍此次借道琅琊,不參與兩方爭戰,隻為護佑徐州百姓。
二位將軍到達青州後,一切聽從元浩先生之調遣。”
趙雲、張合立即抱拳離去。
趙劍又看向在場眾人:“青州方向有張遼、趙雲、張合軍團,觀日後徐州動向再做定奪。
長安被困已久,李傕、郭汜之流必會有所動作,最大可能就是與張濟在弘農會合,前往荊州南陽郡落腳。
南陽郡北接司隸,南連荊州腹地,東近豫州,西通關中,可進可退。
且南陽此時局勢真空,荊州牧劉表雖名義上控製南陽,但實際掌控薄弱。
此前袁術曾占據南陽,後被劉表擊敗,為當地豪強割據,李傕、郭汜可借朝廷名義收服地方勢力,阻力較小。
若李傕、郭汜真要挾持陛下出逃,我軍務必攔截救駕。
因此,組建段煨軍團,統領董越、楊定所部,防禦上以東部防線為核心,南部防線為關鍵,北部防線為補充,機動兵馬為支撐。
東部防線阻擋曹操、袁紹等關東勢力西進,守護關中東大門。
段煨駐紮華陰扼守黃河、渭水要道,銜接函穀關,作為第一道屏障,依托地形穩固防守。
函穀關部署五千兵馬,強化關隘防禦,控製關東進入關中的核心通道,與華陰形成聯防。
南部防線遏製荊州劉表,南陽勢力北上,阻斷武關道、子午穀等突襲路線。
藍田由楊定部駐守,扼守武關道,快速響應南部邊境戰事。
子午穀北口駐紮兩千,監控穀道動態,防止敵軍從子午穀奇襲。
北部防線防備河東勢力南下,南匈奴異動,同時穩定北部產糧區秩序。
由董越部駐紮高陵,控渭水、涇水渡口,快速應對北部突發戰事。
在左馮翊駐軍三千,維持地方治安,保障涇水流域產糧區安全。
備一萬機動兵馬,以騎步混編,快速馳援各防線。
弘農郡除張濟占據弘農城、陝縣,我軍占據華陰、澠池外,其他縣城都在地方勢力手中。
調徐榮軍團入弘農郡,占據除弘農城和陝縣的其他縣城,由段煨派兵駐守,同時聯絡、拉攏弘農楊氏。
楊氏以文治見長,其影響力依賴朝廷存續,朝廷衰微,楊氏號召力已不如巔峰時期。
但其可憑借人脈協調糧草轉運,流民安置,我軍需藉助楊氏聲望安撫地方。
徐榮軍團駐紮新安。新安至洛陽半日可達,若長安有變,立即突襲洛陽,搶占先機。
我軍控製了司州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弘農郡後,再圖河東、河內、河南三河之地,最終掌控司州,與涼州連成一線,護佑一方!”